压力反馈式恒压排气制动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472415 阅读: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1-21 11: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制动阀领域,公开了压力反馈式恒压排气制动阀,其包括阀体(5),还包括气缸缸体(1)和活塞(2),气缸缸体(1)上设有进气口(8)和与排气管连接的排气管连接口(9),活塞(2)连接有曲柄连杆机构(7),活塞(2)通过曲柄连杆机构(7)与阀片(6)连接并控制阀片(6)的开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向气缸输送排气管的气体,使气缸内的气压增加,气压增强后推动活塞移送,活塞在移动的过程中带动阀片转动,从而根据排气管内的气压反馈控制阀片的开合,而该压力反馈式恒压排气制动阀使控压装置远离阀体高温区,来提高产品的使用寿命,同时也提高了背压控制的精确性,而且大大的降低了生产工艺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制动阀领域,尤其涉及了压力反馈式恒压排气制动阀。
技术介绍
国内车辆所配备的辅助制动,一般都以排气制动阀为主,它可以保证车辆在长下坡路段,不使用轮毂制动的情况下,使车辆保持在一个稳定的车速,避免了轮毂制动控制车速过程中所产生的制动摩擦片过热所导致的车辆行车制动失效产生的安全事故,而且性价比高。目前市场应用的主要有普通型与控压型,普通型排气制动阀,阀片前端的背压会随着发动机转速的变化而变化,故在设计过程中,为了避免发动机在高转速下产生高背压损坏发动机,故在设计时,不得不增加阀片泄露间隙,这就使得发动机在低转速下,排气制动效果不明显。而控压型因为具有控压装置,故可以将阀片泄露间隙缩小,提高发动机在低转速下的制动功率,在发动机高转速下,可以将高于设定值的废气压力进行释放,保证阀片前端的排气背压压力恒定。市场上现应用最多的控压方式有两种,一是通过溢流阀结构进行泄压的,二是阀片偏心,转轴采用扭杆进行控压的。其中在溢流阀结构控压的装置,因排气制动阀工作工况的特殊性,其工作时,阀体表面问题可高达550多摄氏度,由于回位弹簧材料特性的限制,调压回位弹簧在此恶劣的工况下,其寿命大大的缩短。而采用扭杆进行控压的结构,由于该扭杆也处于高温工况下,扭杆容易退火以及产生材料塑性变形,不仅对材料的要求苛刻,同时对零件的加工工艺、特别是热处理工艺也相对比较苛刻。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制动阀易受高温损坏的缺点,提供了压力反馈式恒压排气制动阀。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压力反馈式恒压排气制动阀,包括阀体,阀体安装在排气管上并通过阀体内的阀片控制排气管的排气,还包括气缸缸体和安装在气缸缸体内的活塞,气缸缸体上设有进气口和与排气管连接的排气管连接口,通过进气口的排气和排气管连接口的排气控制活塞在气缸缸体内的位置,活塞连接有曲柄连杆机构,活塞通过曲柄连杆机构与阀片连接并控制阀片的开合。通过向气缸输送排气管的气体,使气缸内的气压增加,气压增强后推动活塞移送,活塞在移动的过程中带动阀片转动,从而根据排气管内的气压反馈控制阀片的开合,而该压力反馈式恒压排气制动阀使控压装置远离阀体高温区,来提高产品的使用寿命,同时也提高了背压控制的精确性,而且大大的降低了生产工艺成本。作为优选,活塞上安装有回位弹簧,回位弹簧将活塞向进气口方向推动。当关闭排气制动阀的开关后,通过回位弹簧将活塞向进气口方向推动,使与活塞连接曲柄连杆机构位于初始状态并始终保持阀片的开启。作为优选,气缸缸体包括相互连通的大径缸体和小径缸体,活塞包括与大径缸体配合的大活塞和与小径缸体配合的小活塞,大活塞上安装有连接杆并通过连接杆与小活塞连接,连接杆的杆径小于小径缸体的直径,排气管连接口设在小径缸体上,排气管连接口到大径缸体的距离小于连接杆的长度。大径缸体和小径缸体以及大活塞和小活塞的设置,使排气管的气体能排入大活塞、小活塞及气缸缸体内表面所形成的腔体中,由于大活塞和小活塞保证了该腔体内的气密性,使排气管阀片内不断升高的排气背压能作用在活塞上并推动活塞滑动。作为优选,大活塞和小活塞上均安装有密封圈。密封圈保证了活塞的密封性。作为优选,曲柄连杆机构包括推动杆和转动杆,转动杆的一端通过轴与阀片连接,推动杆与活塞连接,推动杆与转动杆的自由端铰接并控制转动杆转动,转动杆带动阀片转动。通过推动杆和转动杆将活塞的直线运动转化为阀片的转动,结构简单,实用性强。作为优选,还包括旁通管,旁通管的一端与排气管连通,旁通管的另一端与排气管连接口连接。作为优选,旁通管包括螺旋管和连接在螺旋管两端的直管,螺旋管两端的直管分别连接进气口和与排气管连接的排气管连接口。通过螺栓管对排气管内的气体进行冷却,保证了进入气缸缸体内的气体温度不会对活塞造成损害。本技术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具有显著的技术效果:通过向气缸输送排气管的气体,使气缸内的气压增加,气压增强后推动活塞移送,活塞在移动的过程中带动阀片转动,从而根据排气管内的气压反馈控制阀片的开合,而该压力反馈式恒压排气制动阀使控压装置远离阀体高温区,来提高产品的使用寿命,同时也提高了背压控制的精确性,而且大大的降低了生产工艺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Ⅰ。图2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Ⅱ。附图中各数字标号所指代的部位名称如下:1—气缸缸体、2—活塞、3—回位弹簧、4—旁通管、5—阀体、6—阀片、7—曲柄连杆机构、8—进气口、9—排气管连接口、10—密封圈、11—大径缸体、12—小径缸体、21—大活塞、22—小活塞、23—连接杆、41—螺旋管、42—直管、71—推动杆、72—转动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实施例1压力反馈式恒压排气制动阀,如图所示,包括阀体5,阀体5安装在排气管上并通过阀体5内的阀片6控制排气管的排气,还包括气缸缸体1和安装在气缸缸体1内的活塞2,气缸缸体1上设有进气口8和与排气管连接的排气管连接口9,通过进气口8的排气和排气管连接口9的排气控制活塞2在气缸缸体1内的位置,活塞2连接有曲柄连杆机构7,活塞2通过曲柄连杆机构7与阀片6连接并控制阀片6的开合。活塞2上安装有回位弹簧3,回位弹簧3将活塞2向进气口8方向推动。气缸缸体1包括相互连通的大径缸体11和小径缸体12,活塞2包括与大径缸体11配合的大活塞21和与小径缸体12配合的小活塞22,大活塞21上安装有连接杆23并通过连接杆23与小活塞22连接,连接杆23的杆径小于小径缸体12的直径,排气管连接口9设在小径缸体12上,排气管连接口9到大径缸体11的距离小于连接杆23的长度。大活塞21和小活塞22上均安装有密封圈10,密封圈10包括安装在大活塞21上并与大径缸体11配合的大密封圈以及安装在小活塞22上并与小径缸体12配合的小密封圈。曲柄连杆机构7包括推动杆71和转动杆72,转动杆72的一端通过轴与阀片6连接,推动杆71与小活塞22连接并穿出气缸缸体1向外伸出,推动杆71与转动杆72的自由端铰接并控制转动杆72转动,转动杆72带动阀片6转动。还包括旁通管4,旁通管4的一端与排气管连通,旁通管4的另一端与排气管连接口9连接。旁通管4包括螺旋管41和连接在螺旋管41两端的直管42,螺旋管41两端的直管42分别连接进气口8和与排气管连接的排气管连接口9。当本排气制动阀工作时,气缸缸体1的进气口8通入压缩空气,活塞2向右运动并压缩回位弹簧3,活塞2依次通过推动干71带动转动杆72转动,转动杆72与阀片6用两个铆钉销铆接成一体,故转动杆72旋转时,阀片6随着转动杆72同时旋转并关闭车辆排气管的排气通道,当阀片6处于关闭状态时,大活塞21的上的大密封圈和小活塞22的上的小密封圈分别运动至排气管连接口9的两侧,气缸体1的内壁、大活塞21和小活塞22共同形成与旁通管4连接的腔体,排气管内的气体通过旁通管4进入该腔体中,因为进气口8向气缸缸体1内排放的压缩空气的压力值时恒定的,随着排气管背压值越来越高,活塞2所受到的作用力越来越大,同时活塞2还作用有回位弹簧3的作用力和阀片偏心距所产生的转矩,三个作用力的叠加值大于压缩气体对活塞2向左的压力时,活塞2会向左滑动,同时将带动阀片6转动,而使阀片6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压力反馈式恒压排气制动阀,包括阀体(5),阀体(5)安装在排气管上并通过阀体(5)内的阀片(6)控制排气管的排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气缸缸体(1)和安装在气缸缸体(1)内的活塞(2),气缸缸体(1)上设有进气口(8)和与排气管连接的排气管连接口(9),通过进气口(8)的排气和排气管连接口(9)的排气控制活塞(2)在气缸缸体(1)内的位置,活塞(2)连接有曲柄连杆机构(7),活塞(2)通过曲柄连杆机构(7)与阀片(6)连接并控制阀片(6)的开合。

【技术特征摘要】
1.压力反馈式恒压排气制动阀,包括阀体(5),阀体(5)安装在排气管上并通过阀体(5)内的阀片(6)控制排气管的排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气缸缸体(1)和安装在气缸缸体(1)内的活塞(2),气缸缸体(1)上设有进气口(8)和与排气管连接的排气管连接口(9),通过进气口(8)的排气和排气管连接口(9)的排气控制活塞(2)在气缸缸体(1)内的位置,活塞(2)连接有曲柄连杆机构(7),活塞(2)通过曲柄连杆机构(7)与阀片(6)连接并控制阀片(6)的开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反馈式恒压排气制动阀,其特征在于:活塞(2)上安装有回位弹簧(3),回位弹簧(3)将活塞(2)向进气口(8)方向推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反馈式恒压排气制动阀,其特征在于:气缸缸体(1)包括相互连通的大径缸体(11)和小径缸体(12),活塞(2)包括与大径缸体(11)配合的大活塞(21)和与小径缸体(12)配合的小活塞(22),大活塞(21)上安装有连接杆(23)并通过连接杆(23)与小活塞(22)连接,连接杆(23)的杆径小于小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芳庆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科力车辆控制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