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纺织装置以及盖部件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428992 阅读: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1-13 16: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空气纺织装置以及盖部件。空气纺织装置具备第一块(60)。第一块(60)具有纤维引导部件(64)和盖部件(66)。在纤维引导部件(64)上形成有导入纤维束(8)的纤维导入口(64a)。纤维引导部件(64)的至少一部分配置在盖部件(66)的内部。在盖部件(66)上形成有供向外部喷射的空气通过的空气喷射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主要涉及一种向纤维引导部件喷射空气来进行清扫的空气纺织装置。
技术介绍
以往,已知一种将通过牵伸装置牵伸后的纤维捻合来生成纺织纱线的空气纺织装置。在这种空气纺织装置中,形成有导入牵伸后的纤维的纤维导入口。在纺织过程中,在导入纤维时有时会在纤维导入口周围附着纤维屑或纤维堵塞在纤维导入口。在日本特开2013-79478号公报和日本特开2011-38210号公报中公开了具备将这些纤维吹散而去除的装置的纺织机。日本特开2013-79478号公报的纺织机具备吸引部和吹送部。吸引部配置在牵伸装置与空气纺织装置之间,吸引由牵伸罗拉卷起的纤维屑。吹送部以沿着吸引部的方式配置,通过吹送压缩空气,来将堆积在空气纺织装置的纤维屑吹散。日本特开2011-38210号公报的纺织机具备形成有纤维行进通路的第一块以及配置在第一块的纤维行进方向的下游侧的第二块。向第一块中导入通过牵伸装置牵伸后的纤维。在第一块上配置有第一喷头(showernozzle)。第一喷头通过喷射压缩空气来将附着于第一块前端的纤维屑等吹散。
技术实现思路
在日本特开2013-79478号公报的纺织机中,吹送部以沿着吸引部的方式安装,因此从吹送部至纤维导入口的距离变长。因此,有时吹送部喷射的压缩空气扩散,从而无法有效地利用压缩空气。另外,在从吹送部至纤维导入口的距离长的情况下,还有时压缩空气作用于其它部件。在日本特开2011-38210号公报的纺织机中,并未记载第一喷头的详细结构。特别是,完全没有记载第一喷头以怎样的方式设置于第一块。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地利用从空气喷射孔喷射的空气来清扫纤维引导部件的空气纺织装置。根据本技术的观点,空气纺织装置具备第一块。上述第一块具有纤维引导部件和盖部件。在上述纤维引导部件上形成有导入纤维的纤维导入口。上述纤维引导部件的至少一部分配置在上述盖部件的内部。在上述盖部件上形成有供向外部喷射的空气通过的空气喷射孔。在上述盖部件上形成有上述空气喷射孔,因此上述空气喷射孔和上述纤维导入口接近地配置。因而,能够有效地利用从上述空气喷射孔喷射的空气来清扫上述纤维引导部件。例如,即使存在堵塞于上述纤维导入口的纤维屑及/或附着于上述纤维引导部件的纤维屑等,也能够吹散该纤维等。在上述空气纺织装置中,以上述空气喷射孔的轴线与纤维行进路径交叉的方式,在上述盖部件上形成上述空气喷射孔。能够在易于去除在上述纤维导入口堵塞的纤维屑及/或附着于上述纤维引导部件的纤维屑等的方向上喷射空气。在上述空气纺织装置中,在上述盖部件上形成有第一空气供给通道,该第一空气供给通道具有比上述空气喷射孔大的空间体积,且与上述空气喷射孔连接。能够从上述空气喷射孔喷射从上述第一空气供给通道供给的空气。根据本技术的其它观点,空气纺织装置具备第一块。上述第一块具有纤维引导部件和盖部件。在上述纤维引导部件上形成有导入纤维的纤维导入口。上述纤维引导部件的至少一部分配置在上述盖部件的内部。在上述盖部件上形成有供向外部喷射的空气通过的空气喷射孔。在上述第一块的内部形成有与上述空气喷射孔连接的第一空气供给通道。能够将向上述空气喷射孔供给空气的配管的至少一部分形成于上述第一块的内部,能够有效地利用从上述空气喷射孔喷射的空气来清扫上述纤维引导部件。在上述空气纺织装置中,优选上述纤维导入口的中央与上述空气喷射孔的空气供给方向的下游侧的端部的中央之间的距离为30mm以下。由于以适当的接近度配置上述空气喷射孔和上述纤维导入口,因此从上述空气喷射孔喷射的空气更可靠地作用于上述纤维导入口。在上述空气纺织装置中,纤维行进方向、与将上述纤维导入口的中央和上述空气喷射孔的空气供给方向的下游侧的端部连接的直线的方向所成的角度为30度以上90度以下。能够相对于上述纤维行进方向带有一定角度地从上述空气喷射孔喷射空气,因此从上述空气喷射孔喷射的空气更可靠地作用于上述纤维导入口。在上述空气纺织装置中,上述第一块还具备喷嘴形成部件和块主体。上述喷嘴形成部件相对于上述纤维引导部件设置于上述纤维导入口的相反侧。在上述喷嘴形成部件上形成有多个喷嘴。上述块主体支承上述喷嘴形成部件。上述盖部件至少将上述喷嘴形成部件相对于上述块主体进行定位。上述空气喷射孔相对于上述纤维行进路径准确地配置。因而,能够将在上述纤维导入口堵塞的纤维屑及/或附着于上述纤维引导部件的纤维屑等准确地吹散。在上述空气纺织装置中,优选在上述块主体上形成有供朝向上述空气喷射孔的空气通过的第二空气供给通道。能够将以往配置在上述第一块外侧的配管形成于上述块主体的内部,因此能够有效地利用上述盖部件周边的空间。另外,能够提高将上述盖部件从上述块主体取下时的作业性。上述空气纺织装置具备第二块。上述第二块配置在上述第一块的纤维行进方向的下游侧。上述第二块将由上述第一块引导的纤维进一步向下游侧引导。并且,在上述空气纺织装置中,在上述第一块与上述第二块之间形成有对从上述纤维导入口导入的纤维加捻的纺织室。在上述第一块上形成有向上述纺织室开口的喷嘴。上述第二块具备中空引导轴体,该中空引导轴体在内部形成有供从上述纺织室通过后的上述纤维行进的通路。在具有上述结构的空气纺织装置中,在纺织室内通过旋转空气流对从清扫过的上述纤维导入口通过后的纤维束加捻而生成纺织纱线,因此能够使所生成的纺织纱线的质量稳定。在上述空气纺织装置中,在上述盖部件上形成有一个或两个上述空气喷射孔。能够抑制上述空气喷射孔的加工成本。上述空气纺织装置具备回收装置。在上述回收装置上形成有用于回收纤维屑的回收口。在与上述纤维行进路径相比的上侧配置上述空气喷射孔,在与上述纤维行进路径相比的下侧配置上述回收装置。能够通过上述回收装置回收通过从上述空气喷射孔喷射的空气被吹散而落下的纤维屑。根据本技术的其它观点,盖部件使用于空气纺织装置。在上述盖部件上形成有空气喷射孔和第一空气供给通道。上述空气喷射孔为贯穿孔。上述第一空气供给通道的空间体积比上述空气喷射孔大。另外,在上述盖部件上形成有径向的尺寸比上述通气孔大且用于配置纤维引导部件的孔。在上述盖部件上形成有上述空气喷射孔,因此上述空气喷射孔与上述纤维导入口接近地配置。因而,能够有效地利用从上述空气喷射孔喷射的空气来清扫上述纤维引导部件。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具备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空气纺织装置的纺织单元的结构的侧视图。图2是表示空气纺织装置及其周边的结构的剖视图。图3是盖部件的立体图。图4是说明空气喷射孔和纤维导入口的位置关系的图。具体实施方式接着,参照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精纺机(纺织机)。在本说明书中,“上游”和“下游”是指在纺织时纤维束和纺织纱线的行进方向上的上游和下游。精纺机具备并排设置的多个纺织单元2以及集中地管理该纺织单元2的未图示的机台控制装置。各纺织单元2通过空气纺织装置9对从牵伸装置7输送的纤维束8加捻来生成纺织纱线10,通过卷绕部26对该纺织纱线10进行卷绕而形成卷装50。如图1所示,各纺织单元2具备从上游朝向下游依次配置的牵伸装置7、空气纺织装置9、纱线蓄留装置22、接纱装置23、纱线监视装置25以及卷绕部26。纺织单元2所具备的各部分由设置于该纺织单元2的单元控制器(控制部)90控制。但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a href="http://www.xjishu.com/zhuanli/16/201620564735.html" title="空气纺织装置以及盖部件原文来自X技术">空气纺织装置以及盖部件</a>

【技术保护点】
一种空气纺织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第一块,该第一块具有:纤维引导部件,其形成有导入纤维的纤维导入口;以及盖部件,所述纤维引导部件的至少一部分配置在该盖部件的内部,且该盖部件形成有供向外部喷射的空气通过的空气喷射孔。

【技术特征摘要】
2015.08.11 JP 2015-1586951.一种空气纺织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第一块,该第一块具有:纤维引导部件,其形成有导入纤维的纤维导入口;以及盖部件,所述纤维引导部件的至少一部分配置在该盖部件的内部,且该盖部件形成有供向外部喷射的空气通过的空气喷射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纺织装置,其特征在于,以所述空气喷射孔的轴线与纤维行进路径交叉的方式,在所述盖部件上形成所述空气喷射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纺织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盖部件上形成有第一空气供给通道,该第一空气供给通道具有比所述空气喷射孔大的空间体积,且与所述空气喷射孔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纺织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盖部件上形成有第一空气供给通道,该第一空气供给通道具有比所述空气喷射孔大的空间体积,且与所述空气喷射孔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纺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导入口的中央与所述空气喷射孔的空气供给方向的下游侧的端部的中央之间的距离为30mm以下。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纺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导入口的中央与所述空气喷射孔的空气供给方向的下游侧的端部的中央之间的距离为30mm以下。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气纺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导入口的中央与所述空气喷射孔的空气供给方向的下游侧的端部的中央之间的距离为30mm以下。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气纺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导入口的中央与所述空气喷射孔的空气供给方向的下游侧的端部的中央之间的距离为30mm以下。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纺织装置,其特征在于,纤维行进方向、与将所述纤维导入口的中央和所述空气喷射孔的空气供给方向的下游侧端部的中央连接的直线的方向所成的角度为30度以上90度以下。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纺织装置,其特征在于,纤维行进方向、与将所述纤维导入口的中央和所述空气喷射孔的空气供给方向的下游侧端部的中央连接的直线的方向所成的角度为30度以上90度以下。11.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气纺织装置,其特征在于,纤维行进方向、与将所述纤维导入口的中央和所述空气喷射孔的空气供给方向的下游侧端部的中央连接的直线的方向所成的角度为30度以上90度以下。12.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气纺织装置,其特征在于,纤维行进方向、与将所述纤维导入口的中央和所述空气喷射孔的空气供给方向的下游侧端部的中央连接的直线的方向所成的角度为30度以上90度以下。13.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气纺织装置,其特征在于,纤维行进方向、与将所述纤维导入口的中央和所述空气喷射孔的空气供给方向的下游侧端部的中央连接的直线的方向所成的角度为30度以上90度以下。14.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气纺织装置,其特征在于,纤维行进方向、与将所述纤维导入口的中央和所述空气喷射孔的空气供给方向的下游侧端部的中央连接的直线的方向所成的角度为30度以上90度以下。15.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气纺织装置,其特征在于,纤维行进方向、与将所述纤维导入口的中央和所述空气喷射孔的空气供给方向的下游侧端部的中央连接的直线的方向所成的角度为30度以上90度以下。16.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气纺织装置,其特征在于,纤维行进方向、与将所述纤维导入口的中央和所述空气喷射孔的空气供给方向的下游侧端部的中央连接的直线的方向所成的角度为30度以上90度以下。17.根据权利要求1~16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纺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块还具备:喷嘴形成部件,其相对于所述纤维引导部件设置于所述纤维导入口的相反侧,形成有多个喷嘴;以及块主体,其支承所述喷嘴形成部件,所述盖部件至少将所述喷嘴形成部件相对于所述块主体进行定位。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空气纺织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块主体上形成有供朝向所述空气喷射孔的空气通过的第二空气供给通道。19.根据权利要求1~16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纺织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第二块,该第二块配置在所述第一块的纤维行进方向的下游侧,将由该第一块引导的纤维进一步向下游侧引导。20.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空气纺织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第二块,该第二块配置在所述第一块的纤维行进方向的下游侧,将由该第一块引导的纤维进一步向下游侧引导。21.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空气纺织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第二块,该第二块配置在所述第一块的纤维行进方向的下游侧,将由该第一块引导的纤维进一步向下游侧引导。22.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空气纺织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块与所述第二块之间形成有纺织室,该纺织室对从所述纤维导入口导入的纤维加捻,在所述第一块上形成有向所述纺织室开口的喷嘴,所述第二块具备中空引导轴体,该中空引导轴体在内部形成有供从所述纺织室通过后的所述纤维行进的通路。23.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空气纺织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块与所述第二块之间形成有纺织室,该纺织室对从所述纤维导入口导入的纤维加捻,在所述第一块上形成有向所述纺织室开口的喷嘴,所述第二块具备中空引导轴体,该中空引导轴体在内部形成有供从所述纺织室通过后的所述纤维行进的通路。24.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空气纺织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块与所述第二块之间形成有纺织室,该纺织室对从所述纤维导入口导入的纤维加捻,在所述第一块上形成有向所述纺织室开口的喷嘴,所述第二块具备中空引导轴体,该中空引导轴体在内部形成有供从所述纺织室通过后的所述纤维行进的通路。25.根据权利要求1~16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森秀茂
申请(专利权)人: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