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线振动马达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336403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1-04 09: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直线振动马达,其包括一上机壳、一下机壳、至少一质量块、若干磁钢、一对弹性支撑件、至少一线圈及一电路板,所述上机壳与下机壳共同围成一收容空间,所述若干磁钢固定于质量块上组成一振子组件,所述弹性支撑件把振子组件支撑悬空于收容空间,所述线圈向下焊接在于电路板上,所述质量块设有一固定孔,所述磁钢包含沿左右方向排成一排并共同固定于固定孔的一大磁钢、一对中心磁钢及一对小磁钢,提高振动的驱动力,增强马达的振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直线振动马达,尤其涉及一种具有线圈与磁钢的直线振动马达。
技术介绍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移动通信终端装置如手机等的来电无声提示,需要靠机身的振动来提醒用户,而产生振动的部件为内置的微型直线振动马达,另外振动按摩器等小型医疗保健设备的核心器件也为内置的微型直线振动马达。与本案相关的现有技术可以参考中国专利公告第201577015号揭露的一种直线振动马达,其包括上机壳、基座、线圈、质量块、磁钢、金属弹片及电路板。上机壳与基座之间形成一收容空间,线圈、质量块、磁钢及金属弹片收容于该收容空间,基座包括若干侧壁及垂直连接侧壁的底壁。金属弹片设有定位于侧壁上的固定部及与质量块固定在一起的接合部。质量块与磁钢一起被金属弹片悬空在收容空间内,磁钢设置为两个,质量块设有固定磁钢的两个通孔,线圈位于磁钢下方,焊接于电路板上,电路板固定于底壁上。当线圈连通外部交变电流后,质量块与磁钢在收容空间内做横向振动,金属弹片不断被压缩和释放,实现了直线振动马达的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具有提高振动驱动力的直线振动马达。为实现前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直线振动马达,其包括一上机壳、一下机壳、至少一质量块、若干磁钢、一对弹性支撑件、至少一线圈及一电路板,所述上机壳与下机壳共同围成一收容空间,所述若干磁钢固定于质量块上组成一振子组件,所述弹性支撑件把振子组件支撑悬空于收容空间,所述线圈向下焊接在于电路板上,并且位于磁钢下方,所述质量块设有一固定孔,所述磁钢包含沿左右方向排成一排并共同固定于固定孔的一大磁钢、一对中心磁钢及一对小磁钢,所述大磁钢位于该对中心磁钢之间,大磁钢和该对中心磁钢位于该对小磁钢之间,所述大磁钢的S极位于上端,S极位于下端;其中一中心磁钢的N极位左端,S极位于右端,另一中心磁钢的S极位于左端,N极位于右端;小磁钢的N极位于上端,S极位于下端。本专利技术直线振动马达的磁钢包含沿左右方向排成一排并共同固定于固定孔的一大磁钢、一中心磁钢及一对小磁钢,所述大磁钢位于该对中心磁钢之间,大磁钢和该对中心磁钢位于该对小磁钢之间,所述大磁钢的S极位于上端,S极位于下端;其中一中心磁钢的N极位左端,S极位于右端,另一中心磁钢的S极位于左端,N极位于右端;小磁钢的N极位于上端,S极位于下端,促使磁钢整体的磁力线更集中,减少磁外泄,提高了洛伦磁力,加强了振动的驱动力,提升了振感。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直线振动马达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直线振动马达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图3为图1沿c-c方向的剖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直线振动马达的立体分解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直线振动马达的立体示意图,未显示上机壳和下机壳。图6为图5另一角度的视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直线振动马达的立体示意图,为显示上机壳、下机壳和弹性支撑片。图8为本专利技术直线振动马达各磁钢相互配合的平面视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直线振动马达上极片、下极片、线圈极磁钢间相互配合的平面视图,同时显示磁力线。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至图9所示,本专利技术直线振动马达100包括上机壳11、下机壳12、上极片21、下极片22、中心质量块31、边质量块32、大磁钢41、中心磁钢42、小磁钢43、弹性支撑件50、支架60、垫高片70、电路板80及线圈90。上极片21、下极片22、中心质量块31、边质量块32、大磁钢41、中心磁钢42及小磁钢43组成振子组件,支架60、垫高片70、电路板80及线圈90组成定子组件,直线振动马达100工作时,振子组件相对于定子组件左右振动,实现了直线振动马达100的功能。上机壳11与下机壳12之间围成有一收容空间110,上机壳11包括顶壁111及垂直连接顶壁111的若干侧壁112,下机壳12为水平板状结构,遮盖收容空间110的底部,各侧壁112向下支撑在下机壳12上,并且采用激光焊接固定成一体。下机壳12具有向前凸出于侧壁112的一托板120,用以放置电路板80,侧壁112设有位于托板120上方的开口113。上极片21和下极片22水平放置,相互平行。中心质量块31、边质量块32、大磁钢41、中心磁钢42及小磁钢43共同夹持固定于上极片21与下极片22之间,降低磁力线散发到直线振动马达100外侧。中心质量块31也水平放置,设有上下贯穿的一固定孔310。边质量块32设置为一对,固定于中心质量块31的左右两侧,相互靠贴在一起,三者的上表面趋于共面。边质量块32的厚度大于中心质量块31的厚度,向下凸出超过中心质量块31,如此设计,有利于利用收容空间110的有限空间,增加边质量块32的重量,提升直线振动马达100的振感。大磁钢41设置为一个,中心磁钢42和小磁钢43分别设置为一对,大磁钢41的S极位于上端,N极位于下端,其中一中心磁钢42的N极位左端,S极位于右端,而另一中心磁钢42的S极位于左端,N极位于右端,两小磁钢43的N极位于上端,S极位于下端。五个磁钢41、42、43沿左右方向排成一排,共同固定于中心质量块31的固定孔310内,具体的说,大磁钢41固定在该对中心磁钢42之间,大磁钢41和该对中心磁钢42固定在该对小磁钢43之间。请参考图8所示,磁力线更集中,磁外泄的更少,提高了洛伦磁力,加强了振子的驱动力,提升了振感。弹性支撑件50设置为一对,每一弹性支撑件50在上下方向上呈U形,其包括设于两末端的接合端51、固定端52及连接接合端51与固定端52的U形连接部53。接合端51与边质量块32通过激光焊接固定在一起,固定端52通过激光焊接固定在上机壳11侧壁112内表面,弹性支撑件50将振子组件悬空支撑于收容空间110内。为增加接合端51与固定端52的结构强度,防止被折断,接合端51与固定端52的外表面还分别焊接有金属加强片54,接合端51固定于边质量块32与加强片54之间,固定端52固定于侧壁112与加强片54之间。支架60在前后方向呈U形,其包括一底板61及自底板61左右两端向上弯折延伸的一对侧板62,底板61设有一上下贯穿底板61的开孔610,开孔610的左右两端还贯穿该对侧板62,底板61通过激光焊接固定于下机壳12内表面。下极片22的厚度与宽度分别小于开孔610的厚度与宽度,下极片22穿过该开孔610,与支架60间隙配合,左右两端凸伸出支架60,焊接于边质量块32下表面,边质量块32下表面设有收容下极片22的凹槽320。垫高片70设置为前后间隔开的两件式结构,固定底板61上,位于开孔610的前后两侧。电路板80为印刷电路板(PCB)或软性电路板(FPC),通过双面胶向下固定于垫高片70上,通过垫高片70增加了电路板80的高度,有效避免下极片22触碰到电路板80,改善振子的振动效能。电路板80具有向前凸伸的尾部81,尾部81穿过上机壳11开口113,并支撑于下机壳12托板120上,用以连接外部电源。线圈90设置为两个,一个顺时针线圈,另一个为逆时针线圈,两线圈90沿左右方向焊接在电路板80上,线圈90与支架60共同位于中心质量块31、大磁钢41、中心磁钢42和小磁钢43的下方,并且间隔开。本专利技术直线振动马达100通过设置支架60,电路板80与线圈90固定于支架60,支架60再固定于上机壳11、下机壳12的收容空间110内,实现模组化组装,降低组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直线振动马达

【技术保护点】
一种直线振动马达,其包括一上机壳、一下机壳、至少一质量块、若干磁钢、一对弹性支撑件、至少一线圈及一电路板,所述上机壳与下机壳共同围成一收容空间,所述若干磁钢固定于质量块上组成一振子组件,所述弹性支撑件把振子组件支撑悬空于收容空间,所述线圈向下焊接在于电路板上,并且位于磁钢下方,所述质量块设有一固定孔,其特征在于:所述磁钢包含沿左右方向排成一排并共同固定于固定孔的一大磁钢、一对中心磁钢及一对小磁钢,所述大磁钢位于该对中心磁钢之间,大磁钢和该对中心磁钢位于该对小磁钢之间,所述大磁钢的S极位于上端,S极位于下端;其中一中心磁钢的N极位左端,S极位于右端,另一中心磁钢的S极位于左端,N极位于右端;小磁钢的N极位于上端,S极位于下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直线振动马达,其包括一上机壳、一下机壳、至少一质量块、若干磁钢、一对弹性支撑件、至少一线圈及一电路板,所述上机壳与下机壳共同围成一收容空间,所述若干磁钢固定于质量块上组成一振子组件,所述弹性支撑件把振子组件支撑悬空于收容空间,所述线圈向下焊接在于电路板上,并且位于磁钢下方,所述质量块设有一固定孔,其特征在于:所述磁钢包含沿左右方向排成一排并共同固定于固定孔的一大磁钢、一对中心磁钢及一对小磁钢,所述大磁钢位于该对中心磁钢之间,大磁钢和该对中心磁钢位于该对小磁钢之间,所述大磁钢的S极位于上端,S极位于下端;其中一中心磁钢的N极位左端,S极位于右端,另一中心磁钢的S极位于左端,N极位于右端;小磁钢的N极位于上端,S极位于下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线振动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大磁钢、中心磁钢及小磁钢的厚度与宽度相同。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线振动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线振动马达包括焊接于质量块与各磁钢上表面的上极片。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直线振动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子组件包括位于上极片下方的一下极片,所述下极片焊接于质量块下表面,所述大磁钢、中心磁钢及小磁钢位于上极片与下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栋李孟昭陈强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联滔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