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屏转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417037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0 19:45
本技术涉及折叠屏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柔性屏转轴,该柔性屏转轴包括底座、壳体连杆组件和门板组件,将第一门板、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分体设置。安装时,先将第一门板安装于底座同一侧的第一壳体连杆和第二壳体连杆之间,然后再将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安装于第一壳体连杆和第二壳体连杆上,最后将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固定于第一门板,由于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相对于第一门板的位置可以调节,从而使得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之间的距离可以调节,进而可以根据第一壳体连杆和第二壳体连杆之间的距离合理调节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之间的距离,避免门板和壳体连接杆之间相对晃动,且流畅度较好,改善用户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折叠屏设备,尤其涉及一种柔性屏转轴


技术介绍

1、现今柔性屏折叠手机逐渐受到用户的青睐,柔性屏折叠手机有较大的屏幕,使得重量较大,考虑到使用的便捷性,需要对柔性屏折叠手机的重量进行优化。现有的改进方案一般对柔性屏折叠手机中的柔性屏转轴进行工艺改进,具体是将柔性屏转轴中的门板和壳体连杆的连接结构改为包射工艺制造,但包射工艺制备的连接结构公差较大,导致门板和壳体连杆的连接处出现间隙或者过盈配合的情况,从而导致门板相对壳体连杆出现晃动或者转动的流畅度差的问题,影响使用体验。

2、为此,亟需研究一种柔性屏转轴,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柔性屏转轴,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门板和壳体连杆的连接处出现缝隙或者过盈配合导致二者之相对晃动或者门板的转动流畅度差的问题。

2、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本技术提供一种柔性屏转轴,该柔性屏转轴包括:

4、底座;

5、壳体连杆组件,两组所述壳体连杆组件间隔设置于所述底座,所述壳体连杆组件包括第一壳体连杆和第二壳体连杆,所述第一壳体连杆和所述第二壳体连杆分别相对转动设于所述底座的两侧,所述第一壳体连杆设有第一外滑动部和第一内滑动部,所述第二壳体连杆设有第二外滑动部和第二内滑动部;

6、门板组件,所述门板组件包括第一门板、第二门板、两个第一连接件和两个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门板和所述第二门板的两端分别设有位置可调的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本体以及凸设于所述第一连接本体上的第一外配合滑动部和第一滑动配合部,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第二连接本体以及凸设于所述第二连接本体上的第二外配合滑动部和第二滑动配合部,所述第一门板设有第一左内配合滑动部和第一右内配合滑动部,所述第二门板设有第二左内配合滑动部和第二右内配合滑动部;

7、所述第一左内配合滑动部和所述第一右内配合滑动部分别滑动配合于所述第一内滑动部和所述第二内滑动部,位于所述第一门板两端的所述第一外配合滑动部和所述第二外配合滑动部分别滑动配合于所述第一外滑动部和所述第二外滑动部;所述第二左内配合滑动部和所述第二右内配合滑动部分别滑动配合于所述第一内滑动部和所述第二内滑动部,位于所述第二门板两端的所述第一外配合滑动部和所述第二外配合滑动部分别滑动配合于所述第一外滑动部和所述第二外滑动部。

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外滑动部和所述第一内滑动部分别包括开口相背的第一外滑动槽和第一内滑动槽,所述第二外滑动部和所述第二内滑动部分别包括开口相背的第二外滑动槽和第二内滑动槽;

9、所述第一左内配合滑动部和所述第一右内配合滑动部分别包括第一左滑块和第一右滑块;所述第二左内配合滑动部和所述第二右内配合滑动部分别包括第二左滑块和第二右滑块;所述第一外配合滑动部包括第一外滑块;所述第二外配合滑动部包括第二外滑块;

10、于所述底座的一侧,所述第一左滑块和所述第一右滑块分别滑动配合于所述第一内滑动槽和所述第二内滑动槽;所述第一外滑块和所述第二外滑块分别滑动配合于所述第一外滑动槽和所述第二外滑动槽;

11、于所述底座的另一侧,所述第二左滑块和所述第二右滑块分别滑动配合于所述第一内滑动槽和所述第二内滑动槽;所述第一外滑块和第二外滑块分别滑动配合于所述第一外滑动槽和所述第二外滑动槽。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门板设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连接件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槽内;和/或

13、所述第二门板设有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二连接件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槽内。

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槽的槽底凸设有第一导向凸起,所述第一连接本体开设有第一调节孔,所述第一导向凸起穿设于所述第一调节孔;和/或

15、所述第二安装槽的槽底凸设有第二导向凸起,所述第二连接本体开设有第二调节孔,所述第二导向凸起穿设于所述第二调节孔。

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槽的槽底凸设有第一定位凸起,所述第一连接本体开设有第一定位孔,所述第一定位凸起穿设于所述第一定位孔;和/或

17、所述第二安装槽的槽底凸设有第二定位凸起,所述第二连接本体开设有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二定位凸起穿设于所述第二定位孔。

1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粘接或焊接于所述第一门板的两端;和/或

19、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粘接或焊接于所述第二门板的两端。

2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门板和所述第二门板的材质相同,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的材质相同,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强度大于所述第一门板的强度,且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密度大于所述第一门板的密度。

2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柔性屏转轴包括同步组件,两组所述同步组件间隔设置于所述底座,所述同步组件包括第一滑轨臂和第二滑轨臂;所述第一滑轨臂和所述第二滑轨臂分别相对转动设于所述底座的两侧,且分别与所述第一壳体连杆和所述第二壳体连杆滑动配合,所述第一滑轨臂设有第一滑动部,所述第二滑轨臂设有第二滑动部;所述第一滑动部和所述第二滑动部分别各自地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第一滑动配合部和所述第二连接件的第二滑动配合部滑动配合。

2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滑动部包括第一滑动轴,所述第二滑动部包括第二滑动轴;所述第一滑动配合部包括第一导向滑槽,所述第二滑动配合部包括第二导向滑槽;所述第一滑动轴和所述第二滑动轴分别穿设于所述第一导向滑槽和所述第二导向滑槽中。

2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向滑槽包括相连通的第一直线槽和第一翻转槽;和/或

24、所述第二导向滑槽包括相连通的第二直线槽和第二翻转槽。

2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26、本技术提供一种柔性屏转轴,该柔性屏转轴通过在将第一门板、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分体设置,安装时,先将第一门板安装于底座同一侧的第一壳体连杆和第二壳体连杆之间,然后再将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安装于第一壳体连杆和第二壳体连杆上,最后将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固定于第一门板,由于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相对于第一门板的位置可以调节,从而使得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之间的距离可以调节,进而可以根据第一壳体连杆和第二壳体连杆之间的距离合理调节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之间的距离,使得第一外配合滑动部和第二外配合滑动部分别滑动配合于第一外滑动部和第二外滑动部,且间隙可调,避免了第一外配合滑动部和第一外滑动部之间的间隙过大、第二外配合滑动部和第二外滑动部之间的间隙过大,也避免了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第一壳体连杆和第二壳体连杆之间出现过盈配合的问题,从而使得第一门板相对第一壳体连杆和第二壳体连杆之间不会出现相对晃动,且流畅度较好,改善用户的使用体验。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柔性屏转轴,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屏转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滑动部(211)和所述第一内滑动部(212)分别包括开口相背的第一外滑动槽和第一内滑动槽,所述第二外滑动部(221)和所述第二内滑动部(222)分别包括开口相背的第二外滑动槽和第二内滑动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屏转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门板(310)设有第一安装槽(313),所述第一连接件(330)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槽(313)内;和/或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柔性屏转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槽(313)的槽底凸设有第一导向凸起(3131),所述第一连接本体(331)开设有第一调节孔(3311),所述第一导向凸起(3131)穿设于所述第一调节孔(3311);和/或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柔性屏转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槽(313)的槽底凸设有第一定位凸起(3132),所述第一连接本体(331)开设有第一定位孔(3312),所述第一定位凸起(3132)穿设于所述第一定位孔(3312);和/或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屏转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330)和所述第二连接件(340)粘接或焊接于所述第一门板(310)的两端;和/或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屏转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门板(310)和所述第二门板(320)的材质相同,所述第一连接件(330)和所述第二连接件(340)的材质相同,所述第一连接件(330)的强度大于所述第一门板(310)的强度,且所述第一连接件(330)的密度大于所述第一门板(310)的密度。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柔性屏转轴,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屏转轴包括同步组件,两组所述同步组件间隔设置于所述底座(100),所述同步组件包括第一滑轨臂(410)和第二滑轨臂(420);所述第一滑轨臂(410)和所述第二滑轨臂(420)分别相对转动设于所述底座(100)的两侧,且分别与所述第一壳体连杆(210)和所述第二壳体连杆(220)滑动配合,所述第一滑轨臂(410)设有第一滑动部(411),所述第二滑轨臂(420)设有第二滑动部(421);所述第一滑动部(411)和所述第二滑动部(421)分别各自地与所述第一连接件(330)的第一滑动配合部(333)和所述第二连接件(340)的第二滑动配合部(343)滑动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柔性屏转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动部(411)包括第一滑动轴,所述第二滑动部(421)包括第二滑动轴;所述第一滑动配合部(333)包括第一导向滑槽,所述第二滑动配合部(343)包括第二导向滑槽;所述第一滑动轴和所述第二滑动轴分别穿设于所述第一导向滑槽和所述第二导向滑槽中。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柔性屏转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滑槽包括相连通的第一直线槽(3331)和第一翻转槽(3332);和/或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柔性屏转轴,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屏转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滑动部(211)和所述第一内滑动部(212)分别包括开口相背的第一外滑动槽和第一内滑动槽,所述第二外滑动部(221)和所述第二内滑动部(222)分别包括开口相背的第二外滑动槽和第二内滑动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屏转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门板(310)设有第一安装槽(313),所述第一连接件(330)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槽(313)内;和/或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柔性屏转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槽(313)的槽底凸设有第一导向凸起(3131),所述第一连接本体(331)开设有第一调节孔(3311),所述第一导向凸起(3131)穿设于所述第一调节孔(3311);和/或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柔性屏转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槽(313)的槽底凸设有第一定位凸起(3132),所述第一连接本体(331)开设有第一定位孔(3312),所述第一定位凸起(3132)穿设于所述第一定位孔(3312);和/或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屏转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330)和所述第二连接件(340)粘接或焊接于所述第一门板(310)的两端;和/或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屏转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门板(310)和所述第二门板(320)的材质相同,所述第一连接件(33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长紘吴林苏洋右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联滔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