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梁蕃焕专利>正文

活塞可控正时内燃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333590 阅读: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1-02 16: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活塞可控正时内燃机,增压气缸的顶部设置有顶杆,顶杆密封件设置在增压气缸的外壁上并将顶杆与增压气缸连接处密封,顶杆的顶端连接摇臂的一端,摇臂的另一端连接连接板,摇臂的中部连接支杆的顶端,支杆的底端固定在内燃机缸体上,连接板的两端分别连接排气阀控制杆和扫气阀控制杆的顶端,连接板与内燃机缸体之间设置复位弹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置扫气阀和排气阀,泵气活塞推动顶杆,通过摇臂实现扫气阀和排气阀控制杆的上推或下拉,能够实现气门正时可控,能够防止废气进入增压气缸内,在增压气缸压入新鲜空气的同时将燃烧室内的喷油器与气缸盖内壁夹角里面的废气排出,有效排除燃烧室内的废气,提高了燃油燃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内燃机领域,具体是一种活塞可控正时内燃机
技术介绍
传统的内燃机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昂,而且内燃机进气门和排气门都是直进直出,气缸内的废气经常会在角落里面聚集或者进入增压气缸内,排放不彻底,残留的废气会影响内燃机内燃油的燃烧效率,使得燃油利用率降低,使用成本也就随之增加,因此这种内燃机技术已经不被采用,市面上也出现了气门可控的内燃机,但是现有的气门可控内燃机气门控制结构复杂,控制不够完全,仍然达不到提高燃油燃烧效率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根据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活塞可控正时内燃机,解决现有内燃机气门控制不完全,燃油燃烧效率无法提高的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活塞可控正时内燃机,包括飞轮、并列式设置的工作气缸和增压气缸,飞轮连接曲轴箱内的曲轴,工作气缸的侧壁上开设有排气口,增压气缸的侧壁上开设有进气口,工作气缸燃烧室的上部设置有喷油器,所述工作气缸内设置工作活塞,增压气缸内设置泵气活塞,工作活塞和泵气活塞的底部通过连杆连接曲轴,增压气缸与进气口之间设置有单向进气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压气缸的顶部设置有顶杆,顶杆密封件设置在增压气缸的外壁上并将顶杆与增压气缸连接处密封,顶杆的顶端连接摇臂的一端,摇臂的另一端连接连接板,摇臂的中部连接支杆的顶端,支杆的底端固定在内燃机缸体上,连接板的两端分别连接排气阀控制杆和扫气阀控制杆的顶端,连接板与内燃机缸体之间设置复位弹簧。所述工作气缸燃烧室的上部靠近增压气缸的一侧设置有扫气阀,工作气缸燃烧室的上部靠近排气口的一侧设置有排气阀。所述排气阀控制杆和扫气阀控制杆穿过复位弹簧中心与连接板连接。所述排气阀控制杆的底端连接有密封排气阀口的挡块,扫气阀控制杆的底端连接有密封增压气缸与工作气缸联通口的挡块。所述顶杆的下端设置在增压气缸内,泵气活塞上升到顶部接触顶杆的下端从而带动排气阀控制杆和扫气阀控制杆下移。本技术的技术效果: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又可减少内燃机配气机构的耗损功率;本技术设置扫气阀和排气阀,泵气活塞推动顶杆,通过摇臂的杠杆原理实现扫气阀和排气阀控制杆的上推或下拉,能够实现气门正时可控,能够防止废气进入增压气缸内,在增压气缸压入新鲜空气的同时将燃烧室内的喷油器与气缸盖内壁夹角里面的废气排出,有效排除燃烧室内的废气,提高了燃油燃烧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排气状态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做功状态结构示意图;图中:1—飞轮,2—曲轴,3—工作气缸,4—工作活塞,5—增压气缸,6—泵气活塞,7—进气口,8—单向进气阀,9—排气口,10—喷油器,11—顶杆,12—顶杆密封件,13—支杆,14—摇臂,15—连接板,16—排气阀控制杆,17—扫气阀控制杆,18—复位弹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活塞可控正时内燃机,包括飞轮1、并列式设置的工作气缸3和增压气缸5,飞轮1连接曲轴箱内的曲轴2,工作气缸3的侧壁上开设有排气口9,增压气缸5的侧壁上开设有进气口7,工作气缸3燃烧室的上部设置有喷油器10,所述工作气缸3内设置工作活塞4,增压气缸5内设置泵气活塞6,工作活塞4和泵气活塞6的底部通过连杆连接曲轴2,增压气缸5与进气口7之间设置有单向进气阀8,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压气缸5的顶部设置有顶杆11,顶杆密封件12设置在增压气缸5的外壁上并将顶杆11与增压气缸5连接处密封,顶杆11的顶端连接摇臂14的一端,摇臂14的另一端连接连接板15,摇臂14的中部连接支杆13的顶端,支杆13的底端固定在内燃机缸体上,连接板15的两端分别连接排气阀控制杆16和扫气阀控制杆17的顶端,连接板15与内燃机缸体之间设置复位弹簧18。所述工作气缸3燃烧室的上部靠近增压气缸5的一侧设置有扫气阀,工作气缸3燃烧室的上部靠近排气口9的一侧设置有排气阀。所述排气阀控制杆16和扫气阀控制杆17穿过复位弹簧18中心与连接板15连接。所述排气阀控制杆16的底端连接有密封排气阀口的挡块,扫气阀控制杆17的底端连接有密封增压气缸5与工作气缸3联通口的挡块。所述顶杆11的下端设置在增压气缸5内,泵气活塞6上升到顶部接触顶杆11的下端从而带动排气阀控制杆16和扫气阀控制杆17下移。本技术工作过程:工作气缸3在工作的时候增压气缸5进行吸气,工作气缸3的工作活塞4上升到最高处,扫气阀和排气阀处于关闭状态,喷油器10喷出柴油,柴油经压缩后燃烧,燃烧产生的高压气体推动工作活塞4向下运动,从而带动了增压气缸5吸气,新鲜空气从单向进气阀8流入到增压气缸5内,泵气活塞6向上运动,压缩吸入的新鲜空气,泵气活塞6上部接触顶杆11下端,顶杆11上移,通过摇臂14的杠杆作用使得连接板15下移,连接板15下移推动排气阀控制杆16和扫气阀控制杆17下移同时复位弹簧18压缩,从而打开排气阀和扫气阀,新鲜空气从工作气缸3和增压气缸5之间的连通孔流入到工作气缸3内,通过扫气阀的扰动,使得新鲜空气绕汽缸盖的角落处流动,从而将汽缸盖角落处的废气扫除,并使得产生的废气无法进入增压气缸5内,改变了扫气的模式,新鲜空气经扫气阀扰动将废气扫除之后通过打开的排气阀排出内燃机,解决了现有内燃机进气不迅速,扫气不彻底,燃油的利用效率低的问题,排气完成后,工作活塞4向上运动,泵气活塞下移,复位弹簧18复位推动顶杆11下移。本技术的一种活塞可控正时内燃机,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又可减少内燃机配气机构的耗损功率;设置扫气阀和排气阀,泵气活塞推动顶杆,通过摇臂的杠杆原理实现扫气阀和排气阀控制杆的上推或下拉,能够实现气门正时可控,能够防止废气进入增压气缸内,在增压气缸压入新鲜空气的同时将燃烧室内的喷油器与气缸盖内壁夹角里面的废气排出,有效排除燃烧室内的废气,提高了燃油燃烧效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活塞可控正时内燃机,包括飞轮(1)、并列式设置的工作气缸(3)和增压气缸(5),飞轮(1)连接曲轴箱内的曲轴(2),工作气缸(3)的侧壁上开设有排气口(9),增压气缸(5)的侧壁上开设有进气口(7),工作气缸(3)燃烧室的上部设置有喷油器(10),所述工作气缸(3)内设置工作活塞(4),增压气缸(5)内设置泵气活塞(6),工作活塞(4)和泵气活塞(6)的底部通过连杆连接曲轴(2),增压气缸(5)与进气口(7)之间设置有单向进气阀(8),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压气缸(5)的顶部设置有顶杆(11),顶杆密封件(12)设置在增压气缸(5)的外壁上并将顶杆(11)与增压气缸(5)连接处密封,顶杆(11)的顶端连接摇臂(14)的一端,摇臂(14)的另一端连接连接板(15),摇臂(14)的中部连接支杆(13)的顶端,支杆(13)的底端固定在内燃机缸体上,连接板(15)的两端分别连接排气阀控制杆(16)和扫气阀控制杆(17)的顶端,连接板(15)与内燃机缸体之间设置复位弹簧(18)。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活塞可控正时内燃机,包括飞轮(1)、并列式设置的工作气缸(3)和增压气缸(5),飞轮(1)连接曲轴箱内的曲轴(2),工作气缸(3)的侧壁上开设有排气口(9),增压气缸(5)的侧壁上开设有进气口(7),工作气缸(3)燃烧室的上部设置有喷油器(10),所述工作气缸(3)内设置工作活塞(4),增压气缸(5)内设置泵气活塞(6),工作活塞(4)和泵气活塞(6)的底部通过连杆连接曲轴(2),增压气缸(5)与进气口(7)之间设置有单向进气阀(8),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压气缸(5)的顶部设置有顶杆(11),顶杆密封件(12)设置在增压气缸(5)的外壁上并将顶杆(11)与增压气缸(5)连接处密封,顶杆(11)的顶端连接摇臂(14)的一端,摇臂(14)的另一端连接连接板(15),摇臂(14)的中部连接支杆(13)的顶端,支杆(13)的底端固定在内燃机缸体上,连接板(15)的两端分别连接排气阀控制杆(16)和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蕃焕
申请(专利权)人:梁蕃焕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