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遮阳装置及汽车,汽车遮阳装置包括板体,板体包括容纳面和分别与容纳面邻接的第一卡接面和第二卡接面;第一卡接面上设置有第一挂接口,第二卡接面上设置有第二挂接口;遮阳帘包括定位边和旋转边,遮阳边,转轴;弹性绳第一端固定在转轴的轴面上,弹性绳的第二端有挂接接头,挂接接头挂接在第一挂接口或第二挂接口上时弹性绳处于张紧状态。汽车,车顶上有定位座,还包括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汽车遮阳装置,汽车遮阳装置远离容纳面的端面上设置有连接轴,连接轴旋转连接在定位座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汽车遮阳装置及汽车,同时满足不同身高的乘员的遮阳要求,增设了遮阳可调节功能,提高了遮阳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内饰
,尤其涉及一种遮阳装置及汽车。
技术介绍
汽车遮阳装置是一块通过横置在车辆前挡风玻璃上的转轴固定在车辆上的板。汽车遮阳装置的一端通过固定座固定在车顶上,另一端通过夹座夹持连接到车顶。为了不影响汽车在光线黯淡环境下的采光,平时遮阳装置通过转轴转动贴合在车顶上;当阳光强烈时,遮阳装置通过转轴旋转下来,遮挡住一部分通过前挡风玻璃进入乘员眼中的光线,保证前排乘员舒适的乘坐环境。现有技术中,同样车型中的遮阳装置的规格基本一致,在使用中遮阳装置存在以下不足:第一,当遮阳装置的尺寸设计的较小时,遮阳装置对身高较小的前排乘员无法起到较好的遮阳效果,强烈的阳光仍能通过遮阳装置下方直射到乘员眼睛上,影响了乘员驾驶所需的正常视野;第二,当遮阳装置的尺寸设计的较大时,遮阳装置的遮阳效果虽然可以满足身高较小的乘员的遮阳需求,但使用时会导致身高较高乘员的前向视野受到阻碍,影响了乘员驾驶所需的正常视野;第三,现有的遮阳装置隔热效果差,在光照强度较大的环境中,光线照射在前方的挡风玻璃上,产生的热量传递至前排乘员,影响前排乘客的乘坐舒适度。因此,有必要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遮阳装置及汽车,以解决上述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满足不同身高的乘员的遮阳要求,增设遮阳可调节功能,提高遮阳效果,增加驾车的安全性,同时具有较好的隔热效果,大幅提升乘车和驾车的舒适度。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遮阳装置,包括板体,所述板体包括容纳面和分别与所述容纳面邻接的第一卡接面和第二卡接面,所述第一卡接面和所述第二卡接面之间的垂直距离等于所述容纳面的长度;所述第一卡接面上设置有第一挂接口,所述第二卡接面上设置有第二挂接口;可折叠的遮阳帘,所述遮阳帘包括相邻设置的定位边和旋转边、设置在所述定位边和所述旋转边之间的遮阳边、以及带动所述旋转边转动的转轴;所述定位边固定在所述容纳面上,所述定位边沿所述容纳面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所述转轴的第一端旋转连接在所述容纳面上靠近所述第一卡接面的一侧,所述转轴的第二端与所述遮阳边相连接,所述旋转边沿长度方向上贴合在所述转轴的轴面;弹性绳,所述弹性绳的第一端固定在所述转轴的轴面上,所述弹性绳的第二端设置有用于挂接在所述第一挂接口或所述第二挂接口的挂接接头,所述弹性绳的自由长度为L,所述转轴上固定有弹性绳的位置与所述转轴的第一端的距离为L2,所述第一挂接口与所述容纳面的垂直长度为L3,所述第二挂接口与所述容纳面之间的垂直长度为L4,所述容纳面的长度为L5,所述容纳面上连接有所述转轴的第一端的位置与所述第一卡接面之间的距离为L6,L<L5-L2-L6+L4,如上所述的汽车遮阳装置,优选地:所述容纳面在长度方向上开设有容纳槽,所述定位边固定在所述容纳槽的槽底。如上所述的汽车遮阳装置,优选地:容纳槽靠近所述第一卡接面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卡接面之间的距离大于零。如上所述的汽车遮阳装置,优选地:所述容纳面上还开设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的第一端与所述容纳槽靠近所述第二卡接面的一端连接,所述定位槽的第二端延伸至所述第二卡接面上,所述定位槽的第二端开口设置。如上所述的汽车遮阳装置,优选地:所述定位槽的内壁与所述弹性绳的外壁间隙配合。如上所述的汽车遮阳装置,优选地:所述汽车遮阳装置还包括骨架,所述骨架的第一端与所述容纳面上靠近所述第一卡接面的一侧旋转连接,所述骨架的第二端设置在所述遮阳边上,所述骨架贴合在所述遮阳帘的帘面上。如上所述的汽车遮阳装置,优选地:所述第一挂接口是挂钩,所述第二挂接口是挂钩,所述挂接接头是挂接环。如上所述的汽车遮阳装置,优选地:所述遮阳边为弧形边。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车顶,所述车顶靠近前挡风玻璃的一侧设置有定位座,还包括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汽车遮阳装置,所述汽车遮阳装置远离所述容纳面的端面上设置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旋转连接在所述定位座上。如上所述的汽车,优选地:所述定位座上设置有定位孔,所述连接轴可旋转地穿设在所述定位孔内。采用本技术提供的汽车遮阳装置及汽车,可以起到以下有益效果:同时满足不同身高的乘员的遮阳要求,增设了遮阳可调节功能,提高了遮阳效果,增加了驾车的安全性,同时具有较好的隔热效果,大幅提升了乘车和驾车的舒适度。附图说明下面将通过附图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中优选实施例,将有助于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和优点,其中: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汽车遮阳装置的结构的优选实施例。图2为图1中A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汽车遮阳装置中的遮阳帘打开的结构优选实施例。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容纳面结构的优选实施例。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汽车遮阳装置的结构的优选实施例,图2为图1中A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汽车遮阳装置中的遮阳帘打开的结构优选实施例,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容纳面结构的优选实施例。如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遮阳装置,包括板体1,可折叠的遮阳帘2,以及弹性绳3。请同时参照图1至图4,所述板体1包括容纳面11和分别与所述容纳面11邻接的第一卡接面12和第二卡接面13,所述第一卡接面12和所述第二卡接面13之间的垂直距离等于所述容纳面11的长度;所述第一卡接面12上设置有第一挂接口14,所述第二卡接面13上设置有第二挂接口15;所述遮阳帘2包括相邻设置的定位边和旋转边21、设置在所述定位边和所述旋转边21之间的遮阳边22,以及带动所述旋转边21转动的转轴;所述定位边固定在所述容纳面11上,所述定位边沿所述容纳面11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所述转轴的第一端旋转连接在所述容纳面11上靠近所述第一卡接面12的一侧,所述转轴的第二端与所述遮阳边22相连接,所述旋转边21沿长度方向上贴合在所述转轴的轴面;所述弹性绳3的第一端固定在所述转轴的轴面上,所述弹性绳3的第二端设置有用于挂接在所述第一挂接口14或所述第二挂接口15的挂接接头,所述弹性绳3的自由长度为L,所述转轴上固定有弹性绳3的位置与所述转轴的第一端的距离为L2,所述第一挂接口14与所述容纳面11的垂直长度为L3,所述第二挂接口15与所述容纳面11之间的垂直长度为L4,所述容纳面11的长度为L5,所述容纳面11上连接有所述转轴的第一端的位置与所述第一卡接面12之间的距离为L6,L<L5-L2-L6+L4,作为一个优选的实施例,图1示出了汽车遮阳装置中遮阳帘2闭合时的状态,当光照不强烈,或者对于乘员身高较大无需额外遮阳的情况,将遮阳装置的板体1旋转至竖直的状态即可满足遮阳要求。在该状态下,定位边、遮阳帘2、转轴和旋转边21均收纳于容纳面11上,此时弹性绳3的挂接接头挂接在第二挂接口15中,此时,根据L<L5-L2-L6+L4可知,弹性绳3处于张紧的状态,利用弹性绳3的弹性,转轴带动遮阳帘2紧扣在容纳面11上。图3示出了汽车遮阳装置中遮阳帘2打开时的状态,当从汽车前挡风玻璃上投射进的光线较为强烈时且竖直设置的板体1已经无法满足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遮阳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板体,所述板体包括容纳面和分别与所述容纳面邻接的第一卡接面和第二卡接面,所述第一卡接面和所述第二卡接面之间的垂直距离等于所述容纳面的长度;所述第一卡接面上设置有第一挂接口,所述第二卡接面上设置有第二挂接口;可折叠的遮阳帘,所述遮阳帘包括相邻设置的定位边和旋转边、设置在所述定位边和所述旋转边之间的遮阳边、以及带动所述旋转边转动的转轴;所述定位边固定在所述容纳面上,所述定位边沿所述容纳面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所述转轴的第一端旋转连接在所述容纳面上靠近所述第一卡接面的一侧,所述转轴的第二端与所述遮阳边相连接,所述旋转边沿长度方向上贴合在所述转轴的轴面;弹性绳,所述弹性绳的第一端固定在所述转轴的轴面上,所述弹性绳的第二端设置有用于挂接在所述第一挂接口或所述第二挂接口的挂接接头,所述弹性绳的自由长度为L,所述转轴上固定有弹性绳的位置与所述转轴的第一端的距离为L2,所述第一挂接口与所述容纳面的垂直长度为L3,所述第二挂接口与所述容纳面之间的垂直长度为L4,所述容纳面的长度为L5,所述容纳面上连接有所述转轴的第一端的位置与所述第一卡接面之间的距离为L6,L<L5‑L2‑L6+L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遮阳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板体,所述板体包括容纳面和分别与所述容纳面邻接的第一卡接面和第二卡接面,所述第一卡接面和所述第二卡接面之间的垂直距离等于所述容纳面的长度;所述第一卡接面上设置有第一挂接口,所述第二卡接面上设置有第二挂接口;可折叠的遮阳帘,所述遮阳帘包括相邻设置的定位边和旋转边、设置在所述定位边和所述旋转边之间的遮阳边、以及带动所述旋转边转动的转轴;所述定位边固定在所述容纳面上,所述定位边沿所述容纳面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所述转轴的第一端旋转连接在所述容纳面上靠近所述第一卡接面的一侧,所述转轴的第二端与所述遮阳边相连接,所述旋转边沿长度方向上贴合在所述转轴的轴面;弹性绳,所述弹性绳的第一端固定在所述转轴的轴面上,所述弹性绳的第二端设置有用于挂接在所述第一挂接口或所述第二挂接口的挂接接头,所述弹性绳的自由长度为L,所述转轴上固定有弹性绳的位置与所述转轴的第一端的距离为L2,所述第一挂接口与所述容纳面的垂直长度为L3,所述第二挂接口与所述容纳面之间的垂直长度为L4,所述容纳面的长度为L5,所述容纳面上连接有所述转轴的第一端的位置与所述第一卡接面之间的距离为L6,L<L5-L2-L6+L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遮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面在长度方向上开设有容纳槽,所述定位边固定在所述容纳槽的槽底。3.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亦斌,王宏宇,
申请(专利权)人: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