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雯专利>正文

一种环介导等温扩增反应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327216 阅读: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1-01 13: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环介导等温扩增反应管,包括硅胶塞、负压管本体、第一针头、硅胶软球和穿刺针头;所述硅胶塞固定在负压管本体的顶部,且硅胶塞上设置有凹圈,所述负压管本体内壁的顶部上固定有凸起,所述负压管本体的外壁上设置有刻度线和标记纸,且刻度线设置在标记纸的左侧,所述负压管本体的底部设置有弧形圆底,所述第一针头和第二针头上安装有外壳,且第一针头与第二针头之间通过软导管固定连接,所述硅胶软球的底部与穿刺针头通过密封头紧密连接,所述穿刺针头上固定安装有手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负压管本体在使用的全过程中,采用无菌注射,解决荧光染料对LAMP反应的影响问题,避免了交叉感染,且产品使用方便,生产成本低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反应装置
,具体为一种环介导等温扩增反应管
技术介绍
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能够在恒温条件下特异、高效、快速地扩增DNA;因其不需要昂贵的仪器,简便、快速而且特异性好、敏感性高,目前已经在微生物检验、转基因鉴定和疾病检测等多领域得到广泛的研究与应用;对LAMP 扩增结果的测定主要有浊度法、荧光染料、凝胶电泳和生物传感器法四大类,其中凝胶电泳和生物传感器法因为需要额外的仪器设备,操作也相对繁琐,应用较少;而浊度法在结果判断方面相对不精确,所以现在也应用较少;荧光染料法不需额外仪器,结果通过荧光染料的颜色变化来判断,准确灵敏,目前应用最多,但是这些染料的加入都会或多或少的对反应速度产生一定的影响,为避免这些影响,有研究者采取LAMP 扩增反应结束后加入染料,但是这样容易造成反应产物的扩散以及气溶胶污染,从而使得检测结果假阳性率高,而且一旦污染了环境,很难以去除,造成严重后果。因此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现提供一种负压管本体在使用的全过程中,采用无菌注射,解决荧光染料对LAMP 反应的影响问题,避免交叉感染,且产品使用方便,生产成本低廉的环介导等温扩增反应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环介导等温扩增反应管,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负压管本体在使用的全过程中,采用无菌注射,解决荧光染料对LAMP 反应的影响问题,避免了交叉感染,且产品使用方便,生产成本低廉。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环介导等温扩增反应管,包括硅胶塞、负压管本体、第一针头、硅胶软球和穿刺针头;所述硅胶塞固定在负压管本体的顶部,且硅胶塞上设置有凹圈,所述负压管本体内壁的顶部上固定有凸起,所述负压管本体的外壁上设置有刻度线和标记纸,且刻度线设置在标记纸的左侧,所述负压管本体的底部设置有弧形圆底,所述第一针头和第二针头上安装有外壳,且第一针头与第二针头之间通过软导管固定连接,所述硅胶软球的底部与穿刺针头通过密封头紧密连接,所述穿刺针头上固定安装有手柄。优选的,所述硅胶塞与负压管本体通过凸起与凹圈的紧密连接固定。优选的,所述第一针头与硅胶塞紧密连接,且第一针头的底部设置在负压管本体的内部。优选的,所述穿刺针头与硅胶塞紧密连接,且穿刺针头的底部设置在负压管本体的内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负压管本体的内部为负压空腔,采用第一针头、软导管和第二针管的配合使用,保证负压管内原料的吸取和注射的过程无菌接触,解决荧光染料对LAMP 反应的影响问题,避免了交叉感染,硅胶软球与穿刺针头的设置,保证在反应过程中负压管本体内的压强稳定,克服了压强不稳定的问题,且产品的设计合理,使用方便,生产成本低廉,有利于推广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负压管本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负压管加液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插入穿刺针头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插入穿刺针头后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硅胶塞;2-负压管本体;3-刻度线;4-凸起;5-标记纸;6-弧形圆底;7-外壳;8-第一针头;9-软导管;10-第二针头;11-密封头;12-硅胶软球;13-手柄;14-穿刺针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环介导等温扩增反应管,包括硅胶塞1、负压管本体2、第一针头8、硅胶软球12和穿刺针头14;硅胶塞1固定在负压管本体2的顶部,且硅胶塞1上设置有凹圈,负压管本体2内壁的顶部上固定有凸起4,负压管本体2的外壁上设置有刻度线3和标记纸5,且刻度线3设置在标记纸5的左侧,负压管本体2的底部设置有弧形圆底6,第一针头8和第二针头10上安装有外壳7,且第一针头8与第二针头10之间通过软导管9固定连接,硅胶软球12的底部与穿刺针头14通过密封头11紧密连接,穿刺针头14上固定安装有手柄13,硅胶塞1与负压管本体2通过凸起4与凹圈的紧密连接固定,第一针头8与硅胶塞1紧密连接,且第一针头8的底部设置在负压管本体2的内部,穿刺针头14与硅胶塞1紧密连接,且穿刺针头14的底部设置在负压管本体2的内部。工作原理;使用时,第一针头8穿过硅胶塞1到达负压管本体2的内部,负压管本体2内部的压强小于第二针头10连接的试剂瓶内部的压强,反应试剂通过软导管9的传输到达负压管本体2的内部,取出第一针头8,将穿刺针头14穿过硅胶塞1插入到负压管本体2的内部,硅胶软球12可平衡负压管本体2内的压强,反应结束后,通过第一针头8和第二针头10的配合使用,可将负压管本体2内反应后的试剂通过软导管9传输到存储瓶中。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环介导等温扩增反应管

【技术保护点】
一种环介导等温扩增反应管,包括硅胶塞(1)、负压管本体(2)、第一针头(8)、硅胶软球(12)和穿刺针头(14);其特征在于:所述硅胶塞(1)固定在负压管本体(2)的顶部,且硅胶塞(1)上设置有凹圈,所述负压管本体(2)内壁的顶部上固定有凸起(4),所述负压管本体(2)的外壁上设置有刻度线(3)和标记纸(5),且刻度线(3)设置在标记纸(5)的左侧,所述负压管本体(2)的底部设置有弧形圆底(6),所述第一针头(8)和第二针头(10)上安装有外壳(7),且第一针头(8)与第二针头(10)之间通过软导管(9)固定连接,所述硅胶软球(12)的底部与穿刺针头(14)通过密封头(11)紧密连接,所述穿刺针头(14)上固定安装有手柄(1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环介导等温扩增反应管,包括硅胶塞(1)、负压管本体(2)、第一针头(8)、硅胶软球(12)和穿刺针头(14);其特征在于:所述硅胶塞(1)固定在负压管本体(2)的顶部,且硅胶塞(1)上设置有凹圈,所述负压管本体(2)内壁的顶部上固定有凸起(4),所述负压管本体(2)的外壁上设置有刻度线(3)和标记纸(5),且刻度线(3)设置在标记纸(5)的左侧,所述负压管本体(2)的底部设置有弧形圆底(6),所述第一针头(8)和第二针头(10)上安装有外壳(7),且第一针头(8)与第二针头(10)之间通过软导管(9)固定连接,所述硅胶软球(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张雯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