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商用车主纵梁及商用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312323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28 00: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商用车主纵梁及商用车,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主纵梁上设置减重孔导致主纵梁强度降低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商用车主纵梁包括:主纵梁本体,主纵梁本体上设置有多个贯穿主纵梁本体的厚度的减重孔,减重孔包括第一减重孔和第二减重孔,主纵梁本体包括前主纵梁本体和后主纵梁本体,前主纵梁本体的一端与后主纵梁本体的一端连接,前主纵梁本体和后主纵梁本体为一体结构,第一减重孔位于前主纵梁本体上,第二减重孔位于后主纵梁本体上,第二减重孔的边缘均设置有翻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商用车主纵梁安装在商用车上,在减轻商用车重量的同时减少对商用车的强度的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部件
,尤其是涉及一种商用车主纵梁及商用车
技术介绍
商用车是一种用于运送人员或者货物的汽车,为了提升商用车的载货量,通常对商用车整车采取轻量化改进,在确保整车品质和性能的同时,尽量降低商用车自身重量。现有的商用车普遍采用的减重方式是在车架的主纵梁上开设多个减重孔来对整车进行减重。在主纵梁上设置减重孔虽然起到了降低商用车自身重量的作用,但减重孔的设置也会降低主纵梁的强度,从而影响商用车整车的品质和性能,进而容易引发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商用车主纵梁,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主纵梁上设置减重孔导致主纵梁强度较低的技术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技术提供的商用车主纵梁,包括:主纵梁本体,所述主纵梁本体上设置有多个贯穿所述主纵梁本体的厚度的减重孔,所述减重孔包括第一减重孔和第二减重孔,所述主纵梁本体包括前主纵梁本体和后主纵梁本体,所述前主纵梁本体的一端与所述后主纵梁本体的一端连接,所述前主纵梁本体和所述后主纵梁本体为一体结构,所述第一减重孔位于所述前主纵梁本体上,所述第二减重孔位于所述后主纵梁本体上,所述第二减重孔的边缘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商用车主纵梁,其特征在于,包括:主纵梁本体,所述主纵梁本体上设置有多个贯穿所述主纵梁本体的厚度的减重孔,所述减重孔包括第一减重孔和第二减重孔,所述主纵梁本体包括前主纵梁本体和后主纵梁本体,所述前主纵梁本体的一端与所述后主纵梁本体的一端连接,所述前主纵梁本体和所述后主纵梁本体为一体结构,所述第一减重孔位于所述前主纵梁本体上,所述第二减重孔位于所述后主纵梁本体上,所述第二减重孔的边缘均设置有翻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商用车主纵梁,其特征在于,包括:主纵梁本体,所述主纵梁本体上设置有多个贯穿所述主纵梁本体的厚度的减重孔,所述减重孔包括第一减重孔和第二减重孔,所述主纵梁本体包括前主纵梁本体和后主纵梁本体,所述前主纵梁本体的一端与所述后主纵梁本体的一端连接,所述前主纵梁本体和所述后主纵梁本体为一体结构,所述第一减重孔位于所述前主纵梁本体上,所述第二减重孔位于所述后主纵梁本体上,所述第二减重孔的边缘均设置有翻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商用车主纵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减重孔为圆形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商用车主纵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减重孔沿所述前主纵梁本体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列。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商用车主纵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减重孔的数量为五个,五个所述第一减重孔沿所述前主纵梁本体的长度方向均匀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商用车主纵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减重孔的相对的两端边缘为圆弧形,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磊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图强专用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