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回转支撑沟道感应淬火随动补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292002 阅读:1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25 22:3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回转支撑沟道感应淬火随动补偿装置,其包括固定支撑部,水平移动部及竖直移动部;所述水平移动部活动连接在所述固定支撑部上,所述固定支撑部上设有第一气缸及第一位移传感器,所述水平移动部上设有第一定位杆;所述竖直移动部活动连接在所述水平移动部上,所述水平移动部上设有第二气缸及第二位移传感器,所述竖直移动部上设有第二定位杆;所述竖直移动部下端设有用于连接所述回转支撑沟道的随动球。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了淬火感应器与回转支撑沟道之间的间隙的接触式测量,并将检测结果发送给伺服控制系统,由伺服控制系统调整淬火感应器与回转支撑沟道之间的间隙,从而保证了淬火感应器与回转支撑沟道之间的间隙满足淬火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感应加热表面淬火设备,尤其是一种回转支撑沟道感应淬火随动补偿装置
技术介绍
淬火感应器与回转支撑件的回转支撑沟道之间的间隙检测与调整一直是困扰业界的一大难题。目前,一般采用光电、磁导、CCD视觉等非接触式位移传感器来检测淬火感应器与回转支撑沟道之间的间隙变化,非接触式位移传感器将检测到的位移数据反馈给淬火装置的伺服控制系统,由淬火装置的伺服控制系统根据预定要求来调整淬火感应器与回转支撑沟道之间的间隙。但是,由于淬火时雾气较大,并伴随着强大的磁场干扰,非接触式位移传感器很难实现淬火感应器与回转支撑沟道之间的间隙的精确检测,最终影响了工件的淬火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回转支撑沟道感应淬火随动补偿装置,其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回转支撑沟道感应淬火随动补偿装置,其包括有固定支撑部,水平移动部及竖直移动部;所述水平移动部活动连接在所述固定支撑部上,所述固定支撑部上设有与所述水平移动部连接的第一气缸,所述固定支撑部上设有第一位移传感器,所述水平移动部的相应位置设有与所述第一位移传感器配合使用的第一定位杆,所述第一位移传感器与淬火装置的伺服控制系统电连接;所述竖直移动部活动连接在所述水平移动部上,所述水平移动部上设有与所述竖直移动部连接的第二气缸,所述水平移动部上设有第二位移传感器,所述竖直移动部的相应位置设有与所述第二移动传感器配合使用的第二定位杆,所述第二位移传感器与淬火装置的伺服控制系统电连接;所述竖直移动部的下端连接有随动球,所述随动球用于连接所述回转支撑沟道。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所述第一气缸及所述第二气缸均通过电磁阀控制气路通断。本专利技术的随动球直接连接回转支撑沟道,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位移传感器及第二位移传感器能够获取到回转支撑沟道在水平和竖直方向的位移量,淬火装置的伺服控制系统根据回转支撑沟道的位移量及时调整淬火感应器与回转支撑沟道之间的间隙,以保证淬火感应器与回转支撑沟道之间的间隙满足淬火要求。可见,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实现了淬火感应器与回转支撑沟道之间的间隙的接触式精确测量,并将检测结果发送给淬火装置的伺服控制系统,由淬火装置的伺服控制系统及时调整淬火感应器与回转支撑沟道之间的间隙,从而保证了淬火感应器与回转支撑沟道之间的间隙始终满足淬火要求。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实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A-A剖面图;图3为淬火感应器与回转支撑沟道的位置关系图;图4为随动球与回转支撑沟道的位置关系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实施例:如图1及图2所示,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回转支撑沟道感应淬火随动补偿装置包括有固定支撑部1,水平移动部2及竖直移动部3。所述水平移动部2的上端活动连接在所述固定支撑部1上,所述固定支撑部1上设有第一气缸4,所述第一气缸4与所述水平移动部2连接。所述第一气缸4能够驱动所述水平移动部2沿着所述固定支撑部1水平移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气缸4通过电磁阀控制气路通断。所述固定支撑部1上设有第一位移传感器7,所述水平移动部2的相应位置设有与所述第一位移传感器7配合使用的第一定位杆9,所述第一位移传感器7与淬火装置的伺服控制系统(未图示)电连接。所述竖直移动部3活动连接在所述水平移动部2的下部,所述水平移动部2上设有第二气缸5,所述第二气缸5与所述竖直移动部3连接。所述第二气缸5能够驱动所述竖直移动部3沿着所述水平移动部2上下移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气缸5通过电磁阀控制气路通断。所述水平移动部2上设有第二位移传感器8,所述竖直移动部3的相应位置设有与所述第二移动传感器8配合使用的第二定位杆10,所述第二位移传感器8与淬火装置的伺服控制系统(未图示)电连接。所述竖直移动部3的下端连接有随动球6,所述随动球6用于连接所述回转支撑沟道(未图示),所述随动球6随着所述回转支撑沟道同步移动。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位移传感器7与所述第一定位杆9之间的距离设为S1,所述第一位移传感器7用于测量S1的数值,并将S1的数值传送给淬火装置的伺服控制系统。所述第二位移传感器8与所述第二定位杆10之间的距离设有S2,所述第二位移传感器8用于测量S2的数值,并将S2的数值传送给淬火装置的伺服控制系统。所述淬火装置的伺服控制系统根据S1及S2的变化情况计算出随动球6的位移量(包括水平位移量及竖直位移量)。结合图1至图4,下文将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回转支撑沟道感应淬火随动补偿装置的使用步骤及工作原理:第一步、调整好淬火感应器100的初始位置,使得淬火感应器100与回转支撑件200的回转支撑沟道之间的间隙的尺寸S的初始值满足预定的淬火要求,将S的初始值输入至淬火装置的伺服控制系统。第二步、打开第一气缸4及第二气缸5的电磁阀,第一气缸4及第二气缸5驱动水平移动部2及竖直移动部3产生水平及竖直移动,以完成随动球6的初始定位。完成初始定位后,随动球6与回转支撑沟道紧密贴合,第一位移传感器检测出S1的初始值并将S1的初始值发送给淬火装置的伺服控制系统,第二位移传感器检测出S2的初始值并将S2的初始值发送给淬火装置的伺服控制系统。第三步、启动淬火程序,回转支撑件200的回转支撑沟道在淬火过程中受高温产生形变(淬火感应器100与回转支撑件200的回转支撑沟道之间的间隙的尺寸S发生相应变化),随动球6随着回转支撑沟道同步移动,与随动球6连接的水平移动部2及竖直移动部3在随动球6的牵引下产生相应的水平位移及竖直位移。第一位移传感器检测出S1的当前值并将S1的当前值发送给淬火装置的伺服控制系统,第二位移传感器检测出S2的当前值并将S2的当前值发送给淬火装置的伺服控制系统。第四步、淬火装置的伺服控制系统基于S1的当前值、S2的当前值、S1的初始值、S2的初始值计算出随动球6的位移量,即为回转支撑沟道的位移量。第五步、基于第四步得到的回转支撑沟道的位移量及第一步得到的S的初始值,淬火装置的伺服控制系统计算出S的当前值。第六步、淬火装置的伺服控制系统调整淬火感应器100的位置,使得S的当前值满足预定的淬火要求。可见,本专利技术的随动球直接连接回转支撑沟道。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位移传感器及第二位移传感器能够获取到回转支撑沟道在水平和竖直方向的位移量,基于该位移量,淬火装置的伺服控制系统及时调整淬火感应器与回转支撑沟道之间的间隙,以保证淬火感应器与回转支撑沟道之间的间隙满足淬火要求。上文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了足够详细的具有一定特殊性的描述。所属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实施例中的描述仅仅是示例性的,在不偏离本专利技术的真实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做出所有改变都应该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专利技术所要求保护的范围是由所述的权利要求书进行限定的,而不是由实施例中的上述描述来限定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回转支撑沟道感应淬火随动补偿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回转支撑沟道感应淬火随动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有固定支撑部,水平移动部及竖直移动部;所述水平移动部活动连接在所述固定支撑部上,所述固定支撑部上设有与所述水平移动部连接的第一气缸,所述固定支撑部上设有第一位移传感器,所述水平移动部的相应位置设有与所述第一位移传感器配合使用的第一定位杆,所述第一位移传感器与淬火装置的伺服控制系统电连接;所述竖直移动部活动连接在所述水平移动部上,所述水平移动部上设有与所述竖直移动部连接的第二气缸,所述水平移动部上设有第二位移传感器,所述竖直移动部的相应位置设有与所述第二移动传感器配合使用的第二定位杆,所述第二位移传感器与淬火装置的伺服控制系统电连接;所述竖直移动部的下端连接有随动球,所述随动球用于连接所述回转支撑沟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回转支撑沟道感应淬火随动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有固定支撑部,水平移动部及竖直移动部;所述水平移动部活动连接在所述固定支撑部上,所述固定支撑部上设有与所述水平移动部连接的第一气缸,所述固定支撑部上设有第一位移传感器,所述水平移动部的相应位置设有与所述第一位移传感器配合使用的第一定位杆,所述第一位移传感器与淬火装置的伺服控制系统电连接;所述竖直移动部活动连接在所述水平移动部上,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丰正亚王轩沈韦华葛俊
申请(专利权)人:盐城高周波热炼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