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针状α-Al2O3纳米粉体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423615 阅读:2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制备针状α-Al↓[2]O↓[3]纳米粉体的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在制备的针状水热产物表面包覆铝的有机盐,使得针状前驱物的形貌在煅烧过程中得以保持,得到了针状的α-Al↓[2]O↓[3]纳米粒子,通过对实验参数的调节,还可以对针状α-Al↓[2]O↓[3]粒子的长径比进行调节。由于包覆层煅烧后不残留杂质,因而本方法适合生产高纯针状α-Al↓[2]O↓[3]纳米粉体,产品性能适应了一些对氧化铝纯度要求高的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针状α-Al2O3纳米粉体的制备方法专利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制备针状α-Al2O3纳米粉体的方法,更确切的说,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通过制备形貌为针状的氧化铝前驱物,然后在热分解过程中保持前驱物形貌的方法来制备针状的α-Al2O3纳米粉体。技术背景针状α-Al2O3粉体是一种重要的陶瓷粉体,可用于生产高技术电子材料、陶瓷基晶须增强复合材料、金属基晶须增强复合材料、聚合物基晶须增强复合材料。该产品在电子、高强材料及军用材料等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市场和巨大的发展潜力,其生产可以创造巨大的社会经济价值。目前我国使用的该类产品主要是从日本、德国等国家进口,因此生产这一产品具有广阔的市场和可观的经济效益。由于α-Al2O3的相转变温度相当高,传统的α-Al2O3生产工艺通常是将氧化铝的前驱物在1200℃以上的高温煅烧完成α相变,在这么高的温度下,粉体很容易产生烧结,使原本超细的粒子严重粗化,而且低温下的形状发生变化。因此对α-Al2O3粒子形貌的控制以及粒子的超细化,一直是一个难题。目前商品化的氧化铝纤维的制备通常是以氧化铝粉末为主要原料,同时加入分散剂、流变助剂等,分散于水中或有机溶剂中,制成可纺浆料,再经纺丝或挤出成纤、干燥、煅烧,得到氧化铝纤维。这样制备的氧化铝纤维直径一般在十几个微米,不能达到纳米尺寸,而且一般含有氧化硅,因而限制了它在高性能陶瓷中的应用。近年来人们尝试了很多方法试图得到不同形貌的纳米α-Al2O3粉体,溶剂热技术是由液相直接合成粉体,避免了高温煅烧过程,因而在粒子的形貌控制方面-->具有优势。James H.Adair等采用1,4-丁二醇作为溶剂,将生成的氢氧化铝沉淀在300℃的高温下进行长时间处理,得到了不同形貌的α-Al2O3粉体。但是,这种方法制得的α-Al2O3形貌为板状及多棱柱体,不能得到针状粒子,另外溶剂热所需的温度较高,时间也比较长,且得到的粉体粒径大于一个微米。表面包覆也是一种形貌控制的方法,美国专利5,286,687报道通过在针状的氧化铝前驱物颗粒上包覆含硅物质,使其在1300℃煅烧转化为α相后形状未发生大的变化,从而得到类圆柱状的α-Al2O3纤维。这种方法得到的α-Al2O3纤维直径在40-50纳米。但由于经包覆处理后得到的α-Al2O3颗粒表面含有硅元素,一般只能作为磨料来使用,不能作为陶瓷材料应用于一些需要高纯度氧化铝的领域,例如高技术电子材料等,因而限制了它的使用。专利技术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并得到纳米级的针状α-Al2O3粉体,在对现有技术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适合生产高纯针状α-Al2O3纳米粒子的方法,该方法通过对针状的前驱物表面包覆铝的有机盐,使得针状前驱物的形貌在煅烧过程中得以保持,且表面包覆的有机铝盐和前驱物都转化为α-Al2O3,从而得到了纯粹的针状的α-Al2O3纳米颗粒。与包覆有机硅得到的α-Al2O3纤维相比,由于颗粒不含杂质,因而使产品的应用范围不受限制,适应了一些对氧化铝纯度要求高的领域。通过对实验参数的调节,还可以对得到的针状α-Al2O3颗粒长径比进行调节。附图说明图1为按照实例1制备的薄铝石的X射线衍射光谱图;图2为按照实例1制备的α-Al2O3的X射线衍射光谱图;-->图3为按照实例1制备的薄铝石的透射电镜照片;图4为按照实例1制备的α-Al2O3的透射电镜照片。图5为按照实例2制备的α-Al2O3的透射电镜照片专利技术详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针状α-Al2O3纳米粉体的制备方法,它是一种比现有工艺更具有优势,制备的粉体粒径更细小的合成途径。现将过程中的工艺参数和工艺过程评述如下:1、沉淀过程中原料及浓度的选择:铝盐可以选择氯化铝、硫酸铝或硝酸铝,优先选择硫酸铝。这是因为硫酸铝与氨水反应生成的沉淀,在水热条件下更容易生成针状的薄铝石产物,条件温和。硫酸铝的浓度对产物的性能影响不大,考虑反应速度和沉淀均匀性,使用的硫酸铝浓度为0.01mol/l-5mol/l,优选0.05-0.5mol/l。2、沉淀的洗涤:为了消除阴离子对最终产品纯度的影响,沉淀要用去离子水洗涤3-5遍。3、水热反应的条件:水热反应的条件对产物的形貌影响很大,不同的条件得到的产物长径比不同。水热处理的料浆中铝离子浓度为0.01mol/l-5mol/l,优选0.1-1mol/l,pH为3-9,pH越低,得到的产物长径比越大,反之则越小。水热反应是一个脱水的过程,温度越高,相应的脱水时间也就越短,水热处理的温度为150-250℃。水热处理的时间据温度而定,一般为1-10小时。4、水热产物的洗涤及表面包覆:在对水热产物进行包覆之前,要对其进行醇洗。这是由于异丙醇铝遇水会水解,造成包覆层失效;同时在干燥过程中水分也会造成硬团聚体的形成,影响粉体的煅烧效果。水热产物经过醇洗后分散到异-->丙醇铝的乙醇溶液中,室温干燥后水热产物表面包覆上一层含铝的有机膜。包覆量对最终产物的形貌影响很大,包覆量太小,达不到保持形貌的效果;包覆量过大,一方面会使颗粒的粒径增加,另一方面也会增加成本。包覆量为5-30%。5、粉体的煅烧:由上述步骤得到的氧化铝前驱物在高于1100℃的温度下煅烧就会转化成α-Al2O3,温度越高,转化所需时间越短,但粉体越容易烧结;温度越低,转化所需的时间越长。煅烧时间一般为0.5-4小时。本专利技术下面将通过参考实施例进行更详细的描述,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限于这些实施例。实施例1:用去离子水配置0.1mol/l的硫酸铝溶液,然后将1∶2的氨水滴加到Al2(SO4)3水溶液中生成沉淀,直至pH=9。离心分离后,用去离子水洗涤沉淀,除去硫酸根和铵根离子。将得到的新鲜沉淀置于高压釜中,加入适量去离子水使其铝离子浓度为0.6mol/l,在200℃下水热处理6小时,最后得到的水热产物为针状的γ-AlOOH。浆料出釜后经离心分离得到固体产物,用去离子水洗涤3遍后再用无水乙醇洗涤3遍,然后分散到异丙醇铝的乙醇溶液中,使其理论包覆量为15%,室温蒸干。将干燥后得到的产物研磨后,放入坩埚中于1200℃煅烧1小时,最终得到针状的粉体产物。实施例2:用去离子水配置0.2mol/l的硫酸铝溶液,然后将1∶2的氨水滴加到Al2(SO4)3溶液中生成沉淀。沉淀经洗涤后置于高压釜中,加入适量去离子水使其浓度为0.4mol/l,在200℃、pH=8下水热处理3小时,最后得到针状产物。浆料出釜后经离心、醇洗,然后分散到异丙醇铝的乙醇溶液中,使其理论包覆量为20%,室-->温干燥。将干燥后得到的产物研磨后,放入坩埚中于1200℃煅烧1小时,最终得到短棒状的α-Al2O3粉体产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针状α-Al↓[2]O↓[3]纳米粉体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沉淀反应:采用液相中铝盐和碱性物质反应得到白色沉淀,反应过程中溶液必须连续搅拌;(2)离心洗涤:离心并用去离子水洗涤步骤1)所得沉淀产物;   (3)水热处理:将步骤2)所得沉淀放入高压釜中进行水热处理,得到针状的薄铝石产物;(4)洗涤包覆:将步骤3)所得产物离心并用无水乙醇洗涤脱水,然后加入含有某种有机铝盐的乙醇溶液,并将溶液自然干燥;(5)高温煅烧:将步骤4) 所得前驱体在1100-1400℃的温度下煅烧0.5-4小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针状α-Al2O3纳米粉体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沉淀反应:采用液相中铝盐和碱性物质反应得到白色沉淀,反应过程中溶液必须连续搅拌;(2)离心洗涤:离心并用去离子水洗涤步骤1)所得沉淀产物;(3)水热处理:将步骤2)所得沉淀放入高压釜中进行水热处理,得到针状的薄铝石产物;(4)洗涤包覆:将步骤3)所得产物离心并用无水乙醇洗涤脱水,然后加入含有某种有机铝盐的乙醇溶液,并将溶液自然干燥;(5)高温煅烧:将步骤4)所得前驱体在1100-1400℃的温度下煅烧0.5-4小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铝盐为氯化铝、硫酸铝或硝酸铝,碱性物质为氨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步骤1)中使用的铝盐浓度为0.01mol/l-5mol/...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鹏袁方利黎少华李晋林黄淑兰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