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庞春宇专利>正文

一种车辆脱困行车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221431 阅读: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19 13:28
一种车辆脱困行车器,属于车辆脱困行车辅助装置技术领域。该脱困行车器包括承压结构、固定机构和调节机构,承压结构的承压板、底板与纵向杆之间采用可拆式连接结构,调节机构采用螺杆与螺母相配合的结构,固定机构包含钢缆和垂直固定在承压结构下方的立杆。在使用时,首先把立杆紧靠驱动轮的内侧,弧形承压结构的一端紧贴驱动轮的外圆,然后把两个穿过驱动轮钢圈孔的钢缆一端连接调节机构螺母上的两个挂环,经第一导向滚轮和第二导向滚轮后,另一端与立杆的下端固定连接,最后收紧钢缆,把脱困行车器紧固在驱动轮上。该脱困行车器结构简单,重量轻,体积小,拆装方便,能有效帮助车辆从泥潭、沙坑中驶出,并能在沙漠中行车自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车辆脱困行车器,其属于车辆陷入泥潭、沙坑脱困或在沙漠行车的辅助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车辆的日益增多,人们会经常开车到野外作业、考察、旅游等,在路况复杂或根本无路的情况下,车辆时常会陷入泥潭、沙坑,无法前进,在遇到这种情况时,人们一般会采取自救脱困,在自救脱困无望时,只能等待救援,这不仅影晌工作和行程,而且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种车辆脱困行车器。该脱困行车器应结构简单,重量轻,体积小,拆装方便,安装在车辆的驱动轮上,能有效帮助车辆从泥潭、沙坑中驶出,并能在沙漠中行车自如。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车辆脱困行车器,它包括一个承压结构,它还包括一个固定机构、一个调节机构和驱动手柄,所述承压结构包含一个承压板、一个底板和四个纵向杆,在承压板、底板与纵向杆之间采用可拆式连接结构,在所述纵向杆的一端采用滚轮轴依次穿过第一纵向杆、第一导向滚轮、第二纵向杆、第三纵向杆、第二导向滚轮和第四纵向杆后,在滚轮轴的两端用螺母紧固,在所述纵向杆的另一端的下方用螺栓固定一个横向杆,所述承压结构采用与驱动轮的外圆相配合的弧形;所述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车辆脱困行车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脱困行车器,它包括一个承压结构,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一个固定机构、一个调节机构和驱动手柄(9),所述承压结构包含一个承压板(3)、一个底板(3c)和四个纵向杆,在承压板(3)、底板(3c)与纵向杆之间采用可拆式连接结构,在所述纵向杆的一端采用滚轮轴(5b)依次穿过第一纵向杆(4a)、第一导向滚轮(5)、第二纵向杆(4b)、第三纵向杆(4c)、第二导向滚轮(5a)和第四纵向杆(4d)后,在滚轮轴(5b)的两端用螺母紧固,在所述纵向杆的另一端的下方用螺栓固定一个横向杆(3b),所述承压结构采用与驱动轮(1)的外圆相配合的弧形;所述调节机构采用设置在第二纵向杆(4b)与第三纵向杆(4c)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脱困行车器,它包括一个承压结构,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一个固定机构、一个调节机构和驱动手柄(9),所述承压结构包含一个承压板(3)、一个底板(3c)和四个纵向杆,在承压板(3)、底板(3c)与纵向杆之间采用可拆式连接结构,在所述纵向杆的一端采用滚轮轴(5b)依次穿过第一纵向杆(4a)、第一导向滚轮(5)、第二纵向杆(4b)、第三纵向杆(4c)、第二导向滚轮(5a)和第四纵向杆(4d)后,在滚轮轴(5b)的两端用螺母紧固,在所述纵向杆的另一端的下方用螺栓固定一个横向杆(3b),所述承压结构采用与驱动轮(1)的外圆相配合的弧形;所述调节机构采用设置在第二纵向杆(4b)与第三纵向杆(4c)之间的螺杆(6)与螺母(8)相配合的结构,在螺杆(6)的两端各设有一个用螺栓固定在第二纵向杆(4b)、第三纵向杆(4c)上的第一轴承(7)和第二轴承(7a),在螺杆(6)的驱动端设有一个与驱动手柄(9)上的驱动套头(9a)相配合的驱动头(6a),在螺母(8)上设有两挂环(8a);所述承压结构的总长度为L,驱动轮(1)的总宽度为L1,承压结构一端与立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庞春宇
申请(专利权)人:庞春宇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