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佛灵专利>正文

一种便携式双折叠自行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218393 阅读: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19 09: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携式双折叠自行车,包括前轮、车架组件和后轮,车架组件包括车把、前车架、横杆组件、后车架和车座,车把可拆卸连接在前车架上端,横杆组件包括前横杆、中横杆和后横杆,前横杆后端与中横杆前端通过第一折叠器连接,中横杆后端与后横杆前端通过第二折叠器连接,车座可拆卸连接在后横杆上,第一折叠器的倾斜角度为58°~62°,第二折叠器的倾斜角度为89°~94°。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横杆组件上设置有第一折叠器和第二折叠器,这样使车把在折叠后可以向后倾斜,能够使前轮和后轮同轴,方便平行拖行,还可以将车把和车座拆卸下来跟折叠后的自行车一起放到背包里面,这样更加方便出行,从而在整体上提高自行车的使用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骑行车
,特别是指一种便携式双折叠自行车
技术介绍
目前,外出旅游、骑行购物、上下班等都会自带自行车代步,现在都是使用对折结构的自行车,这样不方便拖行,而且在外出的时候即使折叠后依然需要双手一直对折叠后的自行车操控,如在需要携带箱包、购物袋等其他物品的时候,又要带上自行车,这样就会非常麻烦;对折后的自行车占用的空间大,在乘坐公交、地铁、轮船等携带不方便,以上这些都会降低自行车的使用性能。因此,必须针对上述缺陷作出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出一种便携式双折叠自行车,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自行车的使用性能差的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便携式双折叠自行车,包括依次连接的前轮、车架组件和后轮,所述车架组件包括车把、前车架、横杆组件、后车架和车座,所述前轮连接在所述前车架上,所述车把可拆卸连接在所述前车架上端,所述后轮连接在所述后车架上,所述横杆组件包括从前到后依次连接的前横杆、中横杆和后横杆,所述前横杆前端与所述前车架固定连接,所述前横杆后端与所述中横杆前端通过第一折叠器连接,所述中横杆后端与所述后横杆前端通过第二折叠器连接,所述后横杆后端与所述后车架固定连接,所述车座可拆卸连接在所述后横杆上,所述第一折叠器的倾斜角度为A,A的大小为:58°≤A≤62°,所述第二折叠器的倾斜角度为B,B的大小为:89°≤B≤94°。进一步地,A=60°,B=93°。进一步地,所述车把通过车把杆与所述前车架可拆卸连接。进一步地,所述车把杆为伸缩杆。进一步地,所述车座通过车座杆与所述后横杆可拆卸连接。进一步地,所述车座杆为伸缩杆。进一步地,所述横杆组件上设有至少一个插孔。进一步地,所述后车架上设有脚踏。进一步地,所述后车架上设有电机驱动装置。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在横杆组件上设置有第一折叠器和第二折叠器,并且将第一折叠器的倾斜角度设为58°~62°,将第二折叠器的倾斜角度设为89°~94°,这样使车把在折叠后可以向后倾斜,方便拖行,并且能够使前轮和后轮同轴,方便平行的拖行,还可以将车把和车座拆卸下来跟折叠后的自行车一起放到背包里面,这样更加的方便出行,从而在整体上提高自行车的使用性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一种便携式双折叠自行车一个实施例的左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便携式双折叠自行车的前轮向后折叠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便携式双折叠自行车的折叠后拖行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一种便携式双折叠自行车的折叠后收纳在背包内的结构示意图。附图序号及其说明:1、车把;2、车把杆;3、前车架;4、前轮;5、前横杆;6、第一折叠器;7、中横杆;8、第二折叠器;9、后横杆;10、脚踏;11、后车架;12、后轮;13、车座杆;14、车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参照图1至图4,本技术提供的一种便携式双折叠自行车,包括依次连接的前轮4、车架组件和后轮12,车架组件包括车把1、前车架3、横杆组件、后车架11和车座14,前轮4连接在前车架3上,车把1可拆卸连接在前车架3上端,后轮12连接在后车架11上,横杆组件包括从前到后依次连接的前横杆5、中横杆7和后横杆9,前横杆5前端与前车架3固定连接,前横杆5后端与中横杆7前端通过第一折叠器6连接,中横杆7后端与后横杆9前端通过第二折叠器8连接,后横杆9后端与后车架11固定连接,车座14可拆卸连接在后横杆9上,第一折叠器6的倾斜角度为A,A的大小为:58°≤A≤62°,第二折叠器8的倾斜角度为B,B的大小为:89°≤B≤94°。本技术方案的横杆组件为双折叠结构,且第一折叠器6的倾斜角度设为58°~62°,将第二折叠器8的倾斜角度设为89°~94°,第一折叠器6和第二折叠器8都为向后倾斜,当第二折叠器8的向后倾斜角度设为90°~94°时,即是相当于第二折叠器8的向前倾斜角度设为86°~90°,这样使车把1在折叠后可以向后倾斜,方便拖行;本技术方案的前轮4和后轮12在折叠后,前轮4和后轮12处于同一轴线上,在使用过程中前轮4向后折叠,后轮12向前折叠,节省自行车占用的空间,而且前轮4和后轮12的直径相同,再把车座14拆卸插接到插孔上,这样就可以平稳的拖行;在需要放到背包的时候再把车把1拆卸下来插接到插孔上,折叠后的自行车呈长方形结构,方便放 置到背包里背着行走,第一折叠器6和第二折叠器8都为双向折叠器,这样可以满足不同使用的折叠习惯,这样的结构折叠和拆卸都简单,方便出行。更具体的,A=60°,B=93°,前轮4和后轮12的直径为25cm,折叠后放到背包里的高度不高于60cm,而且前轮和后轮作为底部,不会损坏背包底部。车把1通过车把杆2与前车架3可拆卸连接,车把杆2为伸缩杆,这样可以调整车把的高度,车把1上的左右两个握手为可折叠或可拆卸结构,这样就能够更加充分的减少折叠后自行车所占用的空间。车座14通过车座杆13与后横杆9可拆卸连接,车座杆13为伸缩杆,这样可以调整车座的高度,通过伸缩杆可以充分的减少折叠后自行车所占用的空间。横杆组件上设有至少一个插孔。本技术方案为两个,一个用于插接车把杆2,另一个用于插接车座杆13,通过插孔可以放置车把1和车座14,节省折叠后车把和车座占用的空间。后车架11上设有脚踏10,后车架11上设有电机驱动装置。通过脚踏10来实现自行车踩车的功能。通过驱动装置可以实现助力骑行,减少人的体力输出,使外出更加的便捷。驱动装置包括驱动电源和驱动电机,在使用的过程中,驱动电源可以根据实际的安装要求也可以安装在后横杆内,这样可以更加节省空间。本技术在使用中的几种结构如下:1、不折叠的结构:即自行车骑行的结构,可供人骑行等,具体参照图1。2、拖行结构:通过旋转第一折叠器和第二折叠器使前轮和后轮同轴,并将车座拆卸下来插接在插孔上,达到缩小空间并用车把拖行,具体参照图3。3、便携结构:在拖行结构的基础上将车把拆卸下来插接在插孔上放到双肩背包里面,具体参照图4。综上所述,本技术通过在横杆组件上设置有第一折叠器和第二折叠器,并且将第一折叠器的倾斜角度设为58°~62°,将第二折叠器的倾斜角度设为89°~94°,这样使车把在折叠后可以向后倾斜,方便拖行,并且能 够使前轮和后轮同轴,方便平行的拖行,还可以将车把和车座拆卸下来跟折叠后的自行车一起放到背包里面,这样更加的方便出行,从而在整体上提高自行车的使用性能。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便携式双折叠自行车

【技术保护点】
一种便携式双折叠自行车,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前轮、车架组件和后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组件包括车把、前车架、横杆组件、后车架和车座,所述前轮连接在所述前车架上,所述车把可拆卸连接在所述前车架上端,所述后轮连接在所述后车架上,所述横杆组件包括从前到后依次连接的前横杆、中横杆和后横杆,所述前横杆前端与所述前车架固定连接,所述前横杆后端与所述中横杆前端通过第一折叠器连接,所述中横杆后端与所述后横杆前端通过第二折叠器连接,所述后横杆后端与所述后车架固定连接,所述车座可拆卸连接在所述后横杆上,所述第一折叠器的倾斜角度为A,A的大小为:58°≤A≤62°,所述第二折叠器的倾斜角度为B,B的大小为:89°≤B≤9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式双折叠自行车,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前轮、车架组件和后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组件包括车把、前车架、横杆组件、后车架和车座,所述前轮连接在所述前车架上,所述车把可拆卸连接在所述前车架上端,所述后轮连接在所述后车架上,所述横杆组件包括从前到后依次连接的前横杆、中横杆和后横杆,所述前横杆前端与所述前车架固定连接,所述前横杆后端与所述中横杆前端通过第一折叠器连接,所述中横杆后端与所述后横杆前端通过第二折叠器连接,所述后横杆后端与所述后车架固定连接,所述车座可拆卸连接在所述后横杆上,所述第一折叠器的倾斜角度为A,A的大小为:58°≤A≤62°,所述第二折叠器的倾斜角度为B,B的大小为:89°≤B≤9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双折叠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佛灵
申请(专利权)人:张佛灵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