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飞机主机轮刹车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216577 阅读:2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19 03: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飞机主机轮刹车装置,刹车装置为机轮提供刹车力矩并吸收刹车能量,是飞机起飞着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汽缸座、液压活塞组件、气压活塞组件、刹车壳体、刹车盘、隔热板、止动键和止动环,所述汽缸座为气、液压双通道结构,装有所述液压活塞组件和所述气压活塞组件,所述刹车壳体和所述汽缸座通过止动键与止动环连接,安装、拆卸方便;所述刹车盘与所述刹车壳体连接;所述隔热板置于所述刹车盘与所述液压活塞组件或气压活塞组件之间,防止高温使液压油氧化变质;所述刹车装置采用液压刹车和气压刹车两套单独作用的活塞,保证在任一元件失效或丧失任一刹车能源的情况下,仍能刹停飞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飞机起飞着陆系统,尤其涉及一种飞机主机轮刹车装置
技术介绍
飞机主机轮包括机轮组件和刹车装置,与其配套轮胎共同使用,装于飞机主起落架上,供飞机起飞、着陆、滑行、制动和地面停放。刹车装置为机轮提供刹车力矩并吸收刹车能量,是飞机刹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技术专利授权公告号为CN204415718U公开了一种飞机主机轮刹车装置,属于飞机制动领域,包括汽缸座、保护盖、半卡环、压紧盘、动盘、静盘、承压盘、刹车壳体、指示杆和传感器支座,所述汽缸座上安装有活塞,所述刹车壳体由壳体和支承杯组成,所述汽缸座和刹车壳体之间通过半卡环固定,半卡环外部设有保护盖,压紧盘、若干交替排布的动盘和静盘、承压盘依次通过活塞及支承杯进行轴向定位后安装在壳体上,传感器支座固定在壳体上,所述指示杆安装于压紧盘上。该技术是一种飞机刹车主机轮的重要组成部分,安装在运输机的主起落架上实现刹车功能,满足飞机正常能量刹车、超载着陆刹车、中止起飞刹车的使用要求。该技术的缺点是活塞的种类单一。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飞机主机轮刹车装置,包括汽缸座、液压活塞组件、气压活塞组件、刹车壳体、刹车盘、隔热板、承压杯、止动键和止动环,所述汽缸座为气、液压双通道结构,装有若干个所述液压活塞组件和所述气压活塞组件,所述刹车壳体和所述汽缸座通过止动键与止动环连接,所述刹车盘通过所述汽缸座与所述刹车壳体连接,所述隔热板置于所述刹车盘与所述液压活塞组件或气压活塞组件之间,隔热板的作用是减少刹车热量向汽缸座的传递,降低汽缸座和活塞组件的温度,所述承压杯均布于所述刹车壳体帽沿边缘,所述刹车壳体由钛合金锻造加工而成,是重要的承力构件,采用帽沿结构,承压杯均布固接于所述刹车壳体边缘,所述刹车壳体具有结构简单、使用维护方便。所述刹车盘包括承压盘,动盘,静盘,压紧盘,所述动盘上有外键槽,外键槽与轮毂 上的导轨配合,所述静盘、压紧盘和承压盘上均有内键槽,内键槽与刹车壳体的凸键配合。刹车盘摩擦时产生刹车力矩,使机轮制动。所述动盘包括第一动盘、第二动盘、第三动盘和第四动盘,所述静盘包括第一静盘、第二静盘和第三静盘,所述承压盘、第一动盘、第一静盘、第二动盘、第二静盘、第三动盘、第三静盘、第四动盘和压紧盘依次叠压。所述承压盘和压紧盘的非摩擦表面涂有防氧化涂层。所述刹车壳体外圆均布15个凸键,用于与承压盘、静盘和压紧盘的内键槽配合,刹车壳体通过止动键确定汽缸座的角向位置。所述液压活塞组件的数量为7个,所述气压活塞组件的数量为7个,用于将系统刹车压力转换为轴向力,压紧刹车盘产生摩擦力矩。所述液压活塞组件和气压活塞组件采用自动调隙回力结构,用于结构紧凑、可靠性高。所述隔热板内圈键槽与刹车壳体上的凸键配合,防止隔热板转动,能作轴向移动。与现有技术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所述刹车壳体与所述汽缸座通过止动键和止动环连接,能防止汽缸座径向转动和轴向移动,连接可靠,安装、拆卸、调整方便。2、所述刹车盘由碳刹车材料制成,具有密度小、比热大、比强度高,抗热冲击能力强、刹车寿命长、刹车平稳等优点。3、所述刹车装置采用液压刹车和气压刹车两套单独作用的活塞,保证在任一元件失效或丧失任一刹车能源的情况下,仍能刹停飞机。4、所述隔热板降低刹车热的辐射危害,防止高温使液压油氧化变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刹车装置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刹车装置左视图。图中所示:1-汽缸座,2-液压活塞组件,3-气压活塞组件,4-刹车壳体,41-凸键,5-刹车盘,51-动盘,511-第一动盘,512-第二动盘,513-第三动盘,514-第四动盘,515-外键槽,52-静盘,521-第一静盘,522-第二静盘,523-第三静盘,524-内键槽,53-承压 盘,54-压紧盘,6-隔热板,7-止动环,8-止动键,9-承压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对本技术作进一步介绍,但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本技术所述一种飞机主机轮刹车装置,包括汽缸座1、液压活塞组件2、气压活塞组件3、刹车壳体4、刹车盘5、隔热板6、止动环7、止动键8和承压杯9,所述汽缸座1由高强度铝合金锻件加工而成,为气、液压双通道结构,装有若干个液压活塞组件2和气压活塞组件3,所述刹车壳体4和所述汽缸座1通过止动环7与止动键8连接,所述刹车盘5通过所述汽缸座1与所述刹车壳体4连接,所述隔热板6置于所述刹车盘5与所述液压活塞组件2和气压活塞组件3之间。所述刹车盘包括承压盘53,动盘51,静盘52,压紧盘54,所述动盘51上有外键槽515,外键槽515与轮毂上的导轨(图中未示)配合,所述静盘52、压紧盘54和承压盘53上均有内键槽524,内键槽524与刹车壳体4的凸键41配合。所述动盘51包括第一动盘511、第二动盘512、第三动盘513和第四动盘514,所述静盘52包括第一静盘521、第二静盘522和第三静盘523,所述承压盘53、第一动盘511、第一静盘521、第二动盘512、第二静盘522、第三动盘513、第三静盘523、第四动盘514和压紧盘54依次叠压。所述承压盘53和压紧盘54的非摩擦表面涂有防氧化涂层。所述刹车壳体4由钛合金锻造加工而成,采用帽沿结构,承压杯9均布固接于所述刹车壳体4边缘。所述刹车壳体4外圆均布15个凸键41。所述液压活塞组件2的数量为7个,所述气压活塞组件3的数量为7个。刹车时,活塞在刹车压力作用下伸出,压紧刹车盘5从而产生摩擦力矩;松刹车时活塞组件在回力弹簧作用下复位,解除刹车。所述液压活塞组件2和所述气压活塞组件3采用自动调隙回力结构。当刹车盘5磨损间隙增大时能自动调整活塞初始伸出量,保证刹车间隙为一常值,提高刹车装置的快速性 和效率。所述隔热板6内圈键槽(图中未示)与所述刹车壳体4上的凸键41配合。机轮刹车装置工作过程:刹车装置与机轮组件配合装在飞机主起落架上。飞机滑行时,动盘外键槽515与轮毂导轨配合,由机轮带动旋转,静盘52、压紧盘54内键槽524与刹车壳体4的凸键41配合,不能旋转,能沿轴向移动;刹车时,液压活塞组件2或气压活塞组件3在刹车压力作用下伸出,压紧刹车盘5使之产生摩擦形成刹车力矩,使机轮制动。当松开刹车时,刹车压力释放,液压活塞组件2或气压活塞组件3在回力弹簧作用下复位,动盘51和静盘52松开,使机轮解除刹车。本技术的特定实例已对技术的内容做了相近说明。对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背离本技术精神的前提下对它所作的任何显而易见的改动,都构成对本技术专利的侵犯,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飞机主机轮刹车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飞机主机轮刹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汽缸座、液压活塞组件、气压活塞组件、刹车壳体、刹车盘、隔热板、承压杯、止动键和止动环,所述汽缸座为气、液压双通道结构,装有若干个所述液压活塞组件和所述气压活塞组件,所述刹车壳体和所述汽缸座通过止动键与止动环连接,所述刹车盘与所述刹车壳体连接,所述隔热板置于所述刹车盘与所述液压活塞组件或所述气压活塞组件之间,所述承压杯均布于所述刹车壳体帽沿边缘。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飞机主机轮刹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汽缸座、液压活塞组件、气压活塞组件、刹车壳体、刹车盘、隔热板、承压杯、止动键和止动环,所述汽缸座为气、液压双通道结构,装有若干个所述液压活塞组件和所述气压活塞组件,所述刹车壳体和所述汽缸座通过止动键与止动环连接,所述刹车盘与所述刹车壳体连接,所述隔热板置于所述刹车盘与所述液压活塞组件或所述气压活塞组件之间,所述承压杯均布于所述刹车壳体帽沿边缘。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刹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刹车盘包括承压盘,动盘,静盘,压紧盘,所述动盘上有外键槽,外键槽与轮毂上的导轨配合,所述静盘、压紧盘和承压盘上均有内键槽,内键槽与刹车壳体的凸键配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刹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华刘晓华吴润王岩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北摩高科摩擦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