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应力线轧机辊系装配中作用面增大的支撑块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210003 阅读:5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18 18: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短应力线轧机辊系装配中作用面增大的支撑块结构,所述支撑块与所述压下螺丝接触处上端和下端均设有防尘圈;所述支撑块下端内侧壁上设有环形台肩,所述环形台肩内圆周上端间隔设有若干凹槽;所述若干凹槽均布在所述环形台肩的内圆周上;所述凹槽内嵌有铜块,所述铜块的径向厚度比所述凹槽的径向深度大0.2‑0.5mm;所述铜块与所述压下螺丝间隙配合连接;所述环形台肩内圆周下端与所述压下螺丝之间的间隙为0.5‑1mm;所述铜块与所述压下螺丝之间的间隙为0.2‑0.6mm。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短应力线轧机辊系装配中作用面增大的支撑块结构,受力面积增大,支撑效果增强,同时铜块可提高支撑块的耐磨性,可避免轧机运转一段时间后由于支撑块磨损造成的松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短应力线轧机领域,尤其是涉及短应力线轧机辊系装配中作用面增大的支撑块结构
技术介绍
如图1所示,短应力线轧机辊系装配部分的结构包括:上轧辊装配10、防尘圈6、第一螺钉4、第二螺钉11、第一垫圈5、第二垫圈12、上压盖3、支撑块2、压下螺丝1、下压盖13、下轧辊装配14。上轧辊装配10通过右螺旋套固定于压下螺丝1的上端部,下轧辊装配14通过左螺旋套固定于压下螺丝1的下端部,压下螺丝1是通过上压盖3、下压盖13、第一螺钉4、第二螺钉11、第一垫圈5、第二垫圈12固定于支撑块2上的,并且下压盖13支撑着压下螺丝1,支撑面为下压盖13端面与压下螺丝1轴肩的环形接触面,而下压盖13又是通过第二螺钉11、第二垫圈12把合到支撑块2上,辊系装配的全部重量通过压下螺丝1作用在第二螺钉11和支撑块2的螺纹联接上。在该结构中,实际受力的位置是位于支撑块2下方的第二螺钉11和支撑块2的螺纹联接。轧机辊系装配中的上、下轧辊通过传动轴与轧机齿轮箱联接,齿轮箱输入轴通过联轴器和主电机联接。轧机高速轧制时,主电机输出的传动转矩通过联轴器、轧机齿轮箱、传动轴传递到上轧辊装配10、下轧辊装配14,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短应力线轧机辊系装配中作用面增大的支撑块结构

【技术保护点】
短应力线轧机辊系装配中作用面增大的支撑块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压下螺丝(1),所述压下螺丝(1)套在支撑块(2)内;所述压下螺丝(1)上轴肩上设有上压盖(3),所述上压盖(3)通过第一螺钉(4)和第一垫圈(5)固定在所述支撑块(2)上;所述支撑块(2)与所述压下螺丝(1)接触处上端和下端均设有防尘圈(6);所述支撑块(2)下端内侧壁上设有环形台肩(7),所述环形台肩(7)与所述支撑块(2)一体成型;所述环形台肩(7)内圆周下端与所述压下螺丝(1)间隙配合;所述环形台肩(7)内圆周上端间隔设有若干凹槽;所述凹槽内嵌有铜块(8),所述铜块(8)径向厚度大于所述凹槽径向深度;所述铜块(8)与所述压下...

【技术特征摘要】
1.短应力线轧机辊系装配中作用面增大的支撑块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压下螺丝(1),所述压下螺丝(1)套在支撑块(2)内;所述压下螺丝(1)上轴肩上设有上压盖(3),所述上压盖(3)通过第一螺钉(4)和第一垫圈(5)固定在所述支撑块(2)上;所述支撑块(2)与所述压下螺丝(1)接触处上端和下端均设有防尘圈(6);所述支撑块(2)下端内侧壁上设有环形台肩(7),所述环形台肩(7)与所述支撑块(2)一体成型;所述环形台肩(7)内圆周下端与所述压下螺丝(1)间隙配合;所述环形台肩(7)内圆周上端间隔设有若干凹槽;所述凹槽内嵌有铜块(8),所述铜块(8)径向厚度大于所述凹槽径向深度;所述铜块(8)与所述压下螺丝(1)间隙配合连接;所述环形台肩(7)上表面设有环形铜板(9),所述环形铜板(9)与铜块(8)一体成型;所述环形铜板(9)与所述压下螺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立芬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天重中直科技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