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短应力线轧机辊系中压下螺丝的密封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739419 阅读:1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01 13: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短应力线轧机辊系中压下螺丝的密封结构,所述压下螺丝外侧设有支撑块;所述压下螺丝表面沿周向开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设有O型密封圈;所述压下螺丝上装有导向套,所述导向套位于所述O型密封圈下方;所述导向套与所述支撑块之间设有第二压盖,所述第二压盖通过第二螺钉和垫圈固定在所述支撑块上,所述第二压盖上端嵌套有挡水环;所述挡水环活动连接所述压下螺丝,所述挡水环内侧下端活动连接所述导向套的上端;所述挡水环上沿所述压下螺丝周向设有挡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短应力线轧机辊系中压下螺丝的密封结构,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使水、氧化皮等不易进入挡水环、导向套与压下螺丝的配合面,减少零件磨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短应力线轧机
,尤其是涉及一种短应力线轧机辊系中压下螺丝的密封结构
技术介绍
如图1和图2所示,现有技术中短应力线轧机包括上轧辊装配16、压下螺丝1、支撑块2和下轧辊装配17,在轧制过程中需要喷水冷却轧辊,轧制过程中水、氧化铁皮等可能进入第一压盖18内磨损压下螺丝1,使压下螺丝1出现划痕等问题,故第一压盖18与压下螺丝1之间要安装防尘圈19密封,并将第一压盖18用第一螺钉20固定在支撑块2上,防止水、氧化铁皮等进入第一压盖18。但因防尘圈19较薄,使其在安装过程中极易损坏,增加生产成本,在线轧制使用过程中,密封效果较差,若有氧化皮进入防尘圈19与压下螺丝1之间,会使第一压盖18、压下螺丝1配合面磨损,防尘圈19失去密封效果,此时水、氧化皮进入第一压盖18,会使轧机出现故障无法进行生产,影响生产效率,因此改进短应力线轧机辊系装配中压下螺丝的结构仍然十分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短应力线轧机辊系中压下螺丝的密封结构方案,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防尘圈较薄、轧制过程中密封性差,易使氧化皮等进入造成第一压盖和压下螺丝配合面磨损,进而使轧机出现故障的问题。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短应力线轧机辊系中压下螺丝的密封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短应力线轧机辊系中压下螺丝的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下螺丝(1)外侧设有支撑块(2);所述压下螺丝(1)表面沿周向开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设有O型密封圈(3);所述压下螺丝(1)上装有导向套(4),所述导向套(4)位于所述O型密封圈(3)下方;所述导向套(4)与所述支撑块(2)之间设有第二压盖(5),所述第二压盖(5)通过第二螺钉(6)和垫圈(7)固定在所述支撑块(2)上,所述第二压盖(5)上端嵌套有挡水环(8);所述挡水环(8)活动连接所述压下螺丝(1),所述挡水环(8)内侧下端活动连接所述导向套(4)的上端;所述挡水环(8)上沿所述压下螺丝(1)周向设有挡圈(9)。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短应力线轧机辊系中压下螺丝的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下螺丝(1)外侧设有支撑块(2);所述压下螺丝(1)表面沿周向开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设有O型密封圈(3);所述压下螺丝(1)上装有导向套(4),所述导向套(4)位于所述O型密封圈(3)下方;所述导向套(4)与所述支撑块(2)之间设有第二压盖(5),所述第二压盖(5)通过第二螺钉(6)和垫圈(7)固定在所述支撑块(2)上,所述第二压盖(5)上端嵌套有挡水环(8);所述挡水环(8)活动连接所述压下螺丝(1),所述挡水环(8)内侧下端活动连接所述导向套(4)的上端;所述挡水环(8)上沿所述压下螺丝(1)周向设有挡圈(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短应力线轧机辊系中压下螺丝的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套(4)包括套筒(10)和环状外沿(11),所述套筒(10)套在所述压下螺丝(1)上;所述环状外沿(11)位于所述套筒(10)下端且两者相互垂直;所述环状外沿(11)内圆周与所述套筒(10)外圆周中心线重合;所述环状外沿(11)与所述套筒(10)一体成型;所述环状外沿(11)外圆周活动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立芬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天重中直科技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