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辊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699693 阅读:1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25 03:07
本发明专利技术适用于直缝焊管成型机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辊位可旋转的立辊架,包括底座、两个立辊和一个托辊,两个所述立辊分别通过两个立柱与所述底座相连,所述立辊通过第一升降机构与所述立柱竖直滑动配合,所述托辊通过第二升降机构与所述底座竖直滑动配合;所述立柱通过水平调整机构与所述底座水平滑动配合,所述立辊通过第一旋转机构与所述第一升降机构转动配合,所述第一旋转机构与所述第一升降机构相连。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立辊架与现有技术相比,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辊位可旋转,能实现立辊架不需更换轧辊,仅通过调整轧辊角度和距离便可轧制不同规格的钢管,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了轧辊消耗。

Vertical roll stand

The invention is applicable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ERW pipe forming machine, provides a roller frame roller can be rotated, which comprises a base, two vertical roller and a two roller, the vertical roller two column and the base is connected via the vertical roll through the first lifting mechanism with the column is vertically sliding, the roller with the base vertically sliding through second lifting mechanism; the column through a horizontal adjusting mechanism matched with the base level of sliding, the vertical roll through the first rotation mechanism and the first lifting mechanism with rotation of the first rotating mechanism,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lifting mechanism. Vertical roller frame with existing technology provided by the invention,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convenient use, and can be rotated to achieve the vertical roller frame without replacing the steel roll, only by adjusting the roll angle and the distance can be rolled with different specifications, improve work efficiency, reduce the roll consump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立辊架
本专利技术属于直缝焊管成型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立辊架。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的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极大促进了钢铁等工业的蓬勃发展。直缝焊管机在轧制钢管过程中都有不可或缺的作用。目前钢管的生产方法多为直缝焊管成型将钢板卷成筒状后,利用高频焊接的方法将焊缝焊接起来。但现有技术中的立辊架通用性较差,在生产不同规格的钢管时需要停产更换轧辊,操作复杂、生产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立辊架,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直缝焊管机立辊机架在生产不同规格钢管时因需更换辊子而造成的操作复杂、生产效率低下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立辊架,包括底座、两个立辊和一个托辊,两个所述立辊分别通过两个立柱与所述底座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立辊通过第一升降机构与所述立柱竖直滑动配合,所述托辊通过第二升降机构与所述底座竖直滑动配合;所述立柱通过水平调整机构与所述底座水平滑动配合,所述立辊通过第一旋转机构与所述第一升降机构转动配合,所述第一旋转机构与所述第一升降机构相连。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升降机构包括第一升降丝杆和与所述第一升降丝杆配合的第一升降丝母,所述第一升降丝母与所述立辊相连,所述第一升降丝杆与动力装置相连。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旋转机构包括与所述第一升降丝母相连升降滑块和与用于安装所述立辊的辊架;所述升降滑块设有弧形轨道和与所述弧形轨道转动配合的旋转块,所述旋转块与所述辊架相连。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旋转机构还包括旋转蜗轮和与所述旋转蜗轮配合的旋转蜗杆,所述旋转蜗轮与所述旋转块相连,所述旋转蜗杆与动力机构相连,所述旋转机构固定在所述升降滑块上。进一步地,所述升降滑块和辊架转动配合,所述升降滑块和辊架的配合面均为与所述弧形轨道配合的弧面。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升降机构为丝杆升降机。进一步地,所述丝杆升降机与调整蜗轮蜗杆机构相连,所述调整蜗轮蜗杆机构与托辊传动轴相连,所述托辊传动轴的轴线方向在水平面内,所述托辊传动轴的另一端与托辊升降手轮相连。进一步地,所述水平调整机构包括水平丝杆和水平丝母,所述水平丝母与所述立柱相连。进一步地,所述水平丝杆与开合蜗轮蜗杆机构相连,所述开合蜗轮蜗杆机构与开合手轮相连。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立辊架与现有技术相比,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辊位可旋转,能实现立辊架不需更换轧辊,仅通过调整轧辊角度和距离便可轧制不同规格的钢管,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了轧辊消耗。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立辊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图3为图1去除托辊升降手轮后的左视图;图4为图1的俯视图;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1、底座;2、滑块压板;3、挡环;4、滑块;5、支柱;6、水平丝杆;7、第一升降丝杆;8、第一升降丝母;9、立柱;10、轴承座;11、压盖;12、升降滑块;13、立辊;14、辊架;15、板材;16、辊端盖;17、旋转块;18、连接法兰;19、罩;20、拉杆;21、调整蜗轮蜗杆机构;22、旋转蜗轮;23、托辊;24、托辊传动轴;25、旋转蜗杆;26、托辊升降手轮;27、开合手轮;28、弧形轨道。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需要说明的是,术语“长度”、“宽度”、“高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头”、“尾”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安装”、“相连”、“连接”、“固定”、“设置”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多个”、“若干”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请参见图1至图4,现对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立辊架的实施例进行说明。立辊架,包括底座1、两个立辊14和一个托辊23,两个立辊14分别通过两个立柱9与底座1相连,立辊14通过第一升降机构与立柱9竖直滑动配合,托辊23通过第二升降机构与所述底座1竖直滑动配合;立柱9通过水平调整机构与底座1水平滑动配合,立辊14通过第一旋转机构与第一升降机构转动配合,第一旋转机构与第一升降机构相连。利用第一升降机构可实现两个立辊14的升降调节,利用水平调整机构可实现两立辊14中心距的在水平方向开合调整,利用第二升降机构可实现托辊23在竖直方向上的升降调节,利用第一旋转机构则可实现两个立辊14在角度方向上的调整。第一升降机构、第二升降机构、第一旋转机构和水平调整机构可采用普通机械结构、液压结构、气压结构等方式实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立辊架与现有技术相比,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实现立辊机架不需更换轧辊,仅通过调整轧辊角度和距离便可轧制不同规格的钢管,提高工作效率。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立辊架与现有技术相比,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辊位可旋转,能实现立辊架不需更换轧辊,仅通过调整轧辊角度和距离便可轧制不同规格的钢管,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了轧辊消耗。进一步地,请参见图1,作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立辊架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第一升降机构包括第一升降丝杆7和与第一升降丝杆7配合的第一升降丝母8,第一升降丝母8与立辊13相连,第一升降丝杆7与动力装置相连。动力装置为可以是手把、电机、四角或者六角输入轴(配合扳手使用)等为第一升降丝杆7提供动力的机构。进一步地,为了在竖直方向上方便调节立辊13,第一升降机构设计为第一升降丝杆7为主动件,第一升降丝母8为从动件的形式,第一升降丝杆7与第一升降丝母8设计为梯形螺纹且可自锁的形式。具体地,请参见图1,上述第一升降丝杆7还配以轴承组合、以及与轴承组合配合的轴承座10、压盖11、挡环3等辅助部件。进一步地,请参见图1和图2,作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立辊架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第一旋转机构包括与第一升降丝母8相连升降滑块12和与用于安装立辊13的辊架14;升降滑块12设有弧形轨道28和与弧形轨道28转动配合的旋转块17,旋转块17与辊架14相连。当旋转块17在弧形轨道28内旋转时,就实现了辊架14连同立辊13一块相对于升降滑块12(即第一升降机构)的转动,实现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立辊架

【技术保护点】
立辊架,包括底座(1)、两个立辊(14)和一个托辊(23),两个所述立辊(14)分别通过两个立柱(9)与所述底座(1)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立辊(14)通过第一升降机构与所述立柱(9)竖直滑动配合,所述托辊(23)通过第二升降机构与所述底座(1)竖直滑动配合;所述立柱(9)通过水平调整机构与所述底座(1)水平滑动配合,所述立辊(14)通过第一旋转机构与所述第一升降机构转动配合,所述第一旋转机构与所述第一升降机构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立辊架,包括底座(1)、两个立辊(14)和一个托辊(23),两个所述立辊(14)分别通过两个立柱(9)与所述底座(1)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立辊(14)通过第一升降机构与所述立柱(9)竖直滑动配合,所述托辊(23)通过第二升降机构与所述底座(1)竖直滑动配合;所述立柱(9)通过水平调整机构与所述底座(1)水平滑动配合,所述立辊(14)通过第一旋转机构与所述第一升降机构转动配合,所述第一旋转机构与所述第一升降机构相连。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辊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升降机构包括第一升降丝杆(7)和与所述第一升降丝杆(7)配合的第一升降丝母(8),所述第一升降丝母(8)与所述立辊(13)相连,所述第一升降丝杆(7)与动力装置相连。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立辊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旋转机构包括与所述第一升降丝母(8)相连升降滑块(12)和与用于安装所述立辊(13)的辊架(14);所述升降滑块(12)设有弧形轨道(28)和与所述弧形轨道(28)转动配合的旋转块(17),所述旋转块(17)与所述辊架(14)相连。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立辊架,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贺嘉欣
申请(专利权)人:石家庄铁能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