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缸套水套的进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183399 阅读: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14 13: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气缸套水套的进水结构,包括:横向进水道,其从缸套分水口处向外延伸呈L形,横向进水道的外侧壁与气缸套水套的外侧壁在缸套分水口的外侧连接形成弧形面,横向进水道的外侧壁与气缸套水套的外侧壁在缸套分水口的内侧连接形成圆形面;以及纵向进水道,其连接于横向进水道的末端且呈下垂状,纵向进水道的末端为进水平衡口,进水平衡口的截面积根据薄壁孔口流量计算公式确定。该进水结构可以保证缸套散热均匀。

Water inlet structure of cylinder jacket water jacket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water inlet structure, a cylinder jacket comprises a horizontal water inlet channel, the water distribution outlet extends outward from the cylinder is in the shape of L, the lateral wall of the lateral inlet of the outer wall of the water jacket and cylinder outlet in the cylinder are connected to form a curved surface, the lateral wall of the lateral side of the outer wall of the inlet channel the water jacket and cylinder outlet in the cylinder are connected to form a circular surface; and the vertical inlet channel, which is connected to the end of the transverse inlet channel and a drooping shape. At the end of the water inlet channel for longitudinal balance, water balance in the area according to the calculation formula for determining thin-walled orifice. The inlet structure can ensure uniform heat dissipation of the cylinder lin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套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气缸套水套的进水结构
技术介绍
传统的发动机冷却水流向:冷却水从机体进水口进入,然后流向机油冷却器水套及总进水道,再由分水口分别冷却各缸孔水套,然后缸套冷却水向上流向气缸盖。传统总进水道及分水口多数位于机体缸套腰部及以上部位,缸孔水套位于机体内。现有技术主要存在如下问题:1、水道及进水口位于机体缸孔腰部及以上部位,下部分利用温差产生对流或紊流进行冷却,但下部分仍可能存在死水区。2、分水口处水流急速,气缸套易受穴蚀。3、水流从一端流向另一端,存在压力差,导致进入分水口的流量差异。4、分水口处,冷却水流向缸套两边的水分配比例不均匀,引起缸套散热不均匀。公开于该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专利技术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缸套水套的进水结构,可以保证缸套散热均匀。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气缸套水套的进水结构,包括:横向进水道,其从缸套分水口处向外延伸呈L形,横向进水道的外侧壁与气缸套水套的外侧壁在缸套分水口的外侧连接形成弧形面,横向进水道的外侧壁与气缸套水套的外侧壁在缸套分水口的内侧连接形成圆形面;以及纵向进水道,其连接于横向进水道的末端且呈下垂状,纵向进水道的末端为进水平衡口,进水平衡口的截面积根据薄壁孔口流量计算公式确定。优选地,缸套分水口设置在气缸套水套的底端位置。优选地,纵向进水道与横向进水道的连接处的上壁呈向上倾斜状。优选地,气缸套水套为六缸水套,每缸水套均具有进水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对缸套分水口处的分流结构做出特有设计,可以保证流向缸套两侧的水流流速均匀,可使冷却液较均匀分配,而且不会引起穴蚀。同时,进水平衡口的截面积根据进水水压大小调整进水口的截流面积大小,从而达到使冷却水均匀进入各缸套进行冷却,使得进入各缸的水流量基本一致,保证缸套散热均匀。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气缸套水套的进水结构的俯视图;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气缸套水套的进水结构的左视图;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气缸套水套的进水结构的仰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除非另有其它明确表示,否则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包括”或其变换如“包含”或“包括有”等等将被理解为包括所陈述的元件或组成部分,而并未排除其它元件或其它组成部分。如图1至图3所示,根据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一种气缸套水套10的进水结构,包括横向进水道1以及纵向进水道2,其中横向进水道1从缸套分水口11处向外延伸呈L形,横向进水道1的外侧壁与气缸套水套10的外侧壁在缸套分水口11的外侧连接形成弧形面12,横向进水道1的外侧壁与气缸套水套10的外侧壁在缸套分水口11的内侧连接形成圆形面13,纵向进水道2连接于横向进水道1的末端且呈下垂状(参见图2),纵向进水道2的末端为进水平衡口23(参加图3),进水平衡口23的截面积根据薄壁孔口流量计算公式确定。上述方案中,由于传统发动机缸套分水口处流向缸套两侧的水流流速不均匀,在本方案中,横向进水道1的外侧壁与气缸套水套10的外侧壁在缸套分水口11的外侧连接形成弧形面12,横向进水道1的外侧壁与气缸套水套10的外侧壁在缸套分水口11的内侧连接形成圆形面13,弧形面12可以使冷却水沿着缸套切线方向进入,对水的流动起导向作用,且有效防止进水口处穴蚀。圆形面13可以使冷却水沿着圆孔水套切线方向进入,有利于水的流动,且防止进水口处穴蚀。同时,这样设计缸套分水口的分水结构,可起到使冷却液均匀分配作用。另外,由于水流动过程中有沿程阻力,会导致各个进水平衡口水压不一致,从而导致进入各缸的水流量相差很大,最终导致缸套散热不均匀。在本方案中,将纵向进水道2的末端设计成进水平衡口23(参加图3),进水平衡口23的截面积根据薄壁孔口流量计算公式确定,可根据各点进水水压大小调整进水口的截流面积大小,从而达到使冷却水均匀进入各缸套进行冷却。具体地,根据薄壁孔口流量计算公式:其中式中qv—流量(m3/s);Cd—流量系数;A—孔口面积;Δp—孔口前后压差(Pa);ρ—流体密度(kg/m3)。此公式可知,根据进水平衡口压差确定进水平衡口截面积,可以保证各缸流量均匀。当然,如机体进水口位置不一致,也会导致各个进水平衡口的压力差异,总之,进水平衡口的压力差的差异会导致各个进水平衡口的截面积不一致。作为一种优选实施例,缸套分水口1设置在气缸套水套10的底端位置(参见图2)。在本方案中,由于传统发动机水套多数布置于机体缸孔腰部及以上部位,先对上部分受热区进行优先冷却,再利用温差产生的对流或者紊流对下部分进行冷却。这样会导致机体下半部分水流动很差,可能存在死水区。本方案中,缸套分水口1设置在气缸套水套10的底端位置,使得该进水结构的下部与缸套下部分距离很小,或稍低于缸套下部分。如此既可以使缸套上部分优先冷却,也可以解决缸套下部分可能存在死水区问题。作为一种优选实施例,纵向进水道2与横向进水道1的连接处的上壁21呈向上倾斜状。在本方案中,上壁21有向上的斜度,对水流有导向作用,水从下方流入上方,此拐角可使上方的水流动性大于下方,如此有利于缸套上部的冷却。本方案中,纵向进水道2与横向进水道1的连接处的下壁22设计成小圆角或小斜角,流速稍小,可带动缸套下部分冷却水的流动,防止死水区。作为一种优选实施例,气缸套水套10为六缸水套,每缸水套均具有进水结构。在本方案中,由于六缸水套的进水平衡口的压差依次减小,为保证各缸流量均匀,故进水平衡口的截面积依次增大。综上,本实施例的气缸套水套10的进水结构,首先对缸套分水口处的分流结构做出特有设计,可以保证流向缸套两侧的水流流速均匀,可使冷却液较均匀分配,而且不会引起穴蚀。同时,进水平衡口23的截面积根据进水水压大小调整进水口的截流面积大小,从而达到使冷却水均匀进入各缸套进行冷却,使得进入各缸的水流量基本一致,保证缸套散热均匀。前述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描述是为了说明和例证的目的。这些描述并非想将本专利技术限定为所公开的精确形式,并且很显然,根据上述教导,可以进行很多改变和变化。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选择和描述的目的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的特定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并利用本专利技术的各种不同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以及各种不同的选择和改变。本专利技术的范围意在由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形式所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气缸套水套的进水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气缸套水套的进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横向进水道,其从缸套分水口处向外延伸呈L形,所述横向进水道的外侧壁与所述气缸套水套的外侧壁在所述缸套分水口的外侧连接形成弧形面,所述横向进水道的外侧壁与所述气缸套水套的外侧壁在所述缸套分水口的内侧连接形成圆形面;以及纵向进水道,其连接于所述横向进水道的末端且呈下垂状,所述纵向进水道的末端为进水平衡口,所述进水平衡口的截面积根据薄壁孔口流量计算公式确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缸套水套的进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横向进水道,其从缸套分水口处向外延伸呈L形,所述横向进水道的外侧壁与所述气缸套水套的外侧壁在所述缸套分水口的外侧连接形成弧形面,所述横向进水道的外侧壁与所述气缸套水套的外侧壁在所述缸套分水口的内侧连接形成圆形面;以及纵向进水道,其连接于所述横向进水道的末端且呈下垂状,所述纵向进水道的末端为进水平衡口,所述进水平衡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豪覃文覃壮革向本杰丘道龙李雪峰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