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式增压燃油‑非增压燃气双电磁混合燃料喷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162686 阅读: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12 10: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组合式增压燃油‑非增压燃气双电磁混合燃料喷射装置,包括燃油增压部分、双电磁阀部分、控制部分、双针阀喷嘴部分和喷射装置壳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两个电磁阀分别控制燃气和燃油的喷射过程,通过改变两个电磁阀工作状态和工作顺序,喷射装置可实现仅喷射燃油或燃气、两种燃料同时喷射、两种燃料先后顺序喷射等多种工作模式,发动机可在纯燃油或燃油引燃燃气模式下工作,可靠性高。采用增压活塞实现燃油增压,且增压控制与喷油控制分开,可以实现喷油规律的柔性控制,喷油过程在增压和非增压模式间任意切换,从而获得“靴形”、“先缓后急”喷油规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的是一种燃料喷射装置,具体地说是双燃料发动机燃料喷射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化石燃料的不断消耗和内燃机排放法规的日益严格,采用替代燃料是同时解决发动机发展所面临的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有效手段。天然气、石油气等以其资源丰富、价格低廉、燃烧清洁、热值大等优点,成为目前内燃机主要代用燃料。目前双燃料发动机的燃料供应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在气体燃料被引入发动机气缸之前将其与吸入的空气混合,再向燃烧室的上止点附近直接喷射一定量液体燃料,从而引燃气体燃料,这种方式容易引起发动机爆震,此外在发动机低负荷时,预混合的燃气太稀薄不利于燃烧。另一种方式是将燃气直接喷入燃烧室中,同样采用引燃量的液体燃料触发气体燃料燃烧,这种方式不会引起发动机过早爆燃,且燃料在扩散燃烧模式下燃烧,燃烧效果好,但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其一,现代发动机气缸盖上结构复杂、零部件多,如何布置两个喷射器存在一定的难度,另外若安装两个喷射器喷射双燃料需对原有的柴油机进行较大改动,加大了装置加工及组装复杂程度。其二,为了改善油、气混合程度,常采用高压泵提高燃料喷射压力,高压泵结构复杂,从泵端到燃油喷嘴的传输管道长,燃油压力波动大。其三,喷射装置对燃气密封性要求高,随着针阀的运动,燃气沿针阀偶件间隙向上泄漏,泄漏燃气进入控制腔导致燃气喷射压力和喷射速率降低,严重影响装置工作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喷油过程可在增压或非增压两种模式间切换的组合式增压燃油-非增压燃气双电磁混合燃料喷射装置。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本技术组合式增压燃油-非增压燃气双电磁混合燃料喷射装置,其特征是:包括燃油增压部分、燃气喷射部分、燃油喷射部分、喷射装置体、电磁阀套、喷射装置内筒、针阀底座,燃油增压部分安装在喷射装置体上方,电磁阀套和喷射装置内筒自上而下安装在喷射装置体里,电磁阀套和喷射装置内筒里设置中心油道,针阀底座通过喷嘴套安装在喷射装置体下方,所述针阀底座包括燃气底座和燃油底座;所述燃油增压部分包括增压电磁阀、增压活塞、增压活塞套、进油阀,增压电磁阀包括增压电磁阀座、增压电磁铁、增压衔铁、增压电磁阀杆,增压电磁阀座里设置伺服油进油口和伺服油泄油口,增压电磁阀杆一端通过增压止动环固定在增压衔铁上,另一端贯穿增压电磁阀座并在套于其上的增压电磁阀弹簧的预紧力的作用下压在挡板上,增压衔铁所在位置形成增压衔铁腔,增压电磁阀弹簧所在位置形成增压电磁阀弹簧腔,增压电磁阀杆上设置环形油带,环形油带通过增压电磁阀杆的移动实现伺服油进油口与增压衔铁腔的连通或断开以及伺服油泄油口与增压电磁阀弹簧腔的连通或断开;增压活塞安装在增压活塞套里,增压活塞套安装在增压电磁阀座下方,增压活塞上端部与增压活塞套以及增压电磁阀座之间形成伺服油腔,增压活塞下端部与增压活塞套之间形成增压室,增压活塞上套有增压活塞弹簧;进油阀为单向阀,且安装在增压活塞套里,增压活塞套上设置燃油入口,燃油入口连通进油阀,进油阀的出口连通增压室,增压室连通中心油道;所述燃气喷射部分包括安装在电磁阀套里的控制燃气电磁阀、安装在喷射装置内筒里的燃气针阀限位杆以及安装在燃气底座里的燃气针阀,所述控制燃气电磁阀包括燃气电磁阀体、燃气电磁铁、燃气衔铁、燃气阀杆上密封底座、燃气阀杆下密封底座、燃气电磁阀弹簧、燃气电磁阀阀杆,燃气电磁阀体、燃气阀杆上密封座、燃气阀杆下密封座以及燃气针阀限位杆自上而下布置,燃气电磁阀体和燃气阀杆上密封底座之间形成燃气电磁阀腔,燃气阀杆上密封底座和燃气阀杆下密封底座之间形成燃气凹槽腔,燃气电磁铁安装在燃气电磁阀腔里,燃气衔铁位于燃气电磁铁下方,燃气电磁阀阀杆的一端通过燃气止动环卡在燃气衔铁上,另一端贯穿燃气衔铁下方的燃气阀杆上密封底座,并与燃气阀杆下密封底座相配合,燃气电磁阀阀杆的下端部与燃气阀杆下密封底座之间形成燃气泄油腔,燃气电磁阀阀杆上分别设置与燃气阀杆上密封底座配合的燃气上密封锥面以及与燃气阀杆下密封底座配合的燃气下密封锥面,燃气电磁阀阀杆与燃气阀杆上密封底座相配合的部分形成燃气低压油环带,燃气电磁阀阀杆与燃气阀杆下密封底座相配合的部分形成燃气高压油环带,燃气阀杆上密封底座上设置燃气第一油道和燃气第四油道,燃气阀杆下密封底座上设置燃气第二油道和燃气第三油道,喷射装置体里设置燃气第五油道,喷射装置体上设置第一低压泄油口、第二低压泄油口和燃气入口,燃气第一油道连通燃气电磁阀腔和第一低压泄油口,燃气针阀限位杆里设置燃气中心油道,燃气第二油道连通燃气凹槽腔和燃气中心油道,燃气第三油道连通燃气高压油环带和中心油道,燃气第四油道连通燃气低压油环带和燃气电磁阀腔,燃气泄油腔连通第二低压泄油口,燃气针阀位于燃气针阀限位杆下方,燃气针阀与燃气底座之间分别形成密封环带和燃气室,密封环带通过燃气第五油道连通中心油道,燃气室连通燃气入口,燃气底座端部设置燃气喷孔;所述燃油喷射部分包括安装在电磁阀套里的控制燃油电磁阀、安装在喷射装置内筒里的燃油活塞以及安装在燃油底座里的燃油针阀,所述控制燃油电磁阀包括燃油电磁阀体、燃油电磁铁、燃油衔铁、燃油阀杆上密封底座、燃油阀杆下密封底座、燃油电磁阀弹簧、燃油电磁阀阀杆,燃油阀杆上密封底座、燃油阀杆下密封底座以及燃油活塞自上而下布置,燃油电磁阀体与燃油阀杆上密封底座之间形成燃油电磁阀腔,燃油阀杆上密封底座和燃油阀杆下密封底座之间形成燃油凹槽腔,燃油电磁铁安装在燃油电磁阀腔里,燃油衔铁位于燃油电磁铁下方,燃油电磁阀阀杆的一端通过燃油止动环卡在燃油衔铁上,另一端贯穿燃油衔铁下方的燃油阀杆上密封底座,燃油电磁阀杆上设置与燃油阀杆下密封底座相配合的燃油下密封锥面,燃油电磁阀阀杆与燃油阀杆下密封底座相配合的部分形成燃油高压油环带,燃油阀杆上密封底座里设置连通燃油电磁阀腔和燃油凹槽腔的燃油阀杆上密封底座通道,燃油电磁阀腔连通第一低压泄油口,燃油电磁阀阀杆下端部与燃油阀杆下密封底座之间形成燃油泄油腔,燃油泄油腔连通第二低压泄油口,燃油活塞上端部套有燃油活塞套,燃油活塞套位于燃油阀杆下密封底座与燃油活塞之间,燃油活塞与其上方的燃油活塞套之间形成燃油活塞控制腔,燃油活塞控制腔与燃油高压油环带通过燃油油道相通,同时燃油活塞控制腔与中心油道相通,燃油活塞上套有燃油活塞弹簧,燃油针阀位于燃油活塞的下方,燃油针阀与燃油底座之间形成盛油槽,盛油槽连通中心油道。本技术还可以包括:1、燃气针阀上端设计有圆环形台阶,圆环形台阶下方和喷射装置体之间形成燃气针阀控制腔,燃气针阀限位杆下端套在燃气针阀的圆环形台阶内部,燃气针阀控制腔和燃气中心油道相通。2、控制燃气电磁阀未通电时,燃气电磁阀阀杆在燃气电磁阀弹簧的作用下压在燃气阀杆下密封底座上,燃气高压油环带关闭、燃气低压油环带打开,燃气针阀控制腔和第一低压泄油口连通;控制燃气电磁阀通电时,燃气电磁阀阀杆抬起压在燃气阀杆上密封底座上,燃气低压油环带关闭、燃气高压油环带打开,燃气针阀控制腔和中心油道连通。3、控制燃油电磁阀未通电时,燃油电磁阀阀杆在燃油电磁阀弹簧的作用下压在燃油阀杆下密封底座上,燃油油道与燃油凹槽腔断开,控制燃油电磁阀通电时,燃油电磁阀阀杆抬起,燃油油道与燃油凹槽腔连通。本技术的优势在于:本技术的组合式增压燃油-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a href="http://www.xjishu.com/zhuanli/44/201620338799.html" title="组合式增压燃油‑非增压燃气双电磁混合燃料喷射装置原文来自X技术">组合式增压燃油‑非增压燃气双电磁混合燃料喷射装置</a>

【技术保护点】
组合式增压燃油‑非增压燃气双电磁混合燃料喷射装置,其特征是:包括燃油增压部分、燃气喷射部分、燃油喷射部分、喷射装置体、电磁阀套、喷射装置内筒、针阀底座,燃油增压部分安装在喷射装置体上方,电磁阀套和喷射装置内筒自上而下安装在喷射装置体里,电磁阀套和喷射装置内筒里设置中心油道,针阀底座通过喷嘴套安装在喷射装置体下方,所述针阀底座包括燃气底座和燃油底座;所述燃油增压部分包括增压电磁阀、增压活塞、增压活塞套、进油阀,增压电磁阀包括增压电磁阀座、增压电磁铁、增压衔铁、增压电磁阀杆,增压电磁阀座里设置伺服油进油口和伺服油泄油口,增压电磁阀杆一端通过增压止动环固定在增压衔铁上,另一端贯穿增压电磁阀座并在套于其上的增压电磁阀弹簧的预紧力的作用下压在挡板上,增压衔铁所在位置形成增压衔铁腔,增压电磁阀弹簧所在位置形成增压电磁阀弹簧腔,增压电磁阀杆上设置环形油带,环形油带通过增压电磁阀杆的移动实现伺服油进油口与增压衔铁腔的连通或断开以及伺服油泄油口与增压电磁阀弹簧腔的连通或断开;增压活塞安装在增压活塞套里,增压活塞套安装在增压电磁阀座下方,增压活塞上端部与增压活塞套以及增压电磁阀座之间形成伺服油腔,增压活塞下端部与增压活塞套之间形成增压室,增压活塞上套有增压活塞弹簧;进油阀为单向阀,且安装在增压活塞套里,增压活塞套上设置燃油入口,燃油入口连通进油阀,进油阀的出口连通增压室,增压室连通中心油道;所述燃气喷射部分包括安装在电磁阀套里的控制燃气电磁阀、安装在喷射装置内筒里的燃气针阀限位杆以及安装在燃气底座里的燃气针阀,所述控制燃气电磁阀包括燃气电磁阀体、燃气电磁铁、燃气衔铁、燃气阀杆上密封底座、燃气阀杆下密封底座、燃气电磁阀弹簧、燃气电磁阀阀杆,燃气电磁阀体、燃气阀杆上密封座、燃气阀杆下密封座以及燃气针阀限位杆自上而下布置,燃气电磁阀体和燃气阀杆上密封底座之间形成燃气电磁阀腔,燃气阀杆上密封底座和燃气阀杆下密封底座之间形成燃气凹槽腔,燃气电磁铁安装在燃气电磁阀腔里,燃气衔铁位于燃气电磁铁下方,燃气电磁阀阀杆的一端通过燃气止动环卡在燃气衔铁上,另一端贯穿燃气衔铁下方的燃气阀杆上密封底座,并与燃气阀杆下密封底座相配合,燃气电磁阀阀杆的下端部与燃气阀杆下密封底座之间形成燃气泄油腔,燃气电磁阀阀杆上分别设置与燃气阀杆上密封底座配合的燃气上密封锥面以及与燃气阀杆下密封底座配合的燃气下密封锥面,燃气电磁阀阀杆与燃气阀杆上密封底座相配合的部分形成燃气低压油环带,燃气电磁阀阀杆与燃气阀杆下密封底座相配合的部分形成燃气高压油环带,燃气阀杆上密封底座上设置燃气第一油道和燃气第四油道,燃气阀杆下密封底座上设置燃气第二油道和燃气第三油道,喷射装置体里设置燃气第五油道,喷射装置体上设置第一低压泄油口、第二低压泄油口和燃气入口,燃气第一油道连通燃气电磁阀腔和第一低压泄油口,燃气针阀限位杆里设置燃气中心油道,燃气第二油道连通燃气凹槽腔和燃气中心油道,燃气第三油道连通燃气高压油环带和中心油道,燃气第四油道连通燃气低压油环带和燃气电磁阀腔,燃气泄油腔连通第二低压泄油口,燃气针阀位于燃气针阀限位杆下方,燃气针阀与燃气底座之间分别形成密封环带和燃气室,密封环带通过燃气第五油道连通中心油道,燃气室连通燃气入口,燃气底座端部设置燃气喷孔;所述燃油喷射部分包括安装在电磁阀套里的控制燃油电磁阀、安装在喷射装置内筒里的燃油活塞以及安装在燃油底座里的燃油针阀,所述控制燃油电磁阀包括燃油电磁阀体、燃油电磁铁、燃油衔铁、燃油阀杆上密封底座、燃油阀杆下密封底座、燃油电磁阀弹簧、燃油电磁阀阀杆,燃油阀杆上密封底座、燃油阀杆下密封底座以及燃油活塞自上而下布置,燃油电磁阀体与燃油阀杆上密封底座之间形成燃油电磁阀腔,燃油阀杆上密封底座和燃油阀杆下密封底座之间形成燃油凹槽腔,燃油电磁铁安装在燃油电磁阀腔里,燃油衔铁位于燃油电磁铁下方,燃油电磁阀阀杆的一端通过燃油止动环卡在燃油衔铁上,另一端贯穿燃油衔铁下方的燃油阀杆上密封底座,燃油电磁阀杆上设置与燃油阀杆下密封底座相配合的燃油下密封锥面,燃油电磁阀阀杆与燃油阀杆下密封底座相配合的部分形成燃油高压油环带,燃油阀杆上密封底座里设置连通燃油电磁阀腔和燃油凹槽腔的燃油阀杆上密封底座通道,燃油电磁阀腔连通第一低压泄油口,燃油电磁阀阀杆下端部与燃油阀杆下密封底座之间形成燃油泄油腔,燃油泄油腔连通第二低压泄油口,燃油活塞上端部套有燃油活塞套,燃油活塞套位于燃油阀杆下密封底座与燃油活塞之间,燃油活塞与其上方的燃油活塞套之间形成燃油活塞控制腔,燃油活塞控制腔与燃油高压油环带通过燃油油道相通,同时燃油活塞控制腔与中心油道相通,燃油活塞上套有燃油活塞弹簧,燃油针阀位于燃油活塞的下方,燃油针阀与燃油底座之间形成盛油槽,盛油槽连通中心油道。...

【技术特征摘要】
1.组合式增压燃油-非增压燃气双电磁混合燃料喷射装置,其特征是:包括燃油增压部分、燃气喷射部分、燃油喷射部分、喷射装置体、电磁阀套、喷射装置内筒、针阀底座,燃油增压部分安装在喷射装置体上方,电磁阀套和喷射装置内筒自上而下安装在喷射装置体里,电磁阀套和喷射装置内筒里设置中心油道,针阀底座通过喷嘴套安装在喷射装置体下方,所述针阀底座包括燃气底座和燃油底座;所述燃油增压部分包括增压电磁阀、增压活塞、增压活塞套、进油阀,增压电磁阀包括增压电磁阀座、增压电磁铁、增压衔铁、增压电磁阀杆,增压电磁阀座里设置伺服油进油口和伺服油泄油口,增压电磁阀杆一端通过增压止动环固定在增压衔铁上,另一端贯穿增压电磁阀座并在套于其上的增压电磁阀弹簧的预紧力的作用下压在挡板上,增压衔铁所在位置形成增压衔铁腔,增压电磁阀弹簧所在位置形成增压电磁阀弹簧腔,增压电磁阀杆上设置环形油带,环形油带通过增压电磁阀杆的移动实现伺服油进油口与增压衔铁腔的连通或断开以及伺服油泄油口与增压电磁阀弹簧腔的连通或断开;增压活塞安装在增压活塞套里,增压活塞套安装在增压电磁阀座下方,增压活塞上端部与增压活塞套以及增压电磁阀座之间形成伺服油腔,增压活塞下端部与增压活塞套之间形成增压室,增压活塞上套有增压活塞弹簧;进油阀为单向阀,且安装在增压活塞套里,增压活塞套上设置燃油入口,燃油入口连通进油阀,进油阀的出口连通增压室,增压室连通中心油道;所述燃气喷射部分包括安装在电磁阀套里的控制燃气电磁阀、安装在喷射装置内筒里的燃气针阀限位杆以及安装在燃气底座里的燃气针阀,所述控制燃气电磁阀包括燃气电磁阀体、燃气电磁铁、燃气衔铁、燃气阀杆上密封底座、燃气阀杆下密封底座、燃气电磁阀弹簧、燃气电磁阀阀杆,燃气电磁阀体、燃气阀杆上密封座、燃气阀杆下密封座以及燃气针阀限位杆自上而下布置,燃气电磁阀体和燃气阀杆上密封底座之间形成燃气电磁阀腔,燃气阀杆上密封底座和燃气阀杆下密封底座之间形成燃气凹槽腔,燃气电磁铁安装在燃气电磁阀腔里,燃气衔铁位于燃气电磁铁下方,燃气电磁阀阀杆的一端通过燃气止动环卡在燃气衔铁上,另一端贯穿燃气衔铁下方的燃气阀杆上密封底座,并与燃气阀杆下密封底座相配合,燃气电磁阀阀杆的下端部与燃气阀杆下密封底座之间形成燃气泄油腔,燃气电磁阀阀杆上分别设置与燃气阀杆上密封底座配合的燃气上密封锥面以及与燃气阀杆下密封底座配合的燃气下密封锥面,燃气电磁阀阀杆与燃气阀杆上密封底座相配合的部分形成燃气低压油环带,燃气电磁阀阀杆与燃气阀杆下密封底座相配合的部分形成燃气高压油环带,燃气阀杆上密封底座上设置燃气第一油道和燃气第四油道,燃气阀杆下密封底座上设置燃气第二油道和燃气第三油道,喷射装置体里设置燃气第五油道,喷射装置体上设置第一低压泄油口、第二低压泄油口和燃气入口,燃气第一油道连通燃气电磁阀腔和第一低压泄油口,燃气针阀限位杆里设置燃气中心油道,燃气第二油道连通燃气凹槽腔和燃气中心油道,燃气第三油道连通燃气高压油环带和中心油道,燃气第四油道连通燃气低压油环带和燃气电磁阀腔,燃气泄油腔连通第二低压泄油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立云彭怀利迟永涛马修真董晓露费红姿李忠昊张孝勇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工程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