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氧的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412078 阅读:1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制氧催化剂,包括活性组分、助活性组分、载体和粘接剂。(*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制氧的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制氧的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特别涉及一种适合微型和便携式化学制氧器中使用的制氧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外市场销售的各种便携式或微型化学制氧器,一般可分为间歇或半连续操作和连续操作三类,其中间歇及半连续制氧器,通常或者将制氧剂与催化剂按一定比例一次投入反应器中,每次用毕,排出废液,再重新装入制氧剂及催化剂,继续使用;或者增加催化剂的数量,改变催化剂的形状及成分,半连续地多次制氧,但产氧过程仍断续进行,每次产氧量有限,仍需频频补充或更换催化剂,催化剂失活、流失、破碎耗量较大。对于连续制氧器,在使用此类催化剂时或一次性使用或装量少,对催化剂长期使用性能要求较高,通常是由制造厂家一次加入足够数量的催化剂,以保证较长的使用周期,但当用户遇到催化剂活性衰减时,却难以自行处理或更换。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制氧催化剂的缺陷,提供一种新的使用方便的制氧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此催化剂即可间歇操作,不必频频-->更换催化剂,使用次数较多;又可用于半连续及全连续制氧器操作,长期使用而不必更换,或甚少更换。即使更换,也可由用户按需要及时补加,使用方便。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良好的产氧性能,活性好,稳定性好的制氧催化剂。本专利技术提出选用适当活性与非活性组分组合及改进成型加工及处理工序,使所得粒状催化剂结构疏松,内孔道粗大,类似海绵结构,以利于过氧化物在催化剂颗粒内充分反应,产生出的氧气向外扩散,放出的大量热能又被水分子携出,减少了活性组分剥离,载体崩裂的可能性,从而可充分地利用催化剂的活性。本专利技术催化剂通式为:Wa.Xb.Yc.ZdW:为催化剂的活性组分;X:为助活性组分Y:为载体Z:为粘接剂。A、b、c、d分别为各主要成分的计量系数(重量份数):范围:                  优选范围:a:2-40                 a:5-25b:0-20                 b:0-10c:10-90                c:30-70d:0-20                 d:0-10-->W为催化剂的活性组分,包括元素周期表下列元素的各种价态氧化物或盐类:IB族:Cu、Ag、AuIIB族:Zn、CdIVB族:Sn、PbVIB族:Cr、Mo、WX为催化剂的助活性组分,包括有下列元素的氧化物、氢氧化物、无机酸或有机酸盐:IA族:Li、Na、KIIA族:Ca、MgIVB族:Ti、ZrVIB族;La系稀土金属本专利技术制氧催化剂的制备方法为:称取一定数量的含W元素的金属氧化物、氯化物或硝酸盐,含X金属元素的氧化物、氢氧化物或盐类,及作为载体Y的适量的金属或非金属的氢氧化物、硝酸盐或天然矿物如白土、粘土等;将此三种组分均匀混合,再加入适量的粘接剂,继续混合、送入造粒机造粒成型,在120-150度下干燥2-6小时,然后在400-600度下焙烧4-6小时,即成为结构疏松、具有内孔网道海绵状结构的粒状催化剂,此催化剂具有一定的强度及较高的活性及稳定性。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称取氧化铜5克,氧化铅2克、高锰酸钾10克、氧化铁5克、硅藻土35克均匀混合后,再加入30%硅酸钠溶液40克及聚乙烯醇2克,再次均匀混合,造粒成型,于130度下干燥3-5小时,在于550度下焙烧6小时,即得疏松催化剂颗粒。经活性评价,用30%得过氧化氢溶液,使用此催化剂,产氧能力为2.5升/分.克催化剂以上;50克催化剂可消耗20%过氧化氢溶液180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制氧催化剂,包括活性组分、助活性组分、载体和粘接剂。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催化剂,其中所述的活性组分包括下列元素的氧化物、氯化物或盐类的一种或几种:Cu、Ag、Au、Zn、Cd、Sn、Pb、Cr、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北英孙李立
申请(专利权)人:长春市新科苑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