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缸头油路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109244 阅读:1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06 10: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关于一种汽缸头油路结构,汽缸头包括一汽缸头主体及一汽缸头座,汽缸头座设置有一进气凸轮及一排气凸轮,汽缸头主体具有复数螺栓孔及一主油道,螺栓孔内设有一螺栓通道,主油道的一端经由一斜油道与螺栓通道相通,主油道的另一端开设有一朝向进气凸轮及排气凸轮方向的喷油缺口。其中,所述汽缸头盖并未设置有与主油道连通的油路结构。藉此,经泵浦抽送至汽缸头的润滑油将依序经过螺栓通道、斜油道及主油道后,由喷油缺口喷向进气凸轮及排气凸轮,且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简化后的油路结构不必经过汽缸头盖,故对于制造流程及制造成本均有极大的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关于一种汽缸头油路结构,尤指一种适用于机车引擎的汽缸头油路结构。
技术介绍
请参阅图7,系现有汽缸头油路结构的分解图。如图所示,现有汽缸头油路结构包括一汽缸头92及一汽缸头盖93,且在所述汽缸头92及汽缸头盖93之间夹设有一具有油孔961的垫片960,用以增进汽缸头的密合性。汽缸头92包括一汽缸头主体921以及固设于汽缸头主体921的一汽缸头座922。汽缸头主体921具有用以将汽缸头92锁附至引擎本体(图未示)的四个螺栓孔9211以及一位于汽缸头主体921侧壁的主油道9212,其中,每一螺栓孔9211内设有一螺栓通道9213,作为导引润滑油进入汽缸头92的输送通道。另外,汽缸头盖93侧壁具有一次油道9215,并于该次油道9215的末端开设有一朝向阀机构方向的喷油孔9216。主油道9212的一端经由一斜油道9214与螺栓通道9213相通,而主油道9212的另一端则连通上述的油孔961及次油道9215。藉此,经泵浦抽送至汽缸头92的润滑油将依序经过螺栓通道9213、斜油道9214、主油道9212、垫片油孔961及次油道9215后,由喷油孔9216喷向整体阀机构。其中,上述油路结构必须利用较复杂的设计及钻孔加工方式成型,且对应的组立零件也必须同时加工,增加了加工成本及润滑油在油道流动时的阻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汽缸头油路结构,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复杂的设计及钻孔加工方式成型的问题。其中,该油路结构完全建构于汽缸头的主体上,而对应盖合的汽缸头盖并未设置有任何油路结构经过。藉此,于制作时,不必为了汽缸头盖上的油路结构进行额外的设计开模,使得模具可直接成型,此外更降低了流道的复杂性,故对于制造流程及制造成本均有极大的效益。本技术的汽缸头油路结构包括一汽缸头及一汽缸头盖。汽缸头包括一汽缸头主体及固设于汽缸头主体的一汽缸头座,汽缸头座设置有一进气凸轮及一排气凸轮,汽缸头主体具有复数螺栓孔及一主油道,螺栓孔内设有一螺栓通道,其中,主油道的一端经由一斜油道与螺栓通道相通,主油道的另一端开设有一朝向进气凸轮及排气凸轮方向的喷油缺口。另一方面,本技术的分离式的汽缸头盖盖设于汽缸头上,其中,所述汽缸头盖并未设置有与主油道连通的油路结构经过。藉此,经泵浦抽送至汽缸头的润滑油将依序经过螺栓通道、斜油道及主油道后,由喷油缺口喷向进气凸轮及排气凸轮,进而在旋转带动下向外溅洒至整体阀机构,且所述油路结构并未设置于汽缸头盖中。本技术的另一汽缸头油路结构包括一汽缸头及一汽缸头盖。汽缸头包括一汽缸头主体及固设于汽缸头主体的一汽缸头座,汽缸头座设置有一进气凸轮及一排气凸轮,汽缸头主体具有复数螺栓孔及一主油道,螺栓孔内设有一螺栓通道,其中,主油道的一端经由一斜油道与该螺栓通道相通,主油道的另一端与一次油道相通,并于次油道的末端开设有一朝向进气凸轮及排气凸轮方向的喷油孔。另一方面,本技术的分离式的汽缸头盖盖设于汽缸头上,其中,所述汽缸头盖并未设置有与主油道连通的油路结构经过。藉此,经泵浦抽送至汽缸头的润滑油将依序经过螺栓通道、斜油道、主油道及次油道后,由喷油孔喷向进气凸轮及排气凸轮,进而在旋转带动下向外溅洒至整体阀机构,且所述油路结构并未设置于汽缸头盖中。通过上述两种设计,改良式的汽缸头油路结构仅设置于汽缸头的汽缸头主体上,简化整体润滑油路结构,有效减少加工组立时的制作成本及润滑油在油道流动时的摩擦阻力。此外,本技术的汽缸头座可还设置有一进气摇臂及一排气摇臂。其中,进气摇臂可设置有一滚子,其与进气凸轮形成滚动摩擦;排气摇臂亦可设置有一滚子,其与排气凸轮形成滚动摩擦。藉此,在具有滚子的进气摇臂或排气摇臂的设计中,可大幅减少所需润滑油的供给量,故本技术针对油路结构及喷油方式进行改良,透过最佳化设计来提升油道的加工性。再者,为了让汽缸头座的相关阀机构得到足够的润滑油量,因此上述喷油缺口或喷油孔所喷出的润滑油,需入射至进气凸轮或排气凸轮的周缘曲线内。藉此,由喷油缺口或喷油孔所喷出的润滑油,不需直接喷向每一阀机构,可透过进气凸轮及排气凸轮的旋转带动下向外溅洒至整体阀机构,扩大润滑油的使用效率。上述汽缸头与该汽缸头盖之间可夹设有一垫片,藉以增进汽缸头与汽缸头盖的密合性。此外,主油道可位于汽缸头主体侧壁的上表面,其利用该垫片作为油道上盖,简化主油道的结构设计,降低整体的加工难度。以上概述与接下来的详细说明皆为示范性质是为了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申请专利范围。而有关本技术的其它目的与优点,将在后续的说明与图示加以阐述。附图说明图1系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汽缸头油路结构的分解图。图2系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汽缸头油路结构的局部放大图。图3系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汽缸头油路结构的剖视图。图4系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汽缸头油路结构的分解图。图5系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汽缸头油路结构的局部放大图。图6系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汽缸头油路结构的剖视图。图7系现有汽缸头油路结构的分解图。2 汽缸头 21 汽缸头主体211 螺栓孔 212 主油道213 螺栓通道 214 斜油道215 喷油缺口 22 汽缸头座3 汽缸头盖 4 汽缸头41 汽缸头主体 411 螺栓孔412 主油道 413 螺栓通道414 斜油道 415 次油道416 喷油孔 42 汽缸头座5 汽缸头盖 60 垫片61 进气凸轮 62 排气凸轮63 进气摇臂 631 滚子64 排气摇臂 641 滚子70 周缘曲线 92 汽缸头921 汽缸头主体 9211 螺栓孔9212 主油道 9213 螺栓通道9214 斜油道 9215 次油道9216 喷油孔 922 汽缸头座93 汽缸头盖 960 垫片961 油孔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理解和实现本技术,现结合附图描绘本技术的实施例。请参阅图1至图3,其分别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汽缸头油路结构的分解图、局部放大图以及剖视图。图1及图3出示一种汽缸头油路结构包括一汽缸头2及一汽缸头盖3,且在所述汽缸头2及汽缸头盖3之间夹设有一垫片60,用以增进汽缸头的密合性。汽缸头2包括一汽缸头主体21以及固设于汽缸头主体21的一汽缸头座22,该汽缸头座22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汽缸头油路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缸头油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汽缸头,包括一汽缸头主体及固设于该汽缸头主体的一汽缸头座,该汽缸头座设置有一进气凸轮及一排气凸轮,该汽缸头主体具有复数螺栓孔及一主油道,该螺栓孔内设有一螺栓通道,其中,该主油道的一端经由一斜油道与该螺栓通道相通,该主油道的另一端开设有一朝向该进气凸轮及该排气凸轮方向的喷油缺口;以及一汽缸头盖,盖设于该汽缸头上,其中,该汽缸头盖并未设置有与该主油道连通的油路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缸头油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汽缸头,包括一汽缸头主体及固设于该汽缸头主体的一汽缸头座,该汽缸头座设置有一进气凸轮及一排气凸轮,该汽缸头主体具有复数螺栓孔及一主油道,该螺栓孔内设有一螺栓通道,其中,该主油道的一端经由一斜油道与该螺栓通道相通,该主油道的另一端开设有一朝向该进气凸轮及该排气凸轮方向的喷油缺口;以及一汽缸头盖,盖设于该汽缸头上,其中,该汽缸头盖并未设置有与该主油道连通的油路结构。2.一种汽缸头油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汽缸头,包括一汽缸头主体及固设于该汽缸头主体的一汽缸头座,该汽缸头座设置有一进气凸轮及一排气凸轮,该汽缸头主体具有复数螺栓孔及一主油道,该螺栓孔内设有一螺栓通道,其中,该主油道的一端经由一斜油道与该螺栓通道相通,该主油道的另一端与一次油道相通,并于该次油道的末端开设有一朝向该进气凸轮及该排气凸轮方向的喷油孔;以及一汽缸头盖,盖设于该汽缸头上,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金助刘美杏尤志文
申请(专利权)人: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