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大型齿轮箱与外置稀油站间油路的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546125 阅读: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04 12: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沟通大型齿轮箱与外置稀油站间油路的组件,所述组件由三通管、直通管、法兰端盖、“Z”形管和安装螺栓组成,三通管为 “T”形三通,“Z”形管由两段短管和一段直管组成;其中,三通管中的短臂段的长度与立管端面到水平管中轴线的长度相等,三通管中长臂段与短臂段长度之差等于“Z”形管上下短管端面与直管中心距之和,“Z”形管上下短管的中心距等于直通管与三通管中水平管长度之和;本组件针对同型号不同传动方式的大型齿轮箱的实际情况,与外置稀油站搭建外油路时结构紧凑,组装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沟通大型齿轮箱与外置稀油站间油路的组件,尤其是一种可以在具有固定侧外接口的外置稀油站通过所述组件与匹配的同型号不同传动方式的大型齿轮箱之间搭建外部对接管路的组件,属于机械领域的一种组合式组装配件。
技术介绍
稀油站是现代工业生产中用于齿轮箱润滑和冷却必不可少的装置,并且同一规格的大型齿轮箱所需要的稀油站的大小是相同的,但是由于大型齿轮箱本身的传动方式不同,以及客户所要求的内外润滑油路不同,一般同一规格的大型齿轮箱有左传动内油路、左传动外油路、右传动内油路、右传动外油路等四种机型,导致稀油站的外接口需要与不同规格的大型齿轮箱对应,往往根据不同的大型齿轮箱需求配置不同外接口的稀油站如图1所示,在图1中,a区、右传动内油路大型齿轮箱与稀油站连接示意图,b区、左传动内油路大型齿轮箱与稀油站连接示意图,c区、右传动外油路大型齿轮箱与稀油站连接示意图,d区、左传动外油路大型齿轮箱与稀油站连接示意图,各区的传动方式中,上方为主视图,下方为俯视图,箭头代表连接管路。由图可见,它们由于需求配置不同外接口的稀油站,组装很不方便。目前国内市场上都是提供针对不同稀油站,产品的通用性很差,尤其是在工业用大型齿轮箱这类以单件采购数量小,往往会因为采购前期确认失误,或后期变更大型齿轮箱的传动方式而需要更换大型齿轮箱时,往往需要重新更换或采购匹配的稀油站,或者现场重新加工管路,以满足大型齿轮箱的安装要求,这种现场加工管路的方式不仅增加了成本,延误了工期,而且这种现场加工的管路对管路内部的清洁度难以达到标准,往往会在因为切割或焊接渣残留在管内造成隐患。本领域迫切希望有一种针对所述技术问题的具体产品,解决生产实践中的所述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目前市面上相同规格不同传动方式的大型齿轮箱不能直接与外接口位置不匹配的稀油站组装使用的实际问题,提供一种沟通大型齿轮箱与外置稀油站间油路的组件。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沟通大型齿轮箱与外置稀油站间油路的组件,包括管径相同的三通管、直通管和Z形管,其特征在于,组件由两个三通管、两个直通管、两个法兰端盖、一个“Z”形管和安装螺栓组成,上述各管的端口都设有固为一体的连接法兰盘,各连接法兰盘以及法兰端盖周边均设有均匀分布且相互对应连接孔;其中,三通管为水平管和立管正交形成的“T”形三通,立管中轴线把正交的水平管分割为长臂段和短臂段;“Z”形管由两段短管和一段直管组成,两段短管的中轴线相互平行,它们分别位于直管上下端并与直管正交;组件中各管件之间的关联参数为:三通管中的短臂段的长度与立管端面到水平管中轴线的长度相等,三通管中长臂段与短臂段长度之差等于“Z”形管上下短管端面与直管中心距之和,“Z”形管上下短管的中心距等于直通管与三通管中水平管长度之和。在本技术中,组件中至少还包括九个与各管端部连接法兰盘匹配的密封圈。本技术的优点在于:由于具有固定侧外接口的外置稀油站可以通过所述组件与匹配的同型号不同传动方式的大型齿轮箱之间搭建外部对接管路,可以避免现场组装时由于采购失误,或变更设计改换大型齿轮箱传动方式时,需要重新采购稀油站或现场加工外接管路的困惑。由于直通管与三通管长臂段之和减去短臂段的差与外置稀油站的实际宽度一致,可以把稀油站的外接口由一侧引渡到稀油站的另一侧与大型齿轮箱的外接口对接。由于配置了一根“Z”形管,可以满足传动外油路工作模式的大型齿轮箱与稀油站之间的对接。由于三通管中长臂段与短臂段长度之差等于“Z”形管上下短管端面与直管中心距之和,可以确保传动外油路工作模式的大型齿轮箱输入输出接口在同一垂直面上。由于组件中至少还包括十个与各管端部连接法兰盘匹配的密封圈,当各管路通过法兰盘对接时,可以有效防止接口渗漏。法兰端盖可以选择性的封闭三通管中与水平管的一端。本组件针对同型号不同传动方式的大型齿轮箱的实际情况,与外置稀油站搭建外油路时结构紧凑,组装方便。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同型号四种传动方式的大型齿轮箱与对应的稀油站的连接关系示意图;其中,图1a为右传动内油路大型齿轮箱与稀油站连接示意图,图1b为左传动内油路大型齿轮箱与稀油站连接示意图,图1c为右传动外油路大型齿轮箱与稀油站连接示意图,图1d为、左传动外油路大型齿轮箱与稀油站连接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组件中的管件结构示意图;其中,图2a为三通管,图2b为直通管,图2c为“Z”形管。图3是稀油站与右传动内油路大型齿轮箱通过组件搭建的外油路;其中,图3a为外管路装配后的主视图,图3b为外管路装配后的俯视图,图3c为外管路装配后的左视图。图4是稀油站与左传动内油路大型齿轮箱通过组件搭建的外油路;其中,图4a为外管路装配后的主视图,图4b为外管路装配后的俯视图,图4c为外管路装配后的左视图。图5是稀油站与右传动外油路大型齿轮箱通过组件搭建的外油路其中,图5a为外管路装配后的主视图,图5b为外管路装配后的俯视图,图5c为外管路装配后的左视图。图6是稀油站与左传动外油路大型齿轮箱通过组件搭建的外油路其中,图6a为外管路装配后的主视图,图6b为外管路装配后的俯视图,图6c为外管路装配后的左视图。图中:1、稀油站,2、三通管,3、直通管,4、Z形管,5、法兰盖。图3-6中,a为外管路装配后的主视图,b为外管路装配后的俯视图,c为外管路装配后的左视图。具体实施方式附图2-6非限制性的公开了本技术的结构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几种组合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本技术所述的组件由两个三通管2、两个直通管3、两个法兰端盖5、一个“Z”形管4、安装螺栓和至少九个与各管端部连接法兰盘匹配的密封圈组成。图2公开了组件中三通管2、直通管3、“Z”形管4的具体结构,有图2可见,上述各管的端口都设有固为一体的连接法兰盘,各连接法兰盘以及法兰端盖5周边均设有均匀分布且相互对应连接孔;其中,三通管2为水平管和立管正交形成的“T”形三通,立管中轴线把正交的水平管分割为长臂段和短臂段,立管端面到水平管中轴线的长度为L1,长臂段的长度为L3,短臂段的长度为L2。“Z”形管4由两段短管和一段直管组成,两段短管的中轴线相互平行,它们分别位于直管上下端并与直管正交,两段短管的端面与直管中心距分别为L5和L6,直管为L7。直通管的长度为L4,组件中各管件之间的关联参数为:三通管中的短臂段的长度L2与立管端面到水平管中轴线的长度L1相等,三通管中长臂段与短臂段长度之差等于“Z”形管上下短管端面与直管中心距之和(L3-L2=L5+L6),“Z”形管上下短管的中心距等于直通管与三通管中水平管长度之和(L7=L4+L3+L2)。由图3可见,由于稀油站1的外接口固定设在左侧,稀油站1与右传动内油路大型齿轮箱只需要通过组件中的两个三通管2、两个法兰端盖5以及相应的连接螺栓和六个密封圈的外油路。搭建形式为:三通管2的立管端部与稀油站1的外接口对接,三通管2水平管中的短臂段端部与齿轮箱接口对接,法兰端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沟通大型齿轮箱与外置稀油站间油路的组件,包括管径相同的三通管、直通管和Z形管,其特征在于,组件由两个三通管、两个直通管、两个法兰端盖、一个“Z”形管和安装螺栓组成,上述各管的端口都设有固为一体的连接法兰盘,各连接法兰盘以及法兰端盖周边均设有均匀分布且相互对应连接孔;其中,三通管为水平管和立管正交形成的“T”形三通,立管中轴线把正交的水平管分割为长臂段和短臂段;“Z”形管由两段短管和一段直管组成,两段短管的中轴线相互平行,它们分别位于直管上下端并与直管正交;组件中各管件之间的关联参数为:三通管中的短臂段的长度与立管端面到水平管中轴线的长度相等,三通管中长臂段与短臂段长度之差等于“Z”形管上下短管端面与直管中心距之和,“Z”形管上下短管的中心距等于直通管与三通管中水平管长度之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沟通大型齿轮箱与外置稀油站间油路的组件,包括管径相同的三通管、直通管和Z形管,其特征在于,组件由两个三通管、两个直通管、两个法兰端盖、一个“Z”形管和安装螺栓组成,上述各管的端口都设有固为一体的连接法兰盘,各连接法兰盘以及法兰端盖周边均设有均匀分布且相互对应连接孔;其中,三通管为水平管和立管正交形成的“T”形三通,立管中轴线把正交的水平管分割为长臂段和短臂段;“Z”形管由两段短管和一段直管组成,两段短管的中轴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晓超夏志民赵文瑜彭超闫包亮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宁嘉机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