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交叉式螺旋缸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990157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1-13 16: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发动机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交叉式螺旋缸套;包括直通式双开口缸套本体,缸套本体的一端有第一凸缘和第二凸缘,第一凸缘与第二凸缘之间有一道凹槽,缸套本体的另一端有若干加强筋;所述缸套本体上设有至少两个注油孔,所述注油孔沿缸套本体所在的圆周方向均匀分布,所述缸套本体的内壁有若干斜槽,所述注油孔与斜槽的端口连接;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使用方便,缸套本体的另一端有若干加强筋,加强筋的结构设计,提高了缸套的强度,使用过程中,可以通过注油孔往斜槽内添加油,油通过斜槽进入到缸套本体内部,提高润滑度,降低研磨度,减少对缸套的损害,延长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发动机配件
,尤其是一种交叉式螺旋缸套
技术介绍
活塞环是发动机主体中的重要零件之一,其功力,耗油量大小都取决于活塞环,而担当这项关键产品的缸套,是制造活塞环起着举足轻重的一道工序,当活塞环组装后放入缸套内壁磨合时,完全由缸套的内径形状来决定。现有的缸套多为全金属缸套,生产成本高,不耐腐蚀、不耐磨损,特别是在石油钻 探设备中,由于工作强度大,工作环境恶略,普通缸套使用寿命短,需要经常更换,为了适应 钻探工作的需求,行业内引入了陶瓷缸套,在全金属缸套的内侧附着陶瓷颗粒层,但是,在 实际的工作中,陶瓷层的边缘,特别是靠近两个缸套桶口处的陶瓷层磨损最为严重,因此, 需要对现有技术进行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耐磨损、使用寿命长的交叉式螺旋缸套。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交叉式螺旋缸套,包括直通式双开口的缸套本体,缸套本体的一端有第一凸缘和第二凸缘,第一凸缘与第二凸缘之间有一道凹槽,缸套本体的另一端有若干加强筋;所述缸套本体上设有至少两个注油孔,所述注油孔沿缸套本体所在的圆周方向均匀分布,所述缸套本体的内壁有若干斜槽,所述注油孔与斜槽的端口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注油孔包括竖直的注油通道和位于注油通道顶端的进油口,所述进油口包括带有倾斜角度的V型进油槽。进一步的,所述V型进油槽的角度为45°-60°。进一步的,所述V型进油槽的角度为60°。进一步的,所述缸套本体外周表面有一层导热膜,所述导热膜位于第二凸缘与加强筋之间。进一步的,所述导热膜的厚度为2-5mm。进一步的,所述导热膜外面有一层防粘膜层。进一步的,所述防粘膜层的厚度为2-5mm。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的交叉式螺旋缸套,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使用方便,缸套本体的另一端有若干加强筋,加强筋的结构设计,提高了缸套的强度,缸套本体上设有至少两个注油孔,注油孔沿缸套本体所在的圆周方向均匀分布,缸套本体的内壁有若干斜槽,注油孔与斜槽的端口连接,使用过程中,可以通过注油孔往斜槽内添加油,油通过斜槽进入到缸套本体内部,提高润滑度,降低研磨度,减少对缸套的损害,延长使用寿命。注油孔包括竖直的注油通道和位于注油通道顶端的进油口,进油口包括带有倾斜角度的V型进油槽,进油孔采用此结构,一方面进油方便,另一方面,提高了油在进油孔内的流动速度。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中:1缸套本体,2第一凸缘,3第二凸缘,4凹槽,5加强筋,6注油孔,7斜槽,8导热膜,9防粘膜层。具体实施方式现在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专利技术有关的构成。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交叉式螺旋缸套,包括直通式双开口的缸套本体1,缸套本体1的一端有第一凸缘2和第二凸缘3,第一凸缘2与第二凸缘3之间有一道凹槽4,第一凸缘2与第二凸缘3,是安装过程中的装夹部位,第一凸缘2和第二凸缘3的设计,增加了接触面积,提高了安装效率,第一凸缘2和第二凸缘3之间凹槽4的设计,一方面减少了材料的使用,另一方面,增加了两凸缘之间的间距,进一步增加了装夹装置与缸套之间的接触面积,提高了使用的便利性;缸套本体1的另一端有若干加强筋5,加强筋5的结构设计,提高了缸套的强度,缸套本体1上设有至少两个注油孔6,注油孔6沿缸套本体1所在的圆周方向均匀分布,缸套本体1的内壁有若干斜槽7,注油孔6与斜槽7的端口连接,使用过程中,可以通过注油孔6往斜槽7内添加油,油通过斜槽7进入到缸套本体1内部,提高润滑度,降低研磨度,减少对缸套的损害,延长使用寿命。优选的,注油孔6包括竖直的注油通道和位于注油通道顶端的进油口,进油口包括带有倾斜角度的V型进油槽,进油孔采用此结构,一方面进油方便,另一方面,提高了油在进油孔6内的流动速度。优选的, V型进油槽的角度为45°-60°;将V型进油槽的角度控制在此范围内,能提高进油速度,只有一个V型油槽,能够减少油在进油口的粘附,本实施例中V型进油槽的角度优选为60°,其他诸如50°、55°均落入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优选的,缸套本体1外周表面有一层导热膜8,导热膜8位于第二凸缘3与加强筋5之间,导热膜8的设计,能及时将运转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传导出去,提高使用寿命,导热膜8的厚度为2-5mm,将导热膜8的厚度控制在此范围内,导热效果佳,而且有助于控制缸套外的膜层厚度为适当范围,本实施例中导热膜的厚度有选为3mm,其他诸如2.5mm、3.5mm、4mm和4.5mm均落入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优选的,导热膜8外面有一层防粘膜层,在导热膜8外设有一层防粘膜层9,浇筑的时候,可以防止粘附,提高浇筑和脱模效率。优选的,防粘膜层9的厚度为2-5mm;将防粘膜层9的厚度控制为2-5mm,防粘效果佳,而且不会增加缸套外膜层的厚度,本实施例中防粘膜层9的厚度优选为4mm,其他诸如2.5mm、3mm、3.5mm、4.5mm也列入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以上述依据本专利技术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专利技术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专利技术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交叉式螺旋缸套,其特征在于:包括直通式双开口的缸套本体,缸套本体的一端有第一凸缘和第二凸缘,第一凸缘与第二凸缘之间有一道凹槽,缸套本体的另一端有若干加强筋;所述缸套本体上设有至少两个注油孔,所述注油孔沿缸套本体所在的圆周方向均匀分布,所述缸套本体的内壁有若干斜槽,所述注油孔与斜槽的端口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交叉式螺旋缸套,其特征在于:包括直通式双开口的缸套本体,缸套本体的一端有第一凸缘和第二凸缘,第一凸缘与第二凸缘之间有一道凹槽,缸套本体的另一端有若干加强筋;所述缸套本体上设有至少两个注油孔,所述注油孔沿缸套本体所在的圆周方向均匀分布,所述缸套本体的内壁有若干斜槽,所述注油孔与斜槽的端口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交叉式螺旋缸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油孔包括竖直的注油通道和位于注油通道顶端的进油口,所述进油口包括带有倾斜角度的V型进油槽。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交叉式螺旋缸套,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波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神驰缸套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