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无人飞行器的惯性测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095993 阅读:1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03 19: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无人飞行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无人飞行器的惯性测量装置,包括传感组件、减振组件和静压舱体,所述传感组件与所述静压舱体连接,所述减振组件分别与所述传感组件和静压舱体连接,所述静压舱体上设置有静压孔和气体通道,所述传感组件包括集成电路板、软排线和惯性传感器,所述软排线和惯性传感器连接在所述集成电路板上,所述集成电路板与所述静压舱体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用于无人飞行器的惯性测量装置结构简洁明了,安装简单,维护方便,其多层次减振系统的设计,能在实现减振的同时,有效限制位移并降低共振频率;密封静压舱的设计则在最大程度上缓冲了高速杂乱气流对测量数据的影响,进而提高了测量的准确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无人飞行器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无人飞行器的惯性测量装置
技术介绍
在无人机控制系统中,惯性测量系统是其中的核心系统。惯性测量技术可以获得运动物体的姿态和位置,从而实现完全自我导航。随着技术的发展,目前微惯性器件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传统惯性测量元件相比,微惯性器件体积更小,重量更轻,成本也更低,但同时也容易受到外界机械震动和杂乱气流的影响,导致测量数据紊乱。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现有技术中出现了大量的改进方案,以解决微型的惯性器件稳定性不佳的问题,例如申请公布号为CN104913778A的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独立无人飞行器惯性测量装置,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多个减振件、第一配重块、第二配重块、电路板和惯性传感器,惯性传感器设置在电路板上,电路板设置在第一配重块和第二配重块之间,且电路板分别与第一配重块和第二配重块连接,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设置在第一配重块和第二配重块外侧,且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连接,减振件设置在第一配重块和第二配重块的各安装面与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本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维护方便、减振效果好且成本低廉的有益效果。该专利仅仅只是通过增加多个减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用于无人飞行器的惯性测量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无人飞行器的惯性测量装置,包括传感组件(1)、减振组件(2)和静压舱体(3),所述传感组件与所述静压舱体连接,所述减振组件分别与所述传感组件和静压舱体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静压舱体上设置有静压孔(31)和气体通道(32),所述传感组件包括集成电路板(11)、软排线(12)和惯性传感器(13),所述软排线和惯性传感器连接在所述集成电路板上,所述集成电路板与所述静压舱体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无人飞行器的惯性测量装置,包括传感组件(1)、减振组件(2)和静压舱体(3),所述传感组件与所述静压舱体连接,所述减振组件分别与所述传感组件和静压舱体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静压舱体上设置有静压孔(31)和气体通道(32),所述传感组件包括集成电路板(11)、软排线(12)和惯性传感器(13),所述软排线和惯性传感器连接在所述集成电路板上,所述集成电路板与所述静压舱体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无人飞行器的惯性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静压孔位于所述气体通道上;所述气体通道包括外围通道(321)、弯折通道(322)和竖直通道(323),所述弯折通道呈蛇形分布,所述外围通道的两个端部与所述弯折通道的两个端部相连通,所述竖直通道与所述弯折通道相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无人飞行器的惯性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静压舱体内形成有空腔且分为侧壁和底壁,所述静压孔包括侧壁静压孔(311)和/或底壁静压孔(312),所述气体通道设置于所述底壁的外表面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无人飞行器的惯性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壁静压孔贯穿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亮亮高廉洁张羽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拓攻机器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