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物体释放后坐力测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067289 阅读:3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1-28 13: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物体释放试验后坐力测量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物体释放后坐力测量装置,目的是解决现有装置在测量物体释放后坐力时,测量精度较低的问题。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基座、后座、前支撑、箍带、塔台安装支架、拉杆、顶杆、力传感器、发火工装和试验件。本发明专利技术能通过4个拉杆调节力传感器的压紧程度,使被释放物体与后座可靠接触,能准确测量物体释放的后坐力;通过设计测力工装和测力顶杆,将以往试验中需要用4个力传感器测后坐力,试验结束后通过数据处理的方法将4个后坐力合成为一个后坐力的试验方法,改进为只用一只力传感器测量后坐力,避免了由于采集器通道间存在相位差,进而造成计算得出的合力也存在较大的误差的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专利属于物体释放试验后坐力测量
,具体涉及一种物体释放后坐力测量装置
技术介绍
物体释放是一个瞬态过程,对物体释放瞬态,作用于其它部件上会产生多大的影响,需要对物体释放后产生的后坐力进行精确测量。物体释放后坐力测量是科研试验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对物体释放产生的后坐力大小进行动态测量,确定释放后坐力对其它部件不会造成破坏性损伤,以判断该种物体能否满足使用要求。现有的物体释放后坐力测量装置在物体释放实验中测量后坐力时,需要用4个力传感器测后坐力,试验结束后通过数据处理的方法将4个后坐力合成为一个后坐力。由于采集器通道间存在相位差,进而造成计算得出的合力也存在较大的误差,不能满足测量精度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解决现有装置在测量物体释放后坐力时,测量精度较低的问题,提供了一种通过使用连接杆、顶杆和一个力传感器精确测量物体释放后坐力的物体释放后坐力测量装置。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物体释放后坐力测量装置,包括基座、后座、前支撑、箍带、塔台安装支架、拉杆、顶杆、力传感器、发火工装和试验件;基座的下端固定在地面上;后座固定在基座前端面的左部;塔台安装支架固定在后座的右端;前支撑固定在基座前端面的右部;箍带安装在前支撑的前端面上;发火工装通过箍带固定在基座上;顶杆的右端与发火工装的左端固定连接,左端套装有力传感器;力传感器的右端与顶杆紧密接触,左端与塔台安装支架紧密接触;拉杆的右端穿过顶杆并与发火工装的左端固定连接,左端与塔台安装支架螺纹连接。如上所述的顶杆主体部分为圆柱体形,在主体部分的右端设置有“H”形安装板;顶杆主体部分的左端设置有圆柱形凸台;在顶杆安装板的四角设置有拉杆孔。如上所述的力传感器采用压电式力传感器,整体为环形。如上所述的拉杆整体为圆柱体形,共有四根,左端安装有固定螺母。如上所述的发火工装整体为开口向右的圆筒形,在圆筒内的筒底位置设置有火工品。如上所述的基座、后座、前支撑、箍带、塔台安装支架、拉杆、顶杆和发火工装均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包括基座、后座、前支撑、箍带、塔台安装支架、拉杆、顶杆、力传感器、发火工装和试验件。本专利技术能通过4个拉杆调节力传感器的压紧程度,使被释放物体与后座可靠接触,能准确测量物体释放的后坐力;通过设计测力工装和测力顶杆,将以往试验中需要用4个力传感器测后坐力,试验结束后通过数据处理的方法将4个后坐力合成为一个后坐力的试验方法,改进为只用一只力传感器测量后坐力,避免了由于采集器通道间存在相位差,进而造成计算得出的合力也存在较大的误差的情况。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物体释放后坐力测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物体释放后坐力测量装置的顶杆的主视剖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物体释放后坐力测量装置的顶杆的左视图。其中:1.基座,2.后座,3.前支撑,4.箍带,5.塔台安装支架,6.拉杆,7.顶杆,8.力传感器,9.发火工装,10.试验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描述。如图1所示,一种物体释放后坐力测量装置,包括基座1、后座2、前支撑3、箍带4、塔台安装支架5、拉杆6、顶杆7、力传感器8、发火工装9和试验件10。基座1的下端固定在地面上。后座2固定在基座1前端面的左部。塔台安装支架5固定在后座2的右端。前支撑3固定在基座1前端面的右部。箍带4安装在前支撑3的前端面上。发火工装9通过箍带4固定在基座1上。顶杆7的右端与发火工装9的左端固定连接,左端套装有力传感器8。力传感器8的右端与顶杆7紧密接触,左端与塔台安装支架5紧密接触。拉杆6的右端穿过顶杆7并与发火工装9的左端固定连接,左端与塔台安装支架5螺纹连接。如图2和图3所示,顶杆7主体部分为圆柱体形,在主体部分的右端设置有“H”形安装板。顶杆7主体部分的左端设置有圆柱形凸台,用于固定力传感器8。在顶杆7安装板的四角设置有拉杆孔,用于穿过拉杆6。力传感器8采用压电式力传感器,整体为环形。拉杆6整体为圆柱体形,共有四根,左端安装有固定螺母。通过转动固定螺母调整塔台安装支架5和发火工装9之间的相对距离,从而调整力传感器8的压紧程度。发火工装9整体为开口向右的圆筒形,在圆筒内的筒底位置设置有火工品,用于释放试验件10。在本实施例中,基座1、后座2、前支撑3、箍带4、塔台安装支架5、拉杆6、顶杆7和发火工装9均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试验开始前,将试验件10嵌套在发火工装9内部,将力传感器8与数据采集系统连接。数据采集系统选用奥地利Dewetron公司生产的501通用数据采集系统。试验开始后,引爆发火工装9中的火工品使得试验件10向右运动,试验件10同时产生向左的后坐力。后坐力通过顶杆7传递至力传感器8,通过数据采集系统准确测得后坐力值。本专利技术包括基座1、后座2、前支撑3、箍带4、塔台安装支架5、拉杆6、顶杆7、力传感器8、发火工装9和试验件10。本专利技术能通过4个拉杆调节力传感器的压紧程度,使被释放物体与后座可靠接触,能准确测量物体释放的后坐力;通过设计测力工装和测力顶杆,将以往试验中需要用4个力传感器测后坐力,试验结束后通过数据处理的方法将4个后坐力合成为一个后坐力的试验方法,改进为只用一只力传感器测量后坐力,避免了由于采集器通道间存在相位差,进而造成计算得出的合力也存在较大的误差的情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物体释放后坐力测量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物体释放后坐力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基座(1)、后座(2)、前支撑(3)、箍带(4)、塔台安装支架(5)、拉杆(6)、顶杆(7)、力传感器(8)、发火工装(9)和试验件(10);基座(1)的下端固定在地面上;后座(2)固定在基座(1)前端面的左部;塔台安装支架(5)固定在后座(2)的右端;前支撑(3)固定在基座(1)前端面的右部;箍带(4)安装在前支撑(3)的前端面上;发火工装(9)通过箍带(4)固定在基座(1)上;顶杆(7)的右端与发火工装(9)的左端固定连接,左端套装有力传感器(8);力传感器(8)的右端与顶杆(7)紧密接触,左端与塔台安装支架(5)紧密接触;拉杆(6)的右端穿过顶杆(7)并与发火工装(9)的左端固定连接,左端与塔台安装支架(5)螺纹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物体释放后坐力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基座(1)、后座(2)、前支撑(3)、箍带(4)、塔台安装支架(5)、拉杆(6)、顶杆(7)、力传感器(8)、发火工装(9)和试验件(10);基座(1)的下端固定在地面上;后座(2)固定在基座(1)前端面的左部;塔台安装支架(5)固定在后座(2)的右端;前支撑(3)固定在基座(1)前端面的右部;箍带(4)安装在前支撑(3)的前端面上;发火工装(9)通过箍带(4)固定在基座(1)上;顶杆(7)的右端与发火工装(9)的左端固定连接,左端套装有力传感器(8);力传感器(8)的右端与顶杆(7)紧密接触,左端与塔台安装支架(5)紧密接触;拉杆(6)的右端穿过顶杆(7)并与发火工装(9)的左端固定连接,左端与塔台安装支架(5)螺纹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体释放后坐力测量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柯勋王晓毅王飞史东胜胡鑫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强度环境研究所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