铆接件顶出力的检测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993016 阅读: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1-14 01: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铆接件顶出力的检测工装,包括:用于将样品的铆接件顶出的顶针;能够夹紧固定顶针的第一夹具;用于放置样品的支撑座;其中,支撑座设有用于定位铆接件的第一定位孔,第一定位孔具有供铆接件被顶出的让位空间。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铆接件顶出力的检测工装,通过第一夹具夹紧固定顶针,较现有技术人为放置和手扶顶针相比,能够保证顶针的垂直度,避免顶针发生倾斜,则避免了因顶针发生倾斜而降低检测结果的准确度,从而提高了检测结果的准确度;还能够实现在线检测铆接件的顶出力,提高检测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铆接件顶出力检测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铆接件顶出力的检测工装
技术介绍
为了保证铆接可靠性,需要对铆接件顶出力进行检测,例如铆接螺栓顶出力。目前,铆接件顶出力的检测工装主要包括:圆柱座和顶针。需要检测时,将带有铆接件的样品放置在支撑座上,铆接件的尾段伸于支撑座内,在将顶针放置在铆接件的头部,然后手动调节顶针的位置,以保证压力机的下压部对准顶针。人为将顶针直接放置在铆接件的头部,较难保证顶针垂直放置,若顶针不垂直放置,在下压过程中,样品的一边会先断裂,导致检测结果的准确度较低。另外,由于上述检测工装,需要手动调节顶针的位置,导致检测所需时间较长,检测效率较低。另外,由于支撑座的内径较大,铆接件的尾段与支撑座内壁的间隙较大,则铆接件的尾段的较易发生移动,使得铆接件的尾段与支撑座的内壁相抵,导致检测准确度较低,甚至出现检测结果无效的情况。综上所述,如何检测铆接件顶出力,以提高检测准确度,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铆接件顶出力的检测工装,以提高检测准确度。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铆接件顶出力的检测工装,包括:用于将样品的铆接件顶出的顶针;能够夹紧固定所述顶针的第一夹具;用于放置样品的支撑座;其中,所述支撑座设有用于定位所述铆接件的第一定位孔,所述第一定位孔具有供所述铆接件被顶出的让位空间。优选地,所述第一夹具通过第二定位孔夹紧固定所述顶针。优选地,所述第二定位孔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一定位孔的中心线共线。优选地,所述顶针包括:顶针本体、以及垂直相连的第一分板和第二分板;其中,所述顶针本体的轴线垂直于所述第一分板;所述第一分板与所述顶针本体的顶端相连,所述第二分板位于所述第一分板的顶端,所述第二分板与所述第二定位孔夹紧固定配合。优选地,所述第二分板为长方体。优选地,所述第二分板的中心线与所述顶针本体的轴线共线。优选地,所述第一定位孔包括:相连通且共中心线的第一孔段和第二孔段,所述第一孔段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二孔段的孔径,所述第二孔段用于定位所述铆接件。优选地,所述第一夹具包括:设有第一放置槽的夹座;用于与所述第一放置槽固定配合的第一夹体,所述第一夹体能够夹紧固定所述顶针。优选地,所述第一放置槽自其槽底向其槽口渐缩。优选地,上述铆接件顶出力的检测工装还包括:用于夹紧固定所述铆接件尾段的第三夹具;其中,所述第一定位孔能够容纳所述铆接件的头段。优选地,所述第一夹具和所述第三夹具为同一个夹具。优选地,上述铆接件顶出力的检测工装还包括:用于定位所述支撑座的第二夹具。优选地,所述第二夹具设有第二放置槽;其中,所述支撑座与所述第二放置槽可拆卸地定位配合。优选地,所述支撑座包括:座本体,设于所述座本体的凸台;其中,所述座本体远离所述凸台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二放置槽内,所述凸台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二放置槽的槽口直径。优选地,所述第二放置槽自其槽底向其槽口渐缩,且所述第二放置槽的槽侧壁的顶端与所述座本体抵接。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铆接件顶出力的检测工装的使用方法:将第一夹具固定在压力机的下压部件,支撑座放置在压力机的工作台上;将样品放置在支撑座上,样品的铆接件插入支撑座的第一定位孔中,实现定位;再利用第一夹具夹紧固定顶针;然后启动压力机,下压部件以设定速度带动顶针下移,使得顶针下压铆接件的头端,直至铆接件被顶出样品板;然后下压部带动顶针向上移动,取出样品,记录数据,完成检测。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铆接件顶出力的检测工装,通过第一夹具夹紧固定顶针,较现有技术人为放置和手扶顶针相比,能够保证顶针的垂直度,避免顶针发生倾斜,则避免了因顶针发生倾斜而降低检测结果的准确度,从而提高了检测结果的准确度。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铆接件顶出力的检测工装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铆接件顶出力的检测工装部分结构的放大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铆接件顶出力的检测工装中顶针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顶针的主视图;图5为图3中顶针的侧视图;图6为图3中顶针的俯视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铆接件顶出力的检测工装中支撑座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中支撑座的侧视图;图9为图8的A-A向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9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铆接件顶出力的检测工装,包括:顶针6,第一夹具1,支撑座3和第二夹具2;其中,顶针6用于将样品的铆接件4顶出;第一夹具1能够夹紧固定顶针6,以保证顶针6的垂直度;支撑座3用于放置样品,该支撑座3设有用于定位铆接件4的第一定位孔31,第一定位孔31具有供铆接件4被顶出的让位空间。需要说明的是,样品包括:样品板5和铆接于样品板5的铆接件4。保证顶针6的垂直度,是指保证顶针6的轴线沿竖直方向延伸。第一定位孔31定位铆接件4,是指沿径向定位铆接件4,以避免铆接件4发生倾斜,进而保证铆接件4的垂直度。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铆接件顶出力的检测工装的使用方法:将第一夹具1固定在压力机的下压部件,支撑座3放置在压力机的工作台上;将样品放置在支撑座3上,样品的铆接件4插入支撑座3的第一定位孔31中,实现定位,再利用第一夹具1夹紧固定顶针6;然后启动压力机,下压部件以设定速度带动顶针6下移,使得顶针6下压铆接件4的头端,直至铆接件4被顶出样品板5;然后下压部带动顶针6向上移动,取出样品,记录数据,完成检测。可以理解的是,设定速度通常为15mm/分钟,当然,也可选择其他值,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在测试过程中,观察力曲线的变化过程,最大破坏顶出力大小通过压力机的显示屏显示出来。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铆接件顶出力的检测工装,通过第一夹具1夹紧固定顶针6,较现有技术人为放置和手扶顶针相比,能够保证顶针6的垂直度,避免顶针6发生倾斜,则避免了因顶针6发生倾斜而降低检测结果的准确度,从而提高了检测结果的准确度。同时,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铆接件顶出力的检测工装,支撑座3通过第一定位孔31来定位铆接件4,避免了铆接件4的尾部偏移,提高了检测准确度,避免了出现检测结果无效的现象。同时,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铆接件顶出力的检测工装,能够实现在线检测铆接件4的最大顶出力,提高检测效率。上述第一定位孔31可为盲孔,也可为通孔。为了方便使用,优先选择第一定位孔31为盲孔。为了提高检测效率,上述铆接件顶出力的检测工装中,由第一夹具1夹紧固定的顶针6的轴线与由第一定位孔31定位的铆接件4的轴线共线。这样,安装好顶针6和样品后,就可以保证顶针6的轴线与铆接件4的轴线共线,即顶针6与铆接件4对准。这样,无需人为进行对准工作,缩短了检测时间,提高了检测效率。上述第一夹具1夹角固定顶针6存在多种结构,例如第一夹具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铆接件顶出力的检测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将样品的铆接件(4)顶出的顶针(6);能够夹紧固定所述顶针(6)的第一夹具(1);用于放置样品的支撑座(3);其中,所述支撑座(3)设有用于定位所述铆接件(4)的第一定位孔(31),所述第一定位孔(31)具有供所述铆接件(4)被顶出的让位空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铆接件顶出力的检测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将样品的铆接件(4)顶出的顶针(6);能够夹紧固定所述顶针(6)的第一夹具(1);用于放置样品的支撑座(3);其中,所述支撑座(3)设有用于定位所述铆接件(4)的第一定位孔(31),所述第一定位孔(31)具有供所述铆接件(4)被顶出的让位空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具(1)通过第二定位孔夹紧固定所述顶针(6)。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检测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定位孔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一定位孔(31)的中心线共线。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检测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针(6)包括:顶针本体(63)、以及垂直相连的第一分板(61)和第二分板(62);其中,所述顶针本体(63)的轴线垂直于所述第一分板(61);所述第一分板(61)与所述顶针本体(63)的顶端相连,所述第二分板(62)位于所述第一分板(61)的顶端,所述第二分板(62)与所述第二定位孔夹紧固定配合。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检测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分板(62)为长方体。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检测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分板(62)的中心线与所述顶针本体(63)的轴线共线。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孔(31)包括:相连通且共中心线的第一孔段(311)和第二孔段(312),所述第一孔段(311)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二孔段(312)的孔径,所述第二孔段(312)用于定位所述铆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宏亮彭楚堂王红霞王琳李超男熊佳龙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