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具用水口顶出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573044 阅读: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06 10:37
一种模具用水口顶出机构,其结构包括转动块,转动块的两端分别与模板、水口板转动连接,这样在开模时,模板与水口板分离将带动转动块转动,转动块转动的同时将带动顶出件朝水口的方向运动,顶出件顶出水口,使水口与水口板脱离,实现水口的自动掉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模板与水口板的开模力转化为顶出件的顶出力,不需要增加额外的施力部件,简化模具结构,并且由于模板与水口板之间的开模力是可调节的,这使得转动块的转动力也是可调的,进而使得顶出件顶出水口的顶出力是可控的,从而使水口弹出的方向和位置是可控性,确保水口自动弹出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模具中水口分离
,具体涉及一种模具用水口顶出机构
技术介绍
在产品注塑成型后,需要将水口与产品进行分离,去除水口后才能进行产品的下次注塑,因而需要在注塑模具中设置水口顶出机构。现有技术中,通常在水口板内设置有水口拉杆,水口拉杆的一端固定于上模板,水口拉杆的另一端插入水口板中与水口固定。为去除水口,注塑模具需要经过两次开模,在第一次开模时,水口在水口拉杆的作用下与产品分离,在第二次开模时,水口拉杆与水口分离,但是水口还挂在水口板上,进而需要专门的夹持工具夹持住水口使其从水口板上脱落,这样不仅增加了设备成本,而且增加了工艺流程,同时不能实现水口的自动掉落。鉴于此,人们采用弹针机构来实现水口的自动掉落,如图1所示,弹针机构包括设于水口板100的顶针101和弹簧102,顶针101可在水口板100内滑动,在开模后,顶针101在弹簧102弹力作用下向下运动,进而推动水口103向下运动使其弹出,实现水口103与水口板100的脱离,最终实现水口103的自动掉落。由于弹簧102弹力的不可控性,使顶针101的顶出力也是不可控的,这样就使水口103弹出的方向和位置是不可控的,进而使得弹针机构的稳定性差,例如若顶针101的顶出力较小时,可能造成水口103未完全弹出,即水口103与水口板100未完全脱离,若顶针101的顶出力较大时,可能将水口103弹到对面的模板上,同时,由于顶针101的顶出力不同,水口103掉落的位置也不同,很不便于水口103的收集。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稳定、可靠的模具用水口顶出机构,该水口顶出机构能够实现水口顶出力的可调性,进而实现水口弹出方向和位置的可控性。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提供一种模具用水口顶出机构,设于水口板与模板之间,包括设于水口板内且可相对水口板滑动的顶出件,还包括转动块,所述转动块的一端与模板转动连接,所述转动块的另一端与水口板转动连接;开模时,水口板与模板分离以使转动块转动,转动块转动并带动顶出件朝水口的方向运动,顶出件顶出水口以使水口与水口板脱离。其中,所述转动块与所述顶出件卡接。其中,所述转动块设有卡槽,所述顶出件设有与所述卡槽卡接的卡块。其中,所述卡槽设于所述转动块与水口板转动连接的一端。其中,所述转动块设有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开模时,水口板与模板分离,第二斜面与水口板贴合以使顶出件顶出水口;合模时,水口板与模板闭合,第一斜面与水口板贴合以使顶出件回缩复位。其中,所述转动块与模板和水口板均铰接连接。其中,所述转动块与模板通过第一轴杆铰接连接,所述转动块与水口板通过第二轴杆铰接连接。其中,模板设有第一固定块,所述转动块通过所述第一固定块转动连接于模板。其中,水口板设有第二固定块,所述转动块通过所述第二固定块转动连接于水口板。其中,所述第一固定块与所述第二固定块均设有用于所述顶出件导向的导向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一种模具用水口顶出机构,其结构包括转动块,转动块的两端分别与模板、水口板转动连接,这样在开模时,模板与水口板分离将带动转动块转动,转动块转动的同时将带动顶出件朝水口的方向运动,顶出件顶出水口,使水口与水口板脱离,实现水口的自动掉落。本技术通过将模板与水口板的开模力转化为顶出件的顶出力,不需要增加额外的施力部件,简化模具结构,并且由于模板与水口板之间的开模力是可调节的,这使得转动块的转动力也是可调的,进而使得顶出件顶出水口的顶出力是可控的,从而使水口弹出的方向和位置是可控性,确保水口自动弹出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附图说明利用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任何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以下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为现有技术中弹针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1中包括有:100-水口板;101-顶针;102-弹簧;103-水口。图2为本技术的一种模具用水口顶出机构初始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一种模具用水口顶出机构顶出水口的结构示意图。图2和图3中包括有:1-顶杆、11-卡块;2-转动块、21-卡槽、22-第一斜面、23-第二斜面;3-模板;4-第一固定块;5-水口板;6-第二固定块;7-导向孔;8-第一轴杆;9-第二轴杆;10-水口。具体实施方式结合以下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本技术的一种模具用水口顶出机构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该水口顶出机构安装于水口板5与模板3之间,其结构包括顶杆1和转动块2,顶杆1设于水口板5内且可相对水口板5滑动,顶杆1用于顶出位于水口板5底部的水口10,模板3内设有第一固定块4,水口板5设有第二固定块6,转动块2的右端通过第一轴杆8与第一固定块4转动连接,转动块2的左端底部通过第二轴杆9与第二固定块6转动连接。如图3所示,开模时,模板3向上运动使模板3与水口板5分离,同时第一固定块4与第二固定块6也分离,模板3通过第一轴杆8和第二轴杆9使转动块2逆时针转动,转动块2转动的同时将带动顶杆1向下运动,顶杆1顶出水口10,使水口10与水口板5脱离,进而实现水口10的自动掉落。本技术通过将模板3与水口板5的开模力转化为顶出件的顶出力,不需要增加额外的施力部件(例如现有技术中的弹簧),简化模具结构,并且由于模板3与水口板5之间的开模力是可调节的,这使得转动块2的转动力也是可调的,进而使得顶杆1顶出水口10的顶出力是可控的,从而使水口10弹出的方向和位置是可控性,确保水口10自动弹出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固定块4与第二固定块6均设有用于顶杆1导向的导向孔7,确保顶杆1运动位移的精确性。如图2和图3所示,转动块2设有卡槽21,顶杆1设有与卡槽21卡接的卡块11,并且卡槽21设于转动块2的左端。在开模时,模板3向上运动,使转动块2逆时针转动,卡槽21向下运动,进而带动顶杆1向下运动,以顶出水口10。转动块2还设有第一斜面22和第二斜面23,第一斜面22与第二斜面23呈V字形设置,开模时(如图3所示),水口板5与模板3分离,转动块2逆时针转动至第一斜面22与第二固定块6的上表面完全分离,第二斜面23与第二固定块6的上表面完全贴合,此时顶杆1向下运动至最低点,以顶出水口10使水口10完全脱离水口板5;合模时(如图2所示),水口板5与模板3闭合,转动块2顺时针转动至第二斜面23与第二固定块6的上表面完全分离,第一斜面22与第二固定块6的上表面完全贴合,此时顶杆1向上运动至最高点,以完成顶杆1的回缩复位。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模具用水口顶出机构,设于水口板与模板之间,包括设于水口板内且可相对水口板滑动的顶出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转动块,所述转动块的一端与模板转动连接,所述转动块的另一端与水口板转动连接;开模时,水口板与模板分离以使转动块转动,转动块转动并带动顶出件朝水口的方向运动,顶出件顶出水口以使水口与水口板脱离。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具用水口顶出机构,设于水口板与模板之间,包括设于水口板内且可相对水口板滑动的顶出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转动块,所述转动块的一端与模板转动连接,所述转动块的另一端与水口板转动连接;
开模时,水口板与模板分离以使转动块转动,转动块转动并带动顶出件朝水口的方向运动,顶出件顶出水口以使水口与水口板脱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具用水口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块与所述顶出件卡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模具用水口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块设有卡槽,所述顶出件设有与所述卡槽卡接的卡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模具用水口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设于所述转动块与水口板转动连接的一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具用水口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块设有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开模时,水口板与模板分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明辉吴番宁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誉铭新精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