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37结合分子及其免疫缀合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919179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0-27 18:1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新型抗癌剂,包括但不限于结合CD37的抗体和免疫缀合物。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使用所述制剂、抗体或免疫缀合物的方法,例如抑制肿瘤生长的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1年3月11日、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180013661.2(国际申请号为PCT/US2011/028172)、专利技术名称为“CD37结合分子及其免疫缀合物”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本专利技术总体上涉及结合CD37的抗体、及其抗原结合片段、多肽以及免疫缀合物,而且涉及使用这些CD37结合分子来治疗诸如B细胞恶性肿瘤的方法。
技术介绍
白细胞抗原CD37(“CD37”),也称为GP52-40、四跨膜蛋白-26或TSPAN26,是四跨膜蛋白超家族的跨膜蛋白(Maecker等人,1997FASEB J.11:428-442)。它是具有四个跨膜结构域的重糖基化蛋白,在前B细胞至外周成熟B细胞阶段过程中在B细胞上表达,但在至浆细胞的终末分化中缺乏。(Link等人,1987,J Pathol.152:12-21)。CD37抗原仅微弱表达于T细胞、髓样细胞以及粒细胞(Schwartz-Albiez等人,1988,J.Immunol.,140(3)905-914)。然而,CD37还表达于恶性B细胞,例如那些建立的非何杰金氏淋巴瘤(NHL)和慢性淋巴系白血病(CLL)(Moore等人,1986,JImmunol.137(9):3013-8)。该表达情况表明,CD37表现为B细胞恶性肿瘤的有前景的治疗靶。尽管CD37的确切生理学作用不清楚,但研究表明其在T细胞增殖中的潜在作用(van Spriel等人,2004,J Immunol.,172(5):2953-61)。CD37作为细胞表面糖蛋白的四跨膜家族的部分,还可与其他表面蛋白络合 (Angelisová 1994,Immunogenetics.,39(4):249-56)。CD37表达缺陷的小鼠被开发,显示在淋巴样器官的发育和细胞组成上没有变化。仅观察到IgG1水平下降和对于T细胞依赖性抗原的应答改变(Knobeloch等人,2000,Mol Cell Biol.,20(15):5363-9)。抗体显现为治疗所述癌症的有前景的方法。特别地,能够诱导靶细胞凋亡的抗体是合乎需要的。另外,具有补体依赖性细胞毒性活性(CDC)和抗体依赖性细胞毒性(ADCC)的抗体也是合乎需要的。目前,被称为利妥昔单抗(rituximab)的抗CD20抗体用于治疗B细胞恶性肿瘤(Leget等人,1998,Curr.Opin.Oncol.,10:548-551)。然而,仅亚组患者响应利妥昔单抗治疗,甚至服用妥昔单抗的响应患者最终复发,且常发生对利妥昔单抗治疗的抗药性。另外,还将CD37结合剂作为B细胞恶性肿瘤的潜在治疗剂进行试验。楚邦制药公司(Trubion Pharmaceuticals)开发了CD37结合剂SMIP-016和TRU-016(Zhao等人,2007,Blood,110:2569-2577)。SMIP-016是一种单链多肽,包括来自杂交瘤的可变区和工程化人恒定区。TRU-016是抗CD37SMIP抗原的人源化形式。见,例如,美国公开的第2007/0009519号申请。对于TRU-016进行临床试验,用于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勃林格殷格翰(Boehringer Ingelheim)也已经揭示了国际公布的第WO 2009/019312号申请中的CD37结合剂。然而,尚无对于这些结合剂中的任何结合剂的CDC活性进行描述,且没有描述中缺乏接头的情况下的体外促细胞凋亡活性。已经使用放射标记的抗CD37抗体MB-1在两个分开的试验中对于放射免疫治疗(RIT)进行尝试。将131I-MB-1的治疗剂量施用于6个复发的NHL患者(Press等人,1989J Clin Oncol.7(8):1027-38,Press at el.1993,N Engl J Med.329(17):1219-24)。所有6个患者在持续4至31个月的时间获得完全缓解(CR)。在另一个试验中,将131I-MB-1施用于10个复发的NHL患者(Kaminski等人,1992J Clin Oncol.10(11):1696-711)。总共4个患者在持续2至6个月的时间范围具有响应,但仅报道个过CR。然而,由于放射标记物不利的生物分布所提出的对于重要的非靶器官的放射暴露的考虑,并非所有患者都能够得以治疗。确实,在这些试验中观察到RIT相关的毒性,包括严重的骨髓抑制和心肺毒性。尽管这些临床数据表明抗CD37放射免 疫缀合物有效,但这些治疗剂施用麻烦,并且由于与高剂量放射相关的危险,复发的RIT后患者不能使用RIT来再治疗。为了克服RIT的局限性,已经开发了抗体-细胞毒性剂缀合物(ACC),也称为抗体-药物缀合物(ADC)。这些是免疫缀合物,包括通过化学接头与抗体共价连接的细胞毒性剂,所述化学接头可允许细胞毒性药物特异性递送至表达被抗体识别的蛋白的细胞。然而,不良内化的蛋白被认为不是这些治疗剂的有利的靶。CD37在结构上与CD20相似,因为这两种抗原都含有四个跨膜结构域,但CD20不是四跨膜蛋白家族的部分(Tedder等人,1989,J.Immun.142:2560-2568)。已经对针对几种B细胞抗原(包括CD37和CD20)的抗体研究了它们进行细胞内吞和降解的能力(Press等人,1989,Cancer Res.49(17):4906-12,和Press等人,1994,Blood.83(5):1390-7)。在体外,抗CD37抗体MB-1滞留于细胞表面并在Daudi淋巴瘤细胞中被缓慢内化。MB-1抗体还在体外在NHL患者细胞中具有低的细胞内吞和细胞内代谢速率。对于抗CD20抗体1F5获得了相似的结果,抗CD20抗体1F5也主要滞留于淋巴瘤细胞表面且内化不良。先前还对于CD20抗体的ADC进行了研究,但没有显示显著强效,特别是当使用非二硫化物或酸稳定接头时(见,例如Polson等人,2009,Cancer Res.,69(6):2358-2364)。鉴于这些观察结果,认为CD37并非抗体-药物缀合物的有利的靶。因此,存在对于作为治疗B细胞恶性肿瘤的工具的CD37结合剂的需要,所述CD37结合剂包括抗体、其抗原结合片段以及抗体-药物缀合物(免疫缀合物)。本专利技术提供了该需要。专利技术概述本专利技术描述了结合人CD37的新型抗体、包含这些抗体的免疫缀合物及其使用方法。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新型多肽,例如结合人CD37的抗体、这些抗体的片段,和其他与这些抗体相关的多肽。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包含编码所述多肽的核酸序列的多核苷酸,如包含所述多核苷酸对载体。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包含本专利技术多肽和/或多核苷酸对细胞。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保护所述新型CD37抗体或免疫缀合物的组合物(例如,药物组合物)。另外,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制备和使用所述新型CD37抗体或免疫缀合物的方法,例如使用 所述新型CD37抗体或免疫缀合物来抑制肿瘤生长和/或治疗癌症的方法。本专利技术提供了特异性结合CD37且能够诱导补体依赖性细胞毒性(CDC)的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抗体还能够诱导细胞凋亡和/或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ADCC)。所述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可以是作为选自下列的抗体特异性结合相同CD37表位的:(a)包含SE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特异性结合人CD37和猕猴CD37的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

【技术特征摘要】
2010.03.12 US 61/313,628;2010.04.23 US 61/327,314;1.一种特异性结合人CD37和猕猴CD37的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其中,所述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能够诱导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ADCC)。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其中,所述抗体或其片段包含包括CDR1、CDR2和CDR3的重链可变区和包括CDR1、CDR2和CDR3的轻链可变区,其中所述重链可变区和所述轻链可变区的CDR1、CDR2和CDR3分别包括如在以下中所示的多肽序列:(a)SEQ ID NO:13,14,和15以及SEQ ID NO:37,40,和39;(b)SEQ ID NO:13,14,和15以及SEQ ID NO:37,38,和39;(c)SEQ ID NO:10,11,和12以及SEQ ID NO:34,35,和36;(d)SEQ ID NO:16,17,和18以及SEQ ID NO:41,42,和43;(e)SEQ ID NO:19,20,和21以及SEQ ID NO:44,45,和46;(f)SEQ ID NO:19,20,和21以及SEQ ID NO:44,47,和46;(g)SEQ ID NO:22,23,和24以及SEQ ID NO:48,49,和50;(h)SEQ ID NO:22,23,和24以及SEQ ID NO:48,51,和50;或(i)SEQ ID NO:25,26,和27以及SEQ ID NO:52,53,和54。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其中,所述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包括如在以下中所示的多肽序列:(a)SEQ ID NO:65和SEQ ID NO:81;(b)SEQ ID NO:197和SEQ ID NO:80;(c)SEQ ID NO:61和SEQ ID NO:77;(d)SEQ ID NO:62和SEQ ID NO:78;(e)SEQ ID NO:63和SEQ ID NO:79;(f)SEQ ID NO:66和SEQ ID NO:82;(g)SEQ ID NO:67和SEQ ID NO:83;(h)SEQ ID NO:68和SEQ ID NO:84;(i)SEQ ID NO:69和SEQ ID NO:85;(j)SEQ ID NO:70和SEQ ID NO:86;以及(k)SEQ ID NO:71和SEQ ID NO:87。5.一种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其中所述抗体由选自下列的杂交瘤产生:于2010年2月18日保藏于ATCC的ATCC保藏名称PTA-10667,于2010年2月18日保藏于ATCC的ATCC保藏名称PTA-10666,于2010年2月18日保藏于ATCC的ATCC保藏名称PTA-10668,于2010年2月18日保藏于ATCC的ATCC保藏名称PTA-10669,于2010年2月18日保藏于ATCC的ATCC保藏名称PTA-10670,或者所述抗体是其抗原结合片段。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其中所述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包含:全长抗体、Fab、Fab'、F(ab')2、Fd、单链Fv或scFv、二硫键连接的Fv、V-NAR结构域、IgNar、细胞内抗体、IgGΔCH2、小抗体、F(ab')3、四链抗体、三链抗体、双链抗体、单结构域抗体、DVD-Ig、Fcab、mAb2、(scFv)2或scFv-Fc。7.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其中所述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包含分别如SEQ ID NO:13,14,和15以及SEQ ID NO:37,40,和39中所示的所述重链可变区和所述轻链可变区的CDR1、CDR2和CDR3序列。8.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其中所述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包含如SEQ ID NO:65和SEQ ID NO:81中所示的多肽序列。9.如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其中所述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是人源化的。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尤塔·德克特彼得·帕克丹尼尔·塔瓦雷斯芮凌云
申请(专利权)人:伊缪诺金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美国;US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