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冲击载荷测试系统及其运动靶车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3918067 阅读:103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0-27 16:3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冲击载荷测试系统及其运动靶车,该运动靶车包括车体、安装于试验台上的轨道、设置于所述车体下方并滚动安装于所述轨道的滚轮组件,和通过连接件可拆卸地固接于所述车体的配重结构;所述轨道沿撞击方向延伸,所述车体内还可拆卸地安装有安装座,加速度传感器安装于所述安装座上。该运动靶车通过设置轨道和与轨道配合的滚轮组件,使得车体在受到冲击时能够沿着轨道运动,在沿着撞击的方向上具有稳定的加速度,不仅提高了运动方向的可控性,降低了摩擦阻力,且靶车各部分结构可拆卸连接,从而降低了加工、安装、调试和维修难度,便于回收和重复利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冲击载荷测量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冲击载荷测试系统的运动靶车。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包括上述运动靶车的冲击载荷测试系统。
技术介绍
在冲击载荷测试系统中,运动靶车是一种用于测量冲击载荷的试验装置,主要用于吸收、感知高速撞击物的动量,并通过撞击过程中运动靶车的加速度来确定冲击载荷。因此运动靶车系统首要的功能是能够承受高速物体的撞击作用而不发生结构变形和破坏;其次是能够沿撞击方向进行稳定的加速运动,为了保证加速度测量结果在工程应用上可代表运动靶车所受的冲击载荷,运动靶车的阻力与冲击载荷比必须足够小;为了研究撞击速度、撞击质量和结构尺寸对撞击载荷的影响规律,冲击载荷测试的运动靶车系统必须可回收并重复利用。但是,传统的运动靶车为平放在试验台上的盒状金属结构,在冲击过程中容易发生变形,且运动靶车的底部与试验台之间为滑动摩擦,摩擦阻力较大,且冲击后运动方向失控,导致测试系统的精度下降。因此,提供一种用于冲击载荷测试系统的运动靶车,以期在保证抗冲击能力的同时,能够沿着撞击方向稳定的加速运动,提高运动方向的可控性,降低摩擦阻力,且降低加工、安装、调试和维修难度,便于回收和重复利用,就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冲击载荷测试系统的运动靶车,以期在保证抗冲击能力的同时,能够沿着撞击方向稳定的加速运动,提高运动方向的可控性,降低摩擦阻力,且降低加工、安装、调试和维修难度,便于回收和重复利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运动靶车的冲击载荷测试系统。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冲击载荷测试系统的运动靶车,包括车体、安装于试验台上的轨道、设置于所述车体下方并滚动安装于所述轨道的滚轮组件,和通过连接件可拆卸地固接于所述车体的配重结构;所述轨道沿撞击方向延伸,所述车体内还可拆卸地安装有安装座,加速度传感器安装于所述安装座上。进一步地,所述车体包括抗冲击前板、与所述抗冲击前板焊接的侧板、和与所述侧板焊接的底板,所述抗冲击前板、所述侧板和所述底板均为钢板,所述安装座固接于所述底板。进一步地,所述滚轮组件包括与所述车体固接的支撑板,与所述支撑板固定连接的轮轴,和通过轴承转动安装于所述轮轴的滚轮。进一步地,所述滚轮包括分别设置于所述轮轴两端的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所述轨道包括与所述第一滚轮匹配的第一轨道和与所述第二滚轮匹配的第二轨道。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滚轮包括直径较大的第一大轮部和直径较小的第一小轮部,所述第二滚轮包括直径较大的第二大轮部和直径较小的第二小轮部;所述第一小轮部搭接于所述第一轨道,所述第二小轮部搭接于所述第二轨道,所述第一大轮部和所述第二大轮部位于两轨道之间,且两大轮部之间的横向宽度小于两轨道之间的宽度。进一步地,还包括具有若干枕木的枕木组,所述轨道通过紧固件安装于所述枕木组,各所述枕木可拆卸地在高度方向上相叠加。进一步地,所述轨道的外侧还设置有定位件。进一步地,所述配重结构的厚度方向开设有第一过孔,所述安装座上开设有第二过孔,所述底板上开设有第三过孔,固定螺栓依次穿过所述第一过孔、所述第二过孔和所述第三过孔并紧固。进一步地,所述配重组件包括若干相叠加的钢板。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冲击载荷测试系统,包括如上所述的运动靶车。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运动靶车用于冲击载荷测试系统,该运动靶车包括车体、安装于试验台上的轨道、设置于所述车体下方并滚动安装于所述轨道的滚轮组件,和通过连接件可拆卸地固接于所述车体的配重结构;所述轨道沿撞击方向延伸,所述车体内还可拆卸地安装有安装座,加速度传感器安装于所述安装座上。该运动靶车通过设置轨道和与轨道配合的滚轮组件,使得车体在受到冲击时能够沿着轨道运动,在沿着撞击的方向上具有稳定的加速度,不仅提高了运动方向的可控性,降低了摩擦阻力,且靶车各部分结构可拆卸连接,从而降低了加工、安装、调试和维修难度,便于回收和重复利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运动靶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运动靶车中车体的主视图;图3为图2所示车体的俯视图;图4为图1所示运动靶车中滚轮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所示运动靶车中轨道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所示轨道的侧视图;图7为图1所示运动靶车中配重结构和安装座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所示配重结构和安装座的侧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车体1-1-抗冲击前板 1-2-底板 1-3-侧板 1-4-第三过孔2-滚轮组件 2-1-支撑板 2-2-轮轴 2-3-轴承 2-4-滚轮3-轨道 3-1枕木组 3-3-定位件 3-4-紧固件4-配重结构 4-1-钢板 4-2固定螺栓5-安装座 5-1-吸波结构 5-2-传感器安装结构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核心是提供一种用于冲击载荷测试系统的运动靶车,以期在保证抗冲击能力的同时,能够沿着撞击方向稳定的加速运动,提高运动方向的可控性,降低摩擦阻力,且降低加工、安装、调试和维修难度,便于回收和重复利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核心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运动靶车的冲击载荷测试系统。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请参考图1,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运动靶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运动靶车用于冲击载荷测试系统,该运动靶车包括车体1、安装于试验台上的轨道3、设置于所述车体1下方并滚动安装于所述轨道3的滚轮组件2,和通过连接件可拆卸地固接于所述车体1的配重结构4;所述轨道3沿撞击方向延伸,所述车体1内还可拆卸地安装有安装座5,加速度传感器安装于所述安装座5上。该运动靶车通过设置轨道3和与轨道3配合的滚轮组件2,使得车体1在受到冲击时能够沿着轨道3运动,在沿着撞击的方向上具有稳定的加速度,不仅提高了运动方向的可控性,降低了摩擦阻力,且靶车各部分结构可拆卸连接,从而降低了加工、安装、调试和维修难度,便于运动靶车的回收和重复利用。具体地,上述车体1包括抗冲击前板1-1、与所述抗冲击前板1-1焊接的侧板1-3、和与所述侧板1-3焊接的底板1-2,所述抗冲击前板1-1、所述侧板1-3和所述底板1-2均为钢板4-1,所述安装座5固接于所述底板1-2,采用该种形式的车体1结构,能够降低车体1自重,从而进一步降低摩擦阻力,使得运动靶车的阻力与冲击载荷比足够小,提高测试精度。理论上,车体1不局限于上述形式,也可以为一块钢板4-1弯折形成的结构。上述滚轮组件2包括与所述车体1固接的支撑板2-1,与所述支撑板2-1固定连接的轮轴2-2,和通过轴承2-3转动安装于所述轮轴2-2的滚轮2-4,滚轮2-4通过支撑板2-1安装在车体1的底板1-2上,并绕着轮轴2-2转动,从而实现在轨道3上的滚动,在轮轴2-2与滚轮2-4之间设置轴承2-3结构,以减小滚动摩擦阻力。进一步地,滚轮2-4包括分别设置于所述轮轴2-2两端的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所述轨道3包括与所述第一滚轮匹配的第一轨道和与所述第二滚轮匹配的第二轨道,设置两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冲击载荷测试系统的运动靶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1)、安装于试验台上的轨道(3)、设置于所述车体(1)下方并滚动安装于所述轨道(3)的滚轮组件(2),和通过连接件可拆卸地固接于所述车体(1)的配重结构(4);所述轨道(3)沿撞击方向延伸,所述车体(1)内还可拆卸地安装有安装座(5),加速度传感器安装于所述安装座(5)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冲击载荷测试系统的运动靶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1)、安装于试验台上的轨道(3)、设置于所述车体(1)下方并滚动安装于所述轨道(3)的滚轮组件(2),和通过连接件可拆卸地固接于所述车体(1)的配重结构(4);所述轨道(3)沿撞击方向延伸,所述车体(1)内还可拆卸地安装有安装座(5),加速度传感器安装于所述安装座(5)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动靶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1)包括抗冲击前板(1-1)、与所述抗冲击前板(1-1)焊接的侧板(1-3)、和与所述侧板(1-3)焊接的底板(1-2),所述抗冲击前板(1-1)、所述侧板(1-3)和所述底板(1-2)均为钢板,所述安装座(5)固接于所述底板(1-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运动靶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滚轮组件(2)包括与所述车体(1)固接的支撑板(2-1),与所述支撑板(2-1)固定连接的轮轴(2-2),和通过轴承(2-3)转动安装于所述轮轴(2-2)的滚轮(2-4)。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运动靶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滚轮(2-4)包括分别设置于所述轮轴(2-2)两端的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所述轨道(3)包括与所述第一滚轮匹配的第一轨道和与所述第二滚轮匹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温丽晶段卓平郭超张春明许泽建王强
申请(专利权)人:环境保护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北京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