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器人用超柔控制电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882268 阅读: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0-23 09: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机器人用超柔控制电缆,包括缆芯,所述的缆芯由位于其中心的芳纶纤维芯以及以芳纶纤维芯为轴心并在其外对称挤包四个绞合单元后绞合而成,在缆芯外采用挤压式挤包厚度为1.5mm的丁腈复合聚氯乙烯护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在需要反复弯曲、承受较大拉力及较大载流量的场合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线电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机器人用超柔控制电缆

技术介绍

普通控制电缆采用1类、2类或5类铜导体,绝缘线芯成缆节距比较大,成缆中心采用聚丙烯绳填充,护套采用挤管式挤出。这种控制电缆的结构较硬,适合于固定敷设,不能用于频繁弯曲及需要承受拉力的场合。
另一方面,普通控制电缆采用70℃聚氯乙烯绝缘,不能承受较大的载流量。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器人用超柔控制电缆,解决了现有控制电缆结构较硬、不能承受拉力、载流量小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机器人用超柔控制电缆,包括缆芯,所述的缆芯由位于其中心的芳纶纤维芯以及以芳纶纤维芯为轴心并在其外对称挤包四个绞合单元后绞合而成,在缆芯外采用挤压式挤包厚度为1.5mm的丁腈复合聚氯乙烯护套。
优选地,所述的绞合单元由三根绝缘线芯呈三角形状绞合在一起而成,绞合节距比为8-10倍。
优选地,所述的绝缘线芯由铜导体以及挤包在铜导体外的厚度为0.6mm的105℃软聚氯乙烯绝缘层构成。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技术采用了6类铜导体及8-10倍的绞合节距比,而且绝缘和护套都采用柔软材料,从结构上保证了电缆的柔软性;
2.中心采用芳纶纤维填充,有效提高了电缆承受拉力的能力;
3.绝缘105℃的绝缘料构成,使电缆可以承受较大的载流量;
4.护套采用挤压式挤出,使电缆结构更稳定,适合于频繁弯曲;
5.与现有技术不同的是,其缆芯是由三根绝缘新型为一组组成一个绞合单元,然后在由四根绞合单元挤包成缆芯,这样的结构是之前现有技术没有的,这样的结构使得缆芯更加的稳固,承受拉力大,承受载流量大;
6.可以在需要反复弯曲、承受较大拉力及较大载流量的场合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技术,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在阅读了本技术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技术的各种等价形式的修改均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机器人用超柔控制电缆,包括缆芯,所述的缆芯由位于其中心的芳纶纤维芯3以及以芳纶纤维芯为轴心并在其外对称挤包四个绞合单元4后绞合而成,在缆芯外采用挤压式挤包厚度为1.5mm的丁腈复合聚氯乙烯护套5,使电缆结构更稳定,适合于频繁弯曲;所述的绞合单元4由三根绝缘线芯呈三角形状绞合在一起而成,绞合节距比为8-10倍,而且绝缘和护套都采用柔软材料,从结构上保证了电缆的柔软性;所述的绝缘线芯由铜导体以及挤包在铜导体外的厚度为0.6mm的105℃软聚氯乙烯绝缘层构成,使电缆可以承受较大的载流量。
此电缆的结构改进,使得电缆可以在需要反复弯曲、承受较大拉力及较大载流量的场合使用。
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型和改进,这些也应视为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机器人用超柔控制电缆,包括缆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缆芯由位于其中心的芳纶纤维芯(3)以及以芳纶纤维芯为轴心并在其外对称挤包四个绞合单元(4)后绞合而成,在缆芯外采用挤压式挤包厚度为1.5mm的丁腈复合聚氯乙烯护套(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器人用超柔控制电缆,包括缆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缆芯由位于其中心的芳纶纤维芯(3)以及以芳纶纤维芯为轴心并在其外对称挤包四个绞合单元(4)后绞合而成,在缆芯外采用挤压式挤包厚度为1.5mm的丁腈复合聚氯乙烯护套(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器人用超柔控制电缆,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永仲赵英荣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东峰电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