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交叉足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870981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0-20 13: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交叉足机器人,包括顶板,所述顶板的底部两端均设置有第一连接架,该第一连接架的内腔设置有第二连接架,所述第二连接架的顶端内侧和底端内侧分别设置有第一舵机和第二舵机,第一舵机和第二舵机的转轴均贯穿第二连接架的架壁,并分别延伸与第一连接架和第三连接架连接。该智能交叉足机器人,通过旋转板和放置槽,转轮在滑动槽中的移动,方便了转轴的旋转,减少了转轴与第二连接架的摩擦,使得机器人翻转更顺畅;通过设置滑动杆、转轮、连接杆和滑动槽为半圆状,连接杆随着转轴的旋转带动滑动杆移动,增加了机器人旋转的稳定性,同时,对旋转的角度进行了限位,进一步保护了机器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机器人
,具体为一种智能交叉足机器人
技术介绍
机器人技术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涉及了机械、电子、计算机、材料、传感器、控制技术及人工智能等众多学科,体现了一个国家的智能化和自动化研究水平。双足机器人是机器家族中最重要的成员之一,它涉及仿生学、人工智能、机械创新、计算机仿真学、通讯等相关学科,在科研、生产、生活方面的价值都十分突出。现阶段的交叉足机器人,由于一些电子元件设置于顶板上,在实行翻转动作后,恢复直立状时,由于支撑板之间的摩擦过大,导致旋转的角度不到位,使得机器人容易摔倒,且在翻转过程中,没有限位的装置,在程序故障,会出现旋转角度过大,导致机器人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交叉足机器人,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交叉足机器人,包括顶板,所述顶板的底部两端均设置有第一连接架,该第一连接架的内腔设置有第二连接架,所述第二连接架的顶端内侧和底端内侧分别设置有第一舵机和第二舵机,第一舵机和第二舵机的转轴均贯穿第二连接架的架壁,并分别延伸与第一连接架和第三连接架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架的顶端外侧和底端外侧均设置有滑动杆,该滑动杆的一端套接有转轮,所述第二连接架的底端插接于第三连接架的内部,所述第一连接架和第三连接架的内侧壁一端从上往下依次均设置有滑动槽和放置槽,所述第三连接架的顶端设置有第四连接架,该第四连接架底端通过第三舵机与底板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一舵机和第二舵机的转轴一端通过螺栓固定于放置槽内部,且第一舵机和第二舵机的转轴与放置槽相适配。优选的,所述第一舵机和第二舵机的转轴与第二连接架的连接处均设置有旋转板,该旋转板套接于第一舵机和第二舵机的转轴表面,旋转板与第二连接架的连接处设置有相适配的转槽。优选的,所述第一舵机和第二舵机的转轴通过连接杆与滑动槽连接,且滑动杆一端的转轮与滑动槽相适配,滑动槽为半圆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智能交叉足机器人,通过旋转板和放置槽,转轮在滑动槽中的移动,方便了转轴的旋转,减少了转轴与第二连接架的摩擦,使得机器人翻转更顺畅;通过设置滑动杆、转轮、连接杆和滑动槽为半圆状,连接杆随着转轴的旋转带动滑动杆移动,增加了机器人旋转的稳定性,同时,对旋转的角度进行了限位,进一步保护了机器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图1的A处放大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结构滑动槽示意图。图中:1顶板、2第一连接架、3第二连接架、4第三连接架、5第四连接架、6第一舵机、7第二舵机、8第三舵机、9底板、10旋转板、11放置槽、12滑动杆、13转轮、14连接杆、15滑动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智能交叉足机器人,包括顶板1,顶板1的底部两端均设置有第一连接架2,该第一连接架2的内腔设置有第二连接架3,第二连接架3的顶端内侧和底端内侧分别设置有第一舵机6和第二舵机7,第一舵机6和第二舵机7的转轴均贯穿第二连接架3的架壁,并分别延伸与第一连接架2和第三连接架4连接,第一舵机6和第二舵机7的转轴与第二连接架3的连接处均设置有旋转板10,该旋转板10套接于第一舵机6和第二舵机7的转轴表面,旋转板10与第二连接架3的连接处设置有相适配的转槽,第二连接架3的顶端外侧和底端外侧均设置有滑动杆12,该滑动杆12的一端套接有转轮13,第二连接架3的底端插接于第三连接架4的内部,第一连接架2和第三连接架4的内侧壁一端从上往下依次均设置有滑动槽15和放置槽11,第一舵机6和第二舵机7的转轴通过连接杆14与滑动槽15连接,且滑动杆12一端的转轮13与滑动槽15相适配,滑动槽15为半圆状,第一舵机6和第二舵机7的转轴一端通过螺栓固定于放置槽11内部,且第一舵机6和第二舵机7的转轴与放置槽11相适配,通过旋转板10和放置槽11,转轮13在滑动槽15中的移动,方便了转轴的旋转,减少了转轴与第二连接架3的摩擦,使得机器人翻转更顺畅,第三连接架4的顶端设置有第四连接架5,该第四连接架5底端通过第三舵机8与底板9连接,通过设置滑动杆12、转轮13、连接杆14和滑动槽15为半圆状,连接杆14随着转轴的旋转带动滑动杆12移动,增加了机器人旋转的稳定性,同时,对旋转的角度进行了限位,进一步保护了机器人。工作原理:使用时,第一舵机6和第二舵机7的运作,第一舵机6和第二舵机7的转轴在旋转板10中旋转,转轴的转动带动连接杆14移动,连接杆14带动滑动杆12移动,转轮13在滑动槽15中移动,进而带动第一连接架2和第三连接架4的旋转。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智能交叉足机器人,包括顶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1)的底部两端均设置有第一连接架(2),该第一连接架(2)的内腔设置有第二连接架(3),所述第二连接架(3)的顶端内侧和底端内侧分别设置有第一舵机(6)和第二舵机(7),第一舵机(6)和第二舵机(7)的转轴均贯穿第二连接架(3)的架壁,并分别延伸与第一连接架(2)和第三连接架(4)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架(3)的顶端外侧和底端外侧均设置有滑动杆(12),该滑动杆(12)的一端套接有转轮(13),所述第二连接架(3)的底端插接于第三连接架(4)的内部,所述第一连接架(2)和第三连接架(4)的内侧壁一端从上往下依次均设置有滑动槽(15)和放置槽(11),所述第三连接架(4)的顶端设置有第四连接架(5),该第四连接架(5)底端通过第三舵机(8)与底板(9)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交叉足机器人,包括顶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1)的底部两端均设置有第一连接架(2),该第一连接架(2)的内腔设置有第二连接架(3),所述第二连接架(3)的顶端内侧和底端内侧分别设置有第一舵机(6)和第二舵机(7),第一舵机(6)和第二舵机(7)的转轴均贯穿第二连接架(3)的架壁,并分别延伸与第一连接架(2)和第三连接架(4)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架(3)的顶端外侧和底端外侧均设置有滑动杆(12),该滑动杆(12)的一端套接有转轮(13),所述第二连接架(3)的底端插接于第三连接架(4)的内部,所述第一连接架(2)和第三连接架(4)的内侧壁一端从上往下依次均设置有滑动槽(15)和放置槽(11),所述第三连接架(4)的顶端设置有第四连接架(5),该第四连接架(5)底端通过第三舵机(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红宇于静刘晶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