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交叉足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870981 阅读: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0-20 13: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交叉足机器人,包括顶板,所述顶板的底部两端均设置有第一连接架,该第一连接架的内腔设置有第二连接架,所述第二连接架的顶端内侧和底端内侧分别设置有第一舵机和第二舵机,第一舵机和第二舵机的转轴均贯穿第二连接架的架壁,并分别延伸与第一连接架和第三连接架连接。该智能交叉足机器人,通过旋转板和放置槽,转轮在滑动槽中的移动,方便了转轴的旋转,减少了转轴与第二连接架的摩擦,使得机器人翻转更顺畅;通过设置滑动杆、转轮、连接杆和滑动槽为半圆状,连接杆随着转轴的旋转带动滑动杆移动,增加了机器人旋转的稳定性,同时,对旋转的角度进行了限位,进一步保护了机器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机器人
,具体为一种智能交叉足机器人
技术介绍
机器人技术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涉及了机械、电子、计算机、材料、传感器、控制技术及人工智能等众多学科,体现了一个国家的智能化和自动化研究水平。双足机器人是机器家族中最重要的成员之一,它涉及仿生学、人工智能、机械创新、计算机仿真学、通讯等相关学科,在科研、生产、生活方面的价值都十分突出。现阶段的交叉足机器人,由于一些电子元件设置于顶板上,在实行翻转动作后,恢复直立状时,由于支撑板之间的摩擦过大,导致旋转的角度不到位,使得机器人容易摔倒,且在翻转过程中,没有限位的装置,在程序故障,会出现旋转角度过大,导致机器人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交叉足机器人,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交叉足机器人,包括顶板,所述顶板的底部两端均设置有第一连接架,该第一连接架的内腔设置有第二连接架,所述第二连接架的顶端内侧和底端内侧分别设置有第一舵机和第二舵机,第一舵机和第二舵机的转轴均贯穿第二连接架的架壁,并分别延伸与第一连接架和第三连接架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架的顶端外侧和底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智能交叉足机器人,包括顶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1)的底部两端均设置有第一连接架(2),该第一连接架(2)的内腔设置有第二连接架(3),所述第二连接架(3)的顶端内侧和底端内侧分别设置有第一舵机(6)和第二舵机(7),第一舵机(6)和第二舵机(7)的转轴均贯穿第二连接架(3)的架壁,并分别延伸与第一连接架(2)和第三连接架(4)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架(3)的顶端外侧和底端外侧均设置有滑动杆(12),该滑动杆(12)的一端套接有转轮(13),所述第二连接架(3)的底端插接于第三连接架(4)的内部,所述第一连接架(2)和第三连接架(4)的内侧壁一端从上往下依次均设置有滑动槽(15)和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交叉足机器人,包括顶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1)的底部两端均设置有第一连接架(2),该第一连接架(2)的内腔设置有第二连接架(3),所述第二连接架(3)的顶端内侧和底端内侧分别设置有第一舵机(6)和第二舵机(7),第一舵机(6)和第二舵机(7)的转轴均贯穿第二连接架(3)的架壁,并分别延伸与第一连接架(2)和第三连接架(4)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架(3)的顶端外侧和底端外侧均设置有滑动杆(12),该滑动杆(12)的一端套接有转轮(13),所述第二连接架(3)的底端插接于第三连接架(4)的内部,所述第一连接架(2)和第三连接架(4)的内侧壁一端从上往下依次均设置有滑动槽(15)和放置槽(11),所述第三连接架(4)的顶端设置有第四连接架(5),该第四连接架(5)底端通过第三舵机(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红宇于静刘晶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