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快速固持自行车后轮轴的自行车训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86465 阅读:3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可快速固持自行车后轮轴的自行车训练器,包含有:    一用于撑持自行车后轮的支架;    一阻力装置,当自行车的后轮抵压时,提供一适当的阻尼效果;    一固持装置,设置在所述支架二相对顶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持装置包含有一用于定位自行车后轮轮轴一端的调整杆,横设在所述支架顶部的一轴套部;一调整套杆,设置在训练器支架顶部的另一轴套部,其轴心设有一穿孔;一固持杆,所述杆身枢设在所述调整套杆的穿孔内,其与所述调整杆呈预定距离的同轴心间隔设置;一弹簧,套设在所述固持杆的杆身,其二端分别抵于所述固持杆及所述调整套杆之间;一扳转件,枢设在所述调整套杆相对于所述轴套部的一端,其一端具有一适当长度的握持把手,另一端则沿枢接元件形成一距离轴心较近的一第一定位部,以及一距离轴心较远的第二定位部;二定位块,分别同轴设于所述固持杆与所述调整杆相对的端面,各所述定位块的端面皆具有一凹口。(*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快速固持自行车后轮轴的自行车训练器
本技术涉及自行车训练器,特别是指一种可快速固持自行车后轮轴的自行车训练器。
技术介绍
如图6所示,习用的自行车训练器包含有:一支架1、一阻力装置2以及一设于支架1上的固持装置3;其中阻力装置2设于支架1的底部,而固持装置3包含有二螺设于支架1顶部的固持杆4,以固持自行车的后轮轮轴(图中未示)两端,以架高自行车的后半部,并使车轮的外周面贴抵于阻力装置2上,以提供如同野外骑乘一般的阻力。通过自行车训练器与自行车的搭配,使用者可在家中进行自行车的骑乘运动,进而达到运动健身的功效。然而,当使用者欲将自行车架设在自行车训练器上时,必须分别旋转固持装置3的二固持杆4,使二者相互抵顶在轮轴二端,才能完成自行车的架设工作。另外,当仿真骑乘完要拆卸自行车后车轮时,使用者必须再反向旋转固持装置3的二固持杆4,使抵顶在后车轮轮轴二端的固持杆松释,才能将自行车拆卸取下。上述习用自行车训练器固持装置的结构,在自行车后轮的固持或是拆卸作业上,效率显得不好,且使用操作上也较为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快速固持自行车后轮轴的自行车训练器,其结构简单,操作非常方便。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快速固持自行车后轮轴的自行车训练器,其具有可调整自行车后轮与训练器相抵接位置的功效。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提供的可快速固持自行车后轮轴的自行车训练器,其包含有一支架、一阻力装置以及一设于支架二相对顶部的固持装置,其中支架用于撑持自行车的后轮,而阻力装置则在自行车的后轮抵压时,提供一适当的阻尼效果,而固持装置则包含有:一调整杆,横设在支架顶部的一轴套部,用于定位自行车后轮轮轴的一端;一调整套杆,螺合在训练器支架顶部的另一轴套部,其轴心设有一阶梯状的圆形穿孔;一固持杆,具有一阶梯状的杆身且恰枢设在调整套杆的穿孔内,其与调整杆呈预定距离的同轴心间隔设置;一弹簧,套设在固持杆的小径端杆身,其二端分别抵于固持杆的大径端端缘以及调整套杆的穿孔大径端孔缘;-->一扳转件,枢设在调整套杆相对于轴套部的一端,其一端具有一适当长度的握持把手,另一端则沿枢接元件形成一距离轴心较近的一第一定位部,以及一距离轴心较远的第二定位部;藉此,本技术即可通过扳动扳转件而带动固持杆产生轴向滑移,进而快速完成自行车后轮轴的定位与拆卸动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前视图,其中扳转件位于顶掣角度;图3是图1的3-3剖视图,显示支架的轴套部位结构;图4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动作示意图,显示扳转件位于解掣的状态;图5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另一动作示意图,显示扳转件位于顶掣角度,并显示调整套杆的轴向定位状态;图6是习用自行车训练器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举一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对本技术的结构及功能进行详细说明。首先如图1~图3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可快速固持自行车后轮轴的自行车训练器,其包含有:一支架10、一阻力装置20以及一设于支架10二相对顶部的固持装置30,其中:支架10包含有二呈平行设置的横杆11、12以及二呈倒V状的撑杆13、14,各撑杆13、14的顶部各横设有一圆管状的轴套部15、16,各轴套部15、16为朝同一轴向且间隔预定距离设置,其轴心各横向穿设有一螺孔151、161。阻力装置20固设在支架10的横杆11中间段,其至少包含有一阻尼产生器21及一用于供自行车后轮贴抵的传动轮轴22,阻力装置20为习知构件,非本技术的特征重点,故在此不再详述。而固持装置30则包含有:一调整套杆31,如图2、图3所示,其杆身形成有一预定长度的外螺纹部311,且螺合在支架10的撑杆13的轴套部15的螺孔151中,其外侧端则形成一较大圆径的握持部312,并在握持部312与轴套部15间再螺合一止脱螺帽314,用于限制调整套杆31的轴向转动。调整套杆31的轴心设有一阶梯状的圆形穿孔315,在穿孔315的大径端与小径端相交处则形成有一孔缘316,且握持部312的末端处还开设有一间隔预定距离的嵌持槽317。一固持杆32,具有一阶梯状的杆身且恰枢设在调整套杆31的穿孔315内,其大径端与小径端相交处也形成有一端缘326,固持杆32的大径端凹设有一呈预定宽-->度的嵌持槽321;嵌持槽321相对内面间则枢设有一轴承322,轴承322的旋转轴心为垂直于固持杆32的轴心,即垂直嵌持槽321的方向,使轴承322可在嵌持槽321内原地旋转。一弹簧33,套设在固持杆32的小径端杆身,其二端分别抵于固持杆32的端缘326以及调整套杆31的穿孔孔缘316。一扳转件34,如图4所示,呈长板片状,其一端通过一枢接元件341枢设在调整套杆31的嵌持槽317间(如图2所示),另一端则形成一适当长度的握持把手342,扳转件34相对于握持把手342一端的端缘贴抵在轴承322的外周缘,其上还形成有一距离枢接元件341轴心较近的第一定位部344,以及一距离枢接元件341轴心较远且向内呈凹陷状的第二定位部345。一调整杆35,其杆身形成有一预定长度的外螺纹部351,且恰螺合在支架10撑杆14的轴套部16的螺孔161内,与固持杆32呈预定距离同轴心设置,其外侧端形成一较大圆径的握持部352,并在握持部352与轴套部16间还螺合有一止脱螺帽354,用于限制调整杆35的轴向转动,亦即用于迫紧定位调整杆35的位置。二定位块36、37,分别同轴设于固持杆32与调整杆35相对的端面,各定位块36、37的端面皆具有一凹口361,且以轴心为圆心原地旋转,用于固持自行车后轮的轮轴二端。经采用上述结构,如图2所示,当要使用本技术以固持自行车一车轮轮轴两端时,先利用握持部352将调整杆35调整至适当位置,再用止脱螺帽354锁合定位调整杆35的位置,即可将轮轴的一端置入定位块37的凹口361中固定;接着,使用者通过将扳转件34扳动至顶掣角度(握持把手342呈垂直状),如图5所示,使第二定位部345推动轴承322连动固持杆32至固定位置,且轴承322的周面恰卡定于第二定位部345呈凹陷状的端面中,从而稳固地定位固持杆32的位置,固持杆32及弹簧33则受推压而朝轴套部15的内侧滑移至一固定位置,此时固持杆32凸伸至L3的长度。轴承322可减少扳动扳转件34所产生的阻力,使其动作较为顺畅。此时,固持杆32的定位块36以凹口361定位轮轴的另一端。此时若自行车车轮在阻力装置20上的定位位置有轻微偏差,便可在扳转件34顶掣时(握持把手342呈垂直状)顺时针转动握持把手342,使调整套杆31以其外螺纹部311在轴套部15的螺孔151内水平向轮轴方向移动,并带动一定位块36靠紧车轮轮轴,使调整套杆31的凸伸长度由L1伸展至L2长度,或逆时针转动握持把手342,使调整套杆31向反方向移动并带动定位块36远离车轮轮轴;待调整至适当位置时再将止脱螺帽314旋转向轴套部15,锁合在轴套部15的端面,用于迫压-->定位调整套杆31与轴套部15间的轴向距离,进而完成轮轴的固持及位移调整作业。当使用者要拆解自行车时,如图4所示,只需用手向上扳动扳转件34至解掣角度(握持把手342呈水平状),使第一定位部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快速固持自行车后轮轴的自行车训练器,包含有:一用于撑持自行车后轮的支架;一阻力装置,当自行车的后轮抵压时,提供一适当的阻尼效果;一固持装置,设置在所述支架二相对顶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持装置包含有一用于定位自行车后轮轮轴一端的调整杆,横设在所述支架顶部的一轴套部;一调整套杆,设置在训练器支架顶部的另一轴套部,其轴心设有一穿孔;一固持杆,所述杆身枢设在所述调整套杆的穿孔内,其与所述调整杆呈预定距离的同轴心间隔设置;一弹簧,套设在所述固持杆的杆身,其二端分别抵于所述固持杆及所述调整套杆之间;一扳转件,枢设在所述调整套杆相对于所述轴套部的一端,其一端具有一适当长度的握持把手,另一端则沿枢接元件形成一距离轴心较近的一第一定位部,以及一距离轴心较远的第二定位部;二定位块,分别同轴设于所述固持杆与所述调整杆相对的端面,各所述定位块的端面皆具有一凹口。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快速固持自行车后轮轴的自行车训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套杆外周面设有适当长度的外螺纹,螺合在训练器支架顶部的另一轴套部,其轴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万竹
申请(专利权)人:久鼎金属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