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田景祥专利>正文

后轮轴回转式双人驱动自行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97084 阅读:2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后轮轴回转式双人驱动自行车。它是由前、后轮,主、副车把,主、副车座,主、副传动系等所组成,其特点是由后轮轴及副传动系的间管式双回转结构,将双人车副大拐的回转圆周纳入后轮圆周之内,很少加长车身。后轮轴有正、反、两个回转方向,按两个座位的方向可分为同向式和异向式。适用于双人同时驱动又能由一个单独驱动。(*该技术在200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双座双驱动自行车,是一种既能双人同时驱动,又能由一人单独驱动的自行车。现有技术如中国专利CN2150135Y《双人骑自行车》和CN2132677Y《双座双人驱动自行车》中的双人驱动自行车,是在单人自行车的中轴与后轮之间加设第二中轴,并将前后中轴拉开适当距离,以保证二人驱车运动互不干扰。其主要问题是车身过长、轮距过远、转弯半径过大,这种巨型车只适于在运动场上行驶,不适于上路--能做健身器材,不能做交通工具。此外,这种巨型车只能是双人专用型,不适于单人使用,适用范围窄。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紧凑、车身短小、单双人通用的后轮轴回转式双人自行车。本技术后轮轴回转式双人驱动自行车,它是由车把、前轮、后轮、车座、货架、后轮轴、副车把、副车座、脚蹬大拐付及中轴链传动组成的主传动系和副脚蹬大拐付与传动部件组成的副传动系以及刹车、信号等组成,其特点是组成后轮轴及副传动系的间管式双回转结构,是由两端固定在车架的后叉架部位的管状间管,其两端通过后轴轴承支承装有副大拐的后轮轴在其内回转,又通过后轮毂轴承支承后轮毂在其外回转,组成副传动系的后轮轴通过传动部件将动力传递给后轮毂。与车架和货架支管呈水平联接的U型管,以其两侧管径为转轴,分别装有矩形、可翻转并通过压簧定位的货架扇,在U形管的后端横向装有通过转轴联接有副车座的T形管,在U形管的前部还装有与T形管回转结构相同的货架前压板,并与装有货架后压板的T形管呈平行四连杆结构,可联动回转。后轮轴及副传动系结构是通过后轮轴轴承座与后叉架固定的,即在左右后轮轴轴承座和后叉架的左右管端,各有两上螺栓耳孔,两者一端直接联接,另一端通过开有螺栓滑槽可调整联接长度的斜支板联接,呈三角形固定,并通过斜支板调整主传动系链条张紧度。组成副传动系的后轮轴将动力传递给后轮毂的传动部件有四种结构形式。当后轮轴与中轴同向转动其齿轮传动式是由后轮轴上的主动齿轮传给介轴小齿轮,再由装有飞轮的介轴大齿轮传递给后轮毂齿圈;当后轮轴与中轴异向转动其齿轮传动式是由后轮轴上装有飞轮的内齿齿轮传给介轴小齿轮、再由介轴大齿轮传递给后轮毂齿圈;当后轮轴与中轴同向转动其链传动式是在后轮轴与中轴上分别安装齿数相同的主动链轮和具有飞轮功能的被动链轮结构成链传动,并在上松边装有张紧链轮;当后轮轴与中轴异向转动其链齿轮传动式是由后轮轴上的主动链轮传递给同齿数并装有飞轮的中间轴链轮,再由中间轴上的换向齿轮传递给同齿数的中轴齿轮。本技术的特点,是将双人车副大拐的回转圆周纳入后轮圆周之内,即将第二驱车人的驱车运动所需的纵向尺寸绝大部分纳入后轮水平直径之内,很少加长车身。本技术最突出之处是后轮轴回转。后轮轴有正反两个回转方向,由此导致副车座有正反两个设置方向,使本技术形成两种式样,车座同向式和车座异向式(又叫“背对背式”)。本技术与现有技术比较具有如下优点1.结构紧凑、车身短小(前后轮轴距仅1200毫米,相当于“二八”型单人车)。使用灵活、携带方便、停放占地小。2.上下车方便。现有技术双人车车身过长、座位在车中央,上下车十分不便。本技术前有双斜梁、后有接近车尾的副车座,二人分别从前、后跨上跨下十分方便(但应注意,二人上下有序,以维持车身平衡)。3.单双人通用,兼备单双人自行车的优点。它既是一台短小灵活的双人自行车,又可不经丝毫改动变为单人车(单人使用时,副大拐和副传动系自停)。它还特别适于单双人交替使用(如接站送站等),应用范围广。4.货架大、驮货稳。当单人使用它驮货时,与单人自行车相比,座位距后轮中心远--体重前移,因此驮货稳。加之货架大,适于驮货。5.结构简单、通用件多、专用件少--制造容易、成本低、维修方便。本技术由以下附图及实施例给出附图说明图1为后轮轴回转式双人驱动自行车的整体结构视图。图2为本技术副传动系的间管式双回转结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后轮轴和中轴同向转动齿轮传动式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后轮轴轴承座与后叉架联接视图。图5为本技术的副车座结构视图。图6为本技术副车座及前压板的四连杆结构图。图7为本技术副车座及货架折叠主视图。图8为本技术副车座及货架折叠侧视图。图9为本技术副车座及货架展开主视图。图10为本技术副车座及货架展开侧视图。图11为本技术后轮轴和中轴异向转动齿轮传动式视图。图12为本技术后轮轴和中轴同向转动链传动式视图。图13为本技术后轮轴和中轴异向转动链--齿轮传动式视图。本技术的车把(1)、车座(2)、脚蹬大拐(8)、前轮(6)和后轮(9),全部采用“二六”型自行车通用件。中轴(18)的两端轴颈比通用件加长,以使前后链轮运行在同一平面上。链轮及链条采用通用件,大链轮46齿,小链轮(20)16齿并带有“飞轮”结构。车架(7)选用材质12Mn壁厚2的卷管,前后轮中心距1200毫米,前轴与中轴(18)之距等于中轴(18)与后轴(11-1)之距,各为600毫米。以上零部件组成一台车架新颖的单人自行车,是本车的基础型。在此基础上增设副车把(3)、副车座(5)、副脚蹬大拐付(10)、副传动系(11)和货架(17)。副车把(3)只起扶手作用,是将通用件的两端尺寸缩短而成。副车座(5)为通用件,安装在距前座600毫米(这是二人驱车运动互不干扰的可靠间距)处。两个车座(2)和(5)与车架(7)在后轴(11-1)的支点之距,前者是450毫米,后者是150毫米,前力臂是后力臂的3倍,所以施加在副车座(5)上的载荷(体重),不会引起“把轻”现象,行车平稳。副脚蹬大拐付(10)是通用件,由它驱使副传动系(11),副传动系的基本结构是“间管式双回转结构”(图2),所谓“双回转”就是后轮轴(11-1)和后轮毂(11-3)都回转,在这两个回转件之间有一个不动的管状件叫做“间管”(11-2),它是这个结构的基础件,其作用有二,一是它的两端分别与轴承座(11-10)和(11-11)紧固成整体,当这两个轴承座分别安装在后叉架(16)左右端时,保证了二者的同心度,二是通过两组轴承(11-4)和(11-5)分别支承后轮轴(11-1)在其内回转,后轮毂(11-3)在其外回转。间管式双回转结构是副传动系的基础结构,不论采用齿轮传动还是链传动,都是利用传动件将两个回转件有机组联起来,将内回转件的扭矩直接或间接(先传给中轴,再借助主传动系)传给外回转件。本实施例为后轮轴(11-1)和中轴(18)同向转动齿轮传动式,其工作程序是(图3),后轮轴(11-1)将动力依次传递给主动齿轮(11-6)、介轴小齿轮(11-7)、介轴(11-12)、介轴大齿轮(11-8)、后轮毂齿圈(11-9)、后轮毂(11-3)。后轮轴(11-1)材质为钢45,其副大拐(10)轴径和轴承(11-4)轴径采用通用件尺寸,使用通用的中轴(18)珠粒、“砂档”、压帽等,亦用通用方法调整间隙。后轮轴(11-1)用薄型平键与主动齿轮(11-6)联接。介轴(11-12)材质为钢45,用并在一处的2个代号103的介轴轴承(11-13)支承在轴承座(11-10)的介轮轴轴承座孔上。介轮轴(11-12)两端用薄型平键与介轴小齿轮(11-7)和介轴大齿轮(11-8)联接。4个齿轮(11-6、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后轮轴回转式双人驱动自行车,它是由车把(1)、车架(7)、前轮(6)、后轮(9)、车座(2)、货架(17)、后轴(11-1)、副车把(3)、副车座(5)、脚蹬大拐付(8)及中轴(18)链传动组成的主传动系和副脚蹬大拐付(10)组成的副传动系以及刹车、信号等组成,其特征是:a.组成后传动轴(11-1)及副传动系的间管式双回转结构是由:两端固定在后叉架(16)部位的管状“间管”(11-2),其两端通过后轮轴轴承(11-4)支承两端装有副大拐(10)的后轮轴(11-1)在其 内回转,又通过后轮毂轴承(11-5)支承后轮毂(11-3)在其外回转,组成副传动系的后轮轴(11-1)通过传动部件将动力传递给后轮毂(11-3);b.与车架(7)和货架支管(12)呈水平联接的U形管(4),以其两侧管径为转轴,分别装有矩 形可翻转、并通过压簧定位的货架扇(17),在U形管(4)的后部横向装有通过转轴(14)联接,装有副车座(5)的T形管(13),在U形管(4)的前部还装有与T形管(13)回转结构相同的货架前压板(15),并与装有货架后压板(13-1)的T形管(13)呈平行四连杆结构,可同步翻转;c.后轮轴(11-1)及副传动系结构是通过后轮轴轴承座(11-10)和(11-11)与后叉架(16)固定的,即在左右轴承座(11-10)、(11-11)和后叉架(16)的左右管端各有两个螺栓耳孔,一 端直接联接,另一端通过开有螺栓滑槽可调整联接长度的斜支板(19)呈三角形联接,并通过斜支板(19)调整主传动系链条张紧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景祥
申请(专利权)人:田景祥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23[中国|黑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