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后调整迫紧定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81260 阅读:1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前后调整迫紧定位装置,包括一具有至少一迫紧接触面的固定滑轨部及一可在该固定滑轨部上前后滑移的滑动部。滑动部包括固定框部、手控凸轮组件及迫紧滑块,固定框部至少具有一对轴孔、一第一斜导引面及一容纳空间;手控凸轮组件至少包括一可转动地枢接于轴孔的中心轴部、一由中心轴部带动的凸轮部及一与中心轴部相连的手控部;迫紧滑块至少包括一接触凸轮部的顶入面、一可在该第一斜导引面上滑移的第二斜导引面及一顶出面,所述顶出面迫紧抵压于该迫紧接触面接触以固定滑动部或与迫紧接触面脱离而释放滑动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固定滑轨部与滑动部为面对面接触,迫紧效果好,且与凸轮间接接触,可提高凸轮寿命,还可进行无段式调整。(*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运动器材调节定位结构,特别是指一种前后调整迫紧定位装置
技术介绍
如图1及图2所示,现有的一种前后调整定位装置是将运动器材的座椅91连结于一滑动部81上,通过滑动部81在一固定滑轨部71上滑移,达到前后调整运动器材的座椅91并将其定位的功能。现有前后调整定位装置产生以下缺陷:1、线对面接触的迫紧效果差。现有调整定位装置也有以凸轮的凸点(或轮廓上的预定点)迫紧于定位面的设计(为常见结构,图未示出),这样的方式,由外侧看起来是“点对面”的迫紧结构,定位效果差。纵使因凸轮具预定宽度,实际上定位的凸点(或轮廓上的预定点)形成“线对面”的定位方式,所能产生的迫紧效果仍有一定的限度,迫紧效果差。2、直接接触方式降低凸轮寿命。现有装置以凸轮的凸点直接迫紧于定位面的迫紧式结构(为常见结构,图未示出),仅仅借助于凸轮的凸点作为定位的依据,一段时间使用下来,凸轮的接触点由于受力集中,较易磨损而略为变形,将逐渐失去定位的作用,降低凸轮寿命。3、无法依实际需要作无段式调整。如图1及图2所示,现有滑动部81设置至少一个手控部82,该手控部82向固定滑轨部71伸出固定件821,以固定件821固定(螺锁或插入)于固定滑轨部71的其中一定位孔72,这样的设计,即使定位孔72的数量再多,孔与孔之间仍必需有预定间距,而无法达到依需要作“无段式”调整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前后调整迫紧定位装置,其迫紧定位效果好。本技术另一个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前后调整迫紧定位装-->置,其凸轮寿命长。本技术又一个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前后调整迫紧定位装置,其可依实际需要作无段式调整。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前后调整迫紧定位装置,包括一固定滑轨部及一可在该固定滑轨部上前后滑移的滑动部。该固定滑轨部具有至少一迫紧接触面;该滑动部包括一固定框部、一手控凸轮组件及一迫紧滑块,所述固定框部至少具有一对轴孔、一第一斜导引面及一容纳空间;所述手控凸轮组件至少包括一可转动地枢接于轴孔的中心轴部、一由中心轴部带动的凸轮部及一与中心轴部相连的手控部;所述迫紧滑块至少包括一接触凸轮部的顶入面、一可在该第一斜导引面上滑移的第二斜导引面及一顶出面,所述顶出面迫紧抵压于该迫紧接触面接触以固定滑动部或者与该迫紧接触面脱离而释放滑动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面对面接触的迫紧效果好。本技术的迫紧滑块的顶出面是一个矩形平面,一般是数厘米乘数厘米的大小,所以,本技术设计借助于简单的楔型机构顶推迫紧滑块,当其顶出面迫紧于该迫紧接触面,是“面对面”的迫紧接触,使该滑动部(也可以说是运动器材的座椅)牢固的定位于该固定滑轨部的迫紧接触面上,迫紧效果好。2、间接接触方式可提高凸轮寿命。迫紧滑块成本较低,本技术以凸轮顶推迫紧滑块,再以迫紧滑块去迫紧固定滑轨部,长时间使用下,即使迫紧滑块损耗,也只要更换较廉价的迫紧滑块即可,但却可提高较昂贵的凸轮的寿命。3、可依实际需要作无段式调整。本技术以凸轮顶推迫紧滑块,再以迫紧滑块“面对面”迫紧固定滑轨部的迫紧接触面,所以,滑动部可以“无段式”调整移动至固定滑轨部上的任意位置。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附图说明图1现有结构的实施方式示意图。图2是图1的部分结构的剖面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图4是图3所示本技术的部分结构的放大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部分结构的动作前的剖面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的部分结构的动作后的剖面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的第四实施方式的一个示意图。图10是本技术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另一个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3至图5所示,是本技术第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前后调整迫紧定位装置,包括一固定滑轨部10及一滑动部20。其中,所述固定滑轨部至少具有一迫紧接触面11。所述滑动部20可在该固定滑轨部10上前后滑移,该滑动部20至少具有一固定框部21、一手控凸轮组件22、一迫紧滑块23。其中所述固定框部21具有一对轴孔211、一第一斜导引面212及一容纳空间213;所述手控凸轮组件22具有一手控部221、一中心轴部222及一凸轮部223,该中心轴部222枢接于该对轴孔211而可转动;所述迫紧滑块23具有一第二斜导引面231、一顶入面232及一顶出面233,该第二斜导引面231可在该第一斜导引面212上滑移,该顶入面232接触该凸轮部223,该顶出面233接触该迫紧接触面11。这样,该手控部221旋动该中心轴部222,该中心轴部222带动该凸轮部223,该凸轮部223顶推该顶入面232,迫使该迫紧滑块23停留于该第一斜导引面212上的预定位置,使该顶出面233对该迫紧接触面11产生/降低一预定的迫紧力,进而能固定/释放该滑动部20。如此即构成本技术的前后调整迫紧定位装置。在具体应用上,该滑动部20可连接至一运动器材的座椅91(如图3所示,也可以适用于所有线性移动的座椅),假设该迫紧滑块23的顶出面233接触(如图5所示,但并未顶推,当然也可以是不接触)该固定滑轨部10的迫紧接触面11,该顶入面232接触该手控凸轮组件22的凸轮部223的第一凸点部P1,并与该中心轴部222保持一第一距离L1,此时该滑动部20(也可以说是该运动器材的座椅91)可于该固定滑轨部10上滑移至任意预定位置。当滑动部20滑动至固定滑轨部10的预定位置,转动手控部221(如图6所-->示),该手控部221带动中心轴部222,该中心轴部222连动该凸轮部223,该凸轮部223从原本的第一凸点部P1转动到以一第二凸点部P2顶推该迫紧滑块23的顶入面232,使该迫紧滑块23以其第二斜导引面231于该固定框部21的第一斜导引面212上移动,该顶入面232与该中心轴部222从该第一距离L1增加到一第二距离L2。该迫紧滑块23的顶出面233朝该固定滑轨部10的迫紧接触面11迫紧,该运动器材的座椅91即被固定于该固定滑轨部10的预定位置上。图7所示是本技术第二实施方式,其主要是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固定框部21的第一斜导引面212上开设一导槽部214,且迫紧滑块23的第二斜导引面231朝该导槽部214伸出一导销部234,由该导槽部214导引导销部234,使迫紧滑块23的第二斜导引面231在固定框部21的第一斜导引面212上直线滑动。参阅图8,是本技术的第三实施方式,其以第二实施方式的结构为基础,在该导销部234伸出该导槽部214(或至少与该导槽部214平行)后,在该导销部234的末端固定一限制片235,如此设计后,即使该固定框部21未组装前有颠倒置放的情况(例如运送时,可能以上下颠倒的迭置较省空间);该迫紧滑块23也不会掉出该固定框部21。如图4~图6所示,本技术的迫紧滑块23进一步又包括一受力面236,于该受力面236与该固定框部21的容纳空间213之间,设置一强制复位弹性组件30,该强制复位弹性组件30保持将该迫紧滑块23推往该凸轮部223的方向。如图9所示,是本技术的第四实施方式,该迫紧滑块23内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前后调整迫紧定位装置,包括一固定滑轨部及一可在该固定滑轨部上前后滑移的滑动部,其特征在于:该固定滑轨部具有至少一迫紧接触面;该滑动部包括一固定框部、一手控凸轮组件及一迫紧滑块,所述固定框部至少具有一对轴孔、一第一斜导引面及一容纳空间;所述手控凸轮组件至少包括一可转动地枢接于轴孔的中心轴部、一由中心轴部带动的凸轮部及一与中心轴部相连的手控部;所述迫紧滑块至少包括一接触凸轮部的顶入面、一可在该第一斜导引面上滑移的第二斜导引面及一顶出面,所述顶出面迫紧抵压于该迫紧接触面接触以固定滑动部或者与该迫紧接触面脱离而释放滑动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前后调整迫紧定位装置,包括一固定滑轨部及一可在该固定滑轨部上前后滑移的滑动部,其特征在于:该固定滑轨部具有至少一迫紧接触面;该滑动部包括一固定框部、一手控凸轮组件及一迫紧滑块,所述固定框部至少具有一对轴孔、一第一斜导引面及一容纳空间;所述手控凸轮组件至少包括一可转动地枢接于轴孔的中心轴部、一由中心轴部带动的凸轮部及一与中心轴部相连的手控部;所述迫紧滑块至少包括一接触凸轮部的顶入面、一可在该第一斜导引面上滑移的第二斜导引面及一顶出面,所述顶出面迫紧抵压于该迫紧接触面接触以固定滑动部或者与该迫紧接触面脱离而释放滑动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后调整迫紧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滑动部连接至一线性移动的座椅上。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后调整迫紧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凸轮部上至少具有一第一凸点部及一第二凸点部,当该第一凸点部接触该顶入面,该顶入面与该中心轴部保持一第一距离,且该顶出面接触该固定滑轨部的迫紧接触面;当该第二凸点部接触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学湖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信隆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