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立体车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725664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9-19 01: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电动汽车立体车库,包括框架,安装于所述框架内的至少一个载车板,所述框架与每一所述载车板之间均设有无线充电装置,所述无线充电装置包括原边线圈、副边线圈、及充电接头,所述原边线圈安装于所述框架,所述副边线圈设于所述载车板,所述充电接头装设于所述载车板并与所述副边线圈电性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电动汽车立体车库的载车板移动过程中不会拖拽供电线缆,本电动汽车立体车库的安全性较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立体车库
,特别涉及一种具有充电功能的电动汽车立体车库
技术介绍
随着电动汽车的日趋普及,电动汽车的充电问题成为电动汽车普及过程中面临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由于电池技术的限制,电动汽车充电时间依然较长,这就决定了所有的电动汽车停车位都需要安装充电设施,以方便电动汽车充电及随时补电。对于升降横移式立体车库,由于载车板需要上下、左右移动,车板上的供电线随载车板一起移动。供电线的频繁移动极易造成线缆的缠绕、磨损,存在较大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动汽车立体车库,旨在实现电动汽车立体车库的载车板与框架之间无供电线缆连接,以提高电动汽车立体车库的安全性。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的电动汽车立体车库,包括框架,安装于所述框架内的至少一个载车板,所述框架与每一所述载车板之间均设有无线充电装置,所述无线充电装置包括原边线圈、副边线圈、及充电接头,所述原边线圈安装于所述框架,所述副边线圈设于所述载车板,所述充电接头装设于所述载车板并与所述副边线圈电性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框架包括多根立柱和多根横梁,所述原边线圈装设于所述立柱,所述副边线圈设于所述载车板的一端,当所述载车板到达所述框架内的预设位置时,所述原边线圈与所述副边线圈耦合。进一步地,所述无线充电装置还包括机柜、及功率拾取控制装置,所述机柜设于所述框架外部用于将市电接入所述原边线圈,所述功率拾取控制装 置安装于所述载车板用于整流所述副边线圈接收到的交流电,所述机柜与所述原边线圈之间设有第一连接线缆,所述第一连接线缆。进一步地,所述载车板包括板体、两对称凸设于所述板体两侧的第一挡边、及连接两所述第一挡边同一端部的第二挡边,所述副边线圈及功率拾取控制装置安装于所述第二挡边,所述充电接头设于一所述第一挡边。进一步地,所述功率拾取控制装置与所述充电接头之间均设有第二连接线缆,所述第二连接线缆设于所述第一挡边和第二挡边的上表面。进一步地,所述载车板设有多个,多个所述载车板于所述框架内排列有多层,当每一所述载车板处于预设位置时,将设于顶层的载车板的数量设为N,则顶层以下每一层的载车板数量为N-1,其中N≥2。进一步地,设于所述框架内底层的载车板设有行走轮,所述行走轮安装于所述板体。进一步地,设于底层上方的载车板连接有升降链条,所述升降链条连接所述横梁和第一挡边,所述框架上设置有驱动底层上方的所述载车板进行升降横移的驱动系统。进一步地,所述充电接头设有交流充电接口或直流充电接口。本技术技术方案通过在框架与载车板之间设置无线充电装置,并将所述无线充电装置的副边线圈及充电接头集合于所述载车板上,当载车板移动,使得所述副边线圈与安装于所述框架上的原边线圈正对时,即可将外部电流隔空传递到载车板的充电接头,使得所述载车板在移动过程中不会拖拽供电线缆,提高了本电动汽车立体车库的安全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电动汽车立体车库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电动汽车立体车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电动汽车立体车库的一个载车板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 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另外,在本技术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技术提出一种电动汽车立体车库。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电动汽车立体车库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电动汽车立体车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电动汽车立体车库的一个载车板的结构示意图。请结合参照图1至图3,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该电动汽车立体车库包括框架100,安装于所述框架100内的至少一个载车板300,所述框架100与每一所述载车板300之间均设有无线充电装置(未标示),所述无线充电装置包括原边线圈210、副边线圈220、及充电接头230,所述原边线圈210安装于所述框架100,所述副边线圈220设于所述载车板300,所述充电接头230装设于所述载车板300并与所述副边线圈220电性连接。所述框架100可为较高强度合金材料制成。所述充电接头230设有交流充电接口(未标示)或直流充电接口(未标示),所述载车板300上还安装有连接所述充电接头230的充电枪(未图示),可以理解的,所述电动汽车还设有充电插口,电动汽车停放于载车板300上时,所述充电枪一端连接所述充电接头230,另一端连接所述电动汽车的充电插口即可对电动汽车进行直流或者交流充电。本技术技术方案通过在框架100与载车板300之间设置无线充电装置,并将所述无线充电装置的副边线圈220及充电接头230集合于所述载车板300上,当载车板300移动,使得所述副边线圈220与安装于所述框架100上的原边线圈210正对时,即可将外部电流隔空传递到安装于载车板300的 充电接头230,使得所述载车板300在移动过程中不会拖拽供电线缆,提高了本电动汽车立体车库的安全性。具体地,所述框架100包括多根立柱110和多根横梁120,所述原边线圈210装设于所述立柱110,所述副边线圈220设于所述载车板300的一端,当载车板300移动到所述框架100内预设位置后,所述原边线圈210与所述副边线圈220耦合。本实施例将所述副边线圈220设于载车板300的一端,将所述原边线圈210设于所述框架100的立柱110,所述原边线圈210和所述副边线圈220于所述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动汽车立体车库,包括框架,安装于所述框架内的至少一个载车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与每一所述载车板之间均设有无线充电装置,所述无线充电装置包括原边线圈、副边线圈、及充电接头,所述原边线圈安装于所述框架,所述副边线圈设于所述载车板,所述充电接头装设于所述载车板并与所述副边线圈电性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汽车立体车库,包括框架,安装于所述框架内的至少一个载车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与每一所述载车板之间均设有无线充电装置,所述无线充电装置包括原边线圈、副边线圈、及充电接头,所述原边线圈安装于所述框架,所述副边线圈设于所述载车板,所述充电接头装设于所述载车板并与所述副边线圈电性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汽车立体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包括多根立柱和多根横梁,所述原边线圈装设于所述立柱,所述副边线圈设于所述载车板的一端,当所述载车板到达所述框架内的预设位置时,所述原边线圈与所述副边线圈耦合。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汽车立体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电装置还包括机柜、及功率拾取控制装置,所述机柜设于所述框架外部用于将市电接入所述原边线圈,所述功率拾取控制装置安装于所述载车板,所述机柜与所述原边线圈之间设有第一连接线缆。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汽车立体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载车板包括板体、两对称凸设于所述板体两侧的第一挡边、及连接两所述第一挡边同一端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海洲赵勇梁明刘宇晓张为丰
申请(专利权)人:中兴新能源汽车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