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客车模块化前悬梁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717855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9-17 17: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客车模块化前悬梁结构,包括从前向后依次设置的前悬前截面梁总成、连接纵梁总成和前悬后截面梁总成。前悬前截面梁总成的中段安装有上推力座总成,底部安装有下推力座总成。连接纵梁总成包括对称设置的左连接纵梁总成和右连接纵梁总成。左连接纵梁总成的左侧安装有左气囊支架总成。右连接纵梁总成的右侧安装有右气囊支架总成。左连接纵梁总成的中段上端和右连接纵梁总成的中段上端之间连接有中部加强梁总成。左连接纵梁总成的中段下端和右连接纵梁总成的中段下端之间连接有横向推力座支架总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通用化强度高、劳动强度低、生产周期短、空间利用率高等特点,且满足客车轻量化的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客车
,具体涉及一种客车模块化前悬梁结构
技术介绍
全承载客车由于其结构强度、被动安全性好的特点,在现在的高端大型客车上被广泛采用。由于全承载客车骨架是一种整体桁架式闭环结构,其主体是由大量的小矩形管焊接而成,因此,全承载客车也有焊接劳动强度高、工作量大、焊接精度需要各种工装保证的困难。而在一辆客车骨架上,焊接难度最大、精度要求最高的也就是前后悬架结构。对于配备相同前悬挂而不同的客车上,由于其全承载整体式的设计特点,其前悬段也不相同,也需要不同的工装保证,增加了客车制造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客车模块化前悬梁结构,该模块化前悬梁结构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具有通用化强度高、劳动强度低、生产周期短、空间利用率高等特点,且满足客车轻量化的要求。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客车模块化前悬梁结构,包括从前向后依次设置的前悬前截面梁总成、连接纵梁总成和前悬后截面梁总成;所述前悬前截面梁总成的中段安装有上推力座总成,前悬前截面梁总成的底部安装有下推力座总成;所述连接纵梁总成包括对称设置的左连接纵梁总成和右连接纵梁总成;所述左连接纵梁总成的左侧安装有左气囊支架总成;所述右连接纵梁总成的右侧安装有右气囊支架总成;所述左连接纵梁总成的中段上端和所述右连接纵梁总成的中段上端之间连接有中部加强梁总成;所述左连接纵梁总成的中段下端和所述右连接纵梁总成的中段下端之间连接有横向推力座支架总成。进一步的,所述前悬前截面梁总成包括自上向下依次设置的第一上横梁与 第一下横梁、自左向右依次设置在第一上横梁与第一下横梁之间的第一左立柱与第一右立柱、对称设置在第一上横梁与第一下横梁之间的第一左斜撑与第一右斜撑、交叉设置在第一左立柱与第一右立柱之间的第一加强斜撑与第二加强斜撑、设置在第一左斜撑与第一下横梁之间的第一左连接立柱以及设置在第一右斜撑与第一下横梁之间的第一右连接立柱。所述第一左斜撑,其上端连接在所述第一上横梁与所述第一左立柱左侧的连接处上,其下端连接在所述第一下横梁的左端;所述第一右斜撑,其上端连接在所述第一上横梁与所述第一右立柱的连接处上,其下端连接在所述第一下横梁的右端;所述第一加强斜撑,其上端连接在所述第一上横梁与所述第一左立柱右侧的连接处上,其下端连接在所述第一下横梁与所述第一右立柱左侧的连接处上;所述第二加强斜撑,其上端连接在所述第一上横梁与所述第一右立柱左侧的连接处上,其下端连接在所述第一下横梁与所述第一左立柱右侧的连接处上。进一步的,所述左连接纵梁总成和右连接纵梁总成的结构相同,均包括冲压成型的钢板冲压件以及安装在钢板冲压件上的若干个第一加强筋板;所述钢板冲压件的底部设有用于避让前桥的凹槽;所述钢板冲压件的顶部和底部均设有加强翻边;所述钢板冲压件上开设有横向稳定杆装配孔和若干个第一轻量化通孔。进一步的,所述左气囊支架总成和右气囊支架总成对称设置,且二者的结构相同,均包括气囊支架板、分别连接在所述气囊支架板前后两端的前立板与后立板、安装在所述后立板后侧的减震器支架板以及连接在所述后立板与所述减震器支架板之间的减震器侧立板;所述气囊支架板上开设有气囊管路连接孔;所述减震器支架板上开设有减震器安装孔;所述前立板和后立板上均开设有若干个第二轻量化通孔。所述后立板包括依次折弯相连的第一后立板、第二后立板和第三后立板;且所述第一后立板和第三后立板分别位于所述第二后立板的前后两端;所述减震器侧立板的前侧面连接在所述第二后立板的后侧面;所述左气囊支架总成的减震器侧立板的右侧面连接在左气囊支架总成的减震器支架板的左侧面上;所述右气囊支架总成的减震器侧立面的左侧面连接在左气囊支架总成的减震器 支架板的右侧面上。所述气囊支架板的顶部设有若干个第二加强筋板;所述气囊支架板的底部设有方筋板;所述第二加强筋板包括在所述气囊支架板顶部呈三叉星形分布的第一加强筋部、第二加强筋部和第三加强筋部;所述方筋板位于所述第二加强筋部的下方。所述左气囊支架总成的前立板和后立板的左端均设有左斜切缺口,且该前立板和后立板在所述左斜切缺口的右端的底部均设有左水平连接部;所述右气囊支架总成的前立板和后立板的右端均设有右斜切缺口,且该前立板和后立板在所述右斜切缺口的左端的底部设有右水平连接部。进一步的,所述中部加强梁总成包括X型支撑梁、安装在X型支撑梁顶部的顶部支撑梁以及对称设置在顶部支撑梁左右两端的左加强板与右加强板;所述X型支撑梁包括交叉设置的第一支撑梁和第二支撑梁;所述左加强板和右加强板的结构相同,均报三角形的加强板主体以及开设在加强板主体上的若干塞焊圆孔。进一步的,所述横向推力座支架总成包括U型梁、嵌入安装在所述U型梁内左端的横向推力座以及安装在所述U型梁顶部左右两端的左加强角与右加强角;所述U型梁开口向下,且该U型梁包括顶部连接板以及对称设置在顶部连接板前后两端的前连接板和后连接板;所述前连接板和所述后连接板的下端均设有下斜切缺口;所述横向推力座为开口向下的U型铸件,且该U型铸件包括铸件主体、开设在铸件主体中段下端的安装槽以及开设在铸件主体上的安装通孔;所述左加强角和右加强角对称设置,且二者结构相同,均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直角三角形状的加强板以及连接在两个加强板之间的中间连接板。进一步的,所述前悬后截面梁总成包括自上向下依次设置的第二上横梁与第二下横梁、自左向右依次设置在第二上横梁与第二下横梁之间的第二左立柱与第二右立柱、对称设置在第二上横梁与第二下横梁之间的第二左斜撑与第二右斜撑以及交叉设置在第二左立柱与第二右立柱之间的第三加强斜撑与第四加强斜撑。所述第二左斜撑,其上端连接在所述第二上横梁与所述第二左立柱左侧的 连接处上,其下端连接在所述第二下横梁的左端;所述第二右斜撑,其上端连接在所述第二上横梁与所述第二右立柱的连接处上,其下端连接在所述第二下横梁的右端;所述第三加强斜撑,其上端连接在所述第二上横梁与所述第二左立柱右侧的连接处上,其下端连接在所述第二下横梁与所述第二右立柱左侧的连接处上;所述第四加强斜撑,其上端连接在所述第二上横梁与所述第二右立柱左侧的连接处上,其下端连接在所述第二下横梁与所述第二左立柱右侧的连接处上。进一步的,所述上推力座总成包括对称设置的左上推力座总成和右上推力座总成;所述左上推力座总成的左右两端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一左连接立柱与所述第一左立柱上;所述右上推力座总成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一右立柱与所述第一右连接立柱上。所述左上推力座总成和右上推力座总成的结构相同,均包括从左向右依次设置的第一上推力座体与第二上推力座体、连接在第一上推力座体与第二上推力座体之间的第一横向加强连接板、设置在第一上推力座体左侧的第一横向固定连接板、设置在第二上推力座体右侧的第二横向固定连接板以及设置在第一上推力座体与第二上推力座体前侧的纵向加强连接板;所述第一上推力座体和第二上推力座体对称设置,且二者结构相同,均包括圆柱形的第一座体以及开设在第一座体中间的第一安装通孔;所述纵向加强连接板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安装通孔相连通的通孔;所述第一横向加强连接板的端部与所述第一座体的中前端相连,且所述第一横向加强连接板端部的上下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圆弧过渡部;所述第一横向固定连接板的左端和所述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客车模块化前悬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从前向后依次设置的前悬前截面梁总成、连接纵梁总成和前悬后截面梁总成;所述前悬前截面梁总成的中段安装有上推力座总成,前悬前截面梁总成的底部安装有下推力座总成;所述连接纵梁总成包括对称设置的左连接纵梁总成和右连接纵梁总成;所述左连接纵梁总成的左侧安装有左气囊支架总成;所述右连接纵梁总成的右侧安装有右气囊支架总成;所述左连接纵梁总成的中段上端和所述右连接纵梁总成的中段上端之间连接有中部加强梁总成;所述左连接纵梁总成的中段下端和所述右连接纵梁总成的中段下端之间连接有横向推力座支架总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客车模块化前悬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从前向后依次设置的前悬前截面梁总成、连接纵梁总成和前悬后截面梁总成;所述前悬前截面梁总成的中段安装有上推力座总成,前悬前截面梁总成的底部安装有下推力座总成;所述连接纵梁总成包括对称设置的左连接纵梁总成和右连接纵梁总成;所述左连接纵梁总成的左侧安装有左气囊支架总成;所述右连接纵梁总成的右侧安装有右气囊支架总成;所述左连接纵梁总成的中段上端和所述右连接纵梁总成的中段上端之间连接有中部加强梁总成;所述左连接纵梁总成的中段下端和所述右连接纵梁总成的中段下端之间连接有横向推力座支架总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客车模块化前悬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悬前截面梁总成包括自上向下依次设置的第一上横梁与第一下横梁、自左向右依次设置在第一上横梁与第一下横梁之间的第一左立柱与第一右立柱、对称设置在第一上横梁与第一下横梁之间的第一左斜撑与第一右斜撑、交叉设置在第一左立柱与第一右立柱之间的第一加强斜撑与第二加强斜撑、设置在第一左斜撑与第一下横梁之间的第一左连接立柱以及设置在第一右斜撑与第一下横梁之间的第一右连接立柱;所述第一左斜撑,其上端连接在所述第一上横梁与所述第一左立柱左侧的连接处上,其下端连接在所述第一下横梁的左端;所述第一右斜撑,其上端连接在所述第一上横梁与所述第一右立柱的连接处上,其下端连接在所述第一下横梁的右端;所述第一加强斜撑,其上端连接在所述第一上横梁与所述第一左立柱右侧的连接处上,其下端连接在所述第一下横梁与所述第一右立柱左侧的连接处上;所述第二加强斜撑,其上端连接在所述第一上横梁与所述第一右立柱左侧的连接处上,其下端连接在所述第一下横梁与所述第一左立柱右侧的连接处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客车模块化前悬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连接纵梁总成和右连接纵梁总成的结构相同,均包括冲压成型的钢板冲压件以及安装在钢板冲压件上的若干个第一加强筋板;所述钢板冲压件的底部设有用于避让前桥的凹槽;所述钢板冲压件的顶部和底部均设有加强翻边;所述钢板冲压件上开设有横向稳定杆装配孔和若干个第一轻量化通孔。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客车模块化前悬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气囊支架总成和右气囊支架总成对称设置,且二者的结构相同,均包括气囊支架板、分别连接在所述气囊支架板前后两端的前立板与后立板、安装在所述后立板后侧的减震器支架板以及连接在所述后立板与所述减震器支架板之间的减震器侧立板;所述气囊支架板上开设有气囊管路连接孔;所述减震器支架板上开设有减震器安装孔;所述前立板和后立板上均开设有若干个第二轻量化通孔;所述后立板包括依次折弯相连的第一后立板、第二后立板和第三后立板;且所述第一后立板和第三后立板分别位于所述第二后立板的前后两端;所述减震器侧立板的前侧面连接在所述第二后立板的后侧面;所述左气囊支架总成的减震器侧立板的右侧面连接在左气囊支架总成的减震器支架板的左侧面上;所述右气囊支架总成的减震器侧立面的左侧面连接在左气囊支架总成的减震器支架板的右侧面上;所述气囊支架板的顶部设有若干个第二加强筋板;所述气囊支架板的底部设有方筋板;所述第二加强筋板包括在所述气囊支架板顶部呈三叉星形分布的第一加强筋部、第二加强筋部和第三加强筋部;所述方筋板位于所述第二加强筋部的下方;所述左气囊支架总成的前立板和后立板的左端均设有左斜切缺口,且该前立板和后立板在所述左斜切缺口的右端的底部均设有左水平连接部;所述右气囊支架总成的前立板和后立板的右端均设有右斜切缺口,且该前立板和后立板在所述右斜切缺口的左端的底部设有右水平连接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客车模块化前悬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部加强梁总成包括X型支撑梁、安装在X型支撑梁顶部的顶部支撑梁以及对称设置在顶部支撑梁左右两端的左加强板与右加强板;所述X型支撑梁包括交叉设置的第一支撑梁和第二支撑梁;所述左加强板和右加强板的结构相同,均报三角形的加强板主体以及开设在加强板主体上的若干塞焊圆孔。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客车模块化前悬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成林王华杨宏波王孝来刘有建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安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