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斜导柱的注塑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702207 阅读:1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9-11 15: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带斜导柱的注塑模具,属于注塑模具技术领域,包括上模盖、动模板、动模仁、定模板、承接板、模脚和底座;动模仁设于动模板和定模板的内部,并且与动模板的接触面为倾斜面;动模仁上设有滑轨;定模板上设有与滑轨相配合的滑槽;动模板的内部设有斜导柱;斜导柱左右对称分布,并且贯穿于动模仁内部;所述上顶针板的内部设有模板顶针、导向柱和产品顶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通过滑轨、滑槽的配合,以及斜导柱的导向,保证了产品在顶出开模过程中的稳定,保证加工质量及生产效率;同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具有生产效率高、节约成本、易使用、易推广等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注塑模具
,具体为一种带斜导柱的注塑模具
技术介绍
注塑模具是一种生产塑胶制品的工具;也是赋予塑胶制品完整结构和精确尺寸的工具。注塑成型是批量生产某些形状复杂部件时用到的一种加工方法。具体指将受热融化的材料由高压射入模腔,经冷却固化后,得到成形品。模具的结构虽然由于塑料品种和性能、塑料制品的形状和结构以及注射机的类型等不同而可能千变万化,但是基本结构是一致的;通常注塑模具由动模和定模两部分组成,动模安装在注射成型机的移动模板上,定模安装在注射成型机的固定模板上。在注射成型时动模与定模闭合构成浇注系统和型腔,开模时动模和定模分离以便取出塑料制品。为了减少繁重的模具设计和制造工作量,注塑模大多采用了标准模架。目前,注塑成型模具生产中,特别是针对一些具有向内倒扣、尺寸较小的部件的注塑成型,模具的脱出机构直接影响成型的质量及模具使用的难易程度。对于斜导柱分型结构,开模和分型同步进行,可集成到整个开模步骤过程中。但是,通常的带斜导柱的注塑模具,往往需要通过固定机构将斜导柱定位固定,增加了模具的安装定位周期,结构复杂,并且斜导柱往往需要双向同步运动才能实现产品的开模,这就造成了在开模过程中不稳定因素的存在,很容易对产品造成影响,直接影响到了产品的加工尺寸精度,降低了产品的注塑成型效率和质量,增加了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的目的:为了克服以上不足,本技术公开一种带斜导柱的注塑模具,具有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产品加工效率高等优点。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带斜导柱的注塑模具,包括上模盖、动模板、动模仁、定模板和底座;所述动模板固定设于上模盖的底部;所述定模板设于动模板的下方;所述动模仁设于动模板和定模板的内部,并且与动模板的接触面为倾斜面;所述动模仁上设有滑轨;所述定模板上设有与滑轨相配合的滑槽;所述定模板的底部设有承接板;所述承接板通过位于其底部两侧的模脚固定设于底座上;所述动模板的内部设有斜导柱;所述斜导柱左右对称分布,并且贯穿于动模仁内部;所述模脚之间设有位于底座上方的下顶针板;所述下顶针板的上方设有上顶针板;所述上顶针板的内部设有模板顶针、导向柱和产品顶针;所述定模板和承接板内部分别设有与模板顶针、导向柱和产品顶针对应的贯通孔。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带斜导柱的注塑模具,所述的动模仁通过固定在动模板上的斜导柱进行导向,在产品的顶出过程中,沿倾斜面方向移动,同时,通过滑轨与滑槽的配合,实现产品的开模过程,将产品的顶出与开模过程同步进行,缩短了加工周期,同时,通过滑槽与滑轨的配合,保证了脱模过程中动模仁的稳定,不会出现晃动现象,保证产品开模的稳定性,保证加工质量;同时,上顶针板上设置导向柱,进一步保证顶出过程的稳定;另外,采用模板顶针与产品顶针分开设计的方案,保证产品顶出与开模过程的有序进行,避免干涉现象,具有很大的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地,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带斜导柱的注塑模具,所述的动模仁由结构相同的两部分对接而成;所述动模仁内部设有与产品顶针数量相同的模穴;所述模穴与产品顶针上下对应设置。动模仁由相同的两部分对接而成,分别由对称的斜导柱进行导向,实现产品的开模过程;同时,动模仁内部设有多个模穴,可实现多个产品的同步注塑成型,提高了生产效率。进一步地,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带斜导柱的注塑模具,所述的定模板和承接板上设有与斜导柱相对应的避让缺口。避免干涉现象,保证模塑运动的顺利完成。进一步地,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带斜导柱的注塑模具,所述的斜导柱呈“T”型。代替传统的螺栓固定连接,简化了结构,缩短了安装周期,提高了产品的竞争力。进一步地,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带斜导柱的注塑模具,所述的上模盖和动模板的中部设有与导向柱对应的贯通的透气孔。进一步地,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带斜导柱的注塑模具,所述动模仁与动模板的倾斜面的角度与斜导柱的倾斜角度一致,均为30度~45度。进一步地,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带斜导柱的注塑模具,所述的模板顶针设有四根,对称分布在上顶针板的前后两侧。通过四根模板顶针同步进行顶出,保证了产品的顶出过程的高度稳定性,提高了产品的生产质量。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带斜导柱的注塑模具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带斜导柱的注塑模具,所述的动模仁通过固定在动模板上的斜导柱进行导向,在产品的顶出过程中,沿倾斜面方向移动,同时,通过滑轨与滑槽的配合,实现产品的开模过程,将产品的顶出与开模过程同步进行,缩短了加工周期,同时,通过滑槽与滑轨的配合,保证了脱模过程中动模仁的稳定,不会出现晃动现象,保证产品开模的稳定性,保证加工质量;同时,上顶针板上设置导向柱,进一步保证顶出过程的稳定;另外,采用模板顶针与产品顶针分开设计的方案,保证产品顶出与开模过程的有序进行,避免干涉现象,并且以“T”型斜导柱代替传统的螺栓固定斜导柱的方案,使得产品的结构简单,减少了模具在组装过程中的时间。同时本技术还具有产品注塑效率高,一次可同时生产多个产品,生产效率高、节约成本、易使用、易推广等特点,具有很大的市场竞争力。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带斜导柱的注塑模具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带斜导柱的注塑模具的横向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带斜导柱的注塑模具的纵向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带斜导柱的注塑模具的侧视图;图中:1-上模盖、2-动模板、3-动模仁、4-斜导柱、5-定模板、6-承接板、7-底座、8-模脚、9-上顶针板、10-下顶针板、11-模板顶针、12-导向柱、13-产品顶针、14-滑轨、15-滑槽、16-模穴、17-透气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描述,本实施例只限于说明本技术,并不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实施例1: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带斜导柱的注塑模具,如图1~图4所示,包括上模盖1、动模板2、动模仁3、定模板5和底座7;所述动模板2固定设于上模盖1的底部;所述定模板5设于动模板2的下方;所述动模仁3由结构相同的两部分对接而成;所述动模仁3内部设有与产品顶针13数量相同的模穴16;所述模穴16与产品顶针13上下对应设置;所述动模仁3设于动模板2和定模板5的内部,并且与动模板2的接触面为倾斜面;所述动模仁3上设有滑轨14;所述定模板5上设有与滑轨14相配合的滑槽15;所述定模板5的底部设有承接板6;所述承接板6通过位于其底部两侧的模脚8固定设于底座7上;所述动模板2的内部设有斜导柱4;所述斜导柱4左右对称分布,并且贯穿于动模仁3内部;所述模脚8之间设有位于底座7上方的下顶针板10;所述下顶针板10的上方设有上顶针板9;所述上顶针板9的内部设有模板顶针11、导向柱12和产品顶针13;所述定模板5和承接板6内部分别设有与模板顶针11、导向柱12和产品顶针13对应的贯通孔。所述定模板5和承接板6上设有与斜导柱4相对应的避让缺口。优选地,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带斜导柱的注塑模具,如图2所示,斜导柱4呈“T”型,代替传统的螺栓固定,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优选地,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带斜导柱的注塑模具,如图1、图2所示,上模盖1和动模板2的中部设有与导向柱12对应的贯通的透气孔17;动模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斜导柱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盖(1)、动模板(2)、动模仁(3)、定模板(5)和底座(7);所述动模板(2)固定设于上模盖(1)的底部;所述定模板(5)设于动模板(2)的下方;所述动模仁(3)设于动模板(2)和定模板(5)的内部,并且与动模板(2)的接触面为倾斜面;所述动模仁(3)上设有滑轨(14);所述定模板(5)上设有与滑轨(14)相配合的滑槽(15);所述定模板(5)的底部设有承接板(6);所述承接板(6)通过位于其底部两侧的模脚(8)固定设于底座(7)上;所述动模板(2)的内部设有斜导柱(4);所述斜导柱(4)左右对称分布,并且贯穿于动模仁(3)内部;所述模脚(8)之间设有位于底座(7)上方的下顶针板(10);所述下顶针板(10)的上方设有上顶针板(9);所述上顶针板(9)的内部设有模板顶针(11)、导向柱(12)和产品顶针(13);所述定模板(5)和承接板(6)内部分别设有与模板顶针(11)、导向柱(12)和产品顶针(13)对应的贯通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斜导柱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盖(1)、动模板(2)、动模仁(3)、定模板(5)和底座(7);所述动模板(2)固定设于上模盖(1)的底部;所述定模板(5)设于动模板(2)的下方;所述动模仁(3)设于动模板(2)和定模板(5)的内部,并且与动模板(2)的接触面为倾斜面;所述动模仁(3)上设有滑轨(14);所述定模板(5)上设有与滑轨(14)相配合的滑槽(15);所述定模板(5)的底部设有承接板(6);所述承接板(6)通过位于其底部两侧的模脚(8)固定设于底座(7)上;所述动模板(2)的内部设有斜导柱(4);所述斜导柱(4)左右对称分布,并且贯穿于动模仁(3)内部;所述模脚(8)之间设有位于底座(7)上方的下顶针板(10);所述下顶针板(10)的上方设有上顶针板(9);所述上顶针板(9)的内部设有模板顶针(11)、导向柱(12)和产品顶针(13);所述定模板(5)和承接板(6)内部分别设有与模板顶针(11)、导向柱(12)和产品顶针(13)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三明
申请(专利权)人:太仓市倍益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