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热处理硬化型钢板及其制造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一方面的热处理硬化型钢板以重量%计,包含0.05~0.25%的C、0.5%以下(0除外)的Si、0.1~2.0%的Mn、0.05%以下的P、0.03%以下的S、余量的Fe及其它不可避免的杂质,并且包含90体积%以上的具有第一硬度的马氏体及具有第二硬度的马氏体,作为所述钢板的微细组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热处理硬化型钢板及其制造方法。本专利技术一方面的热处理硬化型钢板以重量%计,包含0.05~0.25%的C、0.5%以下(0除外)的Si、0.1~2.0%的Mn、0.05%以下的P、0.03%以下的S、余量的Fe及其它不可避免的杂质,并且包含90体积%以上的具有第一硬度的马氏体及具有第二硬度的马氏体,作为所述钢板的微细组织。【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强度及延展性优异的热处理硬化型钢板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钢的强度及延展性呈反比例关系,作为获得强度及延展性均优异的钢材的方法, 使用以下现有技术等。 作为代表性的实例,有诸如韩国授权专利公报第0782785号中公开的双相(DP, Dual Phase)钢,或者韩国授权专利公报第0270396号中公开的相变诱发塑性(TRIP, transformation induced plasticity)钢等抑制铁素体、贝氏体、马氏体组织的相含量的 技术,或者韩国授权专利公报第1054773号中公开的利用Mn或Ni等的合金元素来抑制余量 的奥氏体含量的技术。 但是,对于DP钢或TRIP钢,将强度提高至1200MPa以上是有限的,并且抑制余量的 奥氏体含量的技术,也在将强度提高至1200MPa以上的方面有限,而且因高价的合金元素而 存在价格上升的问题。 因此,强烈要求开发一种使高价的合金元素的使用最小化的同时,强度及延展性 优异的钢材。
技术实现思路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欲提供一种热处理硬化型钢板及其制造方法,所述热处理硬化 型钢板通过适当地控制合金组成和热处理条件,从而即使不添加昂贵合金元素,也能够具 有优异的强度和延展性。 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案的热处理钢板,以重量%计,包含0.05~ 0.25%的(:、0.5%以下(0除外)的51、0.1~2.0%的]\111、0.05%以下的?、0.03%以下的5、余 量的Fe及其它不可避免的杂质,并且包含90体积%以上的具有第一硬度的马氏体及具有第 二硬度的马氏体,作为所述钢板的微细组织,并且所述第一硬度比第二硬度具有更大的硬 度值,而且所述第一硬度及第二硬度差与第一硬度的比例满足下述关系式1: (第一硬度-第二硬度)/(第一硬度)*100<30。另外,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方案的热处理硬化型钢板,以重量%计,包含0.05~0.25% 的C、0.5%以下(0除外)的Si、0.1~2.0%的Mn、0.05%以下的P、0.03%以下的S、余量的Fe 及其它不可避免的杂质,并且通过对包含作为微细组织的铁素体及珠光体的钢板进行冷乳 及热处理来制造,所述热处理硬化型钢板的微细组织包含90体积%以上的具有第一硬度的 马氏体及具有第二硬度的马氏体,所述具有第一硬度的马氏体是由热处理前的珠光体及其 邻近区域相变而成,所述具有第二硬度的马氏体是由热处理前的铁素体及其邻近区域相变 而成。另外,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案的热处理硬化型钢板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用30% 以上的压下率,对包含作为微细组织的铁素体(Ferrite)及珠光体(Pearlite)的钢板进行 冷乳,所述钢板以重量%计,包含0.05~0.25%的C、0.5%以下(0除外)的Si、0.1~2.0%的 Mn、0.05%以下的P、0.03%以下的S、余量的Fe及其它不可避免的杂质;将上述经过冷乳的 钢板加热至Ar3~Ar3+500°C的加热温度(T*);以及对上述经过加热的钢板进行冷却,并且 所述加热时的加热速度(V r,°C/sec)满足下述关系式2,所述冷却时的冷却速度(V。,°C/sec) 满足下述关系式3: Vr> (TVllO)2 Vc>(T780)2〇此外,上述技术问题的解决手段中并没有完全列出本专利技术的技术特征。参见下述 具体的实施方式,可以更详细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各种特征及所述特征所带来的优点及效果。 有益效果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案,可以提供一种即使不添加昂贵的合金元素,也具有优 异的强度和延展性的热处理硬化型钢板,所述钢板的抗张强度为1200MPa以上,伸长率为 7%以上。【附图说明】 图1为用电子显微镜所观察到的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案的钢板的热处理前的微细 组织的照片。 图2为用光学显微镜所观察到的符合本专利技术的条件的专利技术例4的热处理后的微细 组织的照片。图3为用光学显微镜所观察到的超过本专利技术的条件比较例5的热处理后的微细组 织的照片。最佳实施方式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本专利技术人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通过使碳含 量最优化,并且适当地控制冷乳及热处理工序,从而形成作为钢板的微细组织的硬度不同 的两种马氏体,因此,即使不添加高昂的合金元素,也能够同时提高钢板的强度及延展性, 从而提出了本专利技术。 以下,对本专利技术一方面的强度和延展性优异的热处理硬化型钢板进行详细说明。 本专利技术中的"热处理"表示冷乳后实施的加热及冷却工序。首先,对本专利技术热处理硬化型钢板的合金组成进行详细的说明。碳(C):0.05 ~0.25 重量 %碳不仅是一种提高钢板强度的必需元素,而且为了确保本专利技术欲实现的马氏体, 有必要适当地添加所述C。当所述C含量少于0.05重量%时,不仅不能获得充分的强度,而且 热处理后难以确保作为钢板的微细组织的90体积%以上的马氏体组织。另一方面,当所述C 含量超过0.25重量%时,会存在钢板的延展性降低的问题,因此,在本专利技术中,优选将所述C 含量控制在〇. 05~0.25重量%。硅(Si):0.5 重量 %(0 除外) Si不仅起到脱氧剂的作用,而且起到提高钢板强度的作用。但是,当所述Si含量超 过0.5重量%时,热乳时会在钢板表面形成氧化皮,从而存在使钢板表面品质降低的问题, 因此,在本专利技术中,优选将所述Si含量控制在0.5重量%以下(0除外)。 锰(Mn):0.1 ~2.0 重量 % Mn不仅能够提高钢的钢度及硬化能,而且与钢的制造工序中不可避免含有的S结 合形成MnS,从而起到防止由S引起的裂纹的作用。在本专利技术中,为了得到这种效果,所述Mn 的含量优选为〇. 1重量%以上。另一方面,当超过2.0重量%时,会存在使钢的韧性降低的问 题,因此,在本专利技术中,优选将Mn的含量控制在0.1~2.0重量%。 磷(P):0.05重量%以下 P作为钢中不可避免的杂质,其偏析到晶界中而成为降低钢的延展性的主要原因 的元素,因此,优选地,尽量将其含量控制在低的范围。理论上,将P的含量控制为〇%为有 利,但是在制造工序中必然会含有磷。因此,重要的是控制上限值。在本专利技术中,将所述P含 量的上限值控制为0.015重量%。 硫(S):0.03重量%以下 S为钢中不可避免的杂质,该元素与Mn反应而形成MnS,从而增加析出物的含量,并 且成为使钢脆化的主要原因,因此,优选地,将其含量尽量控制在低的范围。理论上,将S的 含量限制为〇%为有利,但是在制造工序中必然会含有硫。因此,重要的是控制其上限值。在 本专利技术中,将所述硫含量的上限值控制为0.004重量%。本专利技术的热处理硬化型钢板还可以包含余量的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另一方面, 除上述组成以外,不排除添加其它有效成分。以下,对本专利技术的热处理硬化型钢板的微细组织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热处理硬化型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板以重量%计,包含0.05~0.25%的C、0.5%以下(0除外)的Si、0.1~2.0%的Mn、0.05%以下的P、0.03%以下的S、余量的Fe及其它不可避免的杂质,并且所述热处理硬化型钢板包含90体积%以上的具有第一硬度的马氏体及具有第二硬度的马氏体,作为所述钢板的微细组织。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朴京洙,张在勋,
申请(专利权)人:POSCO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韩国;KR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