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尼力可变型减震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388511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7-22 09: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阻尼力可变型减震器,其包括:在气缸内往复运动的活塞杆;连接至活塞杆以将气缸分隔成压缩室和回弹室的活塞阀;包括辅助室的壳体;设置在辅助室的上侧以形成以之字形的形式将连接通道与辅助通道连通的第一旁路通道的第一阻尼单元,第一阻尼单元允许根据预定速度段的工作流体的流动而变形;被容纳在辅助室中并被设置在第一阻尼单元之下以形成连接至第一旁路通道的第二旁路通道的第二阻尼单元,第二阻尼单元允许根据预定速度段的工作流体的流动而变形;密封单元,其被容纳在辅助室中并被设置在第一阻尼单元之下以垂直地支撑第二阻尼单元。因此,能够通过根据预定速度段的工作流体的流动而分流工作流体同时允许变形来提高乘坐舒适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本申请要求于2015年1月9日向韩国知识产权局提交的申请号为10-2015-0003583的韩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其全文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阻尼力可变型减震器,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通过根据预定速度段的工作流体的流动分流工作流体同时允许变形来实现软阻尼力以提高乘坐舒适性的阻尼力可变型减震器。
技术介绍
通常,减震器被用于车辆中以通过吸收和阻尼在行驶期间从路面传递到轮轴的振动或震动来提高乘坐舒适性。在这些减震器中,阻尼力可变型减震器根据基于路面的情况的车辆的振动来操作且根据运行速度改变阻尼力。辅助阀被安装在这种常规的阻尼力可变型减震器中以便在高频冲程期间提供软阻尼力。常规辅助阀包括形成在活塞杆中的连接通道、连接至活塞阀下的活塞杆的壳体以及被安装为在壳体中垂直地可移动的线轴。辅助阀可通过通过垂直移动打开和关闭通道的操作来产生阻尼力。然而,常规的阻尼力可变型减震器可由于由线轴的垂直移动引起的震动而产生接触噪音,且它的结构可能由于大量部件变得复杂,导致制造成本的增加。引用列表专利文献公开号为10-2015-0065062的韩国专利申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已经努力解决上述问题并旨在提供通过根据预定速度段的工作流体的流动分流工作流体同时允许变形来实现软阻尼力以提高乘坐舒适性的阻尼力可变型减震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阻尼力可变型减震器包括:气缸,填充有流体;活塞杆,在气缸内往复运动;活塞阀,连接至活塞杆以将气缸分隔成压缩室和回弹室;壳体,包括辅助室,辅助室与在活塞杆的纵向方向穿透活塞杆的内部的连接通道连通,壳体被连接至活塞阀的下部并形成连接至设置在其下的压缩室的辅助通道;第一阻尼单元,其设置在辅助室的上侧以形成以之字形的形式将连接通道与辅助通道连通的第一旁路通道,第一阻尼单元允许根据预定速度段的工作流体的流动变形;第二阻尼单元,其被容纳在辅助室中并被设置在第一阻尼单元之下以形成连接至第一旁路通道的第二旁路通道,第二阻尼单元允许根据预定速度段的工作流体的流动而变形;以及密封单元,其被容纳在辅助室中并被设置在第一阻尼单元之下以垂直地支撑第二阻尼单元。第一阻尼单元可包括:第一间隔环,其接触辅助室的内部顶部表面的边缘;第二间隔环,其被设置在第一间隔环之下;以及第一旁路盘,其被设置在第一间隔环和第二间隔环之间且包括与其中心隔开预定距离的位置处的第一旁路孔口孔。阻尼力可变型减震器可进一步包括设置在第二间隔环和密封单元之间且包括穿透其中心的第二旁路孔口孔的第二旁路盘。密封单元可包括:上密封构件,其中,上密封构件的中心被垂直地穿透且上支撑突出部沿上密封构件的下边缘突出;以及下密封构件,其被设置在上密封构件之下以支撑第二阻尼单元,其中,下密封单元的中心被垂直地穿透且下支撑突出部沿下密封构件的上边缘突出。第二阻尼单元可包括:分隔盘,其上边缘和下边缘由密封单元支撑,分隔盘将辅助室分隔成上室和下室,孔口孔穿透分隔盘以便允许工作流体在压缩冲程和回弹冲程期间垂直地移动;环形上支撑盘,其被设置在分隔盘的上边缘使得孔口孔位于由密封单元形成的内部空间中;以及环形下支撑盘,其被设置在分隔盘的下边缘使得孔口孔位于由密封单元形成的内部空间中。密封单元可包括:上密封构件,其中上密封构件的中心被垂直地穿透且上支撑突出部沿上密封构件的下边缘突出;环形上止动部,其与上支撑突出部隔开预定距离,被设置为与上支撑突出部同轴并被设置在上密封构件的底部表面上,上止动部的下端与分隔盘隔开;下密封构件,其被设置在上密封构件之下以支撑第二阻尼单元,其中,下密封构件的中心被垂直地穿透且下支撑突出部沿下密封构件的上边缘突出;以及环形下止动部,其与下支撑突出部隔开预定距离,被设置为与下支撑突出部同轴并被设置在下密封构件的顶部表面上,下止动部的上端与分隔盘隔开,其中,分隔盘的孔口孔形成在上支撑突出部与上止动部之间和下支撑突出部与下止动部之间。阻尼力可变型减震器可进一步包括:环形上连接凹槽,其凹形地形成在上密封构件的顶部表面上;上金属环,其被安装在上连接凹槽上;环形下连接凹槽,其凹形地形成在下密封构件的底部表面上;以及下金属环,其被安装在下连接凹槽上。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阻尼力可变型减震器的全部配置的示意剖视图。图2是示出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阻尼力可变型减震器的主要部件的第一阻尼单元和第二阻尼单元的全部配置的局部剖面分解透视图。图3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阻尼力可变型减震器的压缩冲程期间工作流体的流动通道的示意剖视图。图4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阻尼力可变型减震器的回弹冲程期间工作流体的流动通道的示意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优势和特征及实现它们的方法将从下面结合附图详细描述的实施例中变得更显而易见。然而,本专利技术并不限于下列实施例且可以各种形式实施。这些实施例被提供使得本公开将是彻底和完整的,且将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充分传达给本领域技术人员。本专利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定。因此,在一些实施例中,众所周知的元件、操作和技术的详细说明将被省略,因为它们将不必要地模糊本专利技术的主题。在整个公开中,相似参考数字表示相似元件。在本文中使用的术语仅为了描述具体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旨在限制本专利技术。在本说明书中,单数形式“一”、“一个”和“所述”也旨在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明确表示不包括复数形式。将理解的是,诸如“包括”、“包含“和“具有”的术语当在本文中被使用时说明所述元件和操作的存在,但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和操作的存在或添加。除非以其它方式定义,否则在本文中使用的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在内的所有术语具有与本专利技术构思所属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意思相同的意思。将进一步理解的是,诸如在通常使用的词典中定义的术语的术语应该被解释为具有与它们在
技术介绍
的上下文中的意思一致的意思且将不会以理想化或过于正式的意义来解释,除非在本文中清楚地那样定义。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来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图1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阻尼力可变型减震器的全部配置的示意剖视图。图2是示出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阻尼力可变型减震器的主要部件的第一阻尼单元和第二阻尼单元的全部配置的局部剖面分解透视图。如图1和图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阻尼力可变型减震器,其包括:气缸,其填充有流体;活塞杆,其在所述气缸内往复运动;活塞阀,其被连接至所述活塞杆以将所述气缸分隔成压缩室和回弹室;壳体,其包括辅助室,所述辅助室与在所述活塞杆的纵向方向上穿透所述活塞杆的内部的连接通道连通,所述壳体被连接至所述活塞阀的下部并形成辅助通道,所述辅助通道被连接至设置在所述活塞阀下的所述压缩室;第一阻尼单元,其被设置在所述辅助室的上侧以形成以之字形的形式将所述连接通道与所述辅助通道连通的第一旁路通道,所述第一阻尼单元允许根据预定速度段的工作流体的流动而变形;第二阻尼单元,其被容纳在所述辅助室中并被设置在所述第一阻尼单元之下以形成连接至所述第一旁路通道的第二旁路通道,所述第二阻尼单元允许根据预定速度段的所述工作流体的流动而变形;以及密封单元,其被容纳在所述辅助室中并被设置在所述第一阻尼单元之下以垂直地支撑所述第二阻尼单元。

【技术特征摘要】
2015.01.09 KR 10-2015-00035831.一种阻尼力可变型减震器,其包括:
气缸,其填充有流体;
活塞杆,其在所述气缸内往复运动;
活塞阀,其被连接至所述活塞杆以将所述气缸分隔成压缩室和回
弹室;
壳体,其包括辅助室,所述辅助室与在所述活塞杆的纵向方向上
穿透所述活塞杆的内部的连接通道连通,所述壳体被连接至所述活塞
阀的下部并形成辅助通道,所述辅助通道被连接至设置在所述活塞阀
下的所述压缩室;
第一阻尼单元,其被设置在所述辅助室的上侧以形成以之字形的
形式将所述连接通道与所述辅助通道连通的第一旁路通道,所述第一
阻尼单元允许根据预定速度段的工作流体的流动而变形;
第二阻尼单元,其被容纳在所述辅助室中并被设置在所述第一阻
尼单元之下以形成连接至所述第一旁路通道的第二旁路通道,所述第
二阻尼单元允许根据预定速度段的所述工作流体的流动而变形;以及
密封单元,其被容纳在所述辅助室中并被设置在所述第一阻尼单
元之下以垂直地支撑所述第二阻尼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尼力可变型减震器,
其中,所述第一阻尼单元包括:
第一间隔环,其接触所述辅助室的内部顶部表面的边缘;
第二间隔环,其被设置在所述第一间隔环之下;以及
第一旁路盘,其被设置在所述第一间隔环和所述第二间隔环之间
且包括与其中心隔开预定距离的位置处的第一旁路孔口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阻尼力可变型减震器,其进一步包括第
二旁路盘,所述第二旁路盘被设置在所述第二间隔环和所述密封单元
之间且包括穿透其中心的第二旁路孔口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尼力可变型减震器,
其中,所述密封单元包括:
上密封构件,其中,所述上密封构件的中心垂直地穿透且上支撑
突出部沿所述上密封构件的下边缘突出;以及
下密封构件,其被设置在所述上密封构件之下以支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学柱郑企敦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万都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韩国;K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