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催化燃烧节能供热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3378818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7-21 08: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催化燃烧节能供热系统,其以甲烷、乙烷、丙烷、甲醇、乙醇或有机油等为原料,包括原料供给系统、催化供热系统、热载体传热系统和尾气排放系统。本发明专利技术原料选用范围广,氧化温度低,节能无污染,原料利用率高,基本无氮氧化物生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供热和净化
,具体涉及一种催化燃烧节能供热系统。
技术介绍
煤在燃烧时产生的污染物对环境的破坏是相当严峻,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粉尘等,其中氮氧化物是燃煤产生的主要大气污染物,其危害性很大。平均每燃烧一吨煤会产生8~9公斤左右的氮氧化物,且随着工业的发展,氮氧化物排放量将呈上升趋势。若不采取措施加以控制,氮氧化物对我国乃至全球大气环境污染所造成的严重后果将不堪设想。目前,在供热和净化
,为降低氮氧化物排放量,催化燃烧节能供热技术已在石油、化工、等行业得到一定程度的应用。但是,现有的催化燃烧节能供热技术存在诸多急需改进的地方,如存在可选原料少,大多使用氢气和醇类,氧化时需要外部供热,以及氮氧化物排放量高等。因此,如何进一步优化催化燃烧节能供热技术成为推广该技术到供热和废气、废液处理等领域的一大难题,同时,对于进一步降低燃烧过程中的氮氧化物排放也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在兼顾氮氧化物排放和热利用效率的催化燃烧节能供热系统。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催化燃烧节能供热系统,其以氢气、烃类、醇类、醛类、醚类、有机酸类、酯类等为原料。所述供热系统包括原料供给系统、催化供热系统、热载体传热系统和尾气排放系统。上述原料供给系统包括原料罐、进料泵、氧化器、空气泵。所述原料罐和进料泵进口通过管路连接;进料泵出口和氧化器通过管路连接;空气泵进气口与大气相通,排气口与氧化器通过管路连接。所述空气泵将含氧空气输送至氧化器中,所述原料罐中的原料经进料泵输送至氧化器中。上述催化供热系统包括氧化器、氧化触媒、加热电阻、导热介质和配套仪表。所述氧化器为为间壁式换热器,换热器类型主要包括夹套式、蛇管式、套管式、列管式、螺旋板式、平板式等。换热器一条通道内装填氧化触媒并安装备用加热电阻,所述氧化触媒为多功能型氧化触媒;换热器另一条通道内充装热载体;进入氧化器的原料在氧化触媒的表面和氧气接触发生氧化反应并放出热量,热量再通过间壁传热的方式加热导热介质。上述热载体传热系统包括热载体、输送机、分离器等配套设备。所述热载体可为气体、液体、固体,常用的有空气、氮气、水、油、小铁球、小铝球等;所述输送机主要为液体和气体输送机械,其基本形式为离心式、往复式、旋转式、喷射式;所述分离器一般为气液分离器。催化供热系统将热量通过热载体传送至耗热设备。上述尾气排放系统中尾气由氧化器出口排出,排出温度为60~100℃,充分氧化后的尾气成分为水和二氧化碳。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催化供热系统中氧化反应的压力在0.1~2.0MPa可调。上述热载体输送机根据实际供热设备和耗热设备的距离、高度,输送机的输送距离可调。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本专利技术针对不同原料都能实现燃烧,原料选用范围广,可用原料包含氢气、烃类、醇类、醛类、醚类、有机酸类、酯类等。2、本专利技术的原料经催化氧化提供热量,供热较稳定,在实现CO2减排的同时,能够显著降低氮氧化物生成,提高燃烧的稳定性和热利用效率。本专利技术节能无污染,原料完全经过催化燃烧后全部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效率高,无任何“三废”产生。3本专利技术无明火,可防爆;本供热系统不产生任何明火,降低了安全防火间距,可设置在ⅡCT4防爆区与用热设备相邻,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传热和传动的损失。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催化燃烧节能供热系统的工艺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催化燃烧节能供热系统包括四大系统,分别是:原料供给系统、催化供热系统、热载体传热系统和尾气排放系统。本专利技术针对不同燃气都能实现无焰催化燃烧,原料选用范围广,可选用甲烷、乙烷、丙烷、甲醇、乙醇或有机油等为原料,下面仅以甲醇为原料实施催化燃烧节能供热,其它原料不再赘述。1、原料供给在常温下,空气泵将含氧空气输送至氧化器中,原料罐中的甲醇经进料泵输送至氧化器中;甲醇燃烧热为726.5kJ/mol。2、催化供热常温下,甲醇进入氧化器后,在氧化触媒表面和氧气接触发生催化燃烧反应并放出热量,热量通过间壁传热的方式加热有机导热油,普遍将有机导热油加热至290℃,催化燃烧反应压力为微正压。当氧化器催化床层所处环境温度过低时(常压零摄氏度以下),可通过加热电阻对氧化触媒先进行预热,待催化床层温度达到0℃以上时,再通入原料甲醇和空气进行催化燃烧反应。3、热载体传热有机导热油经由离心式循环泵提供动力(扬程10~200m可调),通过管道输送至耗热设备进行热交换,导热油温度降低;之后导热油再通过管道回流至氧化器中进行加热,从而达到热载体传导热能的功能。4、尾气排放氧化反应产生的水和二氧化碳由氧化器出口流出,经放空管排出整个催化燃烧加热系统,尾气排出温度约80℃。本专利技术仅以上述实例进行说明,各部件的结构、设置位置、及其连接都是可以有所变化的,在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凡根据本发明原理对个别部件进行的改进和等同变换,均不应排除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催化燃烧节能供热系统,其以甲烷、乙烷、丙烷、甲醇、乙醇或有机油为原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热系统包括原料供给系统、催化供热系统、热载体传热系统和尾气排放系统。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催化燃烧节能供热系统,其以甲烷、乙烷、丙烷、甲醇、
乙醇或有机油为原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热系统包括原料供给系统、
催化供热系统、热载体传热系统和尾气排放系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催化燃烧节能供热系统,其特征在
于:所述原料供给系统包括原料罐、进料泵、氧化器、空气泵,所述
原料罐和进料泵进口通过管路连接,进料泵出口和氧化器通过管路连
接,空气泵进气口与氧化器通过管路连接;所述空气泵将含氧空气输
送至氧化器中,所述原料罐中的原料经进料泵输送至氧化器中。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催化燃烧节能供热系统,其特征在
于:所述催化供热系统包括氧化器、氧化触媒、备用热电阻、导热介
质和配套仪表,所述氧化器为为间壁式换热器,换热器类型包括夹套
式、蛇管式、套管式、列管式、螺旋板式、平板式;所述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成俊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市蓝博净化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