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安全带扣壳体的安全带扣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243377 阅读:103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5-15 04: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用于车辆座椅安全带的插舌的安全带扣(20),包括用于保持已插入的插舌的保持机构和安全带扣壳体,安全带扣壳体具有第一外壳部分(30)和与第一外壳部分(30)闩锁在一起的第二外壳部分(40)。杆形闩锁元件(70)安装在第一外壳部分(30)上,该闩锁元件(70)被沿着其纵向方向推入到第二外壳部分(40)的闩锁收容部(80)中且借助于至少一对卡扣鳍部被保持在此处,在闩锁元件(70)的相对侧上的一对卡扣鳍部的两个卡扣鳍部(90、91、92、93)总是与闩锁元件(70)的相反侧成一定角度地靠在形成在闩锁元件(70)的表面上的闩锁边沿(71、72、73、74)上,并防止闩锁元件(70)逆着插入方向(S)从闩锁收容部(80)拉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车辆座椅安全带的插舌的安全带扣,所述安全带扣带有用于保持已插入的插舌的保持机构且带有安全带扣壳体,所述安全带扣壳体包括第一外壳部分和锁定到第一外壳部分上的第二外壳部分。
技术介绍
此类型的安全带扣从国际专利公开WO 2013/104388A1中已知。在先前已知的安全带扣壳体中,外壳部分之间的连接借助于杆形闩锁元件实现,所述闩锁元件被压入到成形为盲孔的具有平滑的壁的凹陷中。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任务是实现带有带扣壳体的安全带扣,其中通过使用最少的材料实现在外壳部分之间的可靠连接,且在外壳部分之间产生的连接仅能够施加特别强的力和/或仅能够以破坏性方式来释放。根据本专利技术,此任务通过具有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安全带扣实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安全带扣的有利实施例在从属权利要求中阐述。因此,根据本专利技术,杆形闩锁元件安装在第一外壳部分上,所述闩锁元件被沿着其纵向方向推入到第二外壳部分的闩锁接纳部内,且借助于至少一对闩锁鳍部保持在此处,其中,在闩锁元件的相反侧上的一对闩锁鳍部中的两个闩锁鳍部每个以一定角度支承在形成在闩锁元件的表面上的闩锁边沿上,并防止闩锁元件逆着插入方向从闩锁接纳部退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安全带扣的重要优势是,一对闩锁鳍部的成角度的闩锁鳍部允许两个外壳部分的不仅在闩锁元件的纵向方向上的可靠形状配合连接而且还关于该纵向方向垂直地允许可靠形状配合连接。例如,通过一对闩锁鳍部的合适定向,能够保证杆形闩锁元件特别地以弹性的方式还沿着插舌插入到安全带扣壳体中的方向保持该两个外壳部分。在闩锁元件的相反侧上的所述至少一对闩锁鳍部中的闩锁鳍部的布置能够偏移(即,在闩锁接纳部中的不同高度处)或不偏移(即,在闩锁接纳部中的相同高度处);然而,考虑到一对闩锁鳍部中的闩锁鳍部的最优保持力,被认为有利的是两个闩锁边沿直接彼此相反,且两个闩锁鳍部布置在闩锁接纳部中的相同高度处,且在闩锁元件的彼此相反的侧上,两个闩锁鳍部每个成以一定角度地支承或接合在闩锁接纳部中的相同高度处的闩锁元件的相关联的闩锁边沿上。优选地,闩锁元件一体地形成在第一外壳部分的外壳基部上且支撑在其上。为保证借助于闩锁元件的闩锁连接部具有特别小的游隙或甚至完全无晃动,考虑为有利的是使得第一外壳部分,特别是第一外壳部分的外壳基部,能够弹性地变形,且在外壳部分在外壳边沿处附接到彼此的情况下,闩锁元件的长度过小而不能将闩锁元件锁定到所述两个R锁鳍部,且锁定要求第一外壳部分的弹性变形,所述变形因此在R锁元件上产生从闩锁接纳部离开的拉伸力,且因此生成了将两个外壳部分保持而无晃动或至少带有很小的游隙的拉伸力。为了如前所述保证通过闩锁元件的闩锁连接部沿着插舌插入到安全带扣壳体中的方向也无晃动,被认为有利的是使得两个闩锁边沿以及相关联的两个闩锁鳍部在沿着插舌的插入方向观察时彼此前后布置。考虑到特别强的保持力,被认为有利的是将两对闩锁鳍部安装在第二外壳部分上,所述两对闩锁鳍部中的每对闩锁鳍部带有两个彼此相对的闩锁鳍部,该两个彼此相对的闩锁鳍部在闩锁接纳部的相同高度处以一定角度布置,其中该两对闩锁鳍部在沿着闩锁元件的插入方向观察时彼此间隔开,且因此处在外壳部分的闩锁接纳部中的不同高度处。关于闩锁鳍部的构造,特别有利的是使得闩锁鳍部通过闩锁板形成,所述闩锁板在横截面中观看时为梯形的,所述闩锁板中的每个带有两个平行的板表面和两个成角度的板表面,其中闩锁鳍部利用第一成角度的板表面一体地形成在第二外壳部分上,且经由第二成角度的板表面支承在闩锁元件上。优选地,闩锁鳍部与闩锁元件成一定角度地定向,使得在每个情况中,闩锁鳍部的第二成角度的板表面和闩锁元件的相关联的闩锁边沿平行于第二外壳部分的外壳基部。考虑到外壳部分的简单组装,被认为有利的是使得第一外壳部分和第二外壳部分此外通过插塞连接部而彼此连接,所述插塞连接部布置在沿着插舌的插入方向距R锁元件一定距离处,且允许通过绕插塞连接部的枢转而使第一外壳部分绕第二外壳部分枢转运动和将闩锁元件插入到闩锁接纳部中。优选地,插塞连接部通过一体地形成在两个外壳部分中的一个外壳部分上的插塞元件和在两个外壳部分中的另一个外壳部分中的插塞元件接纳部来形成。关于以上所述的部件的定向,被认为有利的是,插舌的插入方向和/或插塞元件的纵向方向关于闩锁元件的纵向方向垂直地且关于闩锁元件的闩锁边沿垂直地延伸。在闩锁鳍部和闩锁元件之间的角度优选地在20°至70°的范围内,且优选地为45°。本专利技术此外涉及用于安全带扣的安全带扣壳体,该安全带扣壳体带有第一外壳部分和锁定到第一外壳部分上的第二外壳部分。对于此安全带扣壳体,根据本专利技术设置为:杆形闩锁元件安装在第一外壳部分上,所述闩锁元件被沿着该闩锁元件的纵向方向推入到第二外壳部分的闩锁接纳部中,且借助于至少一对闩锁鳍部被保持在此处,其中,在闩锁元件的相反侧上的一对闩锁鳍部中的两个闩锁鳍部每个以一定角度支承在形成在闩锁元件的表面上的闩锁边沿上,且特别地借助于形状配合连接防止闩锁元件逆着插入方向从闩锁接纳部退出。关于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安全带扣壳体的优势,参考以上涉及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安全带扣的陈述,因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安全带扣的优势大体上对应于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安全带扣壳体的优势。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涉及将用于车辆安全带的插舌的安全带扣的安全带扣壳体的第一外壳部分和第二外壳部分连接的方法。关于此方法,根据本专利技术建议设置为:将安装在第一外壳部分上的杆形闩锁元件沿着该闩锁元件的纵向方向推入到第二外壳部分的闩锁接纳部中,并通过至少一对闩锁鳍部锁定在此处,其中,在闩锁元件的相反侧上的一对闩锁鳍部中的两个闩锁鳍部每个锁定在形成在闩锁元件的表面上的闩锁边沿上,且防止闩锁元件逆着插入方向从闩锁接纳部退出。关于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方法的优势,参考以上所述的涉及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安全带扣的解释。关于该方法,特别有利的是,第一外壳部分和第二外壳部分以其外壳边沿放置在彼此之上,且第一外壳部分,特别是第一外壳部分的外壳基部,在第二外壳部分的方向上弹性变形,因此,将闩锁元件锁定到闩锁鳍部上,所述闩锁元件被支撑在第一外壳部分的外壳基部上,并且所述闩锁元件的长度过短而不能将闩锁元件在没有变形的情况下锁定到第二外壳部分的闩锁鳍部上,且因此,在闩锁元件上生成了到闩锁接纳部外的拉伸力,且因此生成了无晃动地将两个外壳部分保持的拉伸力。【附图说明】在下文中基于附图中的示意性实施例更详细地解释本专利技术,其中:图1-图6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安全带扣壳体的第一示意性实施例,所述安全带扣壳体可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安全带扣中使用,所述附图描绘了在组装前、组装期间和组装后的安全带扣壳体的不同视图,并且图7示出了用于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安全带扣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安全带扣壳体的第二示意性实施例。【具体实施方式】在附图中,为清晰起见,相同的附图标记总是用于相同的或类似的部件。图1示出了用于安全带扣20的安全带扣壳体10,所述安全带扣20配有(除了别的以夕卜)用于保持车辆座椅安全带的插舌的保持机构(未示出)。保持机构布置在安全带扣壳体10的内部中。图1示出了在其组装前的安全带扣壳体10。将可见的是,安全带扣壳体10的第一外壳部分30仍与安全带扣壳体10的第二外壳部分40分开。在根据图1的示意性实施例中,两个外壳部分30和40的连接借助于插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a href="http://www.xjishu.com/zhuanli/29/CN105555621.html" title="带有安全带扣壳体的安全带扣原文来自X技术">带有安全带扣壳体的安全带扣</a>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车辆座椅安全带的插舌的安全带扣(20),所述安全带扣带有用于保持已插入的插舌的保持机构且带有安全带扣壳体(10),所述安全带扣壳体包括第一外壳部分(30)和第二外壳部分(40),所述第二外壳部分(40)被锁定到所述第一外壳部分上,其特征在于,杆形闩锁元件(70)安装在所述第一外壳部分上,所述闩锁元件(70)沿着其纵向方向被推入到所述第二外壳部分(40)的闩锁接纳部(80)中且借助于至少一对闩锁鳍部被保持在所述闩锁接纳部(80)中,其中,在所述闩锁元件(70)的相反侧上的所述一对闩锁鳍部中的两个闩锁鳍部(90、91、92、93)每个以一定角度支承在形成在所述闩锁元件(70)的表面上的闩锁边沿(71、72、73、74)上,并防止所述闩锁元件(70)逆着插入方向(S)从所述闩锁接纳部(80)退出。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雷纳·曼戈尔德格哈德·弗雷托马斯·格拉塞尔
申请(专利权)人:高田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德国;D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