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全带插扣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696965 阅读:1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9-10 21: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安全带插扣,属于车用安全带领域,旨在提供一种在插扣失效时快速将安全带与插扣分离的安全带插扣,其技术方案要点是插座的一端设有限位杆,限位杆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一固定杆和第二固定杆,第一固定杆远离限位杆一端与插座铰接,第二固定杆远离限位杆一端设有若干与第二固定杆轴线垂直的定位杆,定位杆上套设有套筒,套筒与定位杆之间设有第一弹簧,插座上设有供第二固定杆插入的插孔,插孔孔壁上设有供套筒插入的通孔,套筒远离定位杆的一侧设有按钮,按钮一端与套筒抵触,另一端通过通孔穿出第二固定杆,通孔孔壁上设有限制按钮滑出通孔的限位环,限位杆、第一固定杆、第二固定杆与插座形成了供安全带穿入的空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车用安全带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安全带插扣
技术介绍
安全带插扣是一种可以安装在汽车安全带插孔中,汽车在发生强烈撞击时,由于惯性驾乘人员会向前飞出,在没有安全带缓冲的情况下,人将会直接受到撞击,是极度危险甚至是致命的。因此,安全带的使用起到保护生命安全的作用,但是在安全带使用过程中安全带插口经常会失效,难以将安全带取下。申请号为201320321951.X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增安型安全带插扣,其方案是:安全带插扣由头部、过渡部分、插扣部分构成,过渡部分和插扣部分是可以分开的,在过渡部分和插扣部分对应有多排通孔,通孔中穿过柔性的绳子,通过绳子把过渡部分和插扣部分捆绑在一起。绳子打活结,在插扣无法弹出时,打开绳结,抽出绳子,即可分开插扣的头部及安全带,以便及时脱身,由绳子固定过渡部分和插扣部分,因此在需要将过渡部分和插扣部分分开时,解开绳子即可,但是在捆绑时需要将绳子逐步穿入通孔中,比较费时费力,造成使用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插扣失效时快速将安全带与插扣分离的安全带插扣。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安全带插扣,包括插座,所述插座的一端设有扣件,所述插座远离扣件的一端设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杆和第二固定杆,所述第一固定杆远离限位杆一端与插座铰接,所述第二固定杆远离限位杆一端设有若干与第二固定杆轴线垂直的定位杆,所述定位杆上套设有套筒,所述套筒与定位杆之间设有第一弹簧,所述插座上设有供第二固定杆插入的插孔,所述插孔孔壁上设有供套筒插入的通孔,所述套筒远离定位杆的一侧设有按钮,所述按钮一端与套筒抵触,另一端通过通孔穿出第二固定杆,所述通孔孔壁上设有限制按钮滑出通孔的限位环,所述限位杆、第一固定杆、第二固定杆与插座形成了供安全带穿入的空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限位杆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杆和第二固定杆,因此限位杆、第一固定杆、第二固定杆与插座形成了空腔,空腔的设置便于安全带插扣固定安全带,由于第一固定杆与插座铰接,因此第一固定杆可绕铰接位置转动,插孔的设置便于第二固定杆插入插座内,由于插孔内设置有通孔,因此通孔的设置便于套筒的的插入,通孔内的按钮在向第二固定杆方向移动时,由于按钮与套筒抵触,因此套筒将与按钮一起移动,直至套筒移出通孔,此时第二固定杆便可以从插孔中取出,由于套筒套设在定位杆上,因此套筒可以与定位杆产生相对移动,由于套筒与定位杆之间设有第一弹簧,因此在套筒与定位杆产生相对移动时,第一弹簧被压缩产生弹力,弹力便于将套筒复位,使其更好的固定在通孔中,再将第二固定杆插入插孔时只需将套筒向第二固定杆方向移动,然后在插入插孔,使其在插孔内移动,直至套筒被第一弹簧弹力驱动进入通孔,将第二固定杆快速固定,通过按钮将第二固定杆移出插孔,方便快捷,通过通孔固定套筒进而将第二固定杆固定,省时省力。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插孔底部与第二固定杆之间设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一端与通孔底部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固定杆抵触。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弹簧的设置便于将第二固定杆快速移出插孔。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插座上设有用于保护按钮的保护罩,所述通孔远离套筒的一端与保护罩螺纹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不使用按钮将第二固定杆移出插孔时,为了避免按钮被碰到,因此设置了保护罩,由于保护罩通过螺纹固定连接在通孔内,因此在需要移动按钮时只需将保护罩从通孔上拆下即可。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杆与安全带接触的位置设为弧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限位杆经常与安全带接触,为了减小安全带与限位杆之间的摩擦,从而设置了弧形面。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固定杆上设有用于封闭插孔的固定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第二固定杆上设有定位杆,因此插孔的口径大于第二固定杆的直径,为了避免杂物从插孔内落入,影响 第二固定杆的移动,因此设置了固定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限位杆、第一固定杆与第二固定杆的设置便于安全带插扣上安全带的固定与拆卸;2.保护罩的设置保护按钮不被随意碰到;3.固定板的设置避免杂质落入插孔从而影响第二固定板的移动。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1的立体图;图2为实施例1的俯视图;图3为图2的剖视图;图4为实施例1的A部的放大图;图5为实施例2的A部的放大图。图中,1、限位杆;2、第一固定杆;3、插座;4、第二固定杆;5、固定板;6、保护罩;7、扣件;8、按钮;9、限位环;10、第一弹簧;11、套筒;12、定位杆;13、第二弹簧;14、通孔;15、空腔;16、插孔。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1:一种安全带插扣,参照图1至图4,包括插座3,插座3的一端设有扣件7,插座3远离扣件7的一端设有限位杆1,限位杆1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杆2和第二固定杆4,第一固定杆2远离限位杆1一端与插座3铰接,第二固定杆4远离限位杆1一端设有若干与第二固定杆4轴线垂直的定位杆12,定位杆12上套设有套筒11,套筒11与定位杆12之间设有第一弹簧10,插座3上设有供第二固定杆4插入的插孔16,插孔16孔壁上设有供套筒11插入的通孔14,套筒11远离定位杆12的一侧设有按钮8,按钮8一端与套筒11抵触,另一端通过通孔14穿出第二固定杆4,通孔14孔壁上设有限制按钮8滑出通孔14的限位环9,限位杆1、第一固定杆2、第二固定杆4与插座3形成了供安全带穿入的空腔15。由于限位杆1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杆2和第二固定杆4,因此限位杆1、第一固定杆2、第二固定杆4与插座3形成了空腔15,空腔15的设置便于安全带插扣固定安全带,由于第一固定杆2与插座3铰接,因此第一固定杆2可绕铰接位置转动,插孔16的设置便于第二固定杆4插入插座3内,由于插孔16内设置有通孔14,因此通孔14的设置便于套筒11的的插入,通孔14内的按钮8在向第二固定杆4方向移动时,由于按钮8与套筒11抵触,因此套筒11将与按钮8一起移动,直至套筒11移出通孔14,此时第二固定杆4便可以从插孔16中取出,由于套筒11套设在定位杆12上,因此套筒11可以与定位杆12产生相对移动,由于套筒11与定位杆12之间设有第一弹簧10,因此在套筒11与定位杆12产生相对移动时,第一弹簧10被压缩产生弹力,弹力便于将套筒11复位,使其更好的固定在通孔14中,再将第二固定杆4插入插孔16时只需将套筒11向第二固定杆4方向移动,然后在插入插孔16,使其在插孔16内移动,直至套筒11被第一弹簧10弹力驱动进入通孔14,将第二固定杆4快速固定,通过按钮8将第二固定杆4移出插孔16,方便快捷,通过通孔14固定套筒11进而将第二固定杆4固定,省时省力。参照图3和图4,插孔16底部与第二固定杆4之间设有第二弹簧13,第二弹簧13一端与通孔14底部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固定杆4抵触。第二弹簧13的设置便于将第二固定杆4快速移出插孔16。参照图4,插座3上设有用于保护按钮8的保护罩6,通孔14与保护罩6螺纹连接,限位杆1与安全带接触的位置设为弧形,第二固定杆4上设有用于封闭插孔16的固定板5。在不使用按钮8将第二固定杆4移出插孔16时,为了避免按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安全带插扣,包括插座(3),所述插座(3)的一端设有扣件(7),其特征是:所述插座(3)远离扣件(7)的一端设有限位杆(1),所述限位杆(1)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杆(2)和第二固定杆(4),所述第一固定杆(2)远离限位杆(1)一端与插座(3)铰接,所述第二固定杆(4)远离限位杆(1)一端设有若干与第二固定杆(4)轴线垂直的定位杆(12),所述定位杆(12)远离第二固定杆(4)的一端套设有套筒(11),所述套筒(11)与定位杆(12)之间设有第一弹簧(10),所述插座(3)上设有供第二固定杆(4)插入的插孔(16),所述插孔(16)孔壁上设有供套筒(11)插入的通孔(14),所述套筒(11)远离定位杆(12)的一侧设有按钮(8),所述按钮(8)一端与套筒(11)抵触,另一端通过通孔(14)穿出第二固定杆(4),所述通孔(14)孔壁上设有限制按钮(8)滑出通孔(14)的限位环(9),所述限位杆(1)、第一固定杆(2)、第二固定杆(4)与插座(3)形成了供安全带穿入的空腔(1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安全带插扣,包括插座(3),所述插座(3)的一端设有扣件(7),其特征是:所述插座(3)远离扣件(7)的一端设有限位杆(1),所述限位杆(1)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杆(2)和第二固定杆(4),所述第一固定杆(2)远离限位杆(1)一端与插座(3)铰接,所述第二固定杆(4)远离限位杆(1)一端设有若干与第二固定杆(4)轴线垂直的定位杆(12),所述定位杆(12)远离第二固定杆(4)的一端套设有套筒(11),所述套筒(11)与定位杆(12)之间设有第一弹簧(10),所述插座(3)上设有供第二固定杆(4)插入的插孔(16),所述插孔(16)孔壁上设有供套筒(11)插入的通孔(14),所述套筒(11)远离定位杆(12)的一侧设有按钮(8),所述按钮(8)一端与套筒(11)抵触,另一端通过通孔(14)穿出第二固定杆(4),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全平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天鹏模塑厂普通合伙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