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二氧化硅纳米溶胶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3210366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5-12 15: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二氧化硅纳米溶胶及其制备方法。该二氧化硅纳米溶胶通过将正硅酸乙酯溶于乙醇中,然后加入氨水作催化剂,搅拌后再加入氟碳表面活性剂和复配表面活性剂,继续搅拌后生成。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二氧化硅纳米溶胶可以实现对憎水、憎油的惰性氟化聚合物表面镀膜增透,增透后的聚合物薄膜光透过率可以满足激光打靶的要求。通过调节二氧化硅纳米溶胶的配方和工艺,可以达到对任一波长的激光实施增透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特种聚合物光学薄膜制造及应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二氧化硅纳米溶 胶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在打靶过程中,由于脉冲激光与靶相互作用会产生冲击力很强的靶溅射物,这些 靶溅射物有可能冲入到诊断系统光路中,降低元件透射率,致使元件表面发生损伤,带来打 革巴成本大幅攀升。美国Sandia实验室在Z-pinch实验中采用特制的聚合物薄膜直接挡在光 学元件前,吸收靶蒸汽和碎片,对几乎所有靶溅射物均有防护作用(Proc. of SPIE. 2007, 6720: 67200Q-1- 67200Q-10)。但Sandia研究人员只针对400nm以上波长的激光进行了研 究,他们选取的硝化纤维、聚酯、聚酰亚胺这三种在可见光区高透的聚合物在紫外光区均有 较强吸收,无法满足较短波长激光打靶溅射防护膜的使用要求。而这方面,国内更无成熟产 品及相关材料应用。 笔者在前期研究中发现氟聚合物具有高于融石英玻璃的激光损伤阈值,媲美融石 英玻璃的紫外光透过率(355nm处透过率93%,可见光区95%以上),在打靶溅射防护方面具有 极大的应用潜力(强激光与离子束,2014,3:032010-1~032010-4)。但这类薄膜要作为光学 元件真正应用于激光领域,首要问题是提高激光工作波长的光透过率,虽然355nm处93%的 透过率在聚合物材料中已属难得,但在激光器中应用仍然需要提高。 氟化聚合物由于高的化学惰性和憎水、憎油特性,使得在其表面镀增透膜难度很 大,可行方法有限,已有的报道多为改变其亲疏水或生物相容性等,对其进行减反增透的工 作尚未见报道。考虑到溶胶-凝胶技术具有操作简单、可大面积涂膜、还可提高基材的激光 损伤阈值等多种优势(Ceramics International,2011,37 : 615-619),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 可用于氟化聚合物表面镀膜的二氧化硅纳米溶胶及其制备方法,利用该二氧化硅纳米溶胶 可以在惰性氟化聚合物表面镀膜,达到减反增透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二氧化硅纳米溶胶,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另 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二氧化硅纳米溶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的二氧化硅纳米溶胶,其特点是,所述的二氧化硅纳米溶胶按重量百分比 由以下组分组成: 氨水 1.5%~3%; 正硅酸乙酯 10%~19%; 氟碳表面活性剂 0.02%~0.2%; 复配表面活性剂 0~0.08%; 乙醇 78%~88%; 以上组分含量之和满足100%。 所述的氟碳表面活性剂的重量百分比优选为0.01%~0.1%。 所述的复配表面活性剂的重量百分比优选为0~0.05%。 所述的氟碳表面活性剂为FS-10、FS-3100、FSN或FS0-100中的一种。 所述的复配表面活性剂为十二烷基硫酸钠、吐温60或吐温70中的一种。 本专利技术的二氧化硅纳米溶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 将正硅酸乙酯溶解于乙醇,在冷水浴中搅拌1 Omin,得到溶液A; b. 将氨水溶解于乙醇搅拌lOmin,得到溶液B; c. 将溶液B滴加到溶液A中,得到溶液C; d. 将溶液C逐渐升温至60°C,加热过程中不停搅拌,时间为6h,得到溶液D; e. 将溶液D中加入氟碳表面活性剂和复配表面活性剂,搅拌均匀,得到所需。利用本专利技术的二氧化硅纳米溶胶可以实现对憎水、憎油的惰性氟化聚合物表面镀 膜增透。惰性氟化聚合物表面镀膜增透的具体步骤是,首先,根据需要的激光波长,结合氟 化聚合物薄膜和二氧化硅块体材料的折射率,通过理论计算得出要得到目标透过率所需要 的二氧化硅凝胶层的厚度、折射率、孔隙率、粒子层数等工艺参数;然后根据理论计算结果, 按照本专利技术的二氧化硅纳米溶胶制备方法制备二氧化硅纳米溶胶;之后采用等离子体处理 方式改性惰性氟化聚合物表面,等离子体处理方式采用水等离子体,处理时间为30 min,温 度为常温;最后采用提拉镀膜方式将二氧化硅纳米溶胶均匀负载到经水等离子体处理过的 惰性氟化聚合物表面,提拉速度为l〇〇mm/min,整个过程在封闭的干燥柜中进行,待溶剂自 然挥发干燥后,得到二氧化硅凝胶增透的氟化聚合物薄膜。 本专利技术的二氧化硅纳米溶胶制备方法简单,生产成本低,可以实现对憎水、憎油的 惰性氟化聚合物表面镀膜增透,增透后的聚合物薄膜光透过率可以满足激光打靶的要求。 通过调节二氧化硅纳米溶胶的配方和工艺,可以达到对任一波长的激光实施增透的目的。 将二氧化硅纳米溶胶镀膜増透过的氟化聚合物薄膜用作激光打靶溅射防护膜,节约了打靶 成本。【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按表1中的组分含量制备二氧化硅纳米溶胶,具体步骤是:将乙醇分成均匀的两份,分 别与正硅酸乙酯和氨水混合,磁力搅拌10 min后,将氨水的醇溶液逐渐滴入到正硅酸乙 酯的醇溶液中,边滴边搅拌(5 min )。升温至60°C,搅拌6h,停止反应,静置备用。在反应 体系中加入重量百分比为〇. 1 %的FS-10氟碳表面活性剂和0.02%的十二烷基硫酸钠,充分 搅拌混合均匀,得二氧化硅纳米溶胶。将氟化聚合物薄膜采用水等离子体处理30min。用二 氧化娃纳米溶胶采用提拉镀膜方式(提拉速度为l〇〇mm/min)对氟化聚合物薄膜表面镀膜, 镀膜过程在相对封闭的干燥柜中进行,薄膜表面二氧化硅溶胶层仅受重力作用,尽量保证 二氧化硅溶胶在氟化聚合物表面均匀负载,在自然状态下溶剂挥发干后即得二氧化硅凝胶 增透层。经测试,二氧化硅纳米溶胶增透的氟化聚合物薄膜光透过率明显提高,光透过率由 92.98% 提高至94.02%。 实施例2 按表1中的组分含量和实施例1中的操作步骤完成实施例2,其中氟碳表面活性剂为FS- 3100,复配表面活性剂为十二烷基硫酸钠,测试结果见表1。 实施例3 按表1中的组分含量和实施例1中的操作步骤完成实施例3,其中氟碳表面活性剂为FS-10,复配表面活性剂为十二烷基硫酸钠,测试结果见表1。 实施例4 按表1中的组分含量和实施例1中的操作步骤完成实施例4,其中氟碳表面活性剂为 FS0-100,复配表面活性剂为十二烷基硫酸钠,测试结果见表1。 实施例5 按表1中的组分含量和实施例1中的操作步骤完成实施例5,其中氟碳表面活性剂为FS-3100,复配表面活性剂为吐温60,测试结果见表1。 实施例6 按表1中的组分含量和实施例1中的操作步骤完成实施例6,其中氟碳表面活性剂为FS-3100,复配表面活性剂为吐温70,测试结果见表1。 实施例7 按表1中的组分含量和实施例1中的操作步骤完成实施例7,其中氟碳表面活性剂为FS-3100,不用复配表面活性剂,测试结果见表1。 对比例1 按表1中的组分含量和实施例1中的操作步骤完成对比例1,但不用氟碳表面活性剂和 复配表面活性剂,测试结果见表1。 对比例2 仅将氟化聚合物薄膜采用水等离子体处理30min,不镀二氧化硅纳米溶胶增透膜,直接 测透过率,测试结果见表1。 表1中的各实施例和对比例的透过率测试数据说明,用本专利技术的二氧化硅纳米溶 胶镀膜的氟化聚合物薄膜透过率明显提高,其中实施例1效果最佳。 表 1【主权项】1. 一种二氧化硅纳米溶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二氧化硅纳米溶胶按重量百分比由以 下组分组成: 氨水 1.5 %~3 %; 正硅酸乙酯 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二氧化硅纳米溶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二氧化硅纳米溶胶按重量百分比由以下组分组成:氨水                              1.5 %~3 %;正硅酸乙酯                        10 %~19 %;氟碳表面活性剂                    0.02%~0.2%;复配表面活性剂                    0~0.08%;乙醇                              78%~88%;以上组分含量之和满足100%。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姝帆陈百利邵婷黄传群蒋晓东方瑜罗炫杨瑞戆张庆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