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重庆大学专利>正文

多列行星牵引传动减速轴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201790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5-12 10: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列行星牵引传动减速轴承,其内圈、外圈和滚动体共同形成行星牵引传动轮系并分别对应作为行星牵引传动轮系的太阳轮、外圈和行星轮;本行星牵引传动减速轴承利用内圈、滚动体、外圈接触面之间的正压力进行轴的径向支承,利用内圈、滚动体、外圈接触面之间的摩擦力进行传递运动和动力;该减速轴承集减速和轴承功能为一体,所述滚动体沿轴向设有至少两列;相邻两列所述滚动体之间设有用于连接滚动体轮轴的中间行星架且相邻两列的滚动体在沿周向均匀错开排列,该减速轴承采用多列滚动体转动,从而使得滚动体、内圈和外圈之间的接触在周向和轴向上较为均匀,内圈轴能获得良好的支承并减小滚动体工作中的接触应力,同时,其滚动体轴系的扭转刚度较高,能够有效减小滚动体轴系在传动过程中的扭转偏移量,有效避免减速器在传动工作中发生干涉或卡死、提高传动品质和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行星减速器领域,具体是一种多列行星牵引传动减速轴承
技术介绍
现有的行星牵引减速器中,可利用太阳轮、行星轮、外圈接触面之间的摩擦力传递运动和动力,实现行星摩擦轮传动,这种减速器由于其结构简单、运转平稳,过载可打滑等优点,具有较大的应用。根据接触面间是否具有润滑剂,又分为湿摩擦和干摩擦传动,干摩擦传动往往传递效率低、传递功率较小。而湿摩擦传动中的太阳轮、行星轮、外圈经过表面硬化处理,并工作在压力粘度指数很高的润滑剂中,接触区在高压下产生抗剪强度很高的润滑薄膜,使其处于弹性流体润滑状态,将会产生很大牵引力,从而提高传递功率,同时减少摩擦磨损,提高效率和使用寿命,这种行星牵引减速器的太阳轮和行星轮组合起来的包络外圈直径稍大于外圈内径,即具有一定的装配过盈量,组装后太阳轮和行星轮将产生一定的压缩变形,而外圈则产生膨胀变形,从而产生行星摩擦轮传动所需的压紧力,这样的减速装置极其简单并易于加工制造。现有技术中,为增大行星牵引减速器的传动比,则需要增大行星轮与太阳轮的直径之比,这样由于几何干涉,布置的作为轴承滚子的行星轮数量减少,外圈和太阳轮的径向支承点就会变少而稀疏,另一方面,要增大传递扭矩,则需要增加压紧力,为保证其接触面的应力不超过其材料的强度极限,又势必增加太阳轮、行星轮、夕卜圈的轴向长度,从而又会造成表面接触不均匀、行星轮扭转变形,进一步将会破坏太阳轮、行星轮、外圈的表面接触啮合,并造成高速转动过程中弹流润滑薄膜的径向速度损失,从而降低效率,解决该问题的一种方式为将行星轮设置为多列,从而增加行星轮与外圈以及太阳轮的接触面积,多列行星轮通过一根行星轴连接行星架输出,这种结构形式的减速器在传动时,行星架承受反扭矩,从而给行星轮轴施加一个扭矩,进而使行星轮轴轴线与太阳轮轴线不平行,并形成一个偏角,在相同的偏角条件下,行星轮轴的长度越长,其偏移量越大,这样就容易使行星轮轴产生干涉,甚至卡死,最终导致减速器工作品质和效率降低,甚至损坏。因此,为解决以上问题,需要一种多列行星牵引传动减速轴承,利用内圈、滚动体、外圈接触面之间的正压力进行轴的径向支承,利用内圈、滚动体、外圈接触面之间的摩擦力进行传递运动和动力;该减速轴承集减速和轴承功能为一体,该轴承采用多列滚动体转动,从而使得滚动体与内圈和外圈接触在周向和轴向上均匀、内圈轴能获得良好的支承并减小滚动体工作中的接触应力,同时,其滚动体轴系结构扭转刚度较高,能够有效减小滚动体轴系在传动过程中的扭转偏移量,有效避免减速器在传动工作中发生干涉或卡死、提高传动品质和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多列行星牵引传动减速轴承,该减速轴承利用内圈、滚动体、外圈接触面之间的正压力进行轴的径向支承,利用内圈、滚动体、外圈接触面之间的摩擦力进行传递运动和动力;因此,该减速轴承集减速和轴承功能为一体,同时,该减速轴承采用多列滚动体转动,从而减小滚动体工作中的接触应力,同时,其滚动体轴系结构扭转刚度较高,能够有效减小滚动体轴系在传动过程中的扭转偏移量,有效避免减速器在工作中发生干涉或卡死及降低工作品质和效率。本专利技术的多列行星牵引传动减速轴承,包括内圈、外圈和滚动体;所述内圈、外圈和滚动体共同形成行星牵引传动轮系并分别对应作为行星牵引传动轮系的太阳轮、外圈和行星轮;所述滚动体沿轴向设有至少两列并通过摩擦传动的方式与内圈和外圈配合,相邻两列滚动体之间设有用于连接滚动体轮轴的中间行星架;进一步,每列所述滚动体沿内圈周向均匀分布有多个且相邻两列滚动体沿周向均匀交错设置;进一步,所述中间行星架包括圆盘状架体以及沿周向分布于所述架体上用于与滚动体轮轴配合的固定孔;进一步,所述滚动体以过盈配合的方式设置于外圈与内圈之间,用于产生摩擦传动的正压力;进一步,所述中间行星架端面上沿周向分布有多个与其一体成型有的凸台,所述固定孔设置于凸台内,用于增加滚动体轮轴与中间行星架的配合长度;进一步,所述外圈沿周向设有减荷槽且该减荷槽分布于相邻两列滚动体之间;本专利技术的多列行星牵引传动减速轴承还包括由滚动体轮轴驱动的输出行星架;所述输出行星架转动配合于内圈;进一步,所述外圈轴向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左端盖和右端盖,且所述左端盖和右端盖分别对内圈和输出行星架形成轴向限位并转动配合;进一步,所述左端盖和右端盖分别通过对应的角接触轴承对内圈和输出行星架形成轴向限位并转动配合,所述内圈外圆形成环形凸台,所述环形凸台的左端面与内圈外圆之间圆滑过渡形成角接触轴承的环形滚道;进一步,所述输出行星架为T形轴结构,T形轴结构的大头与滚动体轮轴传动连接,T形轴结构的小头输出动力;大头左端面与内圈右端面相抵且转动配合,大头右端面与右端盖相抵且转动配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的多列行星牵引传动减速轴承,利用内圈、滚动体、外圈接触面之间的正压力进行轴的径向支承,利用内圈、滚动体、外圈接触面之间的摩擦力进行传递运动和动力,从而实现行星摩擦轮传动和轴承功能,这种减速轴承集减速和轴承功能为一体,能同时作为减速器和轴承使用,其可运用于既需要支撑转轴又需要实现减速的装置(如轮毂电机等)内,从而节约轴承数量,大大简化此类装置的结构,另外,相比采用齿轮传动方式的减速轴承而言,本行星牵引传动减速轴承具有结构简单、支承运转平稳,传动时过载可打滑等优点,本专利技术的内圈不限于传统的空心筒状结构,内圈也可采用实心轴结构,当内圈为筒状的轴套结构时,轴套内可设置花键或采用过盈配合等方式与输入轴传动配合,当内圈为实心轴结构时,可将此实心轴作为输入轴使用,采用这种结构的内圈有利于简化本减速轴承的结构,本专利技术的内圈、滚动体、外圈接触面之间的摩擦传动应优选湿摩擦传递,即在摩擦接触面间加有润滑剂,从而提高传递功率,同时减少摩擦磨损,提高效率和使用寿命,另外,滚动体沿轴向设置多列,使滚动体与外圆和内圈之间的接触较为均匀,减小滚动体的接触应力,从而有效提高减速器的负载能力,另一方面,由于相邻两列的滚动体轮轴相互独立并固定于中间行星架上,这种结构形式有效缩短了单根滚动体轮轴的长度,因此其结构刚度较强,同时,由于中间行星架的刚度较大,可近似视为刚体,确保各滚动体轮轴与中间行星架连接的轴段与内圈轴线平行,因此,每列滚动体轮轴受力后产生的偏移量不会累计到下一列的滚动体轮轴上,最终避免滚动体轮轴因偏移量过大产生干涉或卡死。【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剖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爆炸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中间行星架的装配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中间行星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多列行星牵引传动减速轴承,包括内圈8、外圈5和滚动体2 ;所述内圈8、外圈5和滚动体2共同形成行星牵引传动轮系并分别对应作为行星牵引传动轮系的太阳轮、外圈和行星轮;所述滚动体2沿轴向设有至少两列并通过摩擦传动的方式与内圈8和外圈5配合,相邻两列滚动体2之间设有用于连接滚动体轮轴的中间行星架3;根据公知常识可知,行星轮轴与行星轮转动配合,而滚动体轮轴即作为行星牵引传动轮系的行星轮轴,因此,滚动体轮轴与滚动体轴转动配合,本实施例的减速轴承利用内圈8、滚动体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列行星牵引传动减速轴承,其特征在于:包括内圈、外圈和滚动体;所述内圈、外圈和滚动体共同形成行星牵引传动轮系并分别对应作为行星牵引传动轮系的太阳轮、外圈和行星轮;所述滚动体沿轴向设有至少两列并通过摩擦传动的方式与内圈和外圈配合,相邻两列滚动体之间设有用于连接滚动体轮轴的中间行星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舒红宇刁星鹏姚泽杰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8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