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华侨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切削液净化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198498 阅读: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5-12 09: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切削液净化处理装置,切削液首先经由网式过滤装置进行第一次过滤处理,将较大的杂质滤除,再进入重力分离装置,由精细过滤网进行第二次精细过滤,并除去废油。然后切削液进入杂质沉淀装置,逐层曲线式下流,保证接触面积和吸附时间,微小杂质被逐层吸附,可根据微小杂质的量设计隔板的尺寸、层数等,直至微小杂质被完全吸附。然后切削液经由第四出油口进入除臭装置进行除臭处理,最终实现切削液的净化处理,使切削液能够进行再次利用。因此,本发明专利技术清理大块杂质、细微杂质和废油等高效彻底,除臭效果显著,净化处理后的切削液洁净如新、安全可靠、环保节能且完全可进行再次或重复使用,结构新颖合理,成本低,实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液体净化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切削液净化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机械制造工业的迅猛发展和各类新型复杂工件的相继出现,对机床加工精度和切削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节约成本和环保,切削液需要循环利用且保持极高的纯度,对切削液的处理需要有专门的过滤,除臭,净化设备。如中国专利技术专利CN201410757159.8公开一种切削液净化装置,包括金属滤槽、渗透滤槽和静置装置,金属滤槽的槽壁为双层槽壁,双层槽壁内设有磁铁层,槽壁内壁还设有磁铁刮取装置,磁铁刮取装置包括设于金属滤槽的槽壁且与外壁滑动连接的滑杆,滑杆内侧竖向设有刮槽,刮槽的一端为开口端,开口端与金属滤槽的内壁相抵,滑杆的端部与刮槽的侧壁连接;渗透滤槽包括上滤槽和下滤槽,上滤槽和下滤槽之间横向设有半透膜;静置装置包括静置槽,静置槽包括上槽和下槽,上槽为筒状,上槽与下槽之间为可拆卸连接,下槽的底部设有出料口,出料口上设有阀门,渗透滤槽与静置槽的下槽之间设有支撑连接杆。所述的刮槽包括底板和三侧板,刮槽的开口侧的底板处设有斜面刮刀,滑杆的端部与刮槽的开口侧的相对侧侧壁连接。所述的静置槽的下槽的上端与上槽的下端之间设有密封圈。所述的下槽的外壁设有一组凸起,所述的上槽的外壁设有与外壁铰接的卡环,卡环与凸起扣合。所述的上槽的外壁还设有拉环把手。所述的下槽的底部为漏斗状,出料口设有出料管,出料管上横向穿过出料管设有柱状阀门,柱状阀门上设有与出料管相通的通孔,柱状阀门与出料管滑动连接。该专利技术具有一定的净化效果,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其和市场上其他油液过滤设备类似,都存在油液渣分离不彻底,纯度较低,除臭效果差,造价成本高,不能满足机床加工复杂高精度工件的需求,严重影响了生产作业的效率,实用性有待提高。鉴于此,本案专利技术人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清理大块杂质、细微杂质和废油等高效彻底,除臭效果显著,结构新颖合理,成本低,实用性强的切削液净化处理装置,净化处理后的切削液洁净如新、安全可靠、环保节能且完全可进行再次或重复使用。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这样的技术方案: 一种切削液净化处理装置,沿净化流程依次包括网式过滤装置、重力分离装置、杂质沉淀装置和除臭装置; 所述网式过滤装置具有第一进油口和第一出油口,所述网式过滤装置的过滤网的网孔尺寸小于12微米; 所述重力分离装置包括第一盛装体和设于第一盛装体内的精细过滤网,所述精细过滤网设于所述第一盛装体内并将第一盛装体分隔成处于上方的上盛装部和处于下方的下盛装部,所述精细过滤网的网孔尺寸为小于I微米,所述上盛装部具有第二进油口,所述下盛装部具有与处于上方的废油层对应的第二出油口和与处于下方的切削液层对应的第三出油口 ;所述第二出油口设有第一自动开关,所述第一自动开关配设有第一液体密度传感器,当液体密度小于I克每立方厘米时,确认所述第二出油口处为废油,所述第一自动开关打开排出废油,当液体密度大于I克每立方厘米时,确认所述第二出油口处非废油,所述第一自动开关关闭;所述第三出油口设有第二自动开关,所述第二自动开关配设有第二液体密度传感器,当液体密度大于I克每立方厘米时,确认所述第三出油口处为切削液,所述第二自动开关打开排出切削液,当液体密度小于I克每立方厘米时,确认所述第三出油口处非切削液,所述第二自动开关关闭;所述第一出油口和第二进油口之间通过第一导管连通; 所述杂质沉淀装置包括第二盛装体和多个上下逐层间隔排列设于第二盛装体内的隔板,所述隔板包括由上至下排序处于奇数位的奇数位隔板和处于偶数位的偶数位隔板;所述第二盛装体具有处于上部的第三进油口和处于下部的第四出油口,所述第二盛装体具有与所述第三进油口处于同侧的第一侧壁和与所述第三进油口处于相对侧的第二侧壁;所述奇数位隔板具有靠近所述第二侧壁的奇数位漏油口,所述偶数位隔板具有靠近所述第一侧壁的偶数位漏油口;所述隔板的上表面覆设有活性炭吸附层;所述第三出油口和所述第三进油口之间通过第二导管连通,所述第四出油口与所述除臭装置连通。所述第一液体密度传感器和第二液体密度传感器均为超声波液体密度传感器。所述活性炭吸附层的上表面形成有减缓切削液流速和蓄积杂质的凹凸缓流结构。所述第二盛装体的水平截面为长方形,所述隔板为水平设置并与所述第二盛装体的内侧面匹配连接的长方形板;所述奇数位漏油口形成于所述奇数位隔板的尖角处,所述偶数位漏油口形成于所述偶数位隔板的尖角处,且所述奇数位漏油口与所述偶数位漏油口处于相对的尖角处。所述隔板的上表面为平面,所述凹凸缓流结构由所述活性炭吸附层形成;或所述隔板的上表面形成有凹凸结构,所述活性炭吸附层沿所述隔板的上表面覆设自然形成所述凹凸缓流结构。所述凹凸缓流结构包括多个沿所述第三进油口的进油方向依次平行排列的凹槽,和形成于相邻的凹槽之间的凸条。所述凸条的横截面为由上至下逐渐变宽的等腰三角形。所述凹凸缓流结构为多个凹坑。所述隔板与所述第二盛装体可拆装连接在一起。所述网式过滤装置的过滤网的网孔尺寸小于10微米;所述精细过滤网的网孔尺寸为0.5-1微米。所述网式过滤装置配设有第三盛装体;所述网式过滤装置包括处于下方的盒体,过滤网安装帽,和安装于过滤网安装帽上的所述过滤网;所述盒体连接于所述第三盛装体的内底部;所述过滤网安装帽的上端密封,下端与所述盒体连通,周面形成有若干通孔作为所述第一进油口,所述过滤网封挡固定于各所述通孔的内侧;所述第一出油口形成于所述盒体的上表面。所述第一导管配设有处于两端之间的输液栗。所述第一导管包括处于上游的上游管和处于下游的下游管,所述输液栗处于所述上游管和下游管之间,且所述上游管和下游管分别与所述输液栗可拆装连接在一起。所述上游管具有第一开关,所述下游管具有第二开关。所述第二出油口和第三出油口处于与所述第二进油口相对的一侧。所述第二出油口配设有废油收集装置。所述除臭装置为臭氧除臭装置,包括第四盛装体,设于第四盛装体内的臭氧发生装置,和对切削液进行搅拌的搅拌装置;所述臭氧发生装置具有供外界空气进入的空气进口和供夹带臭氧的空气排出到切削液中的空气出口,所述第四盛装体具有供所述空气进口与外界连通的通孔。所述搅拌装置包括伸入到切削液中的搅拌叶片,驱动搅拌叶片转动的从动传动轮,驱动从动传动轮转动的主动传动轮,连接于主动传动轮和从动传动轮之间进行传动的传动带,和对主动传动轮进行驱动的电机。所述第四盛装体具有将除臭后的切削液排出的排液口,所述排液口配设有排液管,所述排液管具有第三开关。还包当前第1页1 2 3 4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切削液净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沿净化流程依次包括网式过滤装置、重力分离装置、杂质沉淀装置和除臭装置;所述网式过滤装置具有第一进油口和第一出油口,所述网式过滤装置的过滤网的网孔尺寸小于12微米;所述重力分离装置包括第一盛装体和设于第一盛装体内的精细过滤网,所述精细过滤网设于所述第一盛装体内并将第一盛装体分隔成处于上方的上盛装部和处于下方的下盛装部,所述精细过滤网的网孔尺寸为小于1微米,所述上盛装部具有第二进油口,所述下盛装部具有与处于上方的废油层对应的第二出油口和与处于下方的切削液层对应的第三出油口;所述第二出油口设有第一自动开关,所述第一自动开关配设有第一液体密度传感器,当液体密度小于1克每立方厘米时,确认所述第二出油口处为废油,所述第一自动开关打开排出废油,当液体密度大于1克每立方厘米时,确认所述第二出油口处非废油,所述第一自动开关关闭;所述第三出油口设有第二自动开关,所述第二自动开关配设有第二液体密度传感器,当液体密度大于1克每立方厘米时,确认所述第三出油口处为切削液,所述第二自动开关打开排出切削液,当液体密度小于1克每立方厘米时,确认所述第三出油口处非切削液,所述第二自动开关关闭;所述第一出油口和第二进油口之间通过第一导管连通;所述杂质沉淀装置包括第二盛装体和多个上下逐层间隔排列设于第二盛装体内的隔板,所述隔板包括由上至下排序处于奇数位的奇数位隔板和处于偶数位的偶数位隔板;所述第二盛装体具有处于上部的第三进油口和处于下部的第四出油口,所述第二盛装体具有与所述第三进油口处于同侧的第一侧壁和与所述第三进油口处于相对侧的第二侧壁;所述奇数位隔板具有靠近所述第二侧壁的奇数位漏油口,所述偶数位隔板具有靠近所述第一侧壁的偶数位漏油口;所述隔板的上表面覆设有活性炭吸附层;所述第三出油口和所述第三进油口之间通过第二导管连通,所述第四出油口与所述除臭装置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广涛苏礼季张华付康郭玉龙
申请(专利权)人:华侨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