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金忠专利>正文

自动盖膜压塞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17881 阅读:1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输液行业盖涤纶压塞工序的自动盖膜压塞机。现有技术缺点为需用人工,劳动强度大,效率低。自动盖膜压塞机的胶塞斗有至少两条输塞轨道;该轨道联接到压塞装置,扶瓶护栏外侧是薄膜吸放装置,在与其相应的位置上是冲模装置,涤纶薄膜带在传送装置作用下从冲膜装置中穿过。本设备节省人力,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效率、质量,对设备略加调整可适应各种输液瓶,适用范围广阔。(*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输液瓶盖涤纶工序中使用的设备,尤其涉及一种能自动完成盖膜压塞动作的设备。在目前我国的大输液行业盖涤纶工序中,长期以来一直是用手工操作,工作量大,落塞、压塞工序在近几年虽然使用了自动设备,但它却不适宜高速生产线,盖涤纶、胶塞仍用手工,从而占用人力多,劳动强度大,同时人工操作使得质量也不能保证,阻碍了生产率的提高。本技术的目的就是克服上述手工操作缺点,提供一种能自动完成盖膜压塞过程的设备,从而提高生产率,降低劳动强度。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胶塞斗有至少两条输塞轨道;该轨道联接到压塞装置,扶瓶护栏外侧是薄膜吸放装置,在与其相应的位置上是冲模装置,涤纶薄膜带在传送装置作用下从冲膜装置中穿过。所述压塞装置构成为它有花键轴,其下端与凸轮的转子固联,上端与压塞器固联,压塞器上有两个瓶位,可一次给两个输液瓶加塞,在每个瓶位上有定位器控制杆和压塞杆。压塞装置还有紧邻花键轴的固定定位板,其顶部有胶塞定位器,在固定定位板的相对位置是动定位板,它的下端与一拉簧相连,电磁铁在动定位板外壁前侧,输瓶器导轨位于动定位板内壁前侧,其长小于两输瓶轮轴间距。所述薄膜吸放装置结构为它有薄膜吸放器两个,位于扶瓶栏杆的外侧,每个的顶端都有吸盘,吸放器底部通过气管与抽气活塞相联,同时吸放器的轴还与吸放器齿轮联接,从而使其在吸到薄膜后能转动到瓶口上方,并将薄膜盖下。所述冲膜装置为冲模体,它是“十”字形,其每个端部都有定冲模和动冲模,两者留有间隙,且均有两个直径小于涤纶带宽但稍大于瓶口的孔,涤纶薄膜带从间隙中穿过,动冲模上与每个孔的相应位置还装有直径大小与孔相同的冲模动杆,在薄膜吸放器的下方有与每个冲模动杆相对应的冲模驱动磁铁。在动模体顶端的旋转路径上间隔设有与其顶端位置相应的刷模器,刷模辊,冲洗水管,以便对冲模体进行清洁。所述涤纶带传送装置是指位于动机壳外侧的接网盒,动机壳上的涤纶带盒和花键轴一侧的废料盒,它们在一条直线上,在接网盒与涤纶带盒间有尼龙网驱动轮,在涤纶带盒中有涤纶辊轴,其上有尼龙网带,在废料盒的同一位置有涤纶驱动轮。涤纶带盒内还有张力辊,毛刷一端固定在张力辊支杆顶端,另一端固定在冲洗水管上,涤纶带盒与废料盒相对的一侧有定位支撑辊,尼龙网带由尼龙网和涤纶膜带叠加盘成。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使得盖膜压塞过程不再靠手工操作,两条输塞轨道的使用,解决了现有单输塞轨道落塞速度低的问题。涤纶膜由原来的单片消毒、清洗、手工放膜,改为涤纶膜带与尼龙网带叠加卷成盘后消毒、冲洗,然后上机冲切,自动盖膜,节省了人工,提高了效率和质量,减轻了劳动强度。本技术集切膜、盖膜、压塞于一体,适用范围广泛,通过更换输液瓶器,对设备略加调整后,能适应各种输液瓶的盖膜加塞。以下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附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俯视图。附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附图3是图1的B-B剖视图。图1为整个设备的俯视图,胶塞斗6有两条输塞轨道7,8连接到压塞器10,每条输塞轨道下均有轨道支撑11。扶瓶栏杆1在出瓶板14的两侧,两个主输瓶轮5安装在靠近胶塞斗6的一侧,其轴与主输瓶轮动力轮32相连,输瓶轮上有弧形齿,两相邻的弧形输瓶器3由铰链4固联,从而形成一条传输链,并与输瓶轮相啮合以便将玻璃瓶2送到出瓶板13。在输液瓶上方的压塞器10在两输瓶轮之间,其花键轴53在扶瓶栏杆1外,它有两个瓶位,可一次给两个输液瓶加塞。电磁铁9在两条输塞轨道7,8之间,并在动定位板35外壁的前侧,输瓶器定位轨道12穿过动定位板35与输瓶器3靠在一起,并与动定位板35内壁有一段间隔。接网盒64在动机壳31的侧壁上,在同一位置还有尼龙网驱动轮63,涤纶带盒26装在动机壳31上,其内有涤纶辊轴27,其上装有尼龙网带28,尼龙网带28由尼龙网带和涤纶膜带叠加盘成,同时盒内还有张力辊25,毛刷62一端固定在张力辊25的支杆顶端,另一端固定在冲洗水管24,盒外与废料盒15相对的一侧是定位支撑辊23,在花键轴53一侧是废料盒15,在同一位置有图3所示的涤纶驱动轮59。从接网盒64到废料盒15之间的所有元件都在一条直线上,涤纶薄膜带22就是从涤纶带盒26在尼龙网驱动轮63和涤纶驱动轮59的作用下运动的。在涤纶薄膜带22上方有薄膜吸放器18,其上有图3所示的吸盘61。冲模体20为“十”字形,在其端部的旋转路径上有刷模器16,刷模辊19,冲洗水管21。其中刷膜器16带有有机玻璃罩17,并安装在刷膜器支撑杆47上。在图2中压塞器10固定在花键轴53顶端,其下侧每个瓶位处都固定有定位器控制杆54和压塞杆55,压塞器10下方的动机壳31上安装有固定定位板48,该板上有胶塞定位器52,该板相对位置上有动定位板35,动定位板35下端与拉簧34固联。花键轴53下端与凸轮42的转子43固联。冲模体20每个端部均有定冲模51和动冲模50,两者间有间隙,且均有两个直径小于涤纶带宽但稍大于瓶口的孔,涤纶薄膜带22从间隙中穿过,在每个孔的对应位置上都有冲模动杆49装在动冲模50的下侧,冲膜动杆49的直径大小与孔相同。从图2中还可看出冲模体马氏齿轮45与冲模体20的轴固联,并与主动齿轮44连接。在机壳29底部靠近机壳腿37的位置安装有手动液压泵38,它通过油管39与液压升降件41连接,液压升降件41上端固定在动机壳内顶壁,下端固定在机壳29内侧壁上,通过操作液压泵控制升降件来实现对两机壳的位置调整。图3中尼龙网驱动轮63下端与活塞驱动轴65上的尼龙网驱动伞轮66啮合,该轴中部有一“弓”形结构,其上装有抽气活塞69,凸轮68在“弓”形结构前,其上有行程开关67,抽气活塞69通过气管7与薄膜吸放器18相联。两个冲模驱动磁铁60安装在薄膜吸放器18下方的动机壳31上,每一个均能与转到该位置的冲模动杆49相对应。涤纶驱动轮59下端的涤纶驱动伞轮57与压塞驱动轴56上的少齿伞轮72啮合,该还与凸轮42固联。主动伞轮70与上述两轴啮合。在刷模器16下方有刷模控制电磁铁58。本技术的工作过程为输瓶器3和主输瓶轮5在主输瓶马氏槽轮33机构的作用下,间歇运动。盖膜是由薄膜吸放器18在接到动冲模50冲出的膜后,由吸盘61将膜吸住,然后由齿条46带动吸放器齿轮30旋转,吸盘到瓶口上方时,抽气活塞69吸气状态进入排气状态,将膜吹落在瓶口上,由于冲模和吸放器都是双配置,所以一个动作过就能盖膜两瓶。压塞也都采用双配置同时进行。压塞器10在凸轮42的带动下,按照一定的规律上下进行压塞,为避免胶塞偏斜不能压入瓶口,本机采用了胶塞定位器52和动定位板35、定定位板48,以保证瓶口和胶塞对应,准确压入。当瓶子运动时,动定位板35在电磁铁9作用下张开;当瓶子静止时,电磁铁9断电,定位板卡住瓶口,保证定位。为保证涤纶膜正常消毒、冲洗,确保产品质量,本技术将涤纶带与尼龙叠加后卷成盘,再消毒、冲洗,以保证消毒液和水的渗透。本技术涤纶上机后,将涤纶盘放在涤纶带盒内,再加满纯水,将涤纶带通过张力辊25、毛刷62、冲水管24、定位轮23引到涤纶驱动驱动轮59两轮之间,当冲模体20的一个冲模在冲模体马氏轮45的作用下转到冲裁位置时,行程开关67在凸轮68的作用下通电,冲模驱动磁铁60将冲模动杆49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盖膜压塞机,它有机壳(29),动机壳(31),两者活动联接,胶塞斗(6)安装在由弯管固定于动机壳(31)侧壁的振动器(36)上,动机壳(31)上安装着2个主输瓶轮(5),两相邻的弧形输瓶器(3)由铰链(4)连接成传输链,它将2个主输瓶轮(5)连在一起,以便传送瓶子,扶瓶栏杆(1)在输瓶底板(14)两侧,以保护瓶子,安装在动机壳(31)内的电机/减速器(40)为整个设备提供动力,并由齿轮传动机构将动力转换成各种所需的运动形式,其特征是:胶塞斗(6)有至少两条输塞轨道(7,8);该轨道联接到压塞装置,扶瓶护栏(1)外侧是薄膜吸放装置,在与其相应的位置上是冲模装置,涤纶薄膜带(22)在传送装置作用下从冲膜装置中穿过。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金忠
申请(专利权)人:王金忠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8[中国|济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