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陶瓷零件注射成型模具及其注射成型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3166870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5-10 12:06
本发明专利技术适用于模具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陶瓷零件注射成型模具及其注射成型方法,该模具包括上模组和下模组,上模组包括斜导柱、铲机以及母模仁,下模组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且分别与斜导柱和铲机配合运动的滑块组件以及合模时与母模仁抵接的公模仁,滑块组件包括一端与铲机抵接的滑块,以及设置在滑块与公模仁之间的滑块弹簧,斜导柱穿过所述滑块且用于带动滑块沿垂直于开模的方向运动,滑块、母模仁和公模仁在合模时形成位于模腔下方且用于注入陶瓷熔料的进水口。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潜水口进胶,进而避免零件外观受进胶口的影响,且本发明专利技术得到的零件外观面上没有胶口痕迹,满足客户对产品的外观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模具
,尤其涉及。
技术介绍
陶瓷注射模具是实现陶瓷零件批量生产的主要工装设备,模具的进胶结构决定了陶瓷零件的外观品质。目前,陶瓷注射模具的进胶结构主要有:直接进胶、侧浇口、点进胶和潜进胶四大类。其中,如图1所示,直接进胶的优点是:进胶口截面积尺寸大、流动阻力小,有利于物料和压力传递,适用于大型、厚壁的成型,但其存在以下缺点:水口尺寸大,去除水口后的残留痕迹大,易对制品外观和功能造成影响。如图2所示,侧浇口的优点是:加工方便简单,易于修整,适用于长流程、厚壁制品的成型,但其存在以下缺点:侧浇口位于制件边缘,去除水口后痕迹大,易对制品外观和功能造成影响。如图3所示,点进胶的优点是:点浇口截面积尺寸小,不需要二次切除水口,适用于流动性好的物料,但其存在以下缺点:流道路径长压力损失大,易对制品外观造成影响而且结构复杂成本高。如图4所示,潜进胶的优点是:潜伏式浇口截面积尺寸小,不需要二次切除水口,而且可避免浇口设计在制品的外观表面导致的浇口痕迹,非常实用于对制品外观高的零件,但其存在以下缺点:这类浇口脱模时须强制脱出水口,而且是靠顶针强行顶出切断浇口,过大的推出力可能导致水口断裂在模具里,此类型进胶方式只适合韧性较好的塑料制品不适用于陶瓷制品。当今社会,物质日益丰裕,消费者对于产品的要求也逐渐提升,尤其是对产品的外观细节要求愈来愈严格,这就促使产品的外观不允许有半点瑕疵。由于陶瓷材料“脆性”很大容易断裂所以目前陶瓷模具通常只能采用直接进胶、侧浇口以及点进胶方式,这三种进胶方式一定会对陶瓷零件的外观产生影响,很难满足客户要求,而且需要花大量的时间来修正零件外观上残留的进胶水口。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陶瓷零件注射成型模具,其实现了潜水口进胶,提高了生产效率并降低了生产成本。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陶瓷零件注射成型模具,包括相互扣合以形成模腔的上模组和下模组,所述上模组包括斜导柱、铲机以及母模仁,所述下模组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且分别与所述斜导柱和铲机配合运动的滑块组件以及合模时与所述母模仁抵接的公模仁,所述滑块组件包括一端与所述铲机抵接的滑块,以及设置在所述滑块与公模仁之间的滑块弹簧,所述斜导柱穿过所述滑块且用于带动所述滑块沿垂直于开模的方向运动,所述滑块、所述母模仁和所述公模仁在合模时形成位于所述模腔下方且用于注入陶瓷熔料的进水口。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陶瓷零件注射成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通过设置在滑块、母模仁和公模仁之间且位于模腔下方的进水口往模腔内注射陶瓷熔料并成型成陶瓷零件;上模组打开,滑块由斜导柱以及滑块弹簧的驱动下滑动,以使隐藏在滑块下面的流道呈现出来;顶出机构将陶瓷零件和流道顶出公模仁;复位机构退回顶出机构,注射成型模具合模。实施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陶瓷零件注射成型模具,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其通过将进水口设置在滑块、母模仁和公模仁之间且位于模腔的下方,以实现潜水口进胶,进而避免零件外观受进胶口的影响,且本专利技术得到的零件外观面上没有胶口痕迹,满足客户对产品的外观要求;此外,由于进水口在零件内部非外观面,所以只需简单去除即可,无需花大量的时间来修正零件外观上残留的水口痕迹,达到降低人工成本的目的。【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陶瓷零件直接进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现有技术中的陶瓷零件侧浇口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现有技术中的陶瓷零件点进胶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现有技术中的陶瓷零件潜进胶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陶瓷零件注射成型模具的结构示意图(一);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陶瓷零件注射成型模具的结构示意图(二);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下模组的结构示意图(一);图8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下模组的结构示意图(二);图9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陶瓷零件注射成型模具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陶瓷零件与滑块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还需要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左、右、上、下等方位用语,仅是互为相对概念或是以产品的正常使用状态为参考的,而不应该认为是具有限制性的。如图5至图8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陶瓷零件注射成型模具包括相互扣合以形成模腔100的上模组I和下模组2,模腔100内注入陶瓷熔料即可成型成相应的陶瓷零件。具体地,上模组I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上面板11、上模板12、斜导柱13、铲机14以及母模仁15。其中,上模板12设置在上面板11的下方,斜导柱13倾斜设置在上模板12上,铲机14设置在上模板12上且位于上模板12下方,母模仁15设置在上模板12下方。下模组2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滑块组件21、公模仁22、下模板23、方铁24、下面板25以及复位机构。其中,滑块组件21设置在下模板23上且用于分别与斜导柱13和铲机14配合运动,公模仁22设置在下模板23上且用于合模时与母模仁15扣合形成模腔100,下模板23用于合模时与上模板12抵接,方铁24的一端与下模板23连接,方铁24的另一端与下面板25连接,即下面板25连接在方铁24远离下模板23的一端,顶出复位机构26设置用于顶出成型后的产品并复位以便进行下一次成型。进一步地,如图9和图10所示,滑块组件21包括滑块211和滑块弹簧212,其中,滑块211的一端与铲机14抵接,滑块弹簧212设置在滑块211与公模仁22之间。斜导柱13穿过滑块211且用于带动滑块211沿垂直于开模的方向运动,即铲机14和斜导柱13配合推动滑块211向前运动。在滑块211向前运动后,滑块211、母模仁15和公模仁22之间形成用于注入陶瓷熔料的进水口 101,该进水口 101位于模腔100下方且与模腔100连通。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通过将进水口101设置在滑块211、母模仁15和公模仁22之间且位于模腔100的下方,以实现潜水口进胶,进而避免零件外观受进胶口的影响,且本专利技术得到的零件外观面上没有胶口痕迹,满足客户对产品的外观要求;此外,由于进水口 101在零件内部非外观面,所以只需简单去除即可,无需花大量的时间来修正零件外观上残留的水口痕迹,达到降低人工成本的目的。进一步地,如图10所示,在滑块211的底部设有流道102,该流道102与进水口101连通,通过该流道102注入陶瓷熔料。进一步地,如图9所示,滑块211包括第一端部213、中间部214和第二端部215。其中,第一端部213与铲机14抵接,中间部214设置在第一端部213远离铲机14的一端,第二端部215设置在中间部214远离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a href="http://www.xjishu.com/zhuanli/10/CN105538485.html" title="一种陶瓷零件注射成型模具及其注射成型方法原文来自X技术">陶瓷零件注射成型模具及其注射成型方法</a>

【技术保护点】
一种陶瓷零件注射成型模具,包括相互扣合以形成模腔(100)的上模组(1)和下模组(2),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组(1)包括斜导柱(13)、铲机(14)以及母模仁(15),所述下模组(2)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且分别与所述斜导柱(13)和铲机(14)配合运动的滑块组件(21)以及合模时与所述母模仁(15)抵接的公模仁(22),所述滑块组件(21)包括一端与所述铲机(14)抵接的滑块(211),以及设置在所述滑块(211)与公模仁(22)之间的滑块弹簧(212),所述斜导柱(13)穿过所述滑块(211)且用于带动所述滑块(211)沿垂直于开模的方向运动,所述滑块(211)、所述母模仁(15)和所述公模仁(22)在合模时形成位于所述模腔(100)下方且用于注入陶瓷熔料的进水口(101)。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文勇谭毅成向其军喻跃华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商德先进陶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