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工业车辆的提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13646 阅读:1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用于工业车辆的提升装置,包括:液压缸,大致竖直地设置在立柱之间,并且具有活塞杆;滑轮,设置在活塞杆上端部的横侧上;提升支架,与绕在滑轮周围的链条连接,以及,借助于活塞杆的伸缩,通过链条可使提升支架上下移动;软管,设置用于向安装在提升支架上的附件提供液压液体;以及,引导机构,设置在活塞杆的顶端上,用于引导软管。引导机构包括:多个滚筒;支撑件,可转动方式支撑该多个滚筒;以及环形带,适配在该多个滚筒周围,以形成用于支撑软管的弧形引导面。随着软管的移动,环形带围绕该多个滚筒行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一般地涉及一种提升装置,以及,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工业车辆的提升装置,在该工业车辆上安装有用于引导软管的引导机构。
技术介绍
在作为工业车辆的叉车中,其提升支架可以装配有各种设计用于执行不同操作的附件。在这种情况下,需要用于提供液压液体的液压管道,以驱动附件。在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02-20087中披露了一种用于工业车辆的常规提升装置。该工业车辆的提升装置(下文中简称为“提升装置”)是一种用于三节立柱叉车的提升装置。该提升装置具有位于分开的立柱之间的液压缸。在液压缸活塞杆的顶端,支撑有滑轮,其具有两个凹槽,用于分别引导链条和软管。链条与提升支架相连接,并且沿凹槽之一绕在滑轮上。软管,用于为安装在提升支架上的附件提供液压液体,沿另一个凹槽绕在滑轮上。根据活塞杆的伸缩,可以使提升支架相对立柱上下移动。在上下移动提升支架的同时,滑轮引导链条和软管。在这种情况下,软管和链条在受到滑轮引导的同时,可以双向移动。提升装置给车辆操作人员提供了良好的前向视野。然而,这一优点仅限于在横向的前向视野,而在活塞杆顶端的滑轮挡住了操作人员在竖直方向的前向视野。通过例如减小滑轮的直径,可以实现前向视野的进一步改善。然而,因为受到软管机械性能、液压控制性能等限制,滑轮直径的减小是有限的。在具有全自由提升立柱的车辆中,将升起提升支架而不升起立柱的距离定义为自由提升距离。当在活塞杆顶端设置滑轮时,自由提升距离减少与滑轮直径对应的长度。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02-20087的提升装置所带来的问题,通过在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04-359445中披露的提升装置得到了解决。根据该公开的用于工业车辆的提升装置,包括引导滑轮,设置在液压缸活塞杆上端部的横侧上,用于引导链条;提升支架,与绕在滑轮周围的链条相连接,并且根据活塞杆的伸缩通过滑轮可操纵提升支架升起与降下;以及多个软管,用于向安装在提升支架上的附件提供液压液体。在活塞杆上端部的顶部,设置板状滚筒安装件,并且在滚筒安装件上安装多个引导滚筒,用于引导多个软管。各引导滚筒具有以一定曲率形成的引导凹槽,软管容纳并绕在引导凹槽周围。引导滚筒是可转动的,并且沿圆弧布置,从而对沿引导凹槽处于弯曲状态下的软管进行引导。各引导滚筒的凹槽起到阻挡软管从引导滚筒脱落的作用。该提升装置使用多个引导滚筒取代用于引导软管的滑轮,解决了在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02-20087披露的提升装置中有关竖直前向视野和自由提升距离的问题。然而,在日本专利公开No.2004-359445披露的提升装置中,通过多个引导滚筒引导的软管不可避免地放置成与引导滚筒点接触。各软管与各引导滚筒之间的这种点接触产生顶着软管的局部接触压力,可能损坏软管。因为多个引导滚筒引导软管,同时与软管点接触,所以,趋于以这种方式引导软管,使之跨过各引导滚筒,从而不能平顺地对软管进行引导。此外,因为引导滚筒的直径较小,在引导软管的过程中,引导滚筒以高速转动,从而,使得软管趋于容易相对引导滚筒滑动,并可能使软管的表面损坏。用新软管更换损坏的软管是件费力又费时的工作,这是因为在拆卸软管进行更换之前,必须排除软管中的液压液体。另外,在上述的更换操作期间,液压液体或者液压油可能意外地从软管漏出,从而损害工作环境。这样,需要通过防止软管损坏来尽可能地降低更换软管的频率。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工业车辆的提升装置,其能避免损坏由滑轮分送的引导机构进行引导的软管。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本专利技术,一种用于工业车辆的提升装置,包括立柱;液压缸,大致竖直地设置在立柱之间,并具有活塞杆;滑轮,设置在活塞杆上端部的横侧上;链条,绕在滑轮周围;提升支架,与链条连接,并且借助于活塞杆的伸缩,通过链条可使提升支架上下移动;软管,设置用于向安装在提升支架上的附件提供液压液体;以及,引导机构,设置在活塞杆的顶端上,用于引导软管。引导机构包括多个滚筒;支撑件,可转动方式支撑该多个滚筒;以及环形带,适配在该多个滚筒周围,使得环形带形成用于支撑软管的弧形引导面。随着软管的移动,环形带围绕该多个滚筒行进。根据下文结合附图进行的描述,通过对本专利技术原理进行示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其他方面和优点将更为清晰。附图说明在所附权利要求中列出了本专利技术认为新颖的特点。通过参照本优选实施方式的下列描述以及附图,可以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及其目的和优点,其中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方式的提升装置的轴侧图;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方式的提升装置的局部放大轴侧图;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方式的引导机构的分解轴侧图;图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方式的引导机构的轴侧图;图5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方式的引导机构的侧剖视图;以及图6是根据可选实施方式的环形带的侧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图1至图5,描述根据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方式的用于工业车辆的提升装置。优选实施方式的提升装置10设计用于作为工业车辆的三节全自由提升立柱叉车。图1图示提升装置10的轴侧图。如图1所示,提升装置10包括一对横向分开的外立柱11,其设置在车辆的前部;以及一对横向分开的中立柱12,其设置在外立柱11的内侧。中立柱12可沿外立柱11上下移动。提升装置10包括一对横向分开的内立柱13,内立柱13设置在中立柱12的内侧上。内立柱13可沿中立柱12上下移动。提升装置10还包括提升支架14,提升支架14设置在内立柱13上。提升支架14可沿内立柱13上下移动。多种附件可拆卸地安装在提升支架14上。在各中立柱12后面沿其相邻的外立柱11设置后缸15,并且可以液压方式操纵后缸15。各后缸15具有活塞杆16,在活塞杆16顶端与各自中立柱12的上部相连接。在各中立柱12上部的后表面,以这种方式设置滑轮(未示出),使得滑轮的轴线在车辆的纵向延伸。在各滑轮周围绕有提升链条(未示出)。提升链条在其一端与各自外立柱11的上部相连接,而在其另一端与各自内立柱13的下部相连接。这样,伴随后缸15的活塞杆16升起,通过提升链条,使中立柱12沿外立柱11向上移动,并且,也使内立柱13沿中立柱12向上移动。在内立柱13之间较低的位置处,竖直地设置作为液压缸的前缸17,并且前缸17具有活塞杆18,如图2所示。在活塞杆18上端部的相对侧上设置一对滑轮19。以同轴方式布置滑轮19,使滑轮19的轴线取向为沿着车辆宽度延伸,而各滑轮19的顶部与活塞杆18上端部的顶部位于基本相同的高度。在各滑轮19的周围绕有链条20。各链条20在其一端(在后侧)与内立柱13连接,而在其另一端(在前侧)与提升支架14连接。这样,随着活塞杆18从前缸17伸出,通过链条20使提升支架14沿内立柱13向上移动。在活塞杆18的顶端上设置引导机构22,用于引导软管。在图1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中,在提升支架14上安装一对叉爪44。然而,应当注意到,提升支架14配置为能以可拆卸的方式安装任何可液压操纵的附件。为此目的,提升装置10包括液压管道,用于从车辆向附件提供液压液体。如图1和图2所示,液压管道包括四条软管21,通过其向附件供给液压液体。四条软管21布置为,沿前缸17在前缸17的前面和后面延伸。通过引导机构22引导四条软管21。如图3所示,引导机构22包括多个引导滚筒29;环形带35,适配在引导滚筒29周围,以形成用于支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工业车辆的提升装置,包括:立柱;液压缸,大致竖直地设置在所述立柱之间,并具有活塞杆;滑轮,设置在所述活塞杆上端部的横侧上;链条,绕在所述滑轮周围;提升支架,与所述链条相连接,以及,借助于所述活塞杆的伸缩,通过所述链条可使所述提升支架上下移动;软管,设置用于向安装在所述提升支架上的附件提供液压液体;以及,引导机构,设置在所述活塞杆的顶端上,用于引导所述软管,并且包括多个滚筒以及可转动方式支撑所述多个滚筒的支撑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机构进一步包括适配在所述多个滚筒周围的环形带,使得所述环形带形成用于支撑所述软管的弧形引导面,还在于,所述环形带随着所述软管的移动而围绕所述多个滚筒行进。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裕人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