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员保护装置及汽车安全座椅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124718 阅读: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4-06 12: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乘员保护装置,设于车辆椅座内,所述车辆椅座包括骨架和包裹所述骨架的椅垫,所述乘员保护装置包括设于所述椅垫内部前侧的气囊和气体发生器,所述气囊与所述气体发生器相连接,所述椅垫上相对所述气囊设有开口,所述气囊受所述气体发生器充气展开并从所述开口处伸出于椅垫外表面以直接接触并将乘员大腿抬起。本实施例的乘员保护装置,能在汽车在正面碰撞中时对乘员提供较好的约束,有利于乘员下肢及胸部损伤的降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汽车安全座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驾驶员的保护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乘员保护装置及汽车安全座椅
技术介绍
汽车技术的不断发展,尤其在汽车提速上的技术革新,伴随而产生的汽车碰撞日益严重的问题,如何保护驾驶员的人身安全显得尤为重要。在目前的汽车座椅上考虑的较多的通常为座椅的结构强度、稳定性及乘坐舒适性等,而忽视了座椅约束对乘员安全性的影响。考虑到座椅的乘坐舒适性,座椅坐盆设计角度受到限值,不能太大;在正面碰撞过程中,乘员身体容易向前滑动;这不仅导致乘员头部和胸部的冲击增大,同时也不利于气囊对乘员安全性的保护。因而,如何使汽车座椅既有良好的乘坐舒适性,且在汽车发生正面碰撞事故时又能对乘员提供较好的约束,是汽车安全
关心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提供一种乘员保护装置及汽车安全座椅,能有效避免汽车在正面碰撞中乘员髋部易受伤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乘员保护装置,设于车辆椅座内,所述车辆椅座包括骨架和包裹所述骨架的椅垫,所述乘员保护装置包括设于所述椅垫内部前侧的气囊和气体发生器,所述气囊与所述气体发生器相连接,所述椅垫上相对所述气囊设有开口,所述气囊受所述气体发生器充气展开并从所述开口处伸出于椅垫外表面以直接接触并将乘员大腿抬起。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开口周围设有弱化区,以利于所述气囊伸出。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气囊受所述气体发生器充气展开并从所述开口处伸出后呈二棱柱形状。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三棱柱的内侧面与所述椅垫的外表面贴合,所述三棱柱的另外两个侧面分别面向乘员大腿和小腿,所述两个侧面相交的区域接触乘员的膝关节内侧。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气体发生器固定连接于所述骨架的横梁上。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气体发生器连接汽车的E⑶,所述ECU连接传感器。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安全座椅,包括车辆椅座以及如上所述的乘员保护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公开的乘员保护装置及汽车安全座椅通过将气囊设置在车辆椅座的椅垫内部前侧,所述椅垫上相对所述气囊设有开口,所述气囊受所述气体发生器充气展开并从所述开口处伸出于椅垫外表面以直接接触并将乘员大腿抬起,且伸出椅垫外表面的气囊呈三棱柱形状,乘员髋部受到气囊的约束,不能继续向前滑动,从而收到较好的约束,并大大降低乘员胸部、头部和其他零部件的接触力,因而安全系数显著提高。【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乘员保护装置在气囊充气后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乘员保护装置在气囊充气后的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乘员保护装置的电气连接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参见图1?3,对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乘员保护装置进行详细的描述。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乘员保护装置设于汽车安全座椅上,所述座椅包括椅背3和车辆椅座,其中所述车辆椅座包括骨架和包裹所述骨架的椅垫4,本实施例的乘员保护装置设于所述车辆椅座内,包括气囊2和气体发生器6,其中:所述气体发生器6连接于所述骨架的横梁5上。所述气囊2与所述气体发生器6连接,受所述气体发生器6充气膨胀而展开。所述椅垫4上相对所述气囊设有开口 7。在没有充气的情况下,所述气囊2折叠收缩在椅垫4里面;在汽车发生碰撞时,所述气囊2受所述气体发生器6充气展开并从所述开口 7处伸出于椅垫4的外表面以直接接触并将乘员大腿1抬起。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开口7周围设有弱化区,也就是对开口7周围进行局部弱化,在汽车碰撞过程中开口 7周围比较容易撕裂,从而引导气囊2从撕裂处起爆,确保气囊2在最短的时间内完全展开,从而利于所述气囊2从椅垫4里面展开弹出。如图1所示,当所述气囊2受所述气体发生器6充气展开并从所述开口7处伸出后呈类似三棱柱形状。其中,所述三棱柱的内侧面201与所述椅垫4的外表面贴合,所述三棱柱的另外两个侧面202、203分别面向以支撑乘员大腿1和小腿,所述两个侧面相交的区域204接触乘员的膝关节内侧。因此,当正面碰撞事故发生时,所述气囊2受所述气体发生器6充气展开并从所述开口 7处伸出后不仅能够抬起乘员大腿1,而且相当于在乘员髋部位置形成一个大的缓冲气垫,乘员髋部受到缓冲气垫的约束,不能继续向前滑动,从而受到较好的约束,并大大降低乘员胸部、头部和其他零部件的接触力,因而安全系数显著提高。本技术的气体发生器6产生的气体的最高膨胀压力应大于160kPs,为气囊2完全开启提供充足的压力,保证气囊2能够快速开启。参见图3,本技术提供的乘员保护装置的气体发生器6电连接汽车的E⑶20,而E⑶20电连接传感器(本实施例包括碰撞强度传感器22和碰撞防护传感器21) ACU20根据传感器检测车辆传递的信息判断车辆碰撞强度,当碰撞强度达到设定安全值时,向气体发生器6发送指令,从而启动所述气体发生器6向所述气囊2充气。可以理解的,本技术的传感器可以是多种传感器,例如速度、加速度等等。本例中传感器包括安装在汽车前部的碰撞强度传感器22,来检测汽车的减速度。碰撞强度传感器22将检测到的减速度发送给E⑶20 i⑶20预先设定有减速度阀值,E⑶20将碰撞强度传感器22发送的检测碰撞过程中汽车的减速度与预设的减速度阀值比较,得出碰撞的激烈程度,当ECU20接收到的碰撞强度传感器22发送的减速度超过预设的减速度阀值时,则向气体发生器6发送指令,启动所述气体发生器6向所述气囊2充气,从而使所述气囊2在充气膨胀过程中从所述开口处伸出于椅垫外表面以直接接触并将乘员大腿抬起。。另外,本实施例的传感器还可以设置碰撞防护传感器21,碰撞防护传感器21和碰撞强度传感器22的结构原理基本相同,也是用于将获取到的减速度发送给ECU20。不同的是,ECU20针对碰撞防护传感器21设定的减速度阀值与针对碰撞强度传感器22设定的减速度阈值有所不同。因此,本实施例的碰撞防护传感器22是与碰撞强度传感器21配合使用,ECU 20是根据两个传感器检测信息的组合来判断是否启动所述气体发生器6向所述气囊2充气,防止碰撞强度传感器21因意外短路而造成防操作。所以,碰撞防护传感器22的设置可以增加本技术控制的准确性,避免所述气体发生器6意外开启的情况发生。本技术的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汽车安全座椅,包括车辆椅座以及如图1所示的乘员保护装置。综上所述,本技术公开的乘员保护装置及汽车安全座椅通过将气囊设置在车辆椅座的椅垫内部前侧,所述椅垫上相对所述气囊设有开口,所述气囊受所述气体发生器充气展开并从所述开口处伸出于椅垫外表面以直接接触并将乘员大腿抬起,且伸出椅垫外表面的气囊呈三棱柱形状,乘员髋部受到气囊的约束,不能继续向前滑动,从而收到较好的约束,并大大降低乘员胸部、头部和其他零部件的接触力,因而安全系数显著提高。以上所述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乘员保护装置,设于车辆椅座内,所述车辆椅座包括骨架和包裹所述骨架的椅垫,其特征在于:所述乘员保护装置包括设于所述椅垫内部前侧的气囊和气体发生器,所述气囊与所述气体发生器相连接,所述椅垫上相对所述气囊设有开口,所述气囊受所述气体发生器充气展开并从所述开口处伸出于椅垫外表面以直接接触并将乘员大腿抬起。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静岳鹏王玉超杜波涛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