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非制冷红外探测器的真空封装方法,该方法可以实现非制冷红外探测器的真空密封,通过局部调整零件结构和组装位置,本方法也适用于微机电系统(MEMS)探测器的真空封装。
技术介绍
非制冷红外探测器是一种特殊的热探测器件,通常由百万个或更多个探测元组成,每个探测元的主体部分为桥式悬空结构,两端通过桥墩与下方的电路连接,桥墩兼具隔热、支撑及电学连接几方面的作用。这种结构对热信号十分敏感,气体的热传导将显著降低探测性能,甚至引起探测器无法正常工作,因此非制冷红瓦探测器必须封装在真空腔体中。比较常见的结构形式为引出端从侧面引出的蝶形结构,这种结构在安装时必须考虑侧面的引出端尺寸,相对而言占用的电路板面积要大一些。引出端从底端引出可以缓解这种情况,但是传统的方式是通过玻璃珠将引出端焊接在金属外壳上,由于玻璃珠比较脆的特性,在引出端受力弯曲时容易引起玻璃珠上出现微裂纹,从而引起微漏孔。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引出端先焊接在一个多层陶瓷过渡板上,然后多层陶瓷板再与金属外壳的壳体钎焊。另外为了提高密封探测器内部腔体的真空保持能力,在内部安装有一个电加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非制冷红外探测器的真空封装组件,包括外壳(1)、管帽(2)、光学窗口(3)、非制冷芯片电路模块(4)、热电致冷器(5)、吸气剂(6)、隔热板(7),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壳(1)包括壳体(110)、陶瓷过渡座(120)及排气管(130),在壳体(110)上加工安装孔(111);陶瓷过渡座(120)包括陶瓷基体(121)、吸气剂针(122)、电连针(123)、热电致冷器电连针(124);吸气剂针(122)、电连针(123)、热电致冷器电连针(124)贯通陶瓷基体(121);所述的热电致冷器(5)居中焊接在外壳(1)上;热电致冷器(5)的两根引线分别焊接在外壳(1)的对应的两 ...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勤飞,刘大福,莫德锋,杨力怡,蒋梦蝶,张磊,李雪,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