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廖冲雷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液压系统的反馈控制器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3074489 阅读: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3-30 10: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液压系统的反馈控制器,其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内的操作装置、与操作装置连接且用于控制变量泵排量的排量控制杆、与操作装置连接且用于控制动力源转速的功率调节装置以及设置在操作装置与系统油路之间的反馈机构,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紧凑,实现功率与排量的同时双重控制,降低待机、卸荷、怠速时的能耗,可以替代安全阀、溢流阀等阀组控制,设计合理、成本低廉、结构紧凑且使用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液压系统的反馈控制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液压系统的反馈控制器,涉及液压系统控制领域。
技术介绍
液压传动主要是靠改变液压泵转速,或者再不改变泵转速的前提下改变泵的排量大小,实现改变执行元件的运行速度。现有液压系统在轻载、卸荷或空载高速运行时,发动机或电动机也处于高速运转,产生大量无用功,造成能源浪费,影响系统的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设计合理、成本低廉、结构紧凑且使用方便的用于液压系统的反馈控制器。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本专利技术其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内的操作装置、与操作装置连接且用于控制变量泵排量的排量控制杆、与操作装置连接且用于控制动力源转速的功率调节装置以及设置在操作装置与系统油路之间的反馈机构,系统油路设置在变量泵与执行元件之间;在排量控制杆与壳体之间设置有第一弹簧,操作装置包括沿X向在壳体上活动设置的拉杆、一端铰接在拉杆上的第一斜杆以及沿Y向设置在拉杆上的第一固定杆;排量控制杆沿Y向活动设置,排量控制杆的下端与第一斜杆的上斜面相对应;功率调节装置包括沿Y向活动设置且控制动力源转速的功率调节杆以及沿X向设置在功率调节杆下端的第二导轨;沿X向功率调节杆的下端与第二导轨活动设置,沿X向第一固定杆的上端与第二导轨活动设置;反馈机构包括与系统油路连接的反馈油路、无杆腔与反馈油路连通的反馈油缸、沿Y向设置且与反馈油缸的活塞杆传动连接的反馈杆、设置在反馈杆上的卡位装置以及沿X向设置在反馈杆下端的第一导轨,第二导轨的左端铰接在反馈杆上,沿X向第一斜杆的上端活动设置在第一导轨内。进一步,沿Z向在拉杆上与第一斜杆并排设置有第三斜杆,第三斜杆与拉杆固定设置,第一斜杆的斜度>第三斜杆的斜度;在第三斜杆上设置有与排量控制杆的下端相对应且依次升高的第一斜面、第二斜面,在第一斜面与第二斜面之间设置有第一凹槽。进一步,沿Z向在反馈杆下端设置有第二支臂与第一支臂;沿Z向在拉杆上与第一斜杆并排设置有第二斜杆以及第三斜杆,第二斜杆的上端与拉杆之间设置有第三弹簧,第二斜杆的下端与拉杆铰接设置,第三斜杆与拉杆固定设置,第一斜杆的斜度>第二斜杆的斜度>第三斜杆的斜度;在第三斜杆上设置有与排量控制杆的下端相对应且依次升高的第一斜面、第二斜面以及第三斜面,在第一斜面与第二斜面之间设置有第一凹槽,在第二斜面与第三斜面之间设置有第二凹槽;在第二斜杆上设置有与排量控制杆的下端相对应且依次升高的第五斜面以及第四斜面,在第五斜面与第四斜面设置有第三凹槽;反馈杆、第二支臂以及第一支臂呈人字设置,在第二支臂下端设置有与第二斜杆的上端相对应的下压板,第一导轨设置在第一支臂下端。进一步,反馈油缸可以包括并联的第一油缸与第二油缸,在第一油缸的第一活塞杆下端设置有第一滑套、在第二油缸的第二活塞杆下端设置有第二滑套、沿X向活动在第一滑套与第二滑套内穿装有活动导向杆,反馈杆的上端铰接在活动导向杆的中部,在第一油缸的有杆腔内设置有第一限压复位弹簧,在第二油缸的有杆腔内设置有第二限压复位弹簧。卡位装置可以包括设置在壳体与第一活塞杆之间的第二钢球装置以及设置在壳体与第二活塞杆之间的第三钢球装置,第二钢球装置与第三钢球装置结构相同;第二钢球装置包括设置在第一活塞杆外侧壁上的圆弧槽、与圆弧槽下端平滑连接的平滑斜面、设置在壳体内侧壁孔内且与圆弧槽相对应的调压弹簧以及设置在调压弹簧与第一活塞杆之间的钢球。卡位装置也可以包括并联设置在反馈油路与反馈油缸之间的第一限压阀与第二限压阀或并联设置在反馈油路与反馈油缸之间的两个顺序阀,在反馈油缸的有杆腔内设置有限位弹簧。卡位装置还可以包括设置在反馈油路与反馈油缸之间的第一限压阀或顺序阀,在壳体与反馈杆设置有第一钢球装置,第一钢球装置包括设置在反馈杆外侧壁上的圆弧槽、与圆弧槽下端平滑连接的平滑斜面、设置在壳体内侧壁孔内且与圆弧槽相对应的调压弹簧以及设置在调压弹簧与反馈杆之间的钢球。进一步,反馈杆包括与反馈油缸活塞杆连接的第一轴杆以及设置在第一轴杆下端的第二轴杆,第一轴杆的直径大于第二轴杆的直径;卡位装置包括设置在壳体与第一轴杆之间的第二钢球装置以及设置在壳体与第二轴杆之间的第三钢球装置,第二钢球装置与第三钢球装置结构相同;第二钢球装置包括设置在第一轴杆外侧壁上的圆弧槽、与圆弧槽下端平滑连接的平滑斜面、设置在壳体内侧壁孔内且与圆弧槽相对应的调压弹簧以及设置在调压弹簧与第一轴杆之间的钢球。进一步,在排量控制杆的下端设置有与第一斜杆的上斜面滚动接触的滚轮,第二导轨为工字钢,第一导轨为槽钢。其中,作为本领域公知常识,在第一斜杆的上端、第一固定杆的上端以及功率调节杆下端可以设置与相应导轨相对应的滑块或滚轮是显而易见的。进一步,系统油路与反馈油路通过三通连接,在反馈油路上设置有阀门开关,在反馈杆与壳体之间设置有第二弹簧。进一步,在第三斜杆与拉杆之间设置有连接杆。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结构紧凑,实现功率与排量的同时双重控制,降低待机、卸荷、怠速时的能耗,可以替代安全阀、溢流阀等阀组控制,设计合理、成本低廉、结构紧凑且使用方便,可以根据液压压力大小,自动改变发动机、电动机转速的同时改变泵的排量,让排量与输出压力接近实际工作需要排量与压力,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适用于排量变化压力不变、排量不变压力变化和压力排量都变化的液压系统。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拉杆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第三斜杆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第二斜杆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反馈机构结构变形1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反馈机构结构变形2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图9的I部结构放大示意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反馈机构结构变形3的结构示意图。图12是本专利技术反馈油路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变量泵;2、动力源;3、执行元件;4、三通;5、控制机构;6、壳体;7、拉杆;8、第一固定杆;9、第一斜杆;10、排量控制杆;11、滚轮;12、第一弹簧;13、第一导轨;14、反馈杆;15、第二弹簧;16、反馈油缸;17、系统油路;18、反馈油路;19、功率调节杆;20、第二导轨;21、第三弹簧;22、第一斜面;23、第二斜面;24、第一凹槽;25、第三斜面;26、第二凹槽;27、反馈机构;28、第一限压阀;29、第二限压阀;30、限位弹簧;31、卡位装置;32、第一钢球装置;33、第二钢球装置;34、第三钢球装置;35、调压弹簧;36、钢球;37、圆弧槽;38、平滑斜面;39、阀门开关;40、第一轴杆;41、第二轴杆;42、第二斜杆;43、第三斜杆;44、连接杆;45、第二支臂;46、第一支臂;47、下压板;48、第五斜面;49、第三凹槽;50、第四斜面;51、第一油缸;52、第一限压复位弹簧;53、第一活塞杆;54、第一滑套;55、第二油缸;56、第二限压复位弹簧;57、第二活塞杆;58、第二滑套;59、活动导向杆。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如图1所示,液压系统一般包括动力源2、与动力源2连接的变量泵1、与变量泵1连接的系统油路17以及与系统油路17连接的执行元件3,为了说明方便,拉杆7的轴向为X向,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用于液压系统的反馈控制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液压系统的反馈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壳体(6)、设置在壳体(6)内的操作装置、与操作装置连接且用于控制变量泵(1)排量的排量控制杆(10)、与操作装置连接且用于控制动力源(2)转速的功率调节装置以及设置在操作装置与系统油路(17)之间的反馈机构(27);在排量控制杆(10)与壳体(6)之间设置有第一弹簧(12),操作装置包括沿X向在壳体(6)上活动设置的拉杆(7)、一端铰接在拉杆(7)上的第一斜杆(9)以及沿Y向设置在拉杆(7)上的第一固定杆(8);排量控制杆(10)沿Y向活动设置,排量控制杆(10)的下端与第一斜杆(9)的上斜面相对应;功率调节装置包括沿Y向活动设置且控制动力源(2)转速的功率调节杆(19)以及沿X向设置在功率调节杆(19)下端的第二导轨(20);沿X向功率调节杆(19)的下端与第二导轨(20)活动设置,沿X向第一固定杆(8)的上端与第二导轨(20)活动设置;反馈机构(27)包括与系统油路(17)连接的反馈油路(18)、无杆腔与反馈油路(18)连通的反馈油缸(16)、沿Y向设置且与反馈油缸(16)的活塞杆传动连接的反馈杆(14)、设置在反馈杆(14)上的卡位装置(31)以及沿X向设置在反馈杆(14)下端的第一导轨(13),第二导轨(20)的左端铰接在反馈杆(14)上,沿X向第一斜杆(9)的上端活动设置在第一导轨(13)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液压系统的反馈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壳体(6)、设置在壳体(6)内的操作装置、与操作装置连接且用于控制变量泵(1)排量的排量控制杆(10)、与操作装置连接且用于控制动力源(2)转速的功率调节装置以及设置在操作装置与系统油路(17)之间的反馈机构(27);在排量控制杆(10)与壳体(6)之间设置有第一弹簧(12),操作装置包括沿X向在壳体(6)上活动设置的拉杆(7)、一端铰接在拉杆(7)上的第一斜杆(9)以及沿Y向设置在拉杆(7)上的第一固定杆(8);排量控制杆(10)沿Y向活动设置,排量控制杆(10)的下端与第一斜杆(9)的上斜面相对应;功率调节装置包括沿Y向活动设置且控制动力源(2)转速的功率调节杆(19)以及沿X向设置在功率调节杆(19)下端的第二导轨(20);沿X向功率调节杆(19)的下端与第二导轨(20)活动设置,沿X向第一固定杆(8)的上端与第二导轨(20)活动设置;反馈机构(27)包括与系统油路(17)连接的反馈油路(18)、无杆腔与反馈油路(18)连通的反馈油缸(16)、沿Y向设置且与反馈油缸(16)的活塞杆传动连接的反馈杆(14)、设置在反馈杆(14)上的卡位装置(31)以及沿X向设置在反馈杆(14)下端的第一导轨(13),第二导轨(20)的左端铰接在反馈杆(14)上,沿X向第一斜杆(9)的上端活动设置在第一导轨(13)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液压系统的反馈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沿Z向在拉杆(7)上与第一斜杆(9)并排设置有第三斜杆(43),第三斜杆(43)与拉杆(7)固定设置,第一斜杆(9)的斜度>第三斜杆(43)的斜度;在第三斜杆(43)上设置有与排量控制杆(10)的下端相对应且依次升高的第一斜面(22)与第二斜面(23),在第一斜面(22)与第二斜面(23)之间设置有第一凹槽(24)。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液压系统的反馈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沿Z向在反馈杆(14)下端设置有第二支臂(45)与第一支臂(46);沿Z向在拉杆(7)上与第一斜杆(9)并排设置有第二斜杆(42)以及第三斜杆(43),第二斜杆(42)的上端与拉杆(7)之间设置有第三弹簧(21),第二斜杆(42)的下端与拉杆(7)铰接设置,第三斜杆(43)与拉杆(7)固定设置,第一斜杆(9)的斜度>第二斜杆(42)的斜度>第三斜杆(43)的斜度;在第三斜杆(43)上设置有与排量控制杆(10)的下端相对应且依次升高的第一斜面(22)、第二斜面(23)以及第三斜面(25),在第一斜面(22)与第二斜面(23)之间设置有第一凹槽(24),在第二斜面(23)与第三斜面(25)之间设置有第二凹槽(26);在第二斜杆(42)上设置有与排量控制杆(10)的下端相对应且依次升高的第五斜面(48)以及第四斜面(50),在第五斜面(48)与第四斜面(50)设置有第三凹槽(49);反馈杆(14)、第二支臂(45)以及第一支臂(46)呈人字设置,在第二支臂(45)下端设置有与第二斜杆(42)的上端相对应的下压板(47),第一导轨(13)设置在第一支臂(46)下端。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用于液压系统的反馈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反馈油缸(16)包括并联的第一油缸(51)与第二油缸(55),在第一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冲雷
申请(专利权)人:廖冲雷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